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连忙站起身替她拍抚后背,又道,“姑娘快别说了,歇着吧,明儿醒来也就好了。”
黛玉便又重新躺下去,道,“是啊,明儿醒来也就好了。”
宝钗是第二日知道黛玉病了的,自然立刻猜到怕还是因为自己说了那番话的缘故,她心中十分愧疚,想去探视,却又怕更加勾起黛玉的伤心事,惹出她的病来;若不去时,恐怕不止别人议论,就是黛玉自己心里也会疑心,竟是有些进退两难,不知所措了。
她年纪不大,经的事情也少,遇上这种事,自然也想找个人说说,从前是同薛姨妈说的,不过就是说了薛姨妈也没什么办法,不过劝慰她几句。然而这一次的事,却是又牵扯着宝玉和王夫人那边,宝钗深知自家母亲没有城府,说不准三两句之间,就不经意将事情带给王夫人知道了,那时怎么收场?
思来想去,她便想到了柏杨。在宝钗心里,这个义兄是比她嫡亲的兄长更靠谱的存在,遇上自己无法解决的事,自然就想着他。只是闺阁中的事难以启齿,柏杨又不在这里,所以只能按住不提。
哪知薛蟠从家里回来,给薛姨妈问安过后,便私下里找她商量,说是贾家的事柏杨也知道了,接下来要怎么做,最好是他们先见个面,商量个章程出来。薛蟠已经在外头定好了酒楼包间,这正是来接宝钗的,让她换了衣服出门,顺便还能逛逛京城。
对于高门大户的闺阁女儿来说,逛街是根本不敢想的事。宝钗这十几年的人生之中,对于街市的认知,不过是马车行过时传来的喧嚣声、叫卖声和食物香气。小丫头们还能偷偷撩起帘子偷看,她身为主子姑娘,却只能摆出端庄仪态,假装完全不好奇。
所以听说要带自己出去逛街,不由大吃一惊,“我如何能出门?”
薛蟠将自己带来的包袱打开,笑道,“你杨哥早想到了这一点,替你准备了一身男子的衣裳,你身量未足,只要注意些,谁能看出来?况且还有我跟杨哥儿跟着,自然不会有事。”
“若是妈知道了……”
“放心,此事你不说我不说,妈如何能知道?”薛蟠立刻拍着胸脯保证,又嘀咕道,“我也说这样不妥,但杨哥儿说,女孩子未必只能关在家里,出去多看看总是好的。况且如今不看,往后哪还有机会?”
宝钗立刻动心了。
她再端庄稳重,也是十几岁的小姑娘,而且从来没怎么出过门。——虽然曾经从金陵到京城走了几遍,但就是路上,多半时候也是在船舱里待着,唯有周围没人的时候,被准许走到外头吹吹风,看看景。但河面上总是一个样子,时间长了未免无趣。
于是她很快被说服,去里间换了衣裳出来。不过头上还是姑娘家的发式,看上去有些好笑。薛蟠招手道,“过来,哥哥亲自替你梳头。”
宝钗有些怀疑的看着他,“这些事哥哥哪能做得来。”
薛蟠道,“你身边的丫头难道会梳么?除了我你还能找谁?”
宝钗竟无言以对,姑娘们身边跟着的丫头,自然不会去学男子发式,也的确是没有人会梳。于是只好坐在妆台前,看着任由薛蟠折腾。哪知薛蟠的动作不算利落,最后弄出来的发式倒还过得去,不由好奇,“哥哥什么时候学会的?”
“咳……出门在外时,总难免有身边没人的时候,难道日子就不过了?”薛蟠一本正经的道。
他才不会说是来之前跟着柏杨学的,而且用柏杨的头发来练习,生怕弄疼了对方,所以进步飞快。不过,薛蟠也不免嘀咕,杨哥儿怎么连这种东西都会?
