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那边让他们加把劲,多生产!”
“两万件的毛呢军装,只是个开始而已!”
……
霍英吩咐着手底下的人。
他已经弄来可以制作毛呢料子的机器了,羊毛之类的原料也买了不少,两万件的毛呢军大衣,肯定是能生产出来的,就是时间上可能有点紧。
“二少,那个订购毛呢军装的英国商人,他最近跟日本人走得很近……”一个属下皱着眉头有点担心:“如果他反悔,不要我们的军装了,我们的资金会周转不过来。”
他们为了做这批军装,投进去不少钱,要是做出来了那个英国商人不要,这批货就砸在手上了——这军大衣都是照着欧美人的身材做的,他们自己国家的人去穿,怕是会不合身。
“没事,他们不会不要。”霍英笑起来。
霍英把手下安抚好的时候,那个跟霍英签订了合约,还付了定金的英国商人,已经决定不要霍英做的那批货了。
在日本方面愿意将他付给霍英的定金补偿给他,再以极低的价格卖一批毛呢军装给他的情况下,他到底还是选择了日本。
毕竟他是一个商人。
就算要提防点日本,也并不影响他跟日本人做生意,不是吗?更何况,日本生产出来的产品,论质量确实要比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好。
要不是他的朋友游说,他之前是不会找中国人买军装的。
在土肥原四郎的牵线下,这个英国商人跟日本的厂家签订了合约。
他跟霍英签合约的时候,是给了霍英定金的,但这次他并没有付定金,反倒是日本方面给了他一笔跟他给霍英的定金相同数目的补偿。
“威尔先生,我们签订了契约的事情,还请你保密。”土肥原四郎对自己面前的英国商人道。
眼前的英国商人不把这事说出去的话,霍英的工厂就会把那两万件毛呢军装生产出来。
到时候这英国商人再不要……霍英就惨了!
土肥原四郎这么一想,心情立刻就变好了。
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多抢一些霍英的生意了,而生意一次次被抢,霍英的资金周转不过来,他的工厂自然也就开不下去了——就算他的身后有霍大帅,但霍大帅不可能无限制地给他钱。
等霍英的工厂倒闭,他兴许还能收购了霍英的工厂。
“没问题。”威尔先生道:“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土肥原四郎笑得眯起了眼睛。
霍英近来收到的订单,可不单单是毛呢军装这么一个,事实上,他还收到了一些皮毛背心、靴子之类的订单。
而土肥原四郎?1" 民国之文豪0 ">首页63 页, 绶ㄅ谥疲懒斯础?br /> 生产出这么多货却卖不出去,土肥原四郎已经可以想象霍英到时候该有多么倒霉了。
日本人抢生意的事情,上海的地头蛇江新春多少察觉了一些。他手上拿着霍英工厂的股份,是盼着霍英赚钱的,也就找到了霍英,让霍英小心。
“江叔放心,不会有事的。”霍英道。
他的仓库里,已经堆积了很多西林……也是时候拿出来了。
违约的人所在的国家,他坚决不卖……他倒要看看,这些人敢不敢违约。
日本那边,已经在生产从他这里抢走的订单所需的产品了,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卖出去。
第151章 治病
这个时候, 西医虽然已经有了相关的体系,但其实还很不成熟。
别的不说, 就说六七十年前, 那会儿国外某些有名的外科医生给人动手术,都不是在手术室里,而是在一些“剧场”里的, 还卖门票请人来看。
他们赚的门票钱,比给人动手术赚的钱多多了。
同时……那时动手术的人,死亡率非常高,甚至就连医生自己都有可能没命——有些医生给患者动手术的时候,不小心划开自己的手, 感染上细菌,然后就跟患者一起死了……
可以说, 那个时候患者去做手术, 完全就是在搏命,还非常非常痛苦,毕竟那时连麻醉药都没有,患者全程都清醒着不说还很疼, 需要被绑起来再由助手按住手脚……
五花大绑躺在“剧院”中间,任由医生给自己开肠破肚,旁边还时不时有人拍手叫好……也很凄惨了。
不过最近这些年已经好多了,在发现细菌的存在之后, 无菌实验室就流行起来。
但就算有所改进,重视消毒了, 因为感染死亡的病人依旧非常多,此外,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这时也非常多。
