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又看了甄应嘉一眼,想想他是辞了官来科举的,想必仅仅一个举人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甄应嘉调整了一下情绪,又回想一遍要说的话,缓缓开口了。
“身为男儿,自当顶天立地,为国效忠。我甄家世代为官,深受皇恩,却一连三代连个入学的都没有。前些日子教宝玉? 燎ё治模胰聪肫鹄丛缒晗雀付晕业闹鐾校负问薄?br /> 李家两个年长的男儿被甄应嘉这番唱念俱佳的述说勾起了心事,很是感慨,一边听一边不住的点头。
而年轻一些的李逸,没成婚也没孩子,从小到大都在书院里读书,甄应嘉讲理想未来人生感悟等等他一点都不感同身受,虽然老老实实坐着,但是眼神已经开始乱瞄了。
祖父听到妙处,不由得显出几分癫狂来,李世新也是全神贯注看着这个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变样,而且还变得越来越好的女婿,倒是没人去主意已经有点坐不住的李逸了。
甄应嘉说完了少年时的理想,又顿了顿,脸上露出伤感的表情,道:“还记得……当日成亲,洞房花烛之夜……”
李家两个男人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对方的洞房花烛之夜是跟他们家里的女儿过的。
“我曾许诺她一品的诰命夫人……眼下,该是兑现的时候了。”
这句话里面的信息可就多了,李逸只听明白第一层,就是他姐夫这番奋起也有他死去的姐姐的功劳,不过在李达济耳里,这句话代表的是别的意思。
诰命夫人是什么?是朝廷对官员母亲和妻子的封赏,甄母身上的正五品诰命,是来自于甄应嘉的亲爹,至于李氏,成亲三月之后,皇帝就下旨也封了她正五品的诰命。
可是李氏现在死了,按照甄应嘉这个年纪,最多两三年,他便要再次娶妻了,那个时候,他若是再次当了官,诰命就不是自己的孙女儿了。
那么甄应嘉这个时候说这句话,其实只有一个意思,或者说两种可能。
第一,他将来只纳妾不娶妻,所以不管他当了几品的官,正妻只有李氏一个,自然诰命就落在她头上了。
第二,他将来娶妻,但是请封诰命的奏疏上面,出现的只会是李氏的名字,跟他后来的妻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李达济眯了眯眼睛,看着这个原先他不太看好的孙女婿。
还不到二十五岁,现在开窍还不算太晚。
只是可惜自家孙女儿死的太早,不过幸亏已经生了儿子下来。
李达济撸了撸胡须,看了看心思早已飘出去的李逸,还有明显没听懂的儿子,叹了口气。
“今年金陵城里是没有县试和府试了,明年是乡试年,童生试必会提前到三四月份,以腾出手来准备大考。”李达济算了算,“还有半年时间,这样,你这次来便不用回去了,到明年童生试考完再回家。”
甄应嘉点了点头,“多谢祖父栽培。”
“行!”李达济一拍大腿站起来,“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世新你随我进来,你女婿明年要考童生试,你与我来书房整理书籍,明年务必要他考个小三元出来!”
这一点李达济还是很有信心的,他做了这许多年的山长,教出来的状元没有十个也有八个了,况且甄应嘉底子还是有点,童生试又不难,基本在书院读上三五年没有不过的,考中简直易如反掌。
再不济……县试府试乡试都是青松书院出人参与改卷子的啊。
这个结果甄应嘉很是满意,只是没等两人走出去,他又道:“还有一事请祖父答应。”
李达济这会儿沉浸在孙女婿肯上进又跟李氏感情深厚这一条里,想也不想便直接道:“你且说与我听听。”
甄应嘉略忸怩,“我想隐姓埋名在书院读书。”
李达济只一瞬间便明白了他的心思,归根结底还是不想太引人注目,说起来这样也好,刚好跟那一位凑成一对,“这不算什么。”他上下自己打量自己的孙女婿,道:“你脸生得嫩,又有文人气息,像是来求学的学子。”
说完又看着李逸,厉声道:“不许说漏嘴了!”
