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家实录 金推完结+番外[古代架空]——BY:梨花树下梨花酒

作者:梨花树下梨花酒  录入:09-03

  沈黎看着财政日渐宽裕起来,心里许多设想都可以完成,不由得面上露出笑容。
  沈言看着自家兄长貌似在傻笑,觉得让别人看见,有损兄长的官威,于是连忙打断道:“哥,你给我留了琥珀帽了吗?”那是顶特别好看的帽子,上面镶嵌着一块儿鹌鹑蛋大小的暗红色琥珀,非常符合沈言的审美。
  沈言很想要他哥直接送给他,但是被他哥拒绝了。因为琥珀不是完全属于他哥的,该给的钱还是得给。沈黎没有给弟弟开这个后门,但是却还是留下这顶帽子,他出钱买下来,送给弟弟。
  不过,沈黎透着一股坏笑,“你想要这顶帽子,就得帮我办事。”
  这顶帽子五十两,沈言想要也不是买不起,就是他自己舍不得买,如果买给爹娘、兄长、或者弟弟妹妹们,他倒是舍得花钱,这还是他第一次想要给自己买这么贵的东西,所以迈不出这道坎。
  “成交!”沈言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他就知道,他哥不会不疼他!其实他也看重了一些东西,打算买给家里人,就是还差点钱,不过不要紧,等他这个月分成到账,他就买得起了!
  沈黎不清楚沈言的打算,看着沈言高兴成这个样子,摇了摇头,打发他去集市多看看。这两天,蓟州来了不少外地商贩,和本地商贩时常有冲突发生。沈言是个学语言极有天赋的人,他现在掌握了很多地区的方言,可以帮助不少商贩减少因为语言风俗不通,而造成的麻烦。衙门里专门管商贩纠纷的小吏,简直恨不得见到沈言,就管他叫大哥。
  沈言也喜欢给别人解决这些困难,所以也从不推辞。
  路一是蓟州本地人,非常喜欢跟沈言套近乎。他想着,如今家家户户都有生意做,但是许多人做生意都只做本地人生意,和外地人做生意,语言不通,每每都做不成,还容易跟别人吵架。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鸡同鸭讲,但是吵架确实不能让当地人做买卖。所以,他缠着沈言,就是想让沈言答应做他的师傅,教他别地的方言。
  沈言同意教他,但是不同意他拜师。
  让一位比他大十几岁的人叫他师傅,他可受不了,于是一直僵持着每个定论。
  一看到沈言来集市值班,他立马凑上去,“师傅!您来了!”
  沈言无奈摇头,“你别叫我师傅,咱们没这师徒名义,咱们就一个正常教,一个勤快点学不成吗?”
  路一道:“这哪行,这可是您的本领,咱不拜师,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这过年过节送礼都不通门路,更何况,您虽然是年纪比我小,可您见识大,跟见识大的人学习,叫您师傅,不丢人!”
  路一并不知道沈言是沈城主的弟弟,因为沈言也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要是知道沈言是大名鼎鼎的沈城主的弟弟,那恐怕也不敢非得拜沈言为师了。
  沈黎在幽州乃至幽州附近都是极有名气的,因为他带头剿匪,勇武非常,而且对待贪官污吏和鱼肉百姓的豪绅简直可以用绝情这个词来形容,幽州因为有沈黎这样的官,可以说是太平了不少,连邻城的小偷、强盗、拍花子,都不敢路过幽州,生怕就被“生猛”的沈城主抓住了。甚至有的地方传言幽州的城主沈黎有三头六臂,目光似火炬,乃是天上的武神仙下凡历练来了,可以一招制服敌人,面目漆黑,端的是个铁面无私的魁梧郎君。
  沈黎:……是吗?原来我是魁梧的郎君?
  呜呼,传言误人啊!
  所以哪怕沈黎是个玉面郎君,沈言作为玉面郎君的弟弟,自然也是个玉面郎君,别人轻易也不肯将沈言同沈黎放一起联想。
  更可怕的是,哪怕有人见过沈黎的模样,知道沈黎长得清俊白皙,同别人形容的时候,也总是往勇武那个方面去塑造,毕竟会亲自剿匪的城主,不用勇武形容也说不过去嘛。别人一听这描述,自动就屏蔽了什么“玉面书生”之类的评价,自觉带入魁梧型男的形象了……
  言归正传,沈言三言两语打发了路一。教了他几句做生意的别地方言后,就到别处值班了。
  他一走,路一的摊位旁边的一位大娘就立马拽住了路一的胳膊。
  “路大,你跟这小兄弟交情还挺好啊?”