第63章 开解妹妹
因怕薛姨妈知道,两人并没有弄出什么动静,悄悄的出了门。
既然要跟宝钗一起,薛蟠也就不便骑马了,两人乘了马车,只听得马蹄声哒哒的想着,不多时就已经到了目的地。
下了车之后,宝钗才发现周围并没有所谓“酒楼”,不免好奇起来。但薛蟠没有解释,领着她往一条幽静的小巷子里走,行不多时往里一转,眼前便陡然开阔起来。
这是一套精心装饰过的四合院,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院子很大,遍植花木,巧妙的隔出了一个个的小空间。有三三两两穿着长袍的文士聚在其中说话,但都压低了声音,并不显得吵闹,倒添了几分风雅之趣。宝钗好奇的看了两眼,便低头跟在薛蟠身后进去了。
两人并不去有人的院子里,而是绕着回廊,转进了一间东边的房间。
说是房间,临着院子的这一边却没有门,而是用一架大的雕镂山水屏风同院子隔开,既保证不受打扰,又能看清院中的景色,而且视野开阔,令人心怀一畅。
倒不像是寻常的酒楼,这份用心,也算是十分难得了。想来文人士子乃至达官贵人们,恐怕都会喜欢。
已是腊月,房间里烧了暖暖的炭盆。宝钗一进门便觉热气铺面,转头才瞧见了柏杨。他一贯怕冷,即使是在这么暖和的屋子里,也还是穿得严严实实。宝蓝色的鲜亮料子,用银线秀的云纹花样,衬着他的面容,更觉姿容气度十分出众。他半靠在暖炕上,见了宝钗,便微微一笑。
“杨哥。”宝钗行了礼,这才走过来坐下。
倒是薛蟠丝毫不见外,直接走到柏杨旁边挨着他坐下,让宝钗多看了一眼。不过她并没有多想,只觉得自家哥哥同杨哥还是那么亲近。然后思绪便转到了家里的事情上,“我哥哥说,杨哥已经知道贾家的事了?”
“先不急着说这个。”柏杨道,“这儿厨子是江南来的,做菜的手艺十分出众,京城里是出了名的。我先时尝过,不比你们家的厨子差。妹妹何不先品鉴一番?”
宝钗闻言心下一暖。
虽然柏杨没有明说,但想来也是知道,贾家虽然同样祖籍金陵,但在京中住了多年,口味早已变化。主子们如此,下头的厨子自然也更偏向于做京城的菜色。宝钗和薛姨妈客随主便,倒不好在这种事情上挑剔,然而宝钗从小也是金尊玉贵养成,哪里能真的习惯?不过暗自忍耐罢了。
别人都想不到,柏杨却想到了,这才特特的带她到这里来吃江南菜。这份用心,纵使宝钗自己也觉得是不能及的。
而且宝钗原本心里是有些说不出的忧虑惊惶的,然而在这几句话之内,却似乎被柏杨的沉稳气度所感染,也渐渐静下来了,不像之前一样总带着几分仓皇。
等到一顿饭吃完,宝钗的心情已经好了许多,让人过来撤了桌子,柏杨这才笑着道,“现在可以好好说话了。我瞧你来时眉宇间有些焦虑的意思,莫不是事情不大好?”
“倒不是为这个。”宝钗有些难为情的道,“不过此事的确是想讨一下杨哥的主意。”说着将黛玉之事说了,“我本是替她不值,想着让她心里有数,却忘了她与我不一样,如今引得她满腹心事,又病倒了,心下不安得很。”
柏杨虽然觉得现在跟原著不同,宝钗肯定不会对宝玉有什么心思,但却也没想到她竟还生出了劝说黛玉的心思。
其实宝玉好不好呢?就这时候的人的眼光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拿他来跟红楼里任何一个男人做比较,他都能够稳稳胜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意外,他对林黛玉来说,未必不是个好归宿。柏杨自己看不太上,但客观评价,也不算糟糕透顶。
况且,他对黛玉是有情的。
他性子好,但那么多人之中,唯独对黛玉最为忍让,也最贴心,从两小无猜到情根暗种,再到最后失之交臂无缘而钟,的确是个令人看了便唏嘘感慨的故事。
原著之中,宝玉知道黛玉死讯之后,眼前一黑,忽入幽冥之中。有人对他说:“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
宝玉道:“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故人是谁?”
“姑苏林黛玉。”
单只是这一段,不知道看哭了多少无关看客们,何况身处其中的人?