比如说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红热,就是一种让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在此时的欧洲,有些家庭甚至会有好几个孩子死于猩红热。
穆琼在现代的时候看过的世界名著里,就常常会提到猩红热,小孩子感染了,几乎九死一生。
而在此时的中国,猩红热也时常爆发,当然了,中医不叫它猩红热叫它烂喉痧,它被归类为瘟疫,传染上之后,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十五,孩童的死亡率还更高。
而这样一种病,用青霉素是能治愈的。
穆琼正是知道这时候的医疗有多么落后,才会希望青霉素能提早问世,而这一切,傅蕴安和霍英同样清楚。
霍英在看过傅蕴安给他的临床数据之后,就已经知道这种药有多么珍贵了。
在《传染》卖出了几万本,无数人讨论西林的时候,霍英拿着几瓶青霉素注射液,来到了上海的某个医院。
他特地让江新春查过,得知一个带着儿女来上海生活的传教士,他的小女儿得了猩红热,正在这里住院。
霍英原本是想救几个英法两国的大人物的,但最近没有英法两国的大人物得需要青霉素的病,也就这个小女孩用得着……
霍英来到医院里,立刻就有人上来询问,在他用英文说出那个传教士的名字之后,那人就将他带到了那个传教士面前。
这个女儿得了猩红热的传教士名叫史密斯,他的妻子跟他一样是一个传教士。他们在上海有工作,但这会儿,他们夫妻两个都没有去工作。
他们的小女儿快要不行了,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猩红热。
只要一想到他们的小天使会离开他们,他们就克制不住地心痛,自然无心工作。
听说有人找自己,史密斯走了出来,皱着眉头看向霍英:“你是谁?找我有什么事?”
史密斯先生三十多岁,身材高大,看起来非常强壮,但他现在很没精神。
他的鼻子红红的,眼里有着红血丝,头发更是乱糟糟的,瞧着特别颓废。
“我叫霍英。”霍英道。
史密斯之前并没有见过霍英,但霍英身为军阀之子,最近又闹出很多事情来,史密斯还是知道他这个人的。
“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史密斯更奇怪了,他跟霍英从未有过交集,霍英为什么要来找他?
“你看过《传染》吗?”霍英问。
史密斯摇头:“没有,这是什么?”
“这是一本书。”医院里的一个洋人医生走了过来,用英文问霍英:“霍先生为什么突然提起这本书?”
“西林是真实存在的。”霍英道。
那个洋人医生睁大了眼睛,又惊又喜。
倒是史密斯还很疑惑:“什么?西林?”
霍英拿出一个盒子,里面放着用很小的玻璃瓶装着的青霉素注射液。
他们现在生产出来的青霉素,都是液体的。天幸说还可以将之做成药片,但他们不会做。
“这就是西林?”那个医生问。
“没错。”霍英道:“它可以杀死很多细菌,能治疗猩红热。”
“上帝!这样神奇的药竟然真的存在?”那个医生看着霍英手上的药瓶,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仪态。
“是的,它真实存在。”霍英的嘴角勾了起来。
“这种药真的可以治疗猩红热?”史密斯这时候,却是激动地问道。
他的小女儿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非常非常担心。
“是的,已经经过试验了。”霍英道。
听到霍英说起试验,那个医生才冷静了一点:“确定这种药没有副作用吗?”
“我们没有发现副作用。”霍英道:“不过,有些人是不能使用这种药的,用药之前,可以先取一点,注射在手臂皮下,看看情况。”
这一点是天幸说的,他们给很多人用过药,没遇到不能使用这种药物的人,但天幸既然这么说了,今后就一直这么做好了。
反正也就是患者在用药前,稍微疼一会儿而已。
现代,很多药品研究出来之后,都要做上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临床实验,才能被投放市场,但这时候的人很大胆,很多药品研究出来没多久,就开始卖了,大家也敢买来吃。
正是因为这样,出现过很多药物害人的事情,比如说给孕妇吃的止吐药,最后导致婴儿出问题之类。
没办法,这时候可不止中国缺医少药,事实上,全世界都缺医少药。
就说这会儿,史密斯在女儿的状况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就愿意试试这种以前从未听说过的药物:“能给我的女儿用吗?”
