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信
本人叶氏秘卤店主,向所有的食客致以最真挚的歉意。因为自身管理漏洞,导致在部分连锁店中出现了出售非叶氏秘卤菜品的情况,让诸位顾客遭受欺骗与损失。
本店不会再向原叶氏秘卤连锁三店与四店提供货源,并且解除合作协议。
本店承诺会尽快建立相关的管理、监督体系,切实保证各位顾客的权益。还请各位监督。
叶氏秘卤总店”
道歉信当然不是赵父写的,既然收了赵父的钱,编辑们自然会帮赵父拟写道歉信。
而生活版的主编也品尝过总店、一店、二店的卤菜,知道叶氏秘卤的味道、品质并没有任何下滑,只是管理上出现了纰漏。
所以在安排这件事的时候,有让下属写得稍微偏向叶氏秘卤一些。毕竟他也不想这么好吃的一家卤菜店,就直接倒闭了。
不过再怎么委婉、偏向,叶氏秘卤的生意也明显出现了下滑。
好在叶氏秘卤的回头客一直比较多,所以他们很清楚叶氏秘卤这三家店的味道和食材都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所以继续在叶氏秘卤进行购买。
否则换其他饭店食铺,肯定会出现断崖式的亏损。
赵达和王怀德对于生意下滑这件事也没有什么抱怨,因为他们也知道既然用了叶氏秘卤这个招牌,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
更何况本来就是自家亲戚,还帮助自己良多,他们都很支持赵父赵母的决定。
与此同时,赵大伯和赵三伯家农作物也逐渐成熟了。
土豆的成长也就三个月到四个月,现在已经可以开始给叶氏秘卤提供土豆了。而莲藕和辣椒再等一个月也差不多。就连腐竹也有大伯母和三伯母帮忙制作。
趁着生意稍微淡下来的这段时间,赵父回下东村敲定了运输的事情,一条全新的国道已经修好,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运输到蓉城。
在解决了素菜来源之后,赵父和赵母都轻松不少。这种轻松指的是卤菜摊事情稍微少了一点,但二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那就是“学习”!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赵父赵母最大的收获就是:他们知道了想把连锁店做好,仅仅会制作卤菜、会挑选食材是完全不够的。
回过头来看之前叶氏秘卤的成功,有太多的幸运之处了。但也仅仅到此为止,如果再犯一次错误,那叶氏秘卤可能会直接倒闭。
现在叶氏秘卤就是他们家收入的保障,如果不好好经营,那家里未来的生计怎么办?
赵父赵母其实一开始是想按照赵季安那片报道中的建议进行整改,但是他们发现自己连别人在说什么都无法理解。
什么叫做成立公司?什么又是签订合同、约束双方的义务与责任?制作的统一、标准化又是什么?还有哪些属于专业人员……
夫妻二人一头雾水,哪怕已经很多年没有学习过了,但是二人还是毅然决然地强迫自己开始学习。
不过夫妻二人都只有初中文文凭,都没有资格去夜校学习。同时主要教授高中知识的夜校也不适合二人。
二人只能选择通过买书进行自学。
自学本来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就算一个人有足够的毅力坚持,但是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也很难在茫茫书海之中准确找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
还好有赵安的存在,他在看到赵父赵母下定决心学习的时候,便提出按照“赵季安的建议”进行学习——
赵季安说了什么建议,就先把这些知识弄懂,然后再围绕这些知识进行扩展。
这个时候赵安已经结束了初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再一次获得年级第一的赵安在学习方面的意见特别有说服力。
赵安主动承担起了帮二人挑选书籍的任务,后来赵安又提出自己对于这些知识也很感兴趣,便开始和赵父赵母“一起学习”。
他在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着自己的父母。
1993年12月,华夏刚刚通过了《公司法》,再加上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让夫妻二人对于公司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他们已经定下目标,要让叶氏秘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司。
