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郡主竟是状元恩师[古代架空]——BY:来盏扶头酒

作者:来盏扶头酒  录入:04-18

  ——
  顾采薇一心惦记父王喘疾,发现这病随着气候变换而轻重不一,冬季严寒,空气干冷,诚王自觉好受些,当时还归功于御医妙手仁心。
  谁知道,翻过年来,一进入初春时节,天气和暖,诚王就觉得病势加重,出不上气,像是被谁卡着脖子一样,百般不耐烦。
  这样下去毕竟不是个办法,御医们也束手无策,只是想到气温对病情有影响,试探着建议,诚王搬到附近山上去小住一阵,那里地势高,气温低,说不定能缓解些。
  皇上听过汇报,为了幼弟身体,自然准奏,想到诚王家京郊庄子临水而不在山顶,特地将一个离京五十里有余的山上皇庄赐给诚王,供他养病。
  这个皇庄离京城距离,超出了宗室们能自由活动的范畴。诚王和王妃斟酌一番,在谢过皇上隆恩后,启奏想要带上顾采蓟和顾采薇一双最幼子女,一同到庄上居住。
  皇上年过半百有余,虽然自觉身子骨还硬朗,但是今年正月以来,已经因为风寒罢朝两次了。
  为了空悬的太子之位,三个儿子明争暗斗,朝中大臣各有支持,天天要不然就是在朝议时唇枪舌剑。要不然就是一封接一封的上奏表,长篇大论,让皇上不胜其烦。


第41章
  诚王作为京城仅有的近支宗室,自己倒是闭口不言、立身谨慎,奈何几个儿子掺和进去。
  二子信郡王和三子平郡王跳得尤其高,一个给大皇子言语造势,一个给二皇子源源不断的钱财支持,皇上都是看在眼中的,记在心里的。
  他尚未表态立谁为储,这些人就如此鲜明地聚在儿子们周围,简直像是向皇帝眼中扎刺。
  在诚王喘疾发作前,皇上也几次言语暗藏机锋,敲打过幼弟,让他管好儿子。
  不过诚王在宫中书房里,气喘吁吁、跪地不起,口称“臣弟有罪”、涕泪横流时,皇上难得动了恻隐之心,暂且将此事放下。
  诚王得皇兄恩准要出京,带不带惹事的二子、三子,与王妃不是没有犹豫过。
  不过,他们二人认为,将孩子们留在皇上眼皮底下,也许皇上会更放心些,世子夫妇要代管整个诚王府,他们自然是不能动的。因此上奏只带幼子幼女。
  皇上自然明白幼弟隐含之意,深感诚王为人识趣,恰和他心意,因此痛快准奏,并且给留守京中的诚王家三个儿子赏赐了一番。
  可能此时,谁都没有想到,事情会那么急转直下。
  四月初,诚王携手王妃,带着顾采蓟和顾采薇,一路迤逦出行,花费一整日路程到了庄子上。
  顾采蓟如同放飞的猴子一般,在山庄上蹿下跳,发泄少年无穷的精力。
  诚王妃和顾采薇将诚王安顿好,细致观察,发现他果然喘气平和了些,深感这趟来对了。
  因为牵挂着向柳祭酒求学以及教授柳庭璋一事,在离京前就说好,顾采薇每半月回京一趟,一是入宫向皇上禀报父王近况,感谢天恩,二是代表父王和母妃看看王府是否安泰,三是办她自己的事情。
  因此,四月十五、四月三十、五月十五,顾采薇打着郡主仪仗下山回京,办了相关事务再转回山庄,如是运转,各项任务完成的都很顺利。
  今年,诚王世子和大皇子都满二十岁,男子要在这个年岁加冠,意味着成人,长辈赐字,代表祝愿。
  二月里,诚王世子顾传生辰当日,皇上不仅将他的冠礼定在宫中,还亲口赐字——承诚。诚王一系受宠程度,可见一斑。
  四月间,大皇子得字——面南。这一下子,就像是滚油倒进了热锅里,众臣沸腾热议。
  面南啊,君主面南垂拱而治,皇上赐给大皇子这么个字,是不是意味着,心属他来当太子?
