张右相成功的与其他人一起混入了阕域关,他们正准备在城内找个地方落脚时,就被一队士兵包围了, 其中为首的那个百夫长上前几步, 沉声道:“将军有令, 形迹可疑者, 全部抓起来!”
本以为不会引人注意的张右相皱了皱眉,但他还是上前一步,对目露防备之色的百夫长道:“我们是来自京城的人,有重要事情需要见方将军,还请阁下通禀一声。”说着,他拿出一块代表着方将军的令牌递给那位百夫长,“阁下将此令交给方将军,他自会接见我们。”
那位百夫长仔细的看了看这块令牌,然后抬起头来看向他们,这群人看起来的确不是一般人,令牌也是真的,莫非他们真是什么做秘密任务的重要人物?他犹疑了一下,对他们道:“你们先跟我们走,我会将此物上呈给将军的。”
方名岩看到这块令牌的时候,无疑是非常吃惊的。
因为这块令牌的来历他是知道的,除了远在京城的沈帝还能有谁?这令牌有特殊的防仿制技巧,赝品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他手中的这块既不是他自己给出去的,但也是真品。
方名岩下令让人将那群据说疑似奸细的人带过来。
不过他只接见为首的张右相。
看到张右相的时候,方名岩很震惊,张右相这张脸他再熟悉不过了,毕竟同事这么多年了,即使做了伪装也很轻易的就能认出来。
方名岩惊讶的问道:“右相?你怎么会来阕域关?”原来京城里流传的右相生病卧床不起的消息都是假的,真正的张右相早已经金蝉脱壳到了边关。
张右相苦笑着跟方名岩打了招呼,他本想一直隐藏身份完成陛下交给他的任务,谁知道刚刚进入阕域关就暴露了。
&&&&&&&&&&
张右相隐晦的提了提自己来此是有陛下交给他的重要任务,但具体任务是什么却半句口风也没漏。别说沈缙再三提醒他不得泄露,即使能够告诉方名岩,他也不会说的。
要是他直接告诉方名岩,自己以对付暗算他的借口去接近东奕二皇子,方名岩会不会真的怀疑陛下要对付他?会不会干脆造反算了?所以不管怎么样,他是半个字也不能说的。
方名岩也不在意,他早就有所预料了,这种重要的秘密任务泄露一个字就是死路一条,张右相跟他也没多少交情,当然不会冒险告诉他。而且他也对这个任务没什么兴趣,知不知道无关紧要,何必为难人呢?
方名岩确定了这群形迹可疑的人不是来自东奕的奸细后,便把人放了。
张右相在离开之前,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你们是怎么判断出我们有问题的?”他们可是有专业人士帮忙的,明明伪装得很到位啊。
方名岩道:“你们的伪装的确很好,不过本将下令,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城,进出都需要本将的令牌。”
张右相:“……”所以说他们暴露的原因是他进城时拿错了令牌?
方名岩笑道:“若是你们出示的不是本将麾下将领的令牌,而是直接出示本将的令牌,也就让你们混过去了。”关键时期,有些人的令牌是不管用的。
而张右相只想着随便拿一个官职不大不小不算重要人物的将领令牌混进城就好,万一拿了方将军的令牌引起了他的注意怎么办?不曾想,结果反倒是因为这样暴露了自己一行人。
张右相在得知了原因后,便放下了心来,原来不是他们的伪装工作没做好,而是方名岩的手段太高超。方名岩下令让守城门的人即使遇到可疑人物也要不动声色的放进来,等进城后再瓮中捉鳖,让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进城的时候就被盯上了。
阕域关作为大庆军队的后方,被方名岩守得跟铁桶似的,只要阕域关不失守,大庆军队就不会出现补给不及时或者被敌军烧毁粮草的情况。
张右相叮嘱了方名岩务必要保密他们的身份后,便与其他的那些人离开了城主府,混入了人群中消失不见了。
方名岩目送张右相等人离去,微微皱眉,然后目光看向北方,那是京城的方向……他究竟想做什么?为什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将右相派出来?
