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纳闷却不代表景文帝怀疑,毕竟曾墨淮随心所欲惯了,他做事向来没什么章法,偶然间心血来潮也不是多么奇怪的事情。
等到曾墨淮坐着马车来到源河下游的时候,景文帝派暗卫过去,好一番探听,这才知道,原来不是为了别的,而是近几年来曾墨淮又新收了一大批弟子,曾墨淮觉得老让他们读书也不是个办法,这回专程带他们出来练手来了。
当然,曾墨淮眼光高,也不是谁都要的,他这次出来,也就在上千学生里头挑出了七八个罢了。
别看人数少,但都是这三年自己的教学成果里头最为突出的,堪称杰作。
曾墨淮不愧是曾墨淮,一直是如此的离经叛道,这次带出来的弟子更是有男有女,大多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更有甚者,里头连十二三岁的小孩儿都有。
让这些乳臭未干的少年少女,尤其是姑娘家参与此次洪水的治理,景文帝想想都觉得头大。
洪水一事事关重大,动辄便是无数人的性命,曾墨淮如此行事,未免有草菅人命之嫌。
若是曾墨淮只是带他们也就罢了,景文帝勉强也就忍了,结果没过两天,钦差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曾墨淮竟然打算叫这群孩子亲自上手,景文帝一下子就坐不住了。
他疯了吧这是!
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并非曾墨淮不把认命当回事,而是他到了之后才发现,洪水波及的范围太广,加上自己和大弟子他们也远不够用的。
曾墨淮本事再大,也就只有一个人而已,他就只能去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其他地方却是鞭长莫及。
这群少年少女们虽说年纪尚轻,但好歹也是学过的,更是学的最好的那一批,总比半点不懂治水的人要好一些。
而这好的一些,换算起来就是许许多多条人命。
曾墨淮看似荒唐,实则是在按照实际情况出发。
表象对他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想要遏制住源河如今泛滥的情况,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分析,有的需要加固堤坝,有的则要整分洪道、若是河沙淤积,则需要缩窄河道等等,疏与塞,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没有基础的人根本就干不了这个活儿。
再说了,实在不行,不是还有一个人能隔空指导的么?
这事儿是那个人的主意,他让自己带着学生过来帮忙的,他自然要帮忙收尾,再说了,以他的本事,想要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想必是不难的。
这么一想,曾墨淮就不觉得担心了。
古代的少年少女们再怎么早熟,毕竟也就只有十几岁而已,这样的重任交到他们的手里头,他们自然会觉得慌乱无措。
哪怕是千人里头挑选出来的天才人物,没有经历过磨练之前也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花骨朵罢了。
但等曾夫子提及每个月都会准时给他们传递消息的那个人时,几人原本高悬的心,突然就没有那么慌张了。
对啊,实在不行,他们还可以求助那位神秘而又强大的老师。
因着西南边关没人管的孤儿不少,人多眼杂,未免消息泄露出去,到如今,也就只有曾墨淮一人知道一直传信过来的是当朝的九皇子。
其他人,包括这群学生在内,在外人看来是什么情况,在他们看来就是什么情况。
甚至连这群新收的学生都以为是曾墨淮行走三国时候,路过这里,才停下来教书的。
而曾墨淮只在意九皇子给的知识,并不在意九皇子的年龄以及目的,只要有新的知识,曾墨淮才不管那么多呢。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直到将这一千多人全部筛选出来之后,曾墨淮才会告诉他们另外一位老师的身份。
循序渐进,如今也是时候开放给他们,让他们单独去联络镇国公府大公子的人了。
这三年以来,不论他们提出怎样刁钻的问题都难不倒那位神秘的老师,时间一长,叶朔留给他们的印象就越来越深刻。
有时候曾夫子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却被他三言两句就解释的清清楚楚,眼前这八位学生已然是将那些信笺的主人奉为神仙一般的人物了。
见曾夫子提起那人会帮自己兜底,眼前这八人一下子就没那么担心了。
这么几天,他们见到了这么多的灾民,哪怕是铁石心肠的人亦会动容,少年少女正是壮怀激烈的年纪,又岂会不想着救万民于水火?
只是失败的代价过于沉重,才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出声。
但其实不管多大的年纪,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熟悉了之后,渐渐的也就熟练了。
曾墨淮并没有犹豫多长时间,当机立断就把他们分派了下去。
这个节骨眼上,景文帝是不太想得罪曾墨淮的,也就没有阻止,只是想让人真的听他们八个的话,在景文帝看来,想都甭想!
曾墨淮想要以此锻炼自己的弟子,景文帝却不愿拿那么多百姓的性命陪他们戏耍。
景文帝的意思十分的明确,但是很快,作为他耳目的钦差那边同样也传来了消息,说这几个人年纪虽然尚轻,但还是有些本事的,八人中有超过一半,其实比当地的官员要强。
景文帝愣住。
沉思许久,景文帝突然变了张面孔,再让人给钦差传信的时候,已然是另外一副口吻了。
“注意盯着,其中若有哪个表现的格外突出,此间事了,报与朕听。”
想要让曾墨淮本人效忠估计是够呛了,但他的学生却是大有可为。
才十几岁的少年人啊!
当下尚且如此,经年之后,又当如何?