  一时之间,上奏请封太子的奏折像是雪片一样飞到皇上御案,大家争先恐后,都想顺着皇上心思,而且在大皇子处卖个好。
  不止如此,诚王家二子顾信,擅长组织说书先生、戏院戏班子疯狂造势,他又是大皇子的忠实跟随者,两人娶妻相差不到半年,而且妻子都怀了身孕,甚至指腹为婚,关系尤为亲密。
  这一次,顾信一面笼络人来编写大皇子英明神武、天命所归的故事和戏折,一面编出朗朗上口的童谣,安排乞丐、叫花子带动街头巷尾的幼童们传唱。
  什么“面南王,真龙子,长且贤,天命喜”、什么“长子撑家业,面南好儿郎”,等等。
  一时之间,谁都能听到耳边传来这样的歌谣,仿佛京城中,人人都盼着大皇子当太子一般。
  如是情形,不过一个月,越演越烈,渐成骑虎难下之局,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皇上流露出关于立太子的点滴信号所引起的波澜。
  自从务丰十八年,皇上从立了三皇子之母曹妃为继后开始,一时间对大皇子委以重任,一时间又给二皇子定下显赫岳家,一时间又意味深长说嫡子贵重,来来回回,目的就是想要让儿子们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
  几年下来,三个皇子渐渐形成了掎角之势,大皇子优势在于年长,且政务经验丰富。
  二皇子贤名在外,即使柳祭酒一再说自己只是臣子,也抹杀不了他是二皇子外祖父的事实,文臣们心中自有考虑。
  三皇子作为嫡子,最是名正言顺,然而母家曹家并没有什么人才,他自己又最为年幼,臣子们见得少、了解得少,所以没有形成压倒性优势。
  从内心深处来说,务丰帝并不想在自己还能掌控朝政时就立下太子。
  毕竟在他心中,储君是自己皇位的最大威胁,因为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一旦被臣子们催急了,就放些似是而非的信号,已经是务丰帝这三年惯用的手法了。
  这次给长子赐字,对他来说,也是随手布下一笔,臣子们的反应也在他意料之中。
  但是,信郡王年纪渐长,心眼儿和本事也随之变大,这么短的时间就搞出无比浩大的声势,这是不同以往的情况。
  皇上自然有自己明的暗的消息来源,日日听闻这个侄子做的好事,他又感觉自己身体每况愈下,精力不济,两相对比,被夺权篡位的担忧、被架空的恐惧以及对众人各有心思的怨恨,层层叠叠、交错相覆,逐渐让务丰帝的怒气与日俱增。
  五月上旬,信郡王一鼓作气,在京城各大戏园同日推出了《立长》为名的折子戏,在茶馆、酒楼安排说书先生们讲述同名《立长》的评书。
  皇上听到汇报说,戏曲演出大受京城高官追捧,场场爆满,喝彩声不断。至于说书,更是赢得百姓叫好,迅速传进家家户户。
  阴郁着眉眼,皇上呼吸急促地翻看着秘史呈送的戏本子。写得真是精彩,有鼻子有眼,连务丰帝百年之后,大皇子继位开创一代盛世伟业的前景都描述了不少,好像若是不立大皇子为太子,江山社稷就要后继无人一般。
  这是明晃晃的本朝记事,太贴近皇家真事,细节备至,即使隐去真人名姓,明眼人谁能看不出以上的影射来。
  能对皇家这般如数家珍的,除了顾信本人,还有谁?
  说不定就是他亲自操心写就的,如此盼着务丰帝宾天么?简直其心可诛!
  看罢,皇上将它一摔,冷笑数声。
  貌似随口,务丰帝对身边奉旨翰林念叨说:“看来,顾信这毛头小子,跳的实在太高。该治治了。”
  不等翰林奉承着回话,皇上继续吩咐:“传朕旨意,这些戏啊、评书之类的,立刻禁掉。夺了大皇子府邸和俸禄,让他滚到宫里来,闭门思过,日日抄写《孝经》十遍。至于顾信,哼。”
  新任翰林不过初入官场,这是第一次体会到君威深重,不过瞬时便觉冷汗浸湿后背,手头不敢耽误,一笔一笔记下皇上话语:“顾信,既然他不将朕这个皇上放在眼里,朕便不要他这个侄子也罢。废为庶人吧,他也别姓顾了,好歹这是国姓。”
  翰林等了片刻,眼角余光看到皇上挥手,让他退下,连忙飞奔出去,到了官员值房,传出皇上圣旨。
  满朝文武,顷刻间,就像是被割了舌头的鹌鹑,一个个老实极了。
  宗室不能擅自结交朝臣,无诏不得上朝。因此,诚王一系其实正如顾采薇说过的那样,根基是寄托在帝王宠爱上,看着花团锦簇,其实轻浮无助。
  这就应验了,一旦惹到君主雷霆,偌大朝堂,竟然只有年迈的柳祭酒,颤颤巍巍出列,为顾信说好话求情,希望帝王宽恕,不要惩罚如此之重。
  其他大臣们,有的为大皇子造势上表过,生怕引起皇上注意,清算到自己头上。
  眼下大皇子的惩罚是高高提起、轻轻放下的。对他们来说,根基还在,可以待以后慢慢为其筹谋太子之位,眼下退一步,不与皇上争执、不去激怒皇上,自然是上上之举。
  至于乳臭未干的小小郡王,管他们什么事,他被驱逐了,还少一个争从龙之功的人呢。
  有的是二皇子党、三皇子党,甚至对顾信的遭遇幸灾乐祸,指望着经此一事,寒了大皇子一系的精气神,好好打击他们一番。
  也有个别中立官员,却想着宗亲处置,算是帝王家事,自有宗令管理,他们作为外臣,不便多嘴,便镇口不言。
  所谓宗令,不过是皇家远支的一个老头子,尸位素餐,明哲保身的法子就是听皇上的一切吩咐,又怎么会维护顾信呢?
