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古代架空]——BY:觉三千里

作者:觉三千里  录入:08-17

  这中间但凡有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容易激起一场民变。
  天灾已经让百姓疲敝不堪了,再加上**,不给百姓留活路,百姓就会揭竿而起。
  只要是个皇帝,都没有喜欢看百姓造反的。
  只有将民变的种子扼杀在萌芽状态。
  赵受益自己是绝对没有这个精力去挨个环节监督减免赋税事宜的,不过他倒是想到了一个好人选。
  “来,庞卿家,坐。”
  庞籍再三推辞,终于还是坐在了刘恩搬来的凳子上。
  赵受益微笑道:“庞卿家,上回去江南收粮有功,朕还没有好好赏过你。”
  之前水灾正凶猛的时候,赵受益担心国库的存粮不足以赈济那么多的灾民,曾经派人去江南收购粮食。
  当时派去的就是庞籍,结果庞籍把收粮的任务完成得非常不错,用极低的价格收购到了大量粮草,这才为赵受益以工代赈安抚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食,这灾就赈不下去。
  赵受益是极其欣赏庞籍的办事效率的,不过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这样欣赏庞籍,所以赵受益后来陆陆续续地收到了一些御史们参庞籍的奏本,说他手段暴戾残忍,在江南横征暴敛,人怨沸腾,民不聊生。
  赵受益还真情实感地担心了好一阵子——江南的粮食产量比北方要多,苏湖熟,天下足。江南这一块儿要乱了起来,那还真就不好收拾。
  于是他叫刘恩派人去江南探访了一圈,发现人家江南百姓日子过得好好的,压根就没有活不下去的迹象。
  所谓人怨沸腾,大多都是被庞籍以各种手段买空了存粮的豪强在抨击他。
  豪强们都有闲钱豢养文人,文人的笔杆子厉害,写出几篇广为流传的文章来辱骂庞籍,这就算是人怨沸腾了。
  谁让你们百姓不会写文章,人家会写文章的,一篇檄文上达天听,至于平头老百姓心里想的是什么,哪有人在乎呢。
  更多的时候,连不会写文章的老百姓听村口老秀才读了几篇辱庞的檄文之后,都忍不住点头赞叹,看看人家的文章写得多好,多么的有道理。
  那姓庞的可真不是个东西,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人家地主老爷的粮食是自家私产,爱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你嫌贵就不要买嘛,哪有威逼人家不卖粮就抓人家儿孙下狱的?
  人家不卖给你,你居然真就抓人家的儿孙下狱了!
  还是趁着人家带小孩走亲戚的时候率领官兵劫持人家的马车!
  这和土匪有什么两样?
  那最小的孩子才七岁啊,你将人家抓进了监牢,人家的爹爹娘娘爷爷奶奶该多么揪心?
  你没有人性!
  这是苛政!狗官!
  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赵受益就将参庞籍的奏章统统扫进了垃圾桶。
  庞籍的手段固然稍显偏激了些,但这是在灾年,整个黄河流域都在闹饥荒。他们宋国一共才有多少领土?黄河流域占了一半去。
  一半的生民都要饿死了,现在国家没有足够的粮食赈灾,需要向另一半稍显富足的子民购买粮食。也不要你毁家纾难白捐粮食,只是要你以平常年月的正常粮价将粮食卖给国家而已。
  结果粮商们仗着他们手里有大量的存粮,开始和官府讨价还价,粮价不翻三倍,就别想从他们手里买走一粒粮食。
  庞籍不过是绑架了这些人的儿孙勒索买粮罢了,这点手段和坐地起价、大发国难财、生嚼同胞血肉的粮商们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赵受益倒是挺欣赏庞籍的手段的。宋代的文官们大多都是正人君子,凡事讲究以理服人,恨不得捧着三坟五典招安外敌。
  不说别人,就说范仲淹和包拯,叫他们绑架七岁小孩来勒索小孩家长,这两人是怎么都做不出来的。
  可是很多事情,不是你讲道理就能解决的。
  比如现在这个减免赋税的事情。
  赋税一减,明年国库的收入骤降,整个国家财政的运作都要吃紧。朝廷不得不削减一部分开支,首当其冲的就是宗室开销。赵受益已经将宫里的宫女太监能放的都放出去了,太后、皇后、皇子、公主的份例都能减则减。整个宗室可以预见的三年里都不得操办婚丧嫁娶之事——宗室们结一次婚、出一次殡,都得管国库要钱。
  狄青的婚事不能往后延,必须得赶在三年之期内办完。但好在现在他和南清宫已经做好切割了,他娶妻不在南清宫,只要别大.操大办,就不会引人注目。
  如果仅仅只是缩减宗室开支就能够补上这两年减税的窟窿的话,赵受益可能还不会这么头疼,大不了亲戚朋友们一起勒紧裤腰带嘛。但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赵家宗室一共才多少人?