但若说宝玉好,他又太过多情,要到许久之后,才能醒悟“从今后个人自得个人的眼泪”,而且即便那时,他心里也仍旧有放不下的那些人。况且最为致命的是,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偌大荣国公府撑起来的,就像他曾跟黛玉说过,“再怎么短少,总不会少了你我的。”所以他理所当然的不去担忧,不去思考,等到大厦倾颓,又怎么可能有能力力挽狂澜?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林黛玉是绛珠仙子,她生来人间一趟,就是为了把自己的眼泪还给神瑛侍者的。
她和宝玉的爱情注定了只能是个悲剧。
不过,柏杨接触过的黛玉,觉得他并没有后来许多人评价中的那么尖酸刻薄,是个挺可爱的小姑娘,伶牙俐齿,冰雪聪明,所以心自然隐隐偏在了她这一边。只是这件事没有自己插手的余地,关键时刻搭把手或许可行,但是要出售帮她,却是没有因由。
不过这会儿宝钗已经牵扯进去了,柏杨倒觉得如果有可能,顺手帮一把也不错。
除了因为黛玉是个好姑娘之外,也是因为柏杨对剧情颇为感兴趣——这个世界是有神仙的,虽然他们不能贸然下凡,但肯定少不得关注一番。所以黛玉和宝玉作为男女主角,他们身上的剧情惯性肯定是巨大的。所以柏杨很好奇,是一切都必须要按照原著来上演,还是只要逻辑相通就可以了?
比如林黛玉最后是得知了宝玉的婚事,彻底死心,这才焚稿断痴情,泪尽而亡。这其中牵扯到了三个主人公,但如果宝玉和宝钗没有结婚,黛玉因为别的原因死心了,然后泪尽而亡,这个结局算不算?如果黛玉没有死,但是因为宝玉而死心,最后看破红尘从此心如止水,又算不算结局?
这其中有太多的可能,剧情究竟是如何保证它一定会进行下去的呢?是只要围绕某种核心规则运转,还是有人在冥冥之中看着这一切,随时伸手拨乱反正?
这些想法让柏杨兴奋的简直浑身颤抖。这件事太重要了,关乎到他接下来要如何行事,所以哪怕知道试探它是很蠢的事,柏杨还是忍不住想要试一试。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如果黛玉因为别的原因对宝玉死了心,跟宝钗无关,会发生什么变化?
想得明白了,柏杨这才开口道,“这话虽然说得冒失了些,但可见你待她的心是诚的。林姑娘聪明颖悟,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你若是从此再不登门,倒反而让她心里以为你有芥蒂,也不敢来亲近。况且她正在病中,心思总会更细些,若你能时时宽慰着,让她赶快好起来,将心情调试好,时日一久,她自然也就明白你的苦心了。”
宝钗轻轻松了一口气,虽然她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但总怕想错了。如今柏杨也这样说,她心里忽然又了底气。纵使林妹妹一时恼了自己,也不好跟她计较,等她病好了,心思慢慢回转过来,想必就明白了。
说完了这件事,才又说起贾家的事,宝钗道,“这几日姨妈常过来,有时还要带上宝玉,那件事怕有六七分准了。”
薛蟠不由皱眉,“我回去同妈说,你也一天大过一天了,他们贾家的姑娘跟宝玉不分彼此,咱们却不能不管。往后他再过来时,只让人领到我那里去便是。”
“哥哥你镇日不着家,去了你那里,谁来同他应酬?”宝钗不由扑哧笑道。
薛蟠道,“这还不简单?自然是我那两位先生!”
之前由柏杨推荐,薛蟠请了两位先生回来教导自己。当初原本约定的就是两三年之后,便放他们离开,还写下荐书。可巧这回薛家要上京,索性直接把人带了来。前几日薛蟠领着人去见过了贾政,不过具体的去处还没有商定,如今仍是住在贾家,正好跟薛蟠安排在一处。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拊掌道,“听闻宝玉是个最不喜欢仕途经济的,我那两位先生偏又是那样的妙人,想来他们遇上了,一定十分有趣。或许再过几日,宝玉就再不肯到梨香院去了也未可知!”
柏杨横了他一眼,“还说宝玉呢,你又能比他好到哪里去?”
薛蟠强辩道,“他是国公府的公子哥儿,将来无论科举还是恩荫,总免不了的。我却是一介商户,粗略学些东西也就罢了,这个叫做‘不求甚解’,杨哥儿你说可是?”
