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棉花也被沈黎发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棉花制品,明年冬天可以有。
第17章
不过不是沈黎见过的棉花,而是一种像树苗的东西。
那个远道而来的行商笑了:“这个在我们那儿,就是用来看看的,初秋的时候,这样的树会结软绵绵的白色的花,虽然不如百合,牡丹花好看,却也算是可以观赏的品类。”
沈黎呵呵一笑,观赏?那可不行,过冬的重要物资你们不好好利用,居然只用来观赏。
不过也是,据说棉树价格挺高的,而且数量不多,没钱的,需要棉花御寒的穷苦人家,见不着这样神奇的东西。而有钱的富贵人家,因为不缺御寒的衣服,就算想到了棉花可以御寒,估计也只会将棉花归于芦苇一类的御寒之物。
暴殄天物啊!
棉花树,真的算很稀奇的东西了,现代都没有棉花树,他好想看看棉树结出的棉花啊。
“大叔,你可以下次多带一些树苗或者种子吗?我们家很想要这个东西。”
那行商点点头:“可以是可以,就是价格方面......”
沈黎眨眨眼睛:“大叔,我用这个换!”说完搬出了一个小坛子,打开盖子,散发出一股奇异的香味。
这个是沈黎新做出来的腐乳,喜欢吃的人觉得特别好吃,不喜欢吃的则是离得越远越好。
行商尝了一小块,点点头,“就是咸了点,香还是很香的。只是光是这个,恐怕......”
“那你再尝尝酱油干嘛,还有韭菜炒干豆腐丝。”不是沈黎吹,很少有人不喜欢吃这个,家庭小炒菜里,酱油干算是领头菜了,干豆腐丝在沈黎前世的老家叫千张。
其实沈黎还打算做五香豆干,作为零食吃的,但是因为香料不够,就暂时没下手了。换棉花,用这个市面上还没有的东西最好了。他们家不亏,行商也不亏。
双方满意地做了等价交换,沈来秋只管在旁边看着,并不参与在里面。现在大家都知道,沈黎在沈家话语权很高,而且是个相当机灵的小孩。
有些商贩不怀好意想欺瞒他,用没什么价值但是样子好看的东西找他换新出的豆制品,都被他拒绝了,还表示以后这些人来进货,得加钱。
哪怕加钱,也是沈黎家的便宜些,所以他们纵然心有不甘,还是会来沈黎家买豆腐。没有人会傻到把眼前的利益让出去,沈黎非常满意现在大家都不把他孩子了,当然,余氏除外。
“黎儿,快点过来,娘把你的脸擦一擦。去试一试那件新衣服,几天我们去老宅拜访你爷奶。”余氏不愿意去,可是孝道不能无视,虽说他男人对老宅的人都有些失望,怎么说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族亲。
沈家村如今越来越热闹了,一块豆腐,引来了无数没有生计的穷苦人。葛根的收益如今还不能体现出来,豆腐成了主产业。像沈来秋家里的小作坊,村里,镇子上如今都有不少,这样大大小小的作坊收了不少无业人群做工,运输业也在逐渐兴起,本来做挑夫的人就那么几个,现在挑夫也多了起来,当然也有力气大的妇人,每天背着一个背篓的豆腐,去隔壁镇子卖。
看着那些瘦弱的肩膀背着重重的背篓,却没有人觉得辛酸。辛酸啥?冬天里连吃饭生火的钱没有,被冻死了草席裹尸才叫辛酸。
换句话说,只要愿意出把力气,都能赚点银钱供家用,没钱的人,也能赚点家用钱,不至于隆冬的时候,被寒风冻死。热火朝天的景象让沈黎觉得欣慰,好歹没那么苍凉了。
这样的村子,如今还是比较少的,大多数村子,在这样的冬天,都是沉寂,麻木的。因此闻柏鹤路过沈家村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走反了方向,又回到长安那边的镇子上似的。
作者有话要说: 在家里呆得傻掉了。
第18章
闻柏鹤撩开了帘子,饶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身边已经有人开始四处打听这里的消息了。他可有可无地听着身边人的汇报,对沈来秋表示了一点点好奇。
“一个人,到了将近三十岁都没有发迹,怎么现在突然开窍了?也是奇怪。”
“要属下查探一下吗?”