  第一代的赵氏皇族是太.祖太宗魏王,只有这三人的后代才是所谓的“宗室”。到赵受益,也不过是太宗的孙子,第三代皇族。
  再加上烛影斧声、太宗登基之后的那一拨明里暗里的血脉清洗,到赵受益十七岁这年,赵氏皇族不能算是血脉稀薄,但也没繁盛到能给国家财政拖多么大的后腿的地步。
  之所以先拿宗室开刀,只不过是为了做个样子而已。
  真正想要节省下来财政开支,还是得……
  赵受益暗叹一声。
  还是得缩减军费、减少官员俸禄。
  这可不是小事。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你要减工资,那你跟人家的梁子可就结大了。
  文官那边,虽然一个个冠冕堂皇说得好听,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俸禄一少,照样要闹起来。
  这也是赵受益首先削减宗室开支的原因了。
  皇帝家都节衣缩食了,降你点俸禄怎么了?
  难道你比皇帝都金贵,皇帝吃得了苦,你吃不得?
  只要赵受益把戏做足,那些文官也就只能在心里发发牢骚,还不敢真的做点什么。
  但军队那边可不一样。
  宋朝的军队已经积重难返,厢军禁军什么的就是一群兵痞混混的集.中.营。
  寇准折腾了这么些年,打了两场大仗,也不过就是勉强训练出了三十万能打仗的禁军罢了。
  除了这三十万禁军,其余的军队,都只是躺在国家财政上敲骨吸髓的米虫。毫无用处,还比谁花的钱都多。
  赵受益早就看他们牙痒痒了,打算找个机会把他们都裁了。正好趁着这一波减税的功夫,把这群酒囊饭袋都扔了。
  不扔了他们,等着这些无用之军自己滋生繁殖,早晚要将整个国家都拖垮。
  但是……
  还是那句话,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文官都是斯文人,恨上了你也只能写几篇酸文骂你、抹黑你。你还是个皇帝,他们连骂你都不敢明着骂。
  那帮兵痞可不一样。人家虽然不会写文章,但是人家敢上街闹事啊!
  你不给人家每月发钱了,人家就成群结队走上街头,也不干别的,看见店铺就砸、看见人就打。你能奈他们何?
  你要把他们都抓紧牢里?
  官府要是建得出那么多的牢房,当初也不至于要把这些人招进军队里。
  要想平定这些人带来的骚乱,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赵受益之所以愿意承担这份代价,一是由于他明白冗兵是宋朝大患。军队一日不改革,宋朝就一日不能从越穷越弱越弱越穷的怪圈中挣脱出来。
  这个穷不是指社会经济上的穷,而是指国家财政上的穷。
  养着那么多的吸血虫,能不穷吗?
  宋朝要不是社会经济比前朝都富裕,还养不起这么多的吸血虫呢。
  第二个原因,就是,黄河以北的受灾州郡确实承担不起这两年的赋税了。
  为了黎民生计考虑,就只能减税,缩减开支,裁军。
  他裁军的最初目的,就是想减轻灾民的负担。
  为此,他不惜承担被裁撤的兵痞闹事的风险。
  但这个闹事也只是暂时的。等夏玉奇的蒸汽船投入使用,蒋平就能在全国各地都开上工厂——交通便利了,生产才能遍布全国。
  这么多的工厂,都需要壮劳力来充当工人。
  哪来的那么多壮劳力呢?
  被裁撤的军人不都是现成的劳力吗?
  这些人有了去处,自然就不会再在社会上闹事。
  虽然当工人自食其力不如以前躺着拿钱爽快,但毕竟是有了个饭碗捧着。
  赵受益要做这么多的事情,为的就是减轻灾民们的负担。
  但如果减税的环节里出了纰漏,有贪官污吏欺上瞒下,对上说我们给百姓减税了,对下说皇帝今年还让你们如数纳税,然后将这部分税款中饱私囊。
  皇帝承担了减税裁军所带来的风险,还要背上百姓的骂名——我们的日子都难过成这样了,皇帝老儿还要收税!