李逸点头,李达济又去叫李世新,正巧这时,外面进来人了。
是李逸母亲齐氏手下的嬷嬷,她笑道:“夫人说中午不过是便饭,做不得数。她已经准备好了上好的席面,给姑爷洗尘。方才我看老爷有正事要说,便没敢打扰,现在怕是几个孩子都等饿了。”
人年纪大了总是喜欢小孩子的,于是李达济道:“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甄应嘉就更没有可反对的地方了,饿的那个可是他亲生骨肉。
这一场饭吃的宾主皆欢,甄应嘉也放下一桩心事。
说起来他对女性是绝对不会有什么想法的,将来也不打算再娶一个了,所以有个李氏在前面给他省了许多麻烦。
所以对于李氏,他是打算尽自己一切所能,所有的体面都会是她的。
而且甄应嘉只会有这么四个孩子。
这一天的行程满满的,基本上是吃完饭众人便各自去休息了,原本打算给甄应嘉量体订制复习计划的老祖父,也心满意足的回去睡了,打算明天早上再来大干一场。
第二天一早,甄应嘉起床先将两个女儿送去齐氏那里,自己带着宝玉往山上走了。
美其名曰陶冶身心,锻炼身体。
当然更本质的原因,是他绝对要采取一切手段,绝对不能把甄宝玉养成跟贾宝玉差不多的性子。
昨天夜里他躺在床上,不由自主的又仔仔细细回忆了原着的情节。
他可绝对不能将唯一的孩子养成那种性格,也不打算让警幻仙子用红粉骷髅这种东西让甄宝玉觉醒。
想想原着里的贾宝玉,整日在女儿堆里厮混,悲春伤秋,除了逃避现实还做了什么?
还有甄宝玉的样貌,据说跟贾宝玉也差不多,当然现在看着还是很可爱的,遗传自原主的样貌自然不会差到哪儿去。
可关键是甄应嘉昨天想起来两句描写贾宝玉样貌的句子。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中秋之月是什么?满月啊。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他,他家甄宝玉将来会长成一个圆脸的汉子……甄应嘉摇了摇头,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所以他儿子还是老老实实的朝个正常男人外表的方向发展吧。
父子两个一前一后朝山上走着,要说原主的身体也不怎么运动来着,所以需要改变的不止他儿子一个。
两人走到半山腰,刚好看见不远处有一处突出的平台,上面正有一队学生正在锻炼。看样子像是五禽戏之类的运动。
为首的那个正是康和,一身白衣,早上的微风还有他舒缓的动作使得衣角微微飘起,看着颇有几分出尘之风。
长长的白袍,只在腰间加了一条宽宽的腰带,更显得身材修长。
甄应嘉看了一会,发现那边已经练得差不多了,便拉着宝玉离开了,走出去没两步,又听见后面有人叫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康和。
康和脸上还有些微微泛红,微微喘了两口气才道:“你们可是要上山?”
