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暗地里的事情,就不一样了。
一般的探子尚且被挂了个闲职洗白,安插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沈云这样的探子可不是随便洗白的,这关系到四方王府的安定,团结和稳妥。
而且沈云这毕竟不是他培养起来的自己人,是上一任皇帝,他亲爹玄明帝留下的人手。
成康帝这人别看外表很不错,可他是一个皇帝,又是当了三十几年储君、终于熬死了自己老爹的皇帝,他能对前任留下的人手放心吗?
没有来一招“狡兔死走狗烹”,就算是李家的优良传统了。
不过作为上一任皇帝的“手下”,沈云在平南王府散架了之后,功成身退回了京中,一辈子,就只剩下一个小孙女儿陪在身边。
后来他得了个职位不高但是还算重要的部门当了个小官儿,算是洗白了,可以见天日,在京中外城有个小宅子,就祖孙二人住,他买了一户下人伺候自己祖孙俩,本来以为会颐养天年,等孙女儿大了,就坐产招婿,他其实有点子家底。
只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敦郡王的步步紧逼,甚至威胁到了孙女儿的人身安全,沈云再如何老迈,也是曾经主持搞垮过一个王府的细作,当年能被玄明帝看重,挑选出来委以重任,他这个人就绝不简单。
以前是为了朝廷,后来是为了自己。
本来小官当得好好地,偏偏敦郡王看上了这个位置,可这个位置敦郡王还无法弄到手,只能拉拢当事人。
可沈云是什么人?
一个孤老头子,没媳妇,没儿没女。
加上敦郡王手下办事的这个人,之所以在敦郡王那里冒头,得到敦郡王的宠信,就是因为他有一双贼眼,看女人特别准!
敦郡王府的美女都是他看过的,甚至是经手送进敦郡王府的,这样的一个人,办个拉皮条的事情还成,正经差事一个都没办过。
初出茅庐,第一次办事就遇到了沈云这么一个难题。
幸好的是,他这双贼眼睛还挺有用,没看上沈云这个老么咯赤眼的鳏夫,却看上了他唯一的孙女儿,那小女孩子才十岁,但是已经出落得不错了,将来长大了,肯定是个大美女!
于是就把目标放在了小女孩儿的身上。
这可是捅了沈云的气管子,他一辈子给朝廷当探子,媳妇儿儿子女儿儿媳妇都折进去了,就剩下了一个小孙女儿,这是他的命根子。
本来重月他们就有这些在平南王府扎根的朝廷探子们的线索,只是沈云这个人毕竟身份挺特殊,关系也特殊,所以他们只是片面的接触,沈云表现得很暧昧:他知道有人在挖朝廷的墙角,却没有上报!
只是冷眼旁观,大概也是有心无力,这些年成康帝自己的人马已经拉了起来,对于老人们就是保持一定的尊重,可想要得到重用是不可能了。
估计也是心冷了,就这么相安无事的过了好几年。
要不是这次被逼无奈,他走投无路了,也不会联系重月他们,以求庇护。
“你为什么不跟朝廷举报我们?”这个问题,赵仁河很好奇。
“最开始是不确定,后来……。”沈云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后来我发现,你们对自己人很好,可以放弃任务,也要保证自己人的安全,这跟朝廷对我们这样的探子不一样,我媳妇儿是为了一次任务,死掉了;儿子儿媳妇也是为了任务,跳崖而亡;女儿是为了任务,奉命勾搭女婿,后来女婿发现了此事,跟我女儿一起自杀了。为了任务,我一个堂堂正三品高官的亲外孙,我娘一个堂堂千金大小姐,给人当了一辈子的奴才!”
赵仁河他们这才知道,沈云的母亲当年也是高门千金,只是在一次穿着小丫鬟的衣服,偷跑出去玩儿的时候,与他父亲,当年还是平南王府世子的常随的人,在京都的寺庙里偶遇,这个常随对“小丫鬟”一见钟情。
当时的玄明帝还是太子,同样偶然得知了此事,便设法将“小丫鬟”,在第二次偷跑出来之后,让人冒充人贩子,把人给拐跑了!
