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录[古代架空]——BY:太子姑娘

作者:太子姑娘  录入:02-13



第150章 少年游(六)
  萧翌一行人在济宁下船,来到传说中的孔孟之乡。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于此。故而这里的书香气息更加浓郁,街上到处可以看到穿着青衫的读书人。
  为了去听学时不太扎眼,萧翌等人也脱下华服,换上普通学子的青衫。而木棉则女扮男装,化身为一位俊俏的书生。
  沈嘉看自家妹子,真是越看越欢喜。他调侃道:“谁家出了个这么俊俏的小哥啊。”
  “大哥,别取笑我了。”木棉被说得不好意思。
  “我说得是事实。”沈嘉笑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木棉的样貌一点都没变,还像当初那个小姑娘。”
  沈嘉初见木棉时,乃是清嘉二年。那时候,她才二十三岁。如今五年过去了,她依旧像二十刚出头的样子。
  萧翌在旁听他们兄妹俩的对话,看了眼木棉,果然岁月在她脸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他颇为感叹道:“可惜,朕老了。”
  “没有,哪里老了。”沈嘉急忙跑过到他身边,安慰道,“你也没怎么变啊。”
  “大哥说的是。”木棉也道,“陛下容颜依旧,风华正茂。”
  “你们啊,净捡好听的说,马屁功夫越来越精湛了。”萧翌笑道,“人不服老不行,我自己心里有数。”
  沈嘉却想起范大夫说的“大限将至”这类话。或许,能够变老也是一种幸福吧。
  “就算你老了,我也喜欢你。”沈嘉突然大胆的表白,把萧翌和木棉吓了一跳。
  木棉脸一红,不动声色的快步向前走去,远离大哥和陛下,去找走在前面的范大夫和杜涣了。
  而萧翌则看向沈嘉,故意问他,“等到那时候,我白发苍苍,牙齿都没了,眼睛也看不清了,耳朵也背了,你还喜欢吗?”
  “喜欢。”沈嘉坚定的点点头,“反正那时候我也老了,咱俩谁也别嫌弃谁。”
  如果真有白头到老的那一天,他怎么会嫌弃萧翌,他感激上苍都来不及。
  沈嘉他们很快就到了吴仲抒经常讲学的书院了,这一次他们赶在午时之前就到了,书院里冷冷清清的。沈嘉一问扫地的小厮,原来是下午未时才开始讲学。
  “看来是来早了,要不我们吃完了午饭再过来?”范大夫提议道。
  “吃完再来就占不上好位置了。”沈嘉对讲学盛况十分了解,他说道,“不如这样,你们去吃,我在门口茶摊小坐,给大家占座。”
  “不吃饭可不行。”木棉担忧道,“不如奴婢去附近转转,买点吃食带过来。”
  “也可。”萧翌点头道,“范大夫、子川、长青,你们跟着一起去,吃完了再回来。我在这里等着就行了。”
  “你不吃吗?”沈嘉问道。
  “还不饿。”萧翌说的是实话。
  “我也不饿,我陪你。”沈嘉说罢,望了一眼范大夫,脸上担忧不言而喻。
  见沈嘉如此坚定,萧翌也不再说什么。范大夫则说道:“木棉,你给他们去带点清淡的。大热天的,吃太腻了不好。”
  于是几个人又分开行动了,萧翌喝着凉茶,坐在路边看风景。
  一旁坐着的沈嘉,捧着茶偷偷瞄了萧翌好几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长青,你想说什么?”萧翌用余光就能感受到沈嘉的担心了。
  “微明,你最近胃口越来越小了。”沈嘉还是说出来口。
  “是吗?”萧翌落寞一笑,没有再解释什么。
  他们俩现在都心知肚明,是寒毒引起的食欲不振,但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没有任何办法。
  没过多久,木棉带了些包子和糕点来了。她一路快走过来的,怀里的包子还还是热乎的。
  “辛苦你了。”沈嘉连忙接过她手中的东西,先捧给萧翌吃。
  萧翌拿了糕点,沈嘉则啃着包子。木棉左看右看,也挑了糕点。
  于是有两人优雅的喝着茶,吃着糕点。唯一沈嘉一人,狼吞虎咽的往嘴里塞着包子,一下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来某人又撒谎了,刚才嘴上说着不饿,实际上却一口一个小包子,没过一会儿就吃完了。看着沈嘉嘴角的残渣,萧翌好笑的递给他手帕,“擦擦嘴。”
  沈嘉这才发现自己嘴上沾了东西,接过手帕不好意思的擦了擦。木棉在旁偷偷笑着,又问道:“大哥饱了吗,我再买点?”
  “饱了饱了,倒是你们,这点糕点够吃么?”