  路一憨笑着点头,“沈郎君确实是个好人,我这样的粗人缠着他,他也愿意搭理我。那次我娘被一个外地的商贩撞倒了,也是他出面调停,让那人赔我娘几百钱的药钱的。”
  那大娘道,“这小伙儿长得好,看着才十二三岁吧?”年纪是小了些,但是看着就沉稳能干,要是可以将自家闺女许给他,倒是一桩好事儿。
  路一没心眼地道:“十三了,懂的道理多,小小年纪就当了小吏,能说会道。我像他这么大时,还跟个傻子一样。”
  大娘暗暗道,你现在也没啥长进。不过话不能这样说,毕竟还有求于他。见他丝毫没有往婚事方面想,便直白了许多,“你说,什么样的人家,可以培养这样的孩子?我就是看重他,想结成两家之好,我出二十两现银做嫁妆,还给陪十亩旱地,你看,能行吗?”
  路一震惊,这是要给沈小郎君说亲事啊!这大娘跟他还沾亲带故,不过早就除五服了。她家小闺女比沈小郎君还大三岁,这怎么成呢?但是他没有把话说死。
  “他家父亲,我也见过,那天扛着锄头回来的,但是瞧着穿的还是最时兴的橡胶长筒靴,就是叫什么胶鞋的鞋子,应该是不差钱的。”一双胶鞋现要五百钱才能买到,虽说以后价格会降,但是毕竟现在依然很昂贵啊!一般家庭舍不得下地穿这样的鞋子。
  沈来秋若是听到这话,估计会很委屈,这胶鞋虽然贵,但确实是下地该穿的鞋子啊!不会被蚊虫叮咬,也能防范田地里潜在的毒蛇。
  大娘兴奋道,“那就更好了,咱们就是门当户对!我闺女嫁过去不吃亏!”
  路一委婉道,“说不准人家更有钱呢?”
  大娘盘算了一下自家的家产,自从沈郎君来到幽州,开始倡导种植辣椒、棉花、玉米、各类药材、杜仲之后,她家就买了许多旱地,那时候旱地便宜,她家还算是有底蕴的,就攒了不少田地。如今无论是辣椒、棉花,还是药材、杜仲苗,都是供不应求的好东西。她家现在虽然还没有将田里的东西卖掉,但是已经有不少人向她家求辣椒种子,棉花种子了!光是这些种子,大约就能卖掉好几十两银子。
  更何况,她家还做生意,她会做刺绣,如今棉布普及了,她每日做些棉布荷包,棉布洗脸巾,棉布袜子,可以赚许多钱。她家还办了个作坊,专门加工棉布,做成女人穿的小衣,孩子穿的肚兜,还有规格不一的荷包袜子之类的东西,作坊她相公在主管,她负责每日去集市上卖货。若是遇见有钱的商贩,尤其是外地的,就带着他们去自家作坊里,直接以低价格批发一大堆的棉制品。原本只是有些小钱的家庭,现如今迅速积累了财富。
  大娘心里想,那孩子若真的只是小吏,这亲事大约是能说成的,大不了她家再多加些嫁妆。她闺女虽然比那孩子大三岁,但是女大三,抱金砖啊!如今养女儿的人家,都庆幸得不得了。沈大人办的纺织工坊,福利待遇那么好,还只招收女娃,还免费教导工坊里的女娃识文断字,学算术。她家闺女也在沈大人的纺织工坊里学习和做活,就算年纪大一点,也没事儿,只要别人知道她在沈大人的工坊里做女工,也一样受人追捧。
  一家有好女,百家都来求。媒人都快把她家门槛踏破了,她都不愿意点头答应婚事。如今见到如此清俊人物,才心里一片火热。
  不过,沈言注定不会和她的闺女有什么姻缘了。


第129章
  沈黎根本不会同意家里的孩子, 这么早就定亲说亲。无关女方的家庭和年龄,只是沈言目前还是个小孩子,定亲结亲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所以早早就跟爹娘商量好, 不到十七岁, 不考虑亲事。
  此处的媒人也是有本事的, 直接找到了沈来秋, 询问沈家的亲事怎么安排。
  “大喜啊沈老爷,我是说亲的!城南张老爷家, 有个如花似玉的闺女,芳龄十六!能写会算, 女红厨艺样样拿得出手!更难得的是,张家家财颇丰,可舍得堆嫁妆哩!您儿子郎才女貌,虽然只有十三岁, 但是一看就知道是一表人才!正好两家门当户对,我看,这亲事是做得的!”
  正要好好说道说道女方家里有多少家财, 就被余氏非常客气的端茶端糕点的动作打断了。
  “您好, 快来吃点咱们家的茶点,这是帮厨最近做的新式糕点, 很适合我们这样的妇人吃,据说还能养颜。”
  媒婆一看还有帮厨,更来劲儿了,这不是门当户对吗?越发热切地看着沈来秋,希望沈家可以给个准话。
  沈来秋哭笑不得,但是好声好气地跟媒婆解释:“承蒙您照顾, 可惜犬子沈言还小,我们暂时不考虑他的亲事。况且我们在幽州也呆不久,等我家大郎沈黎任期到了,估计咱们还会回老家。若是说成亲事,女方说不准还要跟着我们家去远地方生活,只怕轻易见不着爹娘。”
  这里但凡是稍微对女儿上心的人家,都不会同意闺女远嫁。所以沈来秋说完后想想,觉得自己的说辞没有任何毛病,就稍微放下心来。
  媒婆此时已经惊呆了,她看沈家住的宅院虽然面积比较大,但是陈设并不华丽奢侈,以为只是普通的小富之家。毕竟早些时候,幽州的房价并不贵。运气好的,现在靠着出租房子店铺,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所以有宅子并不稀奇。没想到,这居然是城主住的地方!