第64章 并非良配
虽然薛蟠幸灾乐祸的语气不太好,但这话倒没有说错。
倒是宝钗在一旁取笑道,“什么时候哥哥说话,也开始咬文嚼字掉书袋了?”
偏一个是柏杨一个是妹妹,薛蟠对着两人都没有脾气,只好道,“我也学了这么几年了,若再没有长进,两位先生恐怕也不好意思领咱们家的束脩。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妹妹若还用旧眼光来瞧我,自然会惊讶。”
柏杨笑道,“很是。既如此,就让宝二爷听两日仕途经济吧,回头你再告诉那两位先生他的身份,让他们殷勤些。”
宝钗转了转眼珠子,本来想说不必如此促狭,但想到宝玉这么日日过来,纵使将来事情不成,到底不太妥当。况且,他来得勤了,说不得母亲好容易醒转过来的心思,又变回去了。
想到这里,她脸上露出一抹忧色,对柏杨和薛蟠道,“对了,只顾着闲话,倒忘了正事。前几日刚到时,妈同我说过,言辞间倒是也猜到了几分贾家的目的,情形倒不像咱们想的那么坏。只是这几日姨妈总带着宝玉过来,也不知提没提那事,可我冷眼瞧着,母亲怕是又被说动,因此心里正着急呢!”
她毕竟是个姑娘家,不好总在薛姨妈面前说这些是非,是以心里就算有些担忧,也不好露出来。——王夫人看样子是没有再提借钱的事,若宝钗自己总挂在嘴边,反倒不像。
偏又没有别的法子,能让薛姨妈警惕起来,不为他人所趁。
正是因为这种担忧,所以即便偷偷出门于女孩儿的名声有损,她也还是下定决心来了。此事总要商量一番的。
“这么多年姐妹情分,一时难以割舍,也是有的。”柏杨道,“不过我想,太太心里,到底还是你们两个更重些。既然不能让她警惕王夫人,那就从另一个方向着手便是。”
“杨哥儿可是有了主意?”薛蟠立刻很给面子的追问道。
柏杨既然安排了这次见面,说是“商量”,但三人显然不可能在这里一拍脑门就想出办法来——若真有这么容易,也就不用见面商议了。所以柏杨肯定事先做了一点准备。
宝钗闻言,也十分期待的看向他。她听哥哥提过不少柏杨的事迹,总觉得世上没有能难得住他的事,所以听说柏杨有办法,立刻松了一口气。虽然她心气高,但毕竟还是个小姑娘,许多事情上难以独当一面,有个可依靠的哥哥,自然下意识的依赖。
柏杨向薛蟠道,“昨儿让你去办的事情如何了?”
“已经办成了。”薛蟠道,“有刘大人的面子在,内府的大人并不为难,很快就将事情定下来了。”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一张字条递给柏杨,“这不是已经写了条子给我,回头直接过去办了就是。”
柏杨接过来看了一眼,笑道,“那就准了。”
转手将条子递给宝钗,“回头把这东西拿回去给太太看。”
“内府……香料?”宝钗看完之后,不由疑惑,“咱们家虽然有香料的生意,但这跟贾家的事,有什么关联?”
薛蟠道,“这不是咱们家那种香料,前回在船上,是杨哥儿特特送了妈和你还有林姑娘的那种香。”
“那香的味道倒是好,又清淡又雅致,不论读书写字、针黹女工或是夜里安睡,都能燃一些。”宝钗道,“林妹妹也说喜欢,倒是妈说年纪大了,更喜欢那些又甜又暖的香。”
薛蟠点头道,“这香是杨哥弄出来的,如今单给了咱们家店里做,若能搭上内府的线送进宫去,好处不尽。”
虽然内府这边,因为江宁织造府刘大人的面子,薛蟠现在也算是通行无阻,不管办什么事情都不会有问题,但那毕竟是借别人的势,不如培养自己。如今薛家的布料都是跟江宁织造合作,由那边送上来,如此,在内府这里,自然该有别的东西撑撑场面,这香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柏杨听了宝钗的话,若有所思,“妹妹这话倒是提醒我了,我单想着清淡雅致,却忘了,上了年纪的贵夫人们未必会喜欢。那种清淡的香,怕倒是在年轻闺秀们和文人雅士之间更受欢迎。回头我再琢磨琢磨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