只不过94年关于企业的经营之道,尤其是连锁店、餐饮行业发展的书还是太少了。
赵安不知道该如何向父母传递这方面的知识。
他现在找的都是一些有关于现代化工业的书籍,尽可能让自己的父母接受“食品工业化”、“生产自动化”这些概念。
为了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赵安往蓉城日报、 SC日报投递了好几篇相关的文章。
因为之前的事情,赵父赵母已经养成了报刊的习惯,特别关注赵季安的文章。
如果不时因为赵是中国的大姓之一,而且季安也是一个相对常见的名字,赵安都有换马甲的冲动了。
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赵安不可能盯着叶氏秘卤进行报道。他连续写了好几篇关于食品产业各个方面的文章,当然其中的内容都相当有用。
而这个时候,赵安意外收到了一封信。
第54章 王主任
赵季安先生/女士: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本报社的支持, 这半年来您连续刊登了数篇有关于餐饮行业的报道,可以看见您对于餐饮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与了解, 希望您能继续不吝赐稿。
另外SC出版社的编辑王磊刚同志对于您的文章很有兴趣, 托本报询问您是否有出版餐饮行业书籍的意愿。
王磊刚同志的联系方式:XXXX
静待回复。
虽然赵安也有向《SC日报》、《蓉城商报》投过稿,但大部分的稿件还是投往了《蓉城日报》, 毕竟这是自己父母看得最多的报刊。赵安的首要目标读者还是赵父赵母。
赵安也没有想到居然会有出版社联系他。在赵安看来自己写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泛泛大纲,没有详细的理论、数据、案例支撑。
而且赵安在写的时候, 很多结论性建议都是针对叶氏秘卤, 如果其他人直接照搬, 很有可能“水土不服”。
赵安自认为自己在餐饮管理方面的水平, 完全不足以出书,便准备写信谢绝。但是开始提笔的时候,赵安又改变了主意。
他没有贸然接受或者回绝, 而是回信坦诚说道自己对于餐饮行业的管理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结论,准备再写一些相关的报道后, 再考虑出书的事情。
这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路, 如果以后真有出版需求的时候可以联系对方。至于自己暂时没有能力出书这件事情, “不会就去学”这是赵安给自己的答案。
同时也把自己刚办理好的存折账号附在其中, 随着投稿次数的增多, 报社数次向赵安索要存折号, 方便直接通过汇款支付稿费。
赵安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存折,名字用的也是他自己的本名。
他已经向报社坦诚赵季安是他的笔名而已,报社工作人员也没有怀疑, 谁能想到“赵季安”会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呢?
至于存折的来历,赵安和计嘉树这学期蝉联了六中的年级一二名,学校也如约地给二人颁发了奖学金。
这一次赵安并没有将奖学金交给父母,而是提出了自己想要自己储蓄和理财的愿望。父母也没有为难,他们都知道赵安一直有自己存钱的习惯,现在赵安小金库也不“小”了。
所以便直接用户口本帮赵安办理了一张银行卡,交给赵安自己管理。
找了个机会,赵安把自己以往的过年前、省下来的生活费、奖学金、稿费统统存了起来,也有一千左右了。
连赵父赵母都想不到赵安能有这么多的钱,当然赵安不会主动泄露他的秘密存款。
整个暑假赵安除了固定和计嘉树练琴的时候,赵安一有空就往蓉城图书馆跑。他现在看的书已经不局限于食品行业了,经营、管理、法律都要有基本的涉及。
计嘉树也没有缠着赵安陪他玩,反而每天陪着赵安在图书馆看书、做作业。不过计嘉树看的书大多与音乐有关,从乐理到歌谱,从音乐历史到名人传记。
因为喜欢音乐的关系,计嘉树自己提出了学习唱歌的想法。
计父计母同样没有阻拦计嘉树,只不过他们也提醒了计嘉树一句:“要学会选择和取舍,如果要学习声乐的话,休息时间就会相应减少,你要自己考虑考虑清楚。”
无论是优异的考试成绩、钢琴学习成果,都证明了计嘉树处理好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暑假结束的时候,计嘉树参加了钢琴十级的考核。
这一次赵安并没有参加,不过从练习到考试当天,赵安一直陪着计嘉树。自己对于钢琴的练习也没有放下。