甄应嘉点了点头,看着那处平台笑道:“这的确是个好地方。”
康和道:“再往上路不好走了,前些日子暴雨,路被冲垮了,还有颗树横在路上。”
“父亲。”宝玉拉了拉甄应嘉的袖子,一脸的我想回去。
作为一个五岁的孩子,能自己走这么远已经挺不容易的了,甄应嘉蹲下身来揉了揉他的脸,安慰道:“不往前走了。”
“我随你们下山。”
等到甄应嘉直起身来,康和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甄应嘉挑眉,示意不远处的平台上还有一群同窗呢。
虽然他一个字也没说,不过康和立即接道:“他们还要再打一遍,今早山长说有事要与我交待,让我早饭前去见他。”
甄应嘉点头,三人转身一起朝山下走。
康和盯着父子俩紧紧握在一起的手好一会,久到连甄应嘉都察觉了这视线,他才跟突然回过神儿来一样,道:“出了这许多汗,山上风大——”
话没说完,便见甄应嘉将宝玉抱在了怀里,“你说的是,我们快些下山。”还有最后一句是跟他怀里的宝玉说的,“父亲给你挡着风。”
康和突然有点意兴阑珊,跟在甄应嘉后头没了说话的性质。
宝玉在甄应嘉怀里待着,看着跟在他们身后面无表情的康和,只觉得这个人视线很是犀利,看得他莫名生了些胆怯,于是宝玉很是顺从自己的心意,将头一扭,埋进父亲怀里了。
甄应嘉一阵大笑,揉了揉儿子头。
等下了山,两人道别,甄应嘉抱着孩子去洗漱,康和则去了李世新的书房。
“殿下。”
康和一进门,李世新便起来行礼。
康和没等李世新弯下腰来,便将人扶住了,“您不必多礼。”
两人分别坐定,李世新道:“殿下,您来我这书院也一年有余了,这一年书院里进进出出不少学生,只有您……”
康和没说话,李世新顿了顿,又道:“只有您一直是一间屋子住着,怕是再这么下去,您的身份就瞒不住了。”
说起来当初康和隐姓埋名来书院读书,也做好了有个室友的准备,只是让他一直一个人住下去的可不是他自己,而是李世新做的决定。
毕竟是皇长孙,他说将他当成普通人对待,难道李世新真的做的出来吗?
康和很是和蔼笑了笑,“都随您安排。”
李世新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如成竹在胸一般,道:“正巧我那孙女婿也要来读书,一样不想别人知道他的身份。”
说到这儿他又笑笑,“想是年纪大了还没过童生试怕人笑话,不过人却是很好的,正巧与您凑成一对。”
甄应嘉?那个据说很受皇祖父喜欢,又家财万贯,还是个好父亲的甄应嘉?
康和想起早上那一幕,还有那人因为运动过后而微红的脸,以及一层细细的汗珠。
“倒是也不错。”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谈一下认识后的第一印象
甄应嘉微笑:长得不错,挺成熟的。嗯,吃嫩草的愧疚消减不少。
康和严肃脸:家里有钱,长得非常好,学问也不错,可助我成大事。是个好父亲。
甄应嘉斜眼挑了挑眉。
康和咳嗽一声,脸色越发正经了:后来国库私库管得都不错,内阁首辅当的更是称职,是朕的肱骨之才。
甄应嘉微微点头,康和紧绷的肩膀一下子放松了。
第11章
两人说定,李达济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将康和送出门口,两人还在门口告辞,突然有一人慌慌张张冲了进来。
“什么样子!”在康和面前下人做出这种姿态,让李达济面子有些挂不住。
被老太爷训斥了一句,下人急忙停住脚步,换成快步又超前走了两步,这才用略微惊恐的语气道:“外头来了传旨的太监,已经进了山门了!”
李达济一惊,也顾不得失态了,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康和,在他看来,这太监肯定是来找康和的,不然还能是谁呢?
“这……”康和也有些踌躇不定,要说当初跟皇祖父说好了隐姓埋名来青松书院读书,皇祖父也答应了。当然表面上的理由很是充分。
首先是看看青松书院这个能教出好几届状元的地方水平究竟如何,顺便再看看江南这个最大的考场究竟有没有舞弊一事。
要知道上两届乡试,江南就曝出来考题泄露,虽然最后是查无此事,是没考上的学子用以泄愤,都是胡乱编的,但是皇帝心里不免起了怀疑。
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那就是康和的亲爹,当朝太子怕是快要被废了。
康和生下来的时候他爹就已经是太子了,加上太子排行第一,康和也是排行第一,所以出了太子的嫡长子之外,康和头上还有个嫡长孙的头衔。
就跟太子预定了皇帝的宝座一样,康和也提前预定了下一任太子的宝座。
可是随着太子的弟弟们一天天长大,他们也开始觊觎太子的宝座,几乎全部联合起来给太子下套,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能决定皇位的归属的,只有皇帝。
皇帝老了,看着正当年又意气风发的太子,皇帝早就忘了这个是他的亲儿子,又是自己亲自选择的太子,他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情:这个人是来接替我的皇位的,等我死了之后皇位就是他的了。
他会不会盼着我早点死呢?
