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渣了的前任是皇帝 完结+番外[古代架空]——BY:凔溟

作者:凔溟  录入:06-27

  “是我想的太容易了,恐怕这回得挨骂了。”沈嘉自我打趣道。
  赵璋当然不会骂他,但周尚书可不一定,沈嘉是户部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越级承接了这个任务,满朝文武都等着看他给出的精妙见解,如果他最后什么都拿不出来,那丢的可是户部的脸。
  周擎没有过多关注沈嘉的进度,他太忙了,户部管着全国钱粮,他的岗位就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部长,每天找他办事的人能排队排到大街上,而且大部分都是伸手问他要钱的,哪里还有时间分给沈嘉这个人?
  就算之前沈嘉刚来的时候被刁难,也不是周尚书亲自开口动手,他的时间宝贵的很,且有的是人替他办事。


第四十一章 献计(上)
  半个月后,蒲家的家产也终于清算完毕了,早朝上,周尚书当着所有官员的面汇报了这次抄家的结果,一共入库了白银三百多万两,黄金十五万两,奇珍异宝不计其数,还有良田、山庄、宅院、店铺等不动产,光听数字就令满朝文武倒吸了一口冷气。
  蒲家有钱的必然的,百年的公爵府,又是国舅,但他们显然还是低估了蒲家敛财的能力,难怪会有那么多侵占良田害死人,或是为了某个配方灭门之类的案子,靠强取豪夺来的资产就不知道有多少。
  赵璋愣了会神,他以前对财富也没什么概念,他从出生起就是最尊贵的那一拨人,吃穿用度无一不精,小时候他常去蒲家,蒲家的用度与后宫无异,什么都是最好的,他也没什么感觉,但走出去见识过黎明百姓的生活后,他就知道什么叫做奢侈,什么叫做富豪。
  国库入了一大笔钱,朝臣们都是开心的,各部衙门都需要钱,以往可没少因为国库没钱被搁置过款项,如今总算能缓一缓了。
  “皇上,臣以为还要追究蒲家一项罪名,臣听闻蒲家在南方掌控了一整座盐田,在西北还有座铁矿,这些可都是重罪,蒲家所有的产业未必只有这些,还望皇上彻查。”徐首辅站出来说。
  其实这些大家心里都有数,私底下未必没听人提起过,只是以前没人敢讲出来,除了盐田铁矿,据说蒲家在南方还私设粮仓和兵器库,但也都是听说,是真是假也不好说。
  赵璋早在登基之初就让锦衣卫慢慢收集蒲家犯罪的证据,查到的东西不少,但肯定有遗漏,到如今也没什么好遮掩的,该查的查,该抓的抓,一点不用犹豫。
  “命各地锦衣卫卫所展开搜捕,全国范围内追查逃犯,同时追踪蒲家产业,但凡落在蒲家名下的产业全部查封,包括以蒲家管事、女眷名义开设的商铺、田庄,一律没收!”
  “皇上,是否要招陆指挥使回来?”锦衣卫指挥使陆翦被赵璋派去西南查案,眼看都快半年了还没回来,而这半年里,凌靖云在长安作威作福,一人独大,朝廷上下早对他有意见了,可偏偏他是皇上的心腹,先扳倒他可没那么容易。
  “不必了,陆指挥使的案子快办完了,不好半途而废,凌靖云办事仔细,就由他统领此事。”
  大人们暗暗叹了口气,也不好继续坚持,但心里不免更加谨慎,免得被姓凌的抓住把柄,这位可是完全没有人情可讲的。
  沈嘉看看左右,心想:原来也不止我一人怕那个面瘫脸,看看这威名,将来锦衣卫肯定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从历史上看,锦衣卫就没有好东西,好一些的替皇上办案、监察百官,规规矩矩,坏一些的肆意残害官员,栽赃陷害、草菅人命无所不极,不知道凌靖云是否也会走到这一步,反正就他在长安时听到的消息,凌靖云办案不留情面,心狠手辣,光是这半年,被他弄倒的官员就好几个,北镇抚司的昭狱里,每天夜里都是惨叫声。
  但沈嘉不认为这些官员是被陷害的,赵璋刚上位,要慢慢清理掉一批官员很正常,先帝在位时,朝廷腐败风气日盛,尤其是最后几年,连沈嘉一个举子都听说了不少贪官污吏。
  “沈爱卿。”皇帝突然喊了沈嘉一句。
  沈嘉回神,站出来回禀:“臣在。”
  “半个月期限已到,朕交给你的任务完成了吗?”