不过方名岩一想到远在京城的那个人,就联想到了后宫中的李贵妃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心中就各种不得劲。尤其是他刚刚还收到李左相辞去官职后被封了太子太傅的消息。
李左相本就因为太后被沈帝封了承恩公,现在又加封太子太傅,即使辞去左相一职,也只是没了实权,荣誉地位不降反升。
&&&&&&&&&&
由于半途中出了方名岩这个意外,张右相自己做主的处理了这件事,但还是需要向远在京城的沈缙汇报情况的。
张右相的密信快马加鞭好几日方才送到了沈缙手中。
此时沈缙解决掉了外戚之患,正心情颇好的教育原主的几个子女,但收到这封密信后,他的好心情全都消失了,不过心情也说不上太坏就是了。虽然他不高兴张右相等人暴露在方名岩面前,但也没法怪罪他们行事太过谨慎导致暴露,好在方名岩并不清楚他的计划,对他的安排没有妨碍。
沈缙写了回信,让张右相注意点,千万千万别被方名岩察觉到他们与东奕那边有联系。
原著中方名岩对渣攻沈帝一度心灰意冷,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沈帝,放弃了对他从始至终都无比忠犬的男二东方榅,原因便是东方榅是东奕人。虽然方名岩被东方榅救过好几次性命,也认为东方榅是一个君子人物,对他颇有好感,但是方家乃是对大庆忠心耿耿的忠臣,方名岩自小被灌输要保家卫国的思想,因此他对屡次与大庆交战的东奕实在没有好印象。
方名岩对东奕的偏见可以说是无法消除的,若是他发现张右相等人与东奕人联系,必定会武断的认为他们是通敌叛国,在张右相无法说出具体任务内容的情况下,显然是百口莫辩。
为了让张右相完成任务过程中不再起波澜,沈缙在回信中重点叮嘱了这一点。
写完回信后,沈缙看着信纸上的墨迹,沉吟了一会儿,方名岩对东奕的偏见很深,那么他之前想的成全主角受和男二号这件事似乎有点不现实?
算了,没必要想太多,反正原著剧情人物的爱恨纠葛与他无关,他只是来玩儿的,操心红娘该操心的事情算怎么回事?
沈缙将思绪从主角受跟男二号的感情纠葛转移到统一天下的大计上。
张右相的来信中说了,他已经成功的忽悠了东奕二皇子成为盟友,只等监军到达阕域关便开始展开行动。
原主沈帝以前从未在方名岩领军时派过监军去边关制约他,如今沈缙明着指派一个心腹官员去边关做监军,倒是令不少人意外,就连方名岩也有些吃惊。
方名岩将沈缙派监军前来的用意翻来覆去的猜测,从以为沈缙是派人来劝他别再生气猜到沈缙生气了派人来监督他,好的坏的全都猜了一遍。然而监军来了以后,他才发现自己想太多了,这监军还真只是一个监军,除了关注边关的情况暗中汇报给皇帝,什么也没做,既没有对方名岩的指挥指手画脚,也没有对方名岩套近乎拉关系。
监军到达军营后没多久,战争便正式大规模的爆发……
第33章 1、2帝王攻x将军受
沈缙看着摊在桌面上的求和书, 心中难掩激动,因为这与其说是求和书,倒不如直接说是投降书。
历时大半年, 在沈缙和张右相的谋算下, 东奕五位皇子决裂, 东奕人心不齐,被方名岩抓住机会,大庆的大军深入东奕腹地数千里, 直逼皇城。
大业可期矣!
人的贪欲总是无法满足的,当他做将军时会垂涎无上至尊帝位,而如今他成为帝王后, 就想要成为这片大陆说一不二的君主。幸得他的谋算是正确的, 他的大业也快成功了。
不过沈缙还是有点可惜……他看着求和书上写着的东方榅的名字,心中暗暗叹息,可惜最后被东奕皇帝立为太子的还是东方榅, 而不是他支持的二皇子。
二皇子虽然性格狡诈, 但却多疑刚愎自用, 若是他做了太子登上东奕皇位,大庆想要灭掉东奕国会轻松很多。而东方榅,作为原著中作者亲笔钦定的才华横溢有治国之才的男二号,绝对不是好对付的角色, 从他除掉了有沈缙暗中大力支持的二皇子登上储位就可以看出一二。
大半年前战争刚刚打响的时候, 边关局势沈缙再怎么关心, 他人在京城也是长鞭莫及, 只能从张右相送回来的密信中了解几分情况。然而好在他没有看错人,选择去办这事的张右相的确是一个人才,将这件事办得很好。
不过两个月的时候,张右相便与二皇子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在合作当中,为了取信于二皇子,张右相透露了几次真实消息给他,让东奕的军队在局部战争中胜利了几次。不过好在这几次局部战争中遭遇不幸的将士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张右相在一次至关重要的全面战争中透露给了二皇子一个假消息,带领着东奕士兵获得了几次局部战争胜利的二皇子在军中的威望越发高涨,其他几位皇子的反对意见无效,二皇子轻信了这个假消息,自以为能够杀死甚至活捉方名岩,结果却被方名岩带领着大军杀得大面积溃败,大庆以最小的伤亡令东奕损失惨重,自此再无多大的反抗之力。