闻柏鹤懒洋洋地放下帘子,“不必了,只是个吃食,不用这么紧张。”一个人的气运就是这样不讲道理,一时可能显现不出来,只是,该到谁走运,谁就会走运,“走吧,姨母该着急了。”
他倒是没有想到,自家老爹给沈家送了这份运气。
就在他放下帘子后,沈黎带着一大帮小孩去村头用豆腐换了黄豆,家里黄豆又不够用了,一群小孩你追我赶,看到这样华丽的轿子,一个个都呆住了,如今家家户户吃得好,小孩子没那么瘦,看着非常讨喜。银甲小将被一个冒出鼻涕泡的小孩逗笑了,从荷包抓出几百文,往后一撒,小孩子蜂拥而上。都是小孩子,沈黎不用担心发生踩踏事件,只是他不缺钱,实在不愿意去捡地上的类似于施舍的钱,而且,他也不是小孩子了,就在旁边看着他们捡钱,随时准备抱起跌倒的小盆友。银甲小将第一次看到这样沉稳得不像个小孩的孩子,就咦了一声。
闻柏鹤问:“怎么了”
银袍小将将刚才的那个古怪的孩子告诉闻柏鹤,闻柏鹤也笑了,“两个极端,要么就是自尊心和心智比其他孩子都强,要么,就是心智比其他孩子都弱。”
闻言,大家都笑了。他们也没功夫谈论小孩,赶路要紧。
与此同时,一个胖胖的太监走在另外一条羊肠小道上,去往沈家村的路过于颠簸,乘车并不是什么特别明智的选择。
“累死咱了,要不是为了安王爷高兴,咱怎么可能来这么个鸟不拉屎的破地儿!”
这个胖太监姓庞,但是身体比较肥硕,大家私底下叫他胖爷。胖爷不是安王的贴身太监,虽然在王府有些年头了,仍然比不过府上有头有脸的太监。
这次差事辛苦,不过不辛苦也轮不到他。可若是办好了,他就有机会在王爷面前露脸了。没准还能在府上多管些事儿,看那些烂了心肠的内院太监们还敢不敢把脏活累活都扔给自己干!
他骂骂咧咧抱怨着,可是一到沈家村,就变成一个满脸堆笑,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的胖太监,显得格外好说话,身边跟着一溜儿的徒弟都在感叹自家胖爷的变脸之快。
他在王府不是最得志的太监,可是身上的油水也没有比其他太监少,他会钻营,人缘广,消息灵通,也舍得砸钱买划算活干,一开始过来骂骂咧咧,还是因为他胖,不想走这样难走的路,对这里的人是没有偏见的。
他丁点瞧不起人的意思都没有,这里的人是比他穷,可一个个都是健全人啊,他现在是有钱,可惜少时没摊上个好父母,给卖到宫里当了太监,吃不饱,经常挨骂挨打。他在年少的时候,阴天或者撒尿,不可言说的地方都会痛到打滚。好在后来被安王挑中去了安王府,别的不说,饭是吃饱了。安王一直是个心软的主,最见不得他们这样的小太监挨打,因此除非真的犯错了,不然府里的下人也是很少挨打的。
从那开始,他就想做安王身边伺候的太监,可惜天不遂人愿,他只能做做外面跑路的活。罢了,做奴才的,做啥都是为主分忧。
“老丈,请问,沈家村里沈来秋家怎么走?”路上他就打听到了豆腐是沈来秋教别人做的,看来王爷交代的赏赐得给第一个做出豆腐的人。
老丈给指了路,“你们是要学做豆腐吗?还是来探亲戚?他家如今可算是发达了,这块的人都说沈来秋是豆腐鼻祖,要被称为祖师爷呢!”
庞太监呵呵一笑,他知道豆腐是沈来秋做的,只是沈来秋还真的不算做豆腐的第一人。早在前朝,豆腐就被南边的世家做出来了,那些世家,怀揣着各种方子,就是不愿意拿出来,即使到了新朝,他们还是老样子。皇上早就想教训他们了,可惜,世家要是能被打击得落寞了,那倒不是世家了。
别的不说,光是做官的人,也是南边比北边多。难道南边人读书就比北边人好?
跟老丈道别,他就来到一个修得还算不错的农家院落外,平平整整的篱笆围着一个相当大的院子,里面热气蒸腾,还有吆喝的声音,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他带着一帮徒弟和抬着礼物的下人直接进去了。
沈黎正在喂院子角落的鸡,看到穿着绸缎衣服,长相富态,还带着一大帮人的庞太监直接进来了,连忙上前问道:“伯伯你找谁?”
庞太监道:“这可是沈来秋家?”
