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古代架空]——BY:初吻江湖

作者:初吻江湖  录入:03-24

  不过这个时候,正是关键时刻,平南王怎么还请求回去征讨东瀛啊?
  东瀛虽然是属国,但是真心不大。
  这一点,朝臣们能从地图上看出来。
  其实周围都是小国,在地图上看的,都挺小的。
  成康帝也惊讶的不得了,他以为东瀛使臣服软了,十倍进贡送了过来,平南王也没有借口发兵,何况这个时候,他觉得九儿子就算是不想争夺帝位,但是自保也要有一定的手段,不会将平南王这么一个助力,派遣出京。
  何况平南王是异姓郡王,在京中一待一年多,其实已经是他默许下,明目张胆的帮助九儿子了。
  这个时候却要离开京中,回到南边儿去讨伐东瀛。
  让他想不通了。
  “父皇,儿臣支持平南王的决定,不臣之属国,就该讨伐。”诚郡王立刻就站出来支持平南王了。
  可是敦郡王急的够呛,他收了东瀛不少东西和钱,此时此刻不能不管他们:“父皇,儿臣希望父皇三思而后行,属国进贡乃是表达忠心,突然让人翻十倍入贡,东瀛地小物少,怎么可能拿得出来那么多?请父皇看在他们对我大顺恭敬有加的份上,暂且饶恕他们一次。”
  “求国主给东瀛上下一线生机!”东瀛使臣跪的无比干脆。
  “父皇,还是再看看吧!”荣郡王是不想让平南王走的,平南王要是回南了,他总觉得像是蛟龙入海一般,太不让人放心了:“东瀛这次进贡可是翻了十倍。”
  别的不说,那么多金银,户部发财了。
  “父皇,打!”昭亲王的话就简单多了。
  他只有一个宗旨,打!
  朝臣们有的支持敦郡王,有的支持诚郡王,也就是支持昭亲王,很多人甚至有些怀疑,昭亲王是不是跟诚郡王联盟了?
  荣郡王是又惊又怕,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成康帝看了看这些人,最后决定同意平南王的请求:“卿既然一心想要扬国威于域外,朕岂能阻拦?不过,你可有把握?”
  成康帝这是一个试探,他是想知道,他们是真心实意想去征伐不臣之国,还是想给他做戏,让他放松警惕?
  “臣,有!”赵仁河底气十足:“臣定当在战胜之后,给朝廷赚来五百万两白银。”
  众人哗然,尤其是户部尚书,就差揪着平南王的脖领子了:“王爷,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历朝历代,虽然户部管着钱粮,但是户部真心没多少钱。
  天下太大了,而且大顺朝还不多征收赋税,再穷再困难的时候,鸿基大帝都没有加收赋税,甚至在他弥留之际,留下遗诏,永不加赋税!
  光是这五个字,就让大顺朝在风雨飘摇的时候,立刻就巩固住了统治。
  因为鸿基大帝在还是“闯王”的时候,就有一首著名的诗,叫《闯王》,里头有那么一句“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所以大顺朝在十税一之后,就没有任何征收了。
  田地里产出一百斤粮食,十斤给朝廷,就算完事了,没有多余的征收,这是大顺朝的铁律。
  朝廷的粮仓一般都是收购百姓手里的余粮,花出去的钱,也算是循环了,并且百姓手里头有了钱,生活就好了,生活好了的人,才不会去造反。
  所以户部的钱的确是不多,这每一年的税收上来都有一定的分配,养军队也是要花钱的好么。
  户部的存款少,一直是朝廷的一个隐忧,因为没钱的话,你什么事儿都干不了。
  天下大了去了,今天这里干旱了,明天那里水淹了,哪次不要钱啊?赈灾,赈灾,没有钱全都白费!
  所以户部尚书对金银钱财非常敏感。
  一开始,他也是支持东瀛的,人家都给了十倍的进贡,杀人不过头点地而已。
  可是平南王的“五百万两白银”的数目,让这位正儿八经的户部尚书,瞬间倒戈相向,五百万两银子啊,户部发达了,发达了!
  “这有什么的?只要拿下东瀛,以后每年都有五百万两白银。”赵仁河有这个底气是因为前世的资料显示,东瀛那地方的银子,上亿的存储量,开采个十年八年的绝对没问题。
  东瀛人没有好的工具,全靠人工开采自然是没那么高的产量,但是弄到手之后,他自然是要用新的工具来开采石见银山,到时候他就发财了。
  而且赵仁河只说给白银,却没说给金子,金子当然是自己留下了。
  他的汇丰钱庄,可还指着这些金子压箱底,金本位不可动摇。
  李钊也有些想拦着赵仁河了,一年五百万两银子,万一无法拿出来,那可就惨了。
  大朝会上,这么多人都在呢,也都听到了。
  赖账是不可能的,只能硬着头皮拿出来,要是拿不出来,只能砸锅卖铁……话说东瀛有那么多银子吗?