  “奴婢本来就吃得少。”木棉看向萧翌,忧心道,“主子最近也吃得少。”
  “我也饱了。”萧翌又端起了茶杯,“喝茶吧。”
  在萧翌他们喝茶期间,沈嘉又看到有几伙人来到书院门口,看里面没人,便也坐在茶摊上等待。一时间,茶摊老板的生意好的不得了,他拿着大茶壶穿梭其中,给众人倒茶。
  趁着老板来给他们这桌倒茶时,沈嘉问道:“老板,你生意红火啊。”
  “一月一次,一月一次罢了。”老板笑呵呵的说道,“还多亏了吴老先生选这里讲学啊。”
  “原来,吴老先生是一月一讲啊。”萧翌立马就听出了重点,他笑道,“我们来得正是时候。”
  “可不。”茶老板笑道,“吴老先生年岁大了,能一月来一次就不错了。客官你看看,来这里听学的,不仅仅是济宁的学子,还有从外地赶来的呢。”
  “确实。你看我们,也是慕名而来的。”沈嘉想起以前,自己不也是外地来听学的学子么。
  “看你们说的官话,就知不是本地人。”茶老板乐呵呵道,“您吃着喝着,看样子还得等一阵子呢。”
  又有客人来,茶老板又忙去了。萧翌问沈嘉:“你算好的日子?”
  “以前吴老先生是半月一讲,每月初一一次,十五一次。还好他取消了月初那一次,保留月中这回。否则,就让你们白跑一趟了。”
  “白跑也无妨,就当来济宁看看风景了。”萧翌并不在意,他本来就是武人出身,对文坛盛事不大热衷。
  “可奴婢从未听过大儒讲学,很感兴趣呢。”一直没出声的木棉突然道,“不知这次,吴老先生要讲什么?”
  “我帮你问问。”沈嘉当然也不知道,只好去隔壁桌请教一二,“敢问这次吴老先生,讲的是哪本书,哪段话?”
  邻桌的学子听后,打量了沈嘉一眼,“你是从外地来的吧。这几个月,吴老先生一直在讲春闱时,沈阁老出的那几道题。今天,应该要讲殿试了,就是圣上出的那道,关于开海禁海的策题。”
  沈嘉和萧翌闻言一哽,二人面面相觑,都不说话了。他们本以为会讲什么《孟子》《论语》等书,没想到吴老先生,居然在分析今科的试题。
  听学听到自己头上的感觉,真够奇妙的。


第151章 少年游(七)
  等了半个时辰左右,书院终于打开大门,放人进去了。与此同时,范大夫和杜涣也吃饱喝足回来了。他们进去书院一看,原来讲学安排在了院子里,正中的位置搭了个高台,上面摆放着桌椅。四周则摆满了凳子,看来是给前来听学的学子们准备的。
  五个人找了个后排的位置,以萧翌为正中,在四周坐下。恰巧刚才和他们搭话的学子,又坐在了他们邻座。那人冲沈嘉点点头,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福建。”沈嘉没敢说京城,怕引起不必要的猜测。
  “福建好啊,乃是文曲星庇佑的地方,能出一个沈阁老。”那学子一脸羡慕。
  沈嘉又被说的不好意思了,他摆手道:“哪里哪里,又不是出了个状元。”
  说起状元,学子又道:“杭州也好,人杰地灵,出了个杜状元。”
  “咳咳咳……”杜状元在旁听后,惊得岔气了。范大夫急忙顺顺他的背,拍一拍让他止咳。
  杜涣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自己居然成为学子们标榜的对象了。
  之前他在北京时,由于是皇城所在,随便碰到一个官,都比自己官大。至于状元的头衔,更是每三年出一个,早就不稀罕了。但在地方,状元郎却是被众人传颂,当成文曲星给供起来呢。
  就在杜涣想入非非之时,吴老先生到了,一下子点燃了学子们激动的心情。
  萧翌抬眼望去,只见吴仲抒比自己印象中的老了许多。以前的他穿着青色官袍,留着一缕美须,头发也不像现在白发苍苍。唯一没变的,大概是眼神吧。永远那么坚毅,永远宁折不弯。
  他为帝师,本该有着光明的前途。可惜后来,吴仲抒和大哥因政见不合,师徒二人闹翻了。吴仲抒直接上疏辞官,就此远离京城,再也没有回去过。
  萧翌和吴仲抒,有二十多年没见了。对于他和大哥之间的恩恩怨怨,都是道听途说的,具体是为了什么闹翻的,不是很清楚了。
  在萧翌回想往事之时,吴老先生已准备就绪,开讲了。
  “上回讲到沈阁老出的题,这次讲的是陛下出的殿试试题。”吴老先生颤颤巍巍的打开了一张薄纸,“陛下出题为开海还是禁海,先来看一下杜状元的答卷。”
  状元、榜眼、探花等人的试卷,早已流传出去了。吴老先生当众开始讲解状元的卷子,一边读一边点评。而杜涣坐在下面,面红耳赤,左右摇摆,仿佛凳子上有根钉子一样。
  尴尬,太尴尬了吧!这种当众点评——还是当着出题者和阅卷者二人的面——和公开处刑有什么区别?