“正是。”
“那便对了,你是他儿子?快去叫你爹出来,王爷有赏。”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了,希望明天可以有榜吧。
第19章
真的吗?豆腐传到长安了吗?沈黎不再耽误,赶紧去找沈来秋。至于为了豆腐的方子,那也好办,看这个太监的样子,就知道不是那等凶恶之徒,只要不威胁到家人的生命,方子给了就给了,左右沈家也没打算藏着。
沈来秋没和太监打过交道,只是听说过。据说还是王府的太监,那就不能怠慢了,他赶紧叫余氏收拾出几碟子干净吃食,倒几碗豆浆,自己再请那个胖胖的太监进屋。
庞太监没想吃什么,只是闻着碗里米白色的像牛乳一样的汤发出好闻的味道,不由得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嗯,这个好!一股子香甜的味道。”
“这是豆浆,也是靠着豆子做出来的,我还加了蜂蜜。”沈黎看着庞太监对豆浆很感兴趣的样子,简单讲了几句。
庞太监很是高兴,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就将来意说清楚了。然后,从荷包内拿出四张银票,“王爷知道你们沈家仁义,可是王爷要得急,恐怕不能按照你们家的规矩来了,这不,王爷也不让你们为难,四百两银子,对于王爷来说不算多,你们收下,精心教导那些小太监做些好吃的,也就完了。”
沈来秋吓得跳了起来:“王爷要方子,还要给银钱!使不得使不得!方子我直接给您就是了!折煞我们家了!”
庞太监摇摇头:“王爷要给,你不收可不行。因为这个豆腐,王爷讨了皇上高兴,你们也算是做了贡献,这个钱拿着,好歹了了因果。”
沈来秋怂怂地双手接了过去,心中狂喜和担忧参半,这可是四百两啊!得买多少地啊!黎儿爱吃羊肉,这个钱要是统统换了羊肉,恐怕沈家村都装不下吧......胡思乱想中,就把钱递给了余氏。余氏屏气着拿过去,转身回房间,觉得藏在哪里都不合适,只好塞在自己的小衣服外面缝制的口袋里。
沈黎还好奇问道:“您走了多久才到这里的?”
庞太监呵呵一笑:“快马加鞭也需十日,若是水路还需更久。”
沈黎叹了口气,古代交通是真的不发达啊,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是真的没错。古代这么穷,除了科技不发达,很多原因都和交通挂了钩。地方特产在当地价格便宜,卖出去可以得到高价,但是不易保存,道路不通畅,就没法卖到别处。
庞太监也没管一个小孩作何叹气,他的时间不多,沈来秋只是稍微和他交谈一会儿,就把豆浆,豆干,豆腐,冻豆腐,甚至腐乳和臭豆腐的做法吃法都交代清楚了。庞太监第一次吃臭豆腐,他的内心是拒绝的,他小时候吃过臭掉的饭菜,对臭味格外厌恶。只是这是带给王爷的方子,无论如何他都要忍着恶心试一下。
尝了一口之后,他紧锁的眉头松开了,是不和他胃口,但是吃了这个并不让人恶心,甚至臭得很香。他面色古怪地瞅了沈来秋一眼,心想没想到这里的人能把臭味做得有种想吃的冲动,属实不容易。
王爷给了那么多钱,沈黎对他印象很好,于是趁着这些人还在这里学做豆腐,就赶紧将调料凑齐,做了五香豆干,适合做零食吃。据说当年慈禧太后逃路途中都不忘记带上豆腐干,可见其魅力。豆干做法也简单,总之,凡是和豆腐有关的衍生物,都给庞太监手下学了去。
村人没有见过这样衣着挺讲究的人,所以每天都在沈黎家门口晃悠,庞太监刚开始不算适应,后来也无所谓,还跟一些农民聊聊收成。庞太监在这里呆了三天,对沈黎越来越喜欢了,这个小子,机灵,识时务。总是想方设法和自己聊天,探听长安有什么吃的,玩的,看起来非常感兴趣的样子。
他开玩笑道:“你要这样好奇,不如随着我去长安?”
沈黎惊呆了,去王府当小厮吗?还是当个小太监?他整个人都不好了,连忙摇头:“我长大了,去长安看看你就行了,我课业还没完成呢!”
庞太监呵呵一笑,从荷包里拿出一块质地非常好的玉石,是水绿色的,里面有些墨色条纹,只是形状不太好看,不是很规则。
“你要是来了,如果有新的吃食或者玩意儿,就拿着这块玉石找我。”
沈黎高兴地收下了,也没和沈来秋说,因为他爹估计不太愿意收人家的东西。他也不馋这块玉,只是庞太监背靠王府,若是以后他真的想去长安卖什么东西,那不是正好可以找他嘛。
庞太监在这里呆了五天,见手底下的人学得差不多了,准备打道回府。沈黎在他们准备走的前一天晚上,做梦想起了前世种豆芽菜的方法,赶紧写在一张纸上,还附带了相关菜谱,第二天一早,却发现人都走到村口了,好在没走远,他气喘吁吁追了上去,把纸条递给了坐在马上的庞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