  这里头最着急上火的就是东瀛的使臣了:“我们东瀛没有那么多银子,要是有的话,我们自己不发财,还留着您去采集吗?”
  他想的是自己国的银矿,真有那么多的储备?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凭什么平南王就这么肯定啊?
  难道平南王的人去他们东瀛的银矿探测了?
  “一年五百万两银子,还是等他们磨磨蹭蹭的给我们朝贡,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赵仁河吊儿郎当一脸的痞子样儿:“除此之外,他们东瀛的什么特产我都往回运,听说东瀛那地方,土地少,山岭多,可以种点桑树,养蚕,哦,他们那里还有各类海产,人口也多,我们采矿不愁人手的问题。”
  他这是红果果的诱惑啊!

389打出个“国舅爷”
  389打出个“国舅爷”
  其实赵仁河最早是想将东瀛打造成自己的基地,好歹是海上岛国,有大海隔着,他就是想要一个退路,那地方也挺合适。
  不过吧,现在看来有些想当然了,那地方是挺合适,可上头的人不少。
  所以要想占领那个地方,有些困难,还得打仗。
  还不如占领一个简单的地方,例如香岛啊,濠境之类的,那也是个岛,也有足够的空间让他发展。
  再远点的就是新加坡那边了,至今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他需要远洋舰队多走几次才能确定。
  现在先拿东营开刀,谁让他们离得近,又跟自己有仇呢。
  另一个时空怎么了?这个仇恨是刻在了骨子里的,忘不了。
  而且看这个时空的东瀛人,也不是什么好鸟。
  倭寇一直在海上无法断绝,要说他们东瀛不知道,那是扯淡。
  历史惊人的相似,同样是倭寇,在另一个时空里,他们犯下了更多的罪孽。
  所以赵仁河无论如何都要讨伐他们。
  将危险掐灭在萌芽状态。
  朝堂上的形势有些奇怪,分了几个派系不说,还有的人是墙头草,随风倒。
  原来支持联姻、或者说是和亲的家伙们,又被平南王一年五百万两银子晃花了眼,又支持征讨了,还有几个“老成持重”之人在观望。
  气氛里充满了尴尬与猜忌。
  李钊这个昭王殿下,就像是平南王对他一样,现在他也是旗帜鲜明的支持平南王,回南去征伐东瀛。
  而赵仁河一年五百万两银子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别说户部尚书了,就连成康帝都动容了:“平南王,你说的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臣可不敢欺君。”赵仁河乐呵呵的道:“万岁爷您放心,您的贡品只会多不会少。”
  东瀛使臣已经傻眼了好么!
  他们东瀛自己人都不敢这么保证,平南王凭什么?
  “那朕就允许你去征讨,记得,一年五百万两银子,敢少一钱,朕可要打你板子。”成康帝其实更想知道,平南王到底有什么好办法,能在那弹丸小国之地,一年弄来五百万两银子。
  就算是刮地皮,那刮地恐怕不止三尺,三十尺都有了吧?
  “谢主隆恩!”赵仁河夸张的行了个五体投地的大礼,成康帝被他逗笑了。
  君臣二人倒是都开心了,别人不高兴了。
  东瀛使臣直接昏死在了金銮殿上,成康帝只是让鸿胪寺寺卿去处理。
  鸿胪寺是礼部名下的一个部门,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
  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
  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
  岁正旦、上元、重午、重九……皆赞百官行礼。
  说白了就是个外事部门,可人家鸿胪寺寺卿也算是三品的高官了,并不在意几个东瀛使臣,直接让殿外的禁军把人扯出金銮殿,然后找了负责他们东瀛事宜的鸿胪寺鸣赞(官职名),把人带回去安顿好,等醒了就赶紧收拾包袱走人,眼看着就要打仗了,没工夫搭理敌方的使臣。
  这位鸿胪寺寺卿还想跟户部尚书说一说,给鸿胪寺躲拨点款子,修一修接待外宾的房舍,再给自己的衙门换个瓦顶什么的,现在的瓦顶总感觉漏雨。
  在他看来,这事情可比东瀛的事情大多了。
  而负责他们的那位鸿胪寺鸣赞,在这几位东瀛使臣醒来之后,就告诉他们:“赶紧起程回去你们那地方,告诉你们的国主,准备战争吧,平南王说到做到。”
  “就不能不打吗?”东瀛使臣垂死挣扎:“我们可是跟敦郡王很要好的!”
  送了敦郡王那么多东西和金银,不能不管自己吧?