确定是有真本事的之后,景文帝心头突然一阵火热。
与此同时,另一边。
自从小表弟一封信请曾墨淮出山之后,传到他这里的信笺数量突然开始暴增。
幸好之前一早的时候魏温就只让人把信拦在城外偏僻的庄子上,不然这一天几趟鸽子飞,圣上不怀疑才怪呢。
魏温毕竟是专门的传话人,这些信笺他自然有阅读的权力。
随便拆开一封,不出意料,清一色全部都是请教小表弟怎么治理洪水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一个比一个刁钻。
毕竟若是一些简单的情况,几个学生自己就自行处理了,也犯不着花费这么大功夫专门过来问一问。
魏温沉默了一瞬,他自知时间紧迫,接到消息之后立马就想办法送到宫里头去了。
大约半个时辰的功夫,叶朔就收到了厚厚一摞的书信。
在八个学生里头神秘而强大,但其实只是个还差几个月才满十一岁的叶朔:“………………”
救、救命…………
第129章 考验
果然这种差事不是那么好揽的。
但既然求救信都已经放到自己跟前了, 还能怎么办?叶朔就只能一样一样帮着看啊。
随手拆开一封,毕竟都是搞工科的,上来也没别的废话, 直接进入正题。
原来这个叫邹乌的少女是请教他如何合龙门的, 所谓合龙门,便是堵豁口的时候剩下的最后一道口子, 遂称为龙口。
治理决口能否成功, 全在这合拢龙口上头,若是合成功了就能顺利把豁口堵上,不成功洪水则会继续蔓延。
这位名叫邹乌的少女被分到了源河下游的某个大支流处, 如今支流的堤坝马上也要被冲坏了, 河宽将近五十米,水流湍急,故而缺口合堵多次都未成功。
水流急,水压强,现如今又没有吊机,仅靠人力能够抬动的东西极为有限,区区木石重量不够,镇压之物很快就会被冲走。
将近五十米的河道啊, 根本就封不住口子,实在是没办法了,邹乌才会写信过来求助。
叶朔飞快翻找了一下有没有类似的经验,片刻后, 他提笔写下自己的建议。
一旁的小路子就只知道自己主子似乎是极为忙碌的样子, 根本不知道他究竟在做怎样的一件大事。
花了整整两天时间, 叶朔将这一批的书信处理完毕。
凡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叶朔最后顺便将现代的一些防疫经验写了出来, 比如不能饮用如今源河的水,以及井水也一定要烧开才能饮用等等。
等把这些事情都交代完之后,叶朔已经累的不行了。
然而救人如救火,叶朔丝毫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叫小路子赶紧把回信送到大表哥手上。
看着眼前的一厚摞,大表哥震惊不已,久久难以回神。
竟然真的能一一回答上来……
大表哥几乎是连夜叫人将这些书信送出了上京城。
两天后,一行十五人,包括曾墨淮曾先生以及他的大弟子等人在内,都纷纷收到了回信。
曾墨淮虽说对洪水治理一事驾轻就熟,但这回源河决堤非同一般,即使是他也觉得棘手。故而叶朔的回信同样也能给他提供更多的思路。
只是叶朔毕竟远在上京,没有亲眼看到真实情况如何,只能根据他们的文字描述然后给予解答,至于究竟适用不使用,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把握。
但即使是这些,也足够了。
曾墨淮看到信中那句“源河善淤,善决、善徙,我听先生之言,如今源河两侧北高南低,恐有南决改道之险,望先生慎辨”之后,表情不由得一变。
随后他数了数日子,发现距离上次源河决堤确实已经过了将近百年了。
源河本就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这一说,九皇子如此猜测,倒也并非无的放矢。
大周虽说缺洪水治理这方面的人才,但也并非一个都挑不出来,只是人少,人手不够罢了。
曾墨淮很快将这件事情告知了与自己共同治水的两位大人。
两位大人一个激灵,三人很快就带众人四处奔波了起来,开始仔细观察起了河流的流向。
发现几十里开外的河岸确实在不断的消逝、崩塌,三人顿时心中一凛。
随后曾墨淮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的决定——
抢收、弃城。
当然,所谓的弃城不是指此处,而是下游有风险的地方,根据曾墨淮的估算,大约有三座城池有极高的被波及的风险。
而大量抢收的话,今年的粮食产量恐怕不容乐观。
但如果不抢收,万一源河真的改道或者南决了,那就不只是粮食减产的事情了,整个大周的根基势必将会被动摇。
源河改道历来不是一件小事,情况严重了改朝换代都有可能。
所以做与不做,这个决定权很快就交到了景文帝的手里头。
景文帝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他宁愿最后是虚惊一场,也不愿赌这一把。
很快,景文帝这边就有了决断。
他甚至派遣了暗卫,快马加鞭通知各处的知州,凡涉及到源河改道一事的五日之内即刻抢收,然后弃城。
其余的暗卫则通知了相邻城池,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着手搭建临时住所,用以收容这些人。
三座城的百姓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分儿化之,尚且能够容纳。
至于百姓的思想工作,却不是那么好做的。
毕竟好端端的,突然通知他们搬离自己的家园,大部分人都不乐意,跟他们说源河改道的事情他们也都听不懂。
而田地里的粮食也不是那么好抢收的。
若是放到现代这事儿肯定不好办,但要知道这可是封建社会,反而更容易操作一些。
景文帝直接施行了高压政策,通知三位知州,若是百姓不从,就让守城的士兵直接抢收,然后这些粮食就由当地官府接手,等到了新的城池,再进行统一分配。
这种情况下百姓肯定不同意啊,现在自己收的话粮食少是少了点,但也总比直接上交官府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