  皇上连柳祭酒都不轻不重地训斥了几句,大致意思是让他专心教书,不要多事,不要倚老卖老,不要连累外孙二皇子。
  因此,在皇上一意孤行执意如此、诚王住在京外、京城中几个儿子无人知晓消息的情况下。对于顾信的处置就被宗令加紧办理,很快从皇家玉碟上除名。
  五月二十四这日,午后,大约申时,旨意到了诚王府宣召时,众人才得知这一噩耗,如梦初醒,如坠深渊。
  顾信强撑着跪地听完,起身接旨,双手颤抖,腿脚发麻,只觉头晕目眩,半晌不知身在何处,为何会如此。
  传旨太监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对他说:“信郡王,啧啧,现下您可不再是了,连姓氏都没有了,老奴好生为您惋惜。念着诚王殿下往日进宫对老奴的照拂,老奴讨嫌多说一句,皇上可还在气头上,您思量着,还好端端住在诚王府里,妥当不妥当。”
  说罢,传旨太监扬长而去。


第42章
  诚王世子顾传正如无头苍蝇一般,不知如何是好,在原地转悠好几圈,才一叠声吩咐下人,出京去禀告父王,求助对策。
  三子顾值,虽然与二哥因为拥护的皇子不同,多有疏远,此时还是骨肉亲情占了上风,撩袍就走,撂下一句话,说是要去请二皇子到皇上那里求求情。
  顾信自己依然失魂落魄着,满脑子都是传旨太监留下的话。
  他都没发现自己早已将下唇咬出血来,一张嘴,血丝从嘴角流出,牙齿红白相间,十分骇人。
  顾信语不成调,声音嘶哑,他顺着直觉说道:“大哥,父王在外养病,别惊动他。我自己闯的祸,自己担。我这就回院收拾一番,带着妻子搬出府去。”
  顾传虽然被皇伯伯寄希望传承诚王一脉,起字承诚,但是他一向老好人做惯了,很不擅长拿主意,嘴又没顾信那么会说,辩不过二弟,只知道拦着顾信,不让他就此负气离府,喃喃说着:“等父王知道就好了,父王有办法的,二弟稍安。”也不知道是在安慰顾信还是安慰自己。
  兄弟二人,没滋没味,很快没了话说,相对着,颓然坐在接旨大殿中,久久不得动弹。
  还是世子妃张氏,虽然也担心被顾信连累了整府,依然强打精神,安顿二弟回自己院落,好好安抚新婚妻子彭氏。毕竟她怀着五个月的身孕,受不得惊吓。
  到了深夜,顾值才回府,十四岁的少年,半大不小,平时只觉天高地厚,自己最牛,此刻却一身疲惫,满目茫然之色。他根本没有见到二皇子。
  听人说,二皇子得知后,确实私下求见父皇,刚刚张嘴,什么还没说,就被务丰帝一句阴恻恻的“怎么,你对君父决定,有什么不满?”吓得叩首请罪不迭。
  皇上还命二皇子在自己府中好好反省,不要学他惹是生非的大哥,最好不要乱见人。
  因此,二皇子府,紧闭府门,一律不见客。
  顾值也不例外,吃了闭门羹,只是得到了二皇子托人传出来的简单话语,说他会等父皇怒气稍歇后,再想办法为顾信求情,让诚王一系稍安勿躁,此时一动不如一静。
  至于三皇子,虽然已经十一岁,依然久居深宫,被曹后紧紧护着。诚王一系与他向来敬而远之,更是无从求起。
  顾值咬牙发狠,想要明日一早,进宫直接向皇伯伯求情,被大哥、二哥不约而同按住了。
  顾信自暴自弃,不愿意让三弟为自己出头,受什么牵连。顾传则说,还是等待父王指令,再决定下一步如何行事,两人都再三嘱咐顾值,千万不要由着性子来,以免火上浇油,弄巧成拙。
  顾传派了身强力壮的府丁,骑着上好骏马,一路飞奔出城。
  府丁自知任务重大,不敢耽误,未曾休息,赶着夜路,硬是在第二日一早就到了诚王他们所住的山庄报信。
  ——
  山上不知时月过,大家都围着诚王转。
  诚王的喘疾时好时坏,发作起来,整宿整宿都不得平躺入眠,只能半坐半靠着,如同破旧的风箱一般喘个不停,发声如雷,吼吼作响。
推书 20234-04-17 :娶个傻子当后盾 完》:简介:(入库时间2022-04-17) 寒武VIP2022-03-07完结 896收藏赵家妹子逃婚了?逃得好啊逃得好!身为未婚夫,马文齐做梦都要笑醒了。 自以为逃过一劫,依旧身为大腿却不自知的小傻子,在父母暗涌的目光下,觉得自己这个竹马不大对劲啊,以前两人竹马竹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