  沈嘉眨眨眼,配合着说:“回皇上,臣已经做出了一份报告,不过数据比较庞大,需要借助工具。”
  赵璋点点头,“需要什么尽管带上来。”
  “是。”沈嘉出去吩咐一声,很快就见两名侍卫抬着一座木架进来,木架有成人高,中间架着一块木板,有点像是挂图用的架子。
  百官小声交谈,刑部尚书偷偷问周擎:“周尚书,你可知道那小子要搞什么名堂?”
  周擎刚忙完抄家的事情,根本没顾得上问沈嘉这件事,摇头说:“本官也疑惑的很,不过很快就知道了。”
  沈嘉抱着一卷纸张进来,挂在木架上,展开一看,封面写着:“关于北五省赈灾借粮的可行性报告。”
  很新颖的用词,吏部李侍郎撇撇嘴,小声说道:“哗众取宠。”
  沈嘉只当没听到那些争议,掀开第一页,是一张北五省的粮食库存报表,站的最近的几位大人同时瞪大了眼,一开始不明白沈嘉为什么将一串数字并排着写出来,等沈嘉稍微指点一下,就能看出这张表有多简洁明了。
  也不用沈嘉多费口舌,但凡能看懂表格的人都一眼看出了这张库存表要表达的意思,北五省粮食产量不算少,但人口基数较大,毕竟北方才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黄河流域的城市才是这个时期的中心,每年消耗的粮食也是个庞大的数字,因此库存量全都在告急的一个状态。
  第二张表是人口分布表,第三张是近三年拨到北五省各地赈灾粮食的数量,赵璋登基后最关心民生,哪里发生天灾,赈灾的粮食和银子都是尽可能足够地拨付下去,这也就导致全国的粮食储备非常低。
  好在这几年各地没有较大的战事,否则连将士的粮草都要断了。
  沈嘉也是统计完数据后才知道这么个状况的,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北方异族入侵,朝廷想撑起一场大战都非常困难。
  但全国真的没有粮食吗?不,官府的粮仓里空空如也,但各地权贵富豪却一个个都是粮仓满满的,赵璋每年把赈灾做的太好,商人囤积的粮食无法大量抛售,因此这几年,大晋的酒业发展迅速,市场上粮食的价格也一直相对平稳。
  沈嘉说:“如今国库有银钱,臣以为,第一步应该向各地富商买粮,粮食屯久了是会坏的,想必富豪权贵家也很乐意出售多余的粮食。”
  楚尚书老神自在地问:“沈大人,你这似乎是本末倒置了吧?如今要谈的是借粮给百姓的问题,你却要让朝廷向百姓买粮,图什么?”
  沈嘉朝楚尚书拱拱手,大声说:“尚书大人觉得,以如今粮食储备的水平,万一发生战事能供给北方大军足够的军粮吗?”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打战?北方的强敌也就瓦刺和鞑靼,早在五年前就被我朝打怕了,并且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他们哪敢犯我大晋,沈大人想的太多了些?”
  沈嘉不赞同地反驳:“是下官想的太多了还是楚尚书想的太少了?”他转头问兵部尚书耿云,“耿尚书,您也是如此想的吗?”
  耿尚书瞅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一眼,淡定地说:“沈大人言之有理,本官也多次上奏折说过此事,只是你们户部总以国库空虚为由拒不买粮。”
  赵璋想起来有这回事,只是国库空虚也是事实,买粮可不是一石两石,要耗费资金不菲,尤其现在北方没有大规模战事,也就理所当然地把这事搁置了。
  赵璋是与沈嘉商谈过的,也知道这件事的紧迫性,于是朝耿云说:“耿爱卿草拟一份粮食储备需求来,过几日内阁再详细商议这件事。”他看着侃侃而谈的沈嘉一眼,眼里透出一点笑意来,“沈郎中继续。”
  沈嘉于是继续说下一张表,是一张预测表,沈嘉以近三年北五省赈灾拨出粮食的平均数作为今年的预测数,有理有据,大臣们无一反驳,只是再回想刚才看到的粮食库存,不少大臣都皱起了眉头。
  每年赈灾,调拨粮食就是一项大事难事,光是组织运输就是一大笔支出,还不包括路途损耗以及因为天气原因延迟所导致的损失。
  入冬后,北方大雪封路,粮食想要顺利运达灾区就非常困难,也因此,每年拨下去的粮食很多,但真正救到的性命却不理想,这也是皇上一直忧心灾民的原因,他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
  于是赵璋才想出借粮的方法,想促进百姓耕种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粮食产量。
  “最后这张是资金预测表,臣假设要买十万石粮食,需要耗费的成本除了购买成本,还需算上人工费、包装费、运输费以及路途损耗……”
  周尚书看到那一大笔数字头都疼了,抄了蒲家好不容易让国库丰盈一些,结果沈嘉就立马替这些钱找到了出路,他连手都还没摸热呢。
  “沈郎中,你说了半天并没有说到重点,皇上并未让你计算赈灾需要多少粮多少银钱。”
  “尚书大人别急,臣马上就要说到了,臣说这些,一来是提醒皇上北五省粮食储备缺口甚大,得补缺,二来也是为了下面要说的内容做铺垫,便于大家理解。”