这次的失利虽然让张右相失去了二皇子的信任,也让二皇子在之后与东方榅争夺皇位时落入下风,不过沈缙却毫不后悔。这是必要的做法,利大于弊。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二皇子在那次全面战争中失败后极为落魄,也对给了他一个假消息的张右相恨之入骨。不过当他与东方榅争夺皇位力不从心之时,张右相再次找上他要求合作帮他夺位,他也没拒绝,尽管他很清楚张右相的‘方将军临时改变战略我也不清楚内情才给了二殿下您一个错误的消息’这个理由只是一个借口,但他还是与张右相合作了。
双方都只是互相利用。张右相是按照沈缙的命令帮二皇子夺位,只因二皇子远不如东方榅难对付,而其他三位皇子却早已被打压下去,没有了与东方榅争夺的资本,扶植起来成本太大。二皇子也只是想要利用大庆的助力打压下东方榅,获得皇位。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暂时放下之前的恩怨,开始了第二次合作。不过显然,这次合作依旧失败了,最后关头东奕皇帝竟然非常坚决的立了东方榅为太子。
&&&&&&&&&&
在东方榅成为太子后,东奕皇帝的身体便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卧病不起,东奕国全权由东方榅掌控。而东方榅掌控大权后,第一件事便是给沈缙递了求和书。
沈缙看着求和书的内容,心中却对东方榅越发的忌惮了。
不管东方榅多么有治国之才,只要他是个傲骨铮铮的英雄,沈缙就多的是法子对付他。然而从这求和书看来,东方榅却是一个能伸能屈的枭雄。
求和书的内容大致是说,东奕国愿意臣服于大庆,从此年年岁岁纳贡,东奕皇帝自降为王,以晚辈臣子之礼待大庆皇帝……这姿态可谓是放得极低。
若是别人看来,只会觉得这位东奕太子是个窝囊废,害怕大庆的军队,只知道窝囊的求和,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了。这种不把东方榅放在眼里的想法,无疑会降低对东奕太子的警惕心,一旦被求和书上的吹捧吹得飘飘然答应了东方榅的求和,给了东奕国喘息之机,很可能会成就一个卧薪尝胆的典故。
沈缙对东方榅此人了解不可谓不深,不光是从原著剧情中了解了此人的本事,还专门派人去收集了东方榅的资料,研究他的性格弱点。对于东方榅,沈缙虽然没有将他视为旗鼓相当的对手,却也没有小觑的将他视为了统一天下大业途中的一块巨大拦路石,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不过看着求和书上的请求,沈缙微微勾唇,然后朱批:“恩准!”
既然东方榅要求和要喘息之机,他当然不会不给……只不过,这时间他给了,只怕东方榅却依旧没有喘息的时间。
他挥笔又写了几个字:“太子性情甚合朕意,神交已久,只愿一睹真容。”
然后沈缙满意的吹了吹这一行字,让其干得快一点。
这求和书是东奕某位宗室王爷送来的,沈缙回复了以后,自然也是由他再送回去。
写上回复内容的求和书到了东方榅手中时,他打开一看,脸色微变,随即冷笑道:“好一个沈帝!”
这段话看起来有点像是调戏羞辱东奕太子,但是东方榅又岂会不明白沈缙此言深意?
在东奕其他人都为沈帝这暧昧调戏的话语愤怒不已的时候,他却在伤脑筋,若是去了大庆,该怎么回来……他可不信大庆皇帝会让他平平安安的回到东奕,积蓄力量再对付大庆。
&&&&&&&&&&
沈缙同意了东奕太子的求和这件事让满朝文武大臣都不赞同。
他们纷纷劝谏:“陛下,不能给东奕喘息之机啊,让方将军一举拿下东奕皇都才是最好的!”
对此,沈缙依旧坚持原本的决定:“众卿无需多劝,朕意已决。东奕如今已元气大伤,大庆翻掌即灭,何须如此担忧?”
他对外始终表现出一副看不起东奕如今的国力,不在乎也不相信东奕能恢复元气来个大翻盘的模样。
然而实际上他却着手开始恢复大庆国内的元气。
此次同意东方榅的求和,他并非意气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的决定。
古代人口并不多,一个大国的人口连现代的一个省都赶不上。古代孩子夭折率很高,人均寿命短,一般四五十岁就算老龄了,再加上战争,人口甚至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