  百姓们也没有得到休养生息,还是要照常纳税,疲惫不堪。
  过了两年,国库里没钱了,百姓生产还没有恢复,整个社会都陷入停摆,只有贪官污吏们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亏本买卖,赵受益不做。
  既然要减税,就要把这税减到实处。
  该减的地方就减,不该减的地方不能减。
  还得监督着基层官吏,不叫他们欺上瞒下。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他就需要一个能力足够、智计过人、还能使出些不同寻常的手段的官员。
  他看了看眼前的庞籍,满意地点头。
  庞卿家,就是你了。
  朕相信,敢于绑架七岁孩童勒索其父母的你,一定能够满足朕的愿望。
  他笑着道:“不知卿家想要什么赏赐?”
  庞籍忙道:“为陛下效力是臣的职责所在,不敢居功,更不敢要什么赏赐。”
  赵受益暗道,就等你这句话呢。
  “既然如此,”赵受益道:“朕就再委托卿家替朕办一件事情。若这件事情办好了,朕再一起赏你。”
  庞籍道:“敢不从命。”
  赵受益朝刘恩一伸手,刘恩会意,从地上堆得小山高的文书里抽了一沓出来交到他的手中。
  赵受益将这些文书递给了庞籍,庞籍双手接过。
  “这是如今所有关于北方减税的议论。”
  他道:“卿家操心国事,自然也清楚,北方减税势在必行,但如何减还没有定议。朕想将此事托付给卿家,让卿以钦差之身去北方实地考察一番,务必要叫该减税的州郡都减了,不该减的都不能减。也不许有半点**龌龊事在中间。朕知道卿家有些手段——”
  庞籍面色动了动,赵受益接着道:“御史台那边参你的奏章摞起来都能有一人高了,朕都让人给烧了。这回去北边,有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有什么能耐都用出来。再有人参你,朕也继续给你兜着。我不管你是怎么把事情做成的,我只要一个结果。”
  赵受益道:“北边不能乱起来,要让百姓有休养生息的余地,不得再叫官吏欺凌侵扰。只要做到了这点,你是如何做到的,朕都不管了。”
  和文明人对抗要用文明的手段,但有的时候,你不止在和文明人对抗。
  赵受益虽然现在当着皇帝,但他可没被这几年万人之上的生活给迷住眼,以为真实世界就是他身边的文人士大夫给他呈现出来的那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处处都有规矩,处处都讲礼义。
  真实的下层世界是野蛮的。
  你跟知县讲道理,说你看现在县里遭灾了,官家让给百姓减税,所以咱们今年就不收税了呗?
  知县可能就真的决定不收税了,因为知县是个读书人,他在士大夫的等级世界中有一席之地,他要遵从士大夫们规矩,听皇帝的话。
  知县以下的小吏们,那些真正和百姓打交道、真正把税从百姓手里收上来的人,他们可不是士大夫。
  士大夫的世界不承认他们,他们也不承认士大夫的世界。
  他们不守规矩,他们不听皇帝的话。
  毕竟皇帝能决定知县的前途命运,可皇帝管得着他们这群刀笔吏吗?
  天高皇帝远,这话可不是虚的。
  知县说减税,他们偏偏就要向百姓收取足额的赋税。
  百姓不交,就抓起来扔到牢里。
  反正县太爷一辈子都不会走到牢房里看看里面住的都是什么人,所以他们有恃无恐。
  赵受益绝对不能让百姓的血肉填补了这样的一群人。
  而想要对付这群人,光靠传统的手段是不可行的。
  他们野蛮残暴,就必须要有一个更野蛮、更残暴的人来对付他们。
  赵受益道:“庞卿家是枢密副使吧?”
  庞籍点头:“是。”
  赵受益道:“现在的枢密使是狄青。枢密使乃是储相,再进一步就是参知政事。这件差事你若办得好,不如就跳上一级,直接出任参知政事。庞卿以为如何?”


第101章
  庞籍眼皮一跳。
  枢密使乃是储相。所谓储相之意,即是一旦台阁三相或者某位副相,例如参知政事,因事去职,枢密使即可顶替这个空缺,出任宰相。
  而大宋自有国情在此,御史们每天摩拳擦掌地准备参倒一位相爷扬威,皇帝也不太喜欢有宰相一直当政妨碍君权,是以宰相们的离职率颇高,指不定什么时候就遭贬了。
  当个一年半载的枢密使,怎么着也能捡个漏,顺顺利利地当上宰相。
  枢密使之职在高阶文官里就是块香饽饽,出任枢密使等于提前拜相。
推书 20234-08-17 :陛下.万万不可 完》:简介:(入库时间2020-08-17) 晋江VIP2020-08-02完结当前被收藏数:239陈述之进京赶考,路上救了一个人。此人不知为何对他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却在他意乱情迷后轻巧地离去。宫宴上,他望着座上帝王熟悉的面容,万念俱灰,决心日后对此人冷眼相待。皇帝: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