霍英答应下来:“可以。”
史密斯先生闻言,惊喜万分。
“史密斯先生,这是一种我从未听说过的药物。”那个医生有些迟疑。
“你明明表现的像是早就知道这种药物一样!”史密斯先生道。
那个医生闻言一愣。他确实早就知道西林的存在,但那是通过一部小说知道的……
不过,史密斯先生的女儿状况很不好,高烧不退,试着用药也是可以的……医生想过之后,再不反对。
如果霍英带来的药真的能治好史密斯的女儿,如果西林真的存在……
这将会是一项震惊全世界的发明。
病房里,史密斯医生的女儿昏睡着。
医生按着霍英说的方法给她做了皮试,确定这个女孩儿的身体并不排斥青霉素之后,就将瓶子里一半的青霉素注射进了这个女孩的体内。
按照霍英的说话,这一瓶是一个成年人的用量,孩子要适当减少。
药物不可能马上起效,史密斯的女儿暂时看不出什么。
霍英不耐烦等下去,他又拿出一瓶药给那个医生:“这种药,每隔六到八小时注射一次,这样两瓶药,应该就已经能治好这个孩子了……我要走了。”
给了药之后,霍英就离开了,医院里的医生,却都聚拢到了史密斯女儿的病房里。
医院里的医生在等着看西林的效果的时候,土肥原四郎正高兴着。
《传染》出版,是让他很愤怒的,觉得霍英没把他们当回事。
好在……霍英很快就要混不下去了。
土肥原四郎越想,心情越好。
医院里,那个小女孩却在这天晚上清醒了,还有了精神,跟自己的父亲要包子吃。
来到中国吃过包子之后,她就爱上了这种食物。
史密斯立刻就买了包子给她吃,最后,这个女孩儿被医院里的一群医生围着,吃光了手上的包子。
吃的时候,她时不时戒备地看自己周围的医生,就怕他们突然来抢自己手上的食物。
他们的眼神太可怕了!
穆琼并不知道霍英做的事情,他这会儿,正在写新书。
江浙一带,一直都是丝绸之府,每年都会生产出无数生丝丝绸来。
这里的农村的地里,除了粮食,种的最多的就是桑树,历朝历代,这里的百姓都靠养蚕来创收,几乎所有人都会养蚕。
而丝绸,在国际上一度供不应求卖出高价。
穆琼接下来写的小说,就是跟丝绸有关的。当然了,他要写的其实不是丝绸,而是中国的工业。
至于为什么从丝绸入手……
1903年,日本的生丝出口总量,就超过中国了!
民国时期,中国的丝绸热销过,却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到了民国中后期,很多蚕农因为养蚕亏得血本无归,生产出来的生丝根本卖不掉。
当时一个很有名的作者写的作品《春蚕》里,就有“若怕穷,莫养无骨虫”这样的描述,而所谓的无骨虫,就是指蚕。
不想过穷日子,就别去养蚕……可想而知当时养蚕有多亏!
养蚕要买蚕种,甚至可能要买桑叶雇人,最后收获的茧子若是卖不出去……可不得赔上一大笔钱?
偏偏,因为之前丝绸生意好做的缘故,很多人家还不种粮食改种桑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他们没有雇人养蚕,不需要买桑叶,最后茧子卖不出去,也只能卖地填补亏空。
穆琼就是以这个背景,来写这部小说的。
他希望中国能重视一点工业,不要处处被日本赶超。
要知道,日本的生丝出口之所以能超过中国,就是因为早在1889年,日本的生丝,就有百分之四十是工厂生产的了,到如今,他们出口的生丝绝大多数都是工厂生产的,质量有保障,但中国……这会儿还是老样子,主要靠手工缫丝。
第152章 找资料
穆琼所在的这个时间, 其实中国的生丝出口,还是可以的。
虽然如今国内的生丝出口总量已经被日本赶超, 但因为世界范围里对丝绸的需求量大的缘故, 生丝还是能卖出去的,江浙一带农村的富户,很多都是靠养蚕富的, 他们每到养蚕的季节,就会雇佣长工养蚕缫丝。
至于穷人……人家压根就养不起蚕。
毕竟买蚕种就要不少钱,而蚕是要吃很多桑叶的,穷人家哪有那么多地种桑树?
按照穆琼打探到的消息,此时浙江一地, 最好的蚕种是出自吴家的,而浙江每年蚕种的价格, 也由吴家定, 今年蚕种的价格,就是一元三角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