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是太子治国理政的能力了。
要是太子平庸一些还好,关键就是太子太出色了。
早年皇帝御驾亲征,时间长达三年,太子于十四岁幼龄开始监国,早早就锻炼出来,可以说没了老皇帝,国家一点都不会乱,绝对能平稳过渡的。
甚至有时候太子跟皇帝政见不合,在经过内阁的小组讨论之后,两人的理念被实施的概率基本是对半开。
要说皇帝就没有想下台的,甚至当了太上皇还要插手朝政,就更别说还在位了。
于是这种情况之下,倒霉的只能是太子了。
然而太子领悟的太晚,等到他知道要藏拙的时候,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老皇帝对着整日开始吃酒玩乐,不理政事的太子越发的厌恶,只觉得他是故意做出来的,为的……还是让自己放松警惕,早日将皇位传给他。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被一网打尽,或者……在太子被废之后还有资本挣一挣皇位,康和趁着出外游历之际到了江南。
江南这地方学子多,又是在这青松书院里,说不定今日的同窗,明日便成了状元,当上翰林院编修,又或者御史,再过上十几年便是跺一跺脚都能让地抖上一抖的内阁首辅了。
所以听到京城来人的消息,康和也是一惊,当初跟皇祖父说好的,等到至少要参加完乡试再回京,若是现在身份暴露,虽然他已经结交了不少学子,但是效果肯定没有一起经历过科考的好。
“来人是谁?旨意是给谁的?”康和皱了皱眉头,直接问道。
下人看了老太爷一眼,虽然知道这是老太爷和老爷都看重的学子,但是这番抢在前面说话,还是有些失礼了。
不过这一眼看去,老太爷非但没有怪罪的意思,还是一脸“你怎么还不说”的表情,下人收敛心神,道:“未曾问过,我是听见消息先回来报信的。”
康和眯了眯眼睛,道:“不管是给谁的圣旨,总归是要先设香案供桌的。”
“不错,不错,供桌没准备好,圣旨是颁不下来的。”李达济回过味来,“你带着人去开了库房准备东西,若是太监来了先将他请在偏厅。”说到这儿,李达济又去看了看康和,只见他轻轻摇了摇头。
“老夫先去打探打探消息。”
不多时,京里来的太监已经被迎进了偏厅。
李达济是青松书院的山长,自然对礼仪烂熟于胸,一见这太监的服饰,还有他的年纪,便知道这太监很是受宠了。
三十左右便进了司礼监,虽然是司礼监最低等的随堂太监,担当的也是跑腿的工作,但是前途不可限量。
司礼监的太监都是识字的,非但识字,教他们读书写字的都是翰林院或者国子监的人,所以文采还都不错。
而且他跑腿的时候,送的可都是来往官员的奏疏,还有皇帝下发的圣旨。
再者照他这个年纪,升到掌印太监也不是没可能的,那时候若是皇帝不太理事,掌印太监就算对上内阁首辅也不会占了下风。
“您请。”李达济虚手让了让桌上的茶杯。
“好茶!”太监赞了一声,笑道:“早就听说老先生学问好,咱家这一次来江南可得好好讨教一二了。”
“不敢,不敢。”李达济很是客气的回了一句,心想这太监态度还算好,便道:“敢问您这次来,是……”
太监笑了笑,“陛下有旨意给甄大人。”
李达济心里一紧,急忙又差人去请甄应嘉了,只听那太监又道。
“……咱家早上先去了甄家,哪知甄大人已经来了书院,咱家听说甄大人是带着子女来的,与其叫他回来,不如咱家亲自跑一趟……”
李达济心里狐疑,想起前面孙女婿说的辞官,难道是为了这件事儿?不过专门派了司礼监的太监来传旨,似乎有些隆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