  范大夫听不懂什么之乎者也的,他只关注旁边坐着的杜涣,见他扭来扭去的,故意笑道:“杜兄,厉害厉害,佩服佩服。”
  虽然他也不知道厉害在哪里,反正就是厉害。
  “你别在打趣我了。”杜涣的脸蛋红彤彤的,如同抹了胭脂,“我后悔死了,早知道要讲评我的卷子,我就不该来听学。”
  “状元郎别不好意思。”范大夫低声道,“你看,连文坛大儒都表扬你写得好呢。”
  杜涣:“……”
  吴老先生终于把卷子读完了,他合起薄纸,抬头道:“这位杜状元的用词倒不是很华丽,但贵在条理清晰。他可能去过沿海地区,和海商打过交道吧。”
  沈嘉听后,瞥了一眼杜涣,转头对萧翌悄声道:“吴老先生猜的真准。”
  “看来,千里镜是从杜涣手里淘到的?”萧翌一下就猜出来了,“那位传教士,也是通过杜涣认识的?”
  “嘿嘿嘿……”沈嘉露出一口白牙,傻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
  萧翌和沈嘉小声说话的时候,那边有学子问吴老先生:“请教先生,文采华丽不好吗,为什么反而是文采平平之人,得了状元?”
  这是在质疑状元的水分了,杜涣听后脸更红了,不过这次是被激怒的。
  “就是,杜状元的文章我没看出有什么出彩之处,是不是因为他是沈阁老的亲戚,才被点为状元的?”
  “岂有此理。”沈嘉也坐不住了,对萧翌道,“子川的文章哪里不好,容他们这些人指指点点?”
  “不要闹事!”萧翌用手按住沈嘉,示意他稍安勿躁。随后,萧翌望向吴仲抒,想听听老先生有何高见。
  只听吴老先生说道:“你们所说的文采璀璨华美,在我眼中,则是无病呻吟。现在江浙的文风越来越浮夸了,一个个比着用晦涩的成语、罕见的典故,来彰显自己学识渊博吗?”
  吴老先生此言一出,在此的所有人都不作声了。学子们低着头,聆听吴老先生的教诲和批判。
  “在我看来,状元郎的这篇文章,好就好在‘文采平平’。那些用华丽词藻堆砌的垃圾,老夫我不屑一顾。倒是像这篇文章,虽文采并不出众,但语言精炼,言之有物,才是最难得的。”
  吴老先生的一番话,说得杜涣都快哭了。他没想到自己会被大儒称赞,更没想到吴老先生,能读懂自己的文章。
  至于其他人,则面露愧色。尤其是之前质疑杜涣的学子,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萧翌听后也是面带笑容,转头低声对沈嘉道:“吴老先生,不愧是大师,一语中的。”


第152章 少年游(八)
  点评完了状元郎的答卷后,吴老先生继续讲阅卷人的观点。一般殿试的卷子要十几名官员一起评判,倒也不是沈嘉说谁是状元,陛下就点谁是状元的。
  吴老先生分析道:“状元的卷子是同意开海的,而榜眼是支持禁海的。今科阅卷的官员,倒是一碗水端的平。”
  能够这般公然的批判官员,吴老先生算是为数不多的,耿直大胆之人了。
  又有学生站起来,请教道:“敢问吴老先生,陛下点了杜涣为状元,是否意味着,陛下偏向于开海?”
  “这不是很明显的事吗?”有人替吴老先生答道,“这位仁兄没得到京中的消息吗,陛下已经同意沈阁老和杜状元南下,去沿海巡视了。”
  之前提问的学生恍然大悟,拱手道:“多谢兄台解答,是我消息闭塞,受教了。”
  吴老先生一直在台上看他们二人一问一答,这时才捋捋胡须,缓缓说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出的考题贴合时政,不了解一些京中动态,将来在考场上如何答卷啊?”
  “学生等受教。”在座的学子皆低声答道。
  “嗯……”吴老先生满意的笑了笑,“虽说陛下已经同意开海,但此事还需筹划。在何处设置市舶司,设置几处市舶司,这些得等沈阁老回京后,才能知道。”
推书 20234-02-12 :冷暖人间[古代架空》:简介:(入库时间2022-02-12) 手起剑落,父亲的头颅落地,年幼的戴雪在萧晖身下辗转惨叫……一夜之间戴雪的世界被萧晖所毁灭,从此,他踏上了一条复仇的不归路……而那一夜后,萧晖再忘不了那无助的眼睛,那眼中的泪水…&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