  沈嘉将自己的想法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了,连没什么文化的武将也都听明白了,那几张表格更是给大家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随着沈嘉没说一个数字,他们甚至都能回想到这个数字所在的位置,进而跟着沈嘉的思路走。


第四十二章 献计(下)
  等他说完,不少大臣纷纷点头,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方方面面考虑的十分周全,让人说不出反驳的意见来。
  周擎原本还在想,如果沈嘉得出的结论是支持皇上的,那他少不得要跟他争论一番,结果听完他的讲解后,他居然找不出争论点。
  “总而言之,皇上想借粮给百姓不是不行,但不能一概而论,总有些穷苦百姓是既拿不出粮食还也无法付诸劳动力,这部分老弱妇孺应该区别对待,臣称他们为贫困户,臣以为,皇上可以从每个村镇中挑出部分实在困难的定为贫困户,他们可以接受官府免费的援助,除此之外的人家,以受灾程度分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拨以不同数量的粮食和银两,而这部分赈灾银粮,需要他们来年偿还一半,这一半粮食可以作为当地的一个赈灾基金,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用以减轻朝廷的负担。”
  “这只是臣个人的观点,而且臣以为,赈灾虽然没有错,但从这几年的数据来看,每年的赈灾钱粮都在递增,光是冬季雪灾就是一大负担,既然如此,咱们不如从源头解决问题。”
  徐首辅听出了一点意思,忙问:“沈浪中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臣只是觉得,天灾虽然不能避免,但受灾程度是可以减轻的,就比如说雪灾,大多数的雪灾都是因为大雪压垮房屋导致人员伤亡,以及流离失所,如果能在北方推广一种更适合居住的房屋架构,能抵御大雪,那受灾程度就能大大减轻了。”沈嘉的观点没问题,大臣们也不是没想过,但想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沈大人涉世未深,不明白一座房子对普通百姓来说要积累一辈子甚至几代人的积蓄才能造出来,哪是说建就能建的?”楚尚书摇头感慨,觉得沈嘉的观点还是太天真了,不适合推行下去。
  沈嘉当然是考虑过这个的,他说:“如果靠百姓自己,肯定是难的,但如果官府出钱出力呢?”
  他拿出另外一份方案挂在架子上,展开一看,第一页是三种房屋的平面图,是沈嘉根据现代见过的房屋设计的,比如西北的窑洞,东北的冰屋,还有以石头砖木混合的小平房。
  “刚才楚尚书也说了。这几年天下太平,各地驻军都闲得慌,不如让他们帮忙造房子……”
  “万万不可!”文官们这次没说话,但武将一个个都跳起来了,“此举不妥,哪有让将士们去做这些的道理?”这也太掉价了。
  沈嘉一直觉得,这个时候的军人责任感不够,保家卫国是对的,但拯救黎民百姓也是他们的责任,军队是最有纪律最强壮的一群人,如果能好好利用这批军人,何事做不成?
  “和平时期,将士们操练的积极性也不高吧?粮饷发的也不多,如果能一份多余的收入,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做呢?”
  “不行,军人就是军人,将士们平日辛辛苦苦操练,无暇去做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耿云也反对道。
  沈嘉扫了一眼内阁大臣们,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文官天生就歧视武将,尤其在和平年代,武将们是没什么地位的,沈嘉说要让士兵帮忙地方建房子,对他们开来说没损失。
  “就算人力有了,但钱从哪来?这可不是一栋两栋的宅子,而是成千上万,怎么可能由官府来出钱出力?”这种想法实在太天真了,周擎忍不住摇头。
  还以为沈嘉有多能干,结果还是太年轻了,缺乏基层的锻炼,想法过于天真了。
  “臣还没有说完,官府出钱出力建造房子没错,但并非无偿送给百姓,而是卖给他们……”
  周擎打断他说:“他们买不起!”
  “可以分期付款,一栋房子少说可以住三十年,修修补补又是三十年,一次付款买不起,但如果让他们选择分期付款呢?三十年,四十年还会还不清吗?而且允许他们用粮食抵债。
推书 20234-06-27 :农门雄男小财主 完》:简介:(入库时间2021-06-26) 晋江VIP2021-06-09完结总书评数:313 当前被收藏数:1088徐岁争带着一颗福气珠穿成了一个比哥儿还肤白貌美的废柴农家雄男?!刚醒来他就要被自己继母卖给镇上地主家的傻哥儿当上门男婿。徐岁争死活的不同意,反被一家人给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