高官家的千金大小姐就此失踪。
而暗地里,有人将这位千金大小姐狠狠地教育了一番,变成了女探子,跟十几号女探子,一起当丫鬟卖去了平南王府。
因为有人安排,这就“再次偶遇”了,然后他爹就跟他娘成亲了,有了他……但是他娘也只生了他一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都远嫁出去了,这辈子都没再联系。
说起来,恐怕都能拍成一个小成本电影了。
“我知道你们的行事规则之后,就一直冷眼旁观,其实也是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我很羡慕李奶娘,她本是我手下一个可有可无的女细作,像是她那样的女细作,我们在平南王府里有二十几个之多,可没有一个有她好命,不仅明面上脱了奴籍,儿子还成了先锋将军,现在她也是因此,成了老封君!”沈云颇有一种羡慕的神色:“而我,只是当了个小官,连自己的孙女儿都保不住。”
若能保住孩子,他也不会朝重月他们这一股势力低头。
“行了,我知道了,重月,你去安排一下,将孩子送去我娘那里,然后给她安排一个身世,日后就是名正言顺的千金大小姐了,让我娘再认个义孙女儿,等长大了出门子,名声上也好听,我给你孙女儿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将来生的孩子,第二个儿子姓沈,或者你孙女儿坐产招婿,我觉得能当上门女婿的少,还是嫁人的好。”赵仁河是无所谓,他一个现代穿越过来的人,正努力的将这个封建社会,改造的更适合自己,当然,自己也在适应这个时代。
可是在婚事上,他还真没怎么看重。
不只是自己的婚事,别人的婚事,他也是秉持着能自由结婚一对是一对的理念。
海太妃刚来的信上还说,朱二姑娘也嫁人了,嫁的是一个三代单传的商家子,但是一过门就怀孕了,有大夫给号了脉,说八成可能是男孩儿!
如今婆家人都快把她供起来了!
长得不好看有什么事儿?他们家前三代的主母都长得天仙一样,可只生一个儿子就完蛋了!
身材壮硕又如何?生的孩子更健康!
反正听说那小子把媳妇儿当菩萨一样的供着……他们家上三代基本上都是老来得子,没在三十岁之前有过孩子,哪怕是女孩子呢。
现在他一成亲就有了,可不是得把朱二姑娘当菩萨一样的供着么。
而且不敢找小妾,生怕妻子生气,再说他也没那个时间,家里家大业大的,还得他打理呢。
“那你们有什么条件?”沈云听到这里,终于一咬牙,问了出来。
(记不住沈云的人,可以去一百一十三章看看)
373沈云孙女儿沈梅
373沈云孙女儿沈梅
“不干什么,你还能有什么用?”赵仁河乐了:“就给我们当个顾问吧!”
他早就从重月给他打了好几个眼色的时候,就知道不能逼迫这个老家伙。
沈云为什么来寻求他们的庇护?
不就是被敦郡王、不,应该是敦郡王的手下逼迫过什么?
“对,当个顾问!”重月立刻就道:“我早就说过了,云爷,您是我们的爷爷辈儿的人,我们这些人在您眼里还不是跟孩子似的?您放心,您家小沈梅到了太妃那里,就是小小姐了,而且还有李奶娘在一边看着,您别怕,我们不会要挟您的,以您老的经历,对我们指点一二,我们也能少走一些弯路不是?”
重月虽然平时话少,可这个时候却十分真诚:“何况,日后您想退休了,我们也把您送回平南王府,您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在北方这几年,不习惯吧?老了老了,叶落归根啊。”
“到时候再看着您的孙女儿出嫁,抱一抱重孙子,挺好。”赵仁河在一边搭茬:“给自己的重孙子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将来家产给孙女儿一半,给重孙子留一半,好好教养重孙子,孩子大了,也能成家立业,重振沈氏门楣。”
赵仁河的话,算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沈云的父亲早逝,母亲是郁郁而终的,临死之前,将什么都跟儿子说了,本来大好前程的沈云,成了个奴才,还是一辈子的奴才,自己的妻子、儿子、儿媳妇、女儿都是因为“任务”而失去了性命,上头给他这个小官的职位,就算是奖赏了。
全家人的命,就换了一个小官职不说,还要被敦郡王门下的门客欺负。
“好,我投诚!”沈云这老头儿一辈子当细作,临老了还要被人欺负,难得遇到了赵仁河这个“旧主之后”,还愿意护他一次,他就狠下心来,再把自己卖了一次。
赵仁河让重月去安排,沈云也让宋大千接待。
他的孙女儿也飞快的被人保护起来,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送出了京城,一路去了平南王府。
海太妃得了个听话懂事的小姑娘,顿时高兴地很,认了义孙女儿不说,还找人安排好了她的身世,以一个父母双亡的一个富商遗孤的身份,留在了海太妃的身边。
而京里头,敦郡王的那个门人也发现了,沈梅小姑娘不翼而飞,沈云老头儿又强硬了起来。
加上沈云到底是“秘密部门”的老人儿,还是有点自保的能力。
他们一时半会儿还真拿他没办法。
同时,赵仁河的工程开工了,他没有问过一句,沈云的事情。
反正侯大宝他们会处理好,这让准备了一肚子辛密,想跟赵仁河做交易的沈老爷子有点适应不良……。
赵仁河的工程,是在农忙之前开工的,但是说好了,农忙的时候也不能停工。
谁家还没有个富裕的壮劳力啊?