  “敦郡王现在自身难保,还管你们?”鸿胪寺鸣赞斜眼看他们:“听说大朝会他怒火攻心,蜂毒又泛滥成灾,脑袋重新肿成了猪头,贵妃娘娘在宫里,本来要好了的疹子,再次泛了起来,母子俩现在都怕有性命之危,别说是你们了,就是贵妃娘娘的娘家想要见上一面求点事情都难。”
  东瀛使臣又想晕过去了。
  不管他们晕不晕,平南王那边是一点都不耽误。
  早朝过后,便是除夕年夜饭,依然是跟去年一样,平南王跟着在宫里头过年,一直到初一晚上才跟着昭亲王回到王府,可是初二一大早,成康帝率领后宫嫔妃以及自己的所有子女们,去祭奠大行皇后。
  初一是祭天地祖宗的时候,初二他就大摇大摆的摆明了车马,去祭拜大行皇后了。
  温侯爷初二也带人去了皇陵。
  去年没见到,但是今年是避不开了。
  李钊是他母后凤驾归天之后,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皇,跟他舅舅是如何相处的,那叫一个针锋相对啊!
  父皇带这么多女人给他母后祭奠,这些女人全部都要对着母后的灵位和棺椁行妾礼,并且是大礼参拜。
  而舅舅来了之后,只对着父皇行礼了,父皇在舅舅行礼到一半的时候就赶紧说了一句“免礼”。
  舅舅就真的没有行全礼,腰板儿绷直,跟他父皇冷眼相对。
  然后就听舅舅冷哼哼:“带着这么多女人来祭拜我妹妹,是想显摆你桃花旺盛啊?”
  “朕只是让她们来祭奠大行皇后,让她们慎思追远,不忘大行皇后的贤良淑德。”成康帝同样冷哼哼:“何况朕的发妻,原配皇后,还当不得几个女人的妾礼了?”
  这话说的有点刻薄了,那些后宫女人们却都低头,不敢反驳一句。
  就连戴着面纱的贤妃娘娘都不敢,她的脸上跟蛇蜕皮似的,一层一层的起皮,一层一层的撕下来,脸上的嫩肉丝丝的疼,别提多难受了。
  可是皇帝一声令下,她不得不舟车劳顿的来皇陵祭奠大行皇后。
  “我妹妹喜欢清静,不想看到碍眼的人。”温侯爷立刻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讽刺成康帝:“要热闹你自己回宫里头热闹去。”
  “温志山,你怎么跟朕说话呢?”成康帝恼羞成怒。
  “姓李的小子,你怎么跟我说话呢?我是你大舅哥,你敢跟我摆皇帝架子,老子是不是多少年没揍你你骨头痒了啊?”温侯爷这暴脾气啊,说来就来。
  魏潇赶紧打圆场:“万岁爷,消消气啊!温侯爷啊,这可是在大行皇后的陵寝前,难道您要跟万岁爷动手啊?”
  “老魏你去一边待着。”温侯爷直接把魏潇扒拉开:“当了皇帝了不起啊?不是小时候抄我作业的时候了是吧?不是小时候替你挨板子了是吧?你就敢跟我摆架子了?今天我们就打一架,谁输了谁就听赢了的那个人的话!”
  成康帝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是真的怀旧啊,还是很想跟打架,竟然也撸胳膊挽袖子:“朕多少年没打过架了,你以前打朕朕没有还手是因为觉得对不起大行皇后,今天朕不理亏,凭什么要让你打?”
  温侯爷不是一个人来的,今年他的两个儿子都陆续的被调回了京城,大儿子也没有陪着儿媳妇回娘家去,三个儿子都在身边呢。
  成康帝那边也有四个儿子在,只不过,除了李钊之外,剩下那三个儿子都是在一边跪拜的,因为他们是庶子,没有资格在元后灵前主祭。
  两个老头儿眼看着就要打起来了!
  温侯爷的大儿子温煦,温有道、二儿子温烈,温有才和三儿子温熙,温有福,赶紧上前,大儿子抱着老子的腰,两个儿子一左一右把亲爹往后扯:“父亲,父亲!您可不能啊!”
  那是皇帝,是万岁爷,虽然也是自家的姑父,可他们从来没有喊过“姑父”,喊得都是“万岁爷”、“皇上”这样的称唿。
推书 20234-03-24 :我在北宋国子监那》:简介:(入库时间2021-03-24) 晋江VIP2021-01-18完结总书评数:3538 当前被收藏数:13170庆历三年,范仲淹主持新政,着手教育改革,国子监为最高学府。穿越者叶安机缘巧合下被破例安排进去读书胸无点墨又身无长物的他在贵族子弟、学霸考神、名臣大佬的包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