  她是一个名气很大的媒婆,不是她吹,以她家为中心,方圆十里都有人来求她说姻缘。只是她万万没想到,那户人家眼光这样高,居然看上了城主的弟弟!
  她该说那户人家是眼神太好,还是眼神不好。城主家也敢高攀,差点让她这个媒婆出丑!不过,看这样子,想必张家娘子也不清楚,原来那小吏,居然是城主大人的弟弟!
  要么怎么老百姓都夸赞沈大人为人正直呢,看着家风就好!沈家产业那么出名,他们家又不是没钱,沈言小郎君还那样知礼。沈老爷也为人谦逊,不像那起家里有靠山,就瞧不起人的人。瞧,还出去耕地!多么朴实正直啊!
  媒婆看着沈城主的爹娘对她这样客气,也是心花怒放,受宠若惊。
  “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好好转达你们的意思。”媒婆暗想,至少得好好说道说道张家,你家闺女好是好,但是要嫁闺女,可不能这样莽撞啊!男方什么家庭也不打听打听,这样倒叫她怎么好意思说亲。
  说亲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可是不好的消息却再次传来。
  西南要打仗,眼下幽州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造兵器。宣帝已经将兵马备足,就准备秋收一完毕,就派几位骁勇善战将帅去西南征战,若是有幽州神兵宝器的加持,那必然如虎添翼。
  “爹不用担心,西南那边不成气候,我在那边有认识的行商,他们消息灵通,有自己的门路,早知道西南打的是抢了就跑的鬼主意,可惜,这次恐怕由不得他们了!”沈黎慢慢擦拭手里的匕首,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虽说兵马和粮草已经备足,沈黎还是以他爹的名义,捐赠一千罐羊肉罐头,五百罐水果罐头,没用公中的钱,是沈黎的私产。这数量不多,混在捐钱粮的富商中,不算打眼。
  这是他的心意。
  此外,西南的粮食价格飞涨,当地的部分官员也在浑水摸鱼,将几年前的陈粮偷偷卖给当地的商贩,使得粮食价格飞涨。西南边境还有卫国、陈国虎视眈眈,西南百姓何其无辜,一边要受战乱之苦,一边还要要被强行拉去服兵役,家里更有妇孺忍饥挨饿。
  要不是京城派出钦差,这帮畜牲还要仗着天高皇帝远,肆意鱼肉百姓,西南那处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
  沈黎听闻这个消息,不免眉头紧缩,眼下战事在即,他也不能诸事不问,他有这个能力干涉,就不可以视而不见,否则就违背了他一直以来的行事规则。
  粮食价格连朝廷会干涉,但也不会过分干涉。
  对于贫苦大众来说,他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哪怕每斤只贵了一文钱,也会给生活造成极大的负担。更何况现在西南边锤的粮食价格,足足比平时贵了两倍。加上玉米的种植还没有普及,粮食不够吃。粮食短缺成了百姓生存的大问题,战事、压迫、粮食产量本身就很低,让边陲百姓过得苦不堪言。
  沈黎突然很想念现代,现代社会向来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而古代的钱粮轻易调动不得,遇到天灾人祸,若当朝皇帝是个明君,那死伤的人数还能得以控制,若是正好相反,那天灾也会伴随着人祸,给百姓无尽的痛苦。
  沈黎想,商品的价格的问题还要通过特殊方式解决,既不能太过强硬,也不能对商贩肆意涨价的行为不闻不问。他虽然不是什么伟大无私的人,但是眼睁睁看着西南那群百姓被贪官吞噬殆尽,他做不到,同是普通人,同样挨过饿,坐视不管,他于心不忍。
  商人逐利,没有好的理由,他们是不可能降价的。但是,西南不在自己的治下,如何让商人们别提价提的那样过分,还需要从长计议。
  他没有纠结太久,就收到了来自益州的信件。闻柏鹤与他的通信从来没有断绝过,只是这次的来信,教沈黎的脸红透了。
推书 20234-08-27 :北境望长安[古代架》:简介:(入库时间2021-08-27) 晋江VIP2021-08-21完结总书评数:266 当前被收藏数:2485病而不弱将军攻~清冷儒雅文官受某年深冬,夏亦峥顺手救下了一只被人按在雪地里往衣襟中灌雪的糯米团子,放言要罩着他却无情被拒,于是明面上保护,暗搓搓欺负。那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