他这里不仅要壮劳力,还要会做饭的妇女帮忙,打扫卫生啊,洗洗涮涮的都需要人手。
李钊每天就知道训练他那三千人马,以及巡视皇陵,修缮围墙什么的,过得跟个隐士似的,倒是每到某个祖宗的忌日,他就去祭拜。
这种孝顺的活动,得到了成康帝的赞许,并且在内库(皇帝的私库)里拨发一万两银子给自己的九儿子,是奖励给儿子的钱。
内务府拨款五千两,并且置办祭奠用品。
他们俩一个忙活着盖房子,一个守着祖坟,朝中可就热闹了。
大概是昭王殿下归来,刺激到了另外三位郡王,何况他们的母亲在宫中也来了个大翻身。
于是三个人同时抖了起来,又同时斗了起来。
敦郡王是最耀眼的一个,本来以前上头好几个兄长压着,他也不敢太嘚瑟,现在不同了,庆郡王完蛋之后,他就抖起来了,连沈云那样的人都被他逼迫的走投无路,投靠了赵仁河,何况是别人?
所以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被迫站队的意思。
而荣郡王也活跃了起来,他的母妃现在可是协理六宫事的德妃娘娘了,以前没有什么人投靠他,现在也有不少人,跟他扯上了关系。
诚郡王虽然母家家世不显,可也蠢蠢欲动,京中因为三位郡王的关系,风云迭起。
不少小官都被迫站队,也有被迫害的家破人亡的,奇怪的是,成康帝只干看着,并不做干涉。
倒是有些人家,被一股不知名的势力给救了下来。
赵仁河只管挖地基,盖房子,他的“五星级酒店”盖的是如火如荼,一直到进了夏天,农闲的时候,他这里超过一万人在上工。
很快,宫殿就直起了框架,另有各种砖瓦,在夏至之后,宫殿上梁,内部装修,就需要更精细的人手来做。
大棚也都建起来了。
老娘来信了,有一半都在夸沈梅,说小女孩儿长得好看,人也非常聪明,不仅会读书识字,还有女红也很好。
赵仁河回信说只要老娘喜欢就行,有个人陪着她,让她不寂寞,赵仁河就高兴了。
只是儿子被孙应嘉带出去游学了,虽然只是在几个地方转一圈,但是也够让人操心的,而且儿子越来越大了,他这一年都在北边待着,也不知道儿子那边怎么样了,来信倒是写的花团锦簇。
赵仁河跟李钊就这么放任京中一团乱,实际上,他们手下的人都在忙碌着,王旭就不说了,他走到哪儿都代表的是昭亲王,宋大千也是如此,走到哪儿代表的都是平南王。
有这两个人当明面上的靶子,正主反而成了配角。
同时,又有商家在京城开设了连锁火锅店,提供的蘸料里,有一味“腐乳”,很是稀奇。
还有东北过来的皮货、人参等紧俏商品。
端午节的时候,赵仁河献上了竹筒粽子,这个小吃很有意思,还有李钊献上的蜜枣粽子。
蜜枣这个东西还是赵仁河想起来的,因为最早的随州蜜枣,是清朝时期干隆年间才有的东西,现在还没有出现,所以他就弄了蜜枣出来。
一个竹筒粽子,一个蜜枣粽子,都得了成康帝的夸赞,这让三位郡王的脸色都不好看。
可是俩人一个在守皇陵,一个在盖行宫,他们三个这两方面都够不着,只能干瞪眼!
只是在进了八月之后,宫里头突然传出来消息,说中秋宫宴,恐怕有变。
“谁传出来的?”李钊接到消息还有些不敢相信。
“是宫里的陈公公。”田公公道:“敬事房大总管,剩下俩人都是他带出来的徒弟。”
“你们连敬事房都有人了?”赵仁河吃惊不小。
敬事房是明顺时期皇宫里的机构,隶属内务府,负责管理太监和宫女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