虽然不知道赵安为什么会排斥钢琴考级,但是看到赵安告诉他这个决定时候的一脸严肃,计嘉树就没有追问。
计嘉树很清楚赵安弹钢琴比他更好,从学习钢琴在现在,计嘉树从来没有发现赵安有不会的地方。
他因为没有人赞美赵安的琴技而感觉到遗憾。
不过从考试间走出来,看见赵安就外面等候他的那一瞬间,计嘉树心中所有的不平都化作青烟消散。
赵安只会在自己面前弹钢琴,其实也很不错。
都在赵安以为这个暑假要这样平淡过去的时候,计嘉树给他带来了一个超乎他意外的消息。
这不过这个消息并不是给赵安的,而是计父让赵安转达赵父赵母。
之前春节的时候,计父送了自己一个朋友一瓶辣椒酱,不过因为年后的种种事情,一直到现在才主动联系计父。
计父这位朋友原本是某国有食品企业的一名主任。在计划经济时代,食品企业可以说是整个国家最重要的命脉之一。
但是随着过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重组,中小型食品企业基本都失去了国有企业的身份,需要自谋生路。
这名王主任也是一个有眼光、不服输的人。作为一个车间的主任,他并没有选择进入政府部门,而是借钱、贷款,购买下了原来工厂的生产设备,
工厂原本就是做食品加工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做的是食盐、糖精加工。现在市场风云变化,他知道继续从事老本行没有任何的前途。
他原本计划是从事肉类加工,但经过市场调研之后他发现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依然牢牢把控住肉源与销售渠道
这个时候计父给他送的辣椒酱,让他看到了另外新的可能性。那就是一些国家认为不那么重要的食品领域,还藏着大量的商机。
王主任很早就想要和辣椒酱的制作者见面,商量合作的事情。毕竟着辣椒酱是自己好朋友送给自己的,他不可能直接盗用别人的产品。
一直忙到现在,工厂完全属于他,随时可以开工,他才通过计父联系上了赵安一家。
赵安真正见到这位王主任的时候,是在蓉城一家高档的中餐厅中。连吃饭的理由都是两个小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不错,一起吃个饭。
这就是华夏人的商业交流方式,不直接说商讨的内容,也不会在一个纯粹的商务场所交流,无数的生意都是在饭桌、酒桌或者茶桌上达成。
“没想到两位就是叶氏秘卤的老板,之前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叶氏秘卤这个名字啊。”
王主任就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他早就了解过赵安一家的情况,知道叶氏秘卤的情况之后,心中对于合作方案有了新的构想。
赵父赵母连忙表示了谦虚。一直到酒过三巡,双方都已经寒暄地差不多了,王主任才切入了正题。
“上次老计送我一瓶辣椒酱,我可是一直念念不忘啊。”
“你要喜欢的下次送你几瓶就是了。”
赵父表现出了农村人的豪爽。
“几瓶可不够,我周围尝过的朋友都想要,如果不是距离你们叶氏秘卤远的话,他们早就来买了。”
“我们两正商量着把这辣椒酱做成产品,反正放的久。”
赵母没怎么在意地说道。
听到这里的时候,王主任脸色一凛,这夫妇二人已经有这个想法了?他今天来就为了鸡茸辣椒酱。
这个想法正是这两天赵安侧面向父母提及。
“肯德基可以制作番茄酱和辣椒包,我们要是也能将辣酱将制作成罐头卖就好了。”
再加上这个两个月来,父母对于食品行业的了解,他们都认为制作辣椒酱罐头进行贩卖是可行的,就像水果罐头一样。
之前听计父和自己父母的交流,赵安就已经猜到了这名王主任大概的目的。
虽然很感谢计父的帮忙,但是在商业方面,赵安会尽可能想象各种糟糕可能。
赵安可不想自家的辣椒酱冠上别人的名字,提前做好了准备。
黄主任心中想了想,开口说道:“原来二位也有这样的想法,我是一名食品 工厂的主任,不知道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接下来黄主任把所谓的合作可能详细解释了一番。
他现在的工厂正好可以生产罐头,而且和蓉城的很多商场都有合作。
赵父赵母可以将鸡茸辣椒酱交给他们制作和销售,他们也会以“叶氏鸡茸辣椒酱”这个品牌进行销售,然后到时候会分润部分的利益给赵父赵母。
这已经是王主任看在计父面子以及叶氏秘卤本来有一定影响力上提出的方案,否则他更倾向于一次性买断生产配方。
赵父赵母听了之后也有些心动,毕竟按照王主任的说法,他们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有不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