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穿越 一)——来自远方

作者:来自远方  录入:07-29

“我等愿附骥尾,助王爷荡平宇内,扫除女干臣,匡扶社稷!”

“我等愿追随王爷!”

“王爷千岁!”

有了上次宣扬造反理论的经验,无论燕王还是张玉朱能等人,业务都变得极其熟练。

燕王给了梯子,立刻有人哭着喊着上去扶,其中,何寿喊得最起劲。

先前的工作没做好,打不下城门,让顶头上司很不满意,这一回必须好好表现,表现好了,今后才有前途可言。

徐忠进城时,正巧赶上大表忠心的机会,一点也不含糊,立刻下马,扯开嗓门,瞬间压倒一片。

论起嗓门,边军的汉子惧过谁!

孟清和同旁人一起跪在地上,溅在脸上的血迹已经干涸,皲裂成块状,很不舒服。

难受也不能擦,这是参加战斗的证据。没见围在燕王身边的那几位,杀人功夫过硬,下手太利落,反应太快,一点血没溅上,只能自己动手抹,个顶个的红脸关公。

燕王仍在慷慨激昂的演说,话中多次提及他是洪武帝和马皇后的儿子,为自己再镀一层金。

建文帝并不是太子妃常氏所生,他的母亲先是侧妃,后为继妃,严格算来,他是“庶子”出身。燕王如此强调,是为在身份上表明立场,比起朱允炆,他才应该是正统。

不管旁人怎么想,反正燕王就这么说了。

表示怀疑?后果自己掂量。

孟清和是打定主意跟随燕王靖难,为权利财富美人奋斗终生,就算朱棣说他是火星人生的,又有什么关系?

和他有一样想法的人,想必不少。

众人三表忠心,表示一定团结在燕王周围,高举靖难大旗,一心一意走造反道路,坚决不动摇。燕王顺势勉励几句,承诺跟着老子去靖难,好处绝对不少!房子票子不是问题,官位也不在话下!

众人再次高呼,气氛变得更加热烈。

燕王趁热打铁,任命朱能为前锋,率领两千骑兵和三千步兵追击宋忠。

同时派出燕山护卫,给住在附近的兄弟们递个话,老子要靖难清君侧,扯旗造反,你们看着办。

朱棣做事的风格很像朱元璋,要么不做,一旦做了,必定一条路走到黑,前边没路了,也能开出一条路来。斧子锤子没用,直接用炮轰。

在这一点上,建文帝比不上永乐,更比不上洪武。该决断的时候总是颇多顾忌,注定坐不稳江山,成为输家。

兄弟们待到燕王造反的消息,反应不一。

有人在观望,有人跃跃欲试,反应最大的是谷王,不知这位怎么想的,接到消息,二话不说,收拾行李直接奔往南京,还是夜奔。

朱棣也是相当不解,和他做邻居不安全,跑到建文帝的地盘上就安全了?

肯定是脑袋被石头砸了。

不过,现在他没太多时间去考虑谷王脑袋被砸出多大的坑,战争过后,北平城内的居民需要安抚,兵器粮秣需要大规模征调,从乡间抽调来的大批精壮需要安置,所有的事情堆在一起,燕王府上下都忙得脚打后脑勺。

孟清和也不得闲,奉命带人缉拿城内细作,安置投降的敌军,还要配合城内的兵马司,处理一下环境卫生问题。

这些“重要工作”都是世子为他争取来的,从沈瑄手下借调他这批人马的时候,沈指挥竟然当场表示同意。

孟清和很郁闷,眼下可是建功立业的最好机会,之前的战斗结束后,他以为自己又能升上一级,千户没有,副千户也行啊。

结果呢,他是上午片警下午狱警,抽空还要抓一下城市卫生工作。

这算怎么回事?

挤破头进了世界五百强,正踌躇满志,结果人家告诉他,别的岗位都满了,你这先拿把扫帚凑合一下。

先扔扫帚后掀桌?

孟十二郎表示,不能这么干。管他什么工作,工资一样拿,做好了都会有前途。

自我安慰十分奏效,再见朱高炽时,哪怕心里想捶他一顿,脸上仍能保持笑容。

朱高炽一边用高粱饼子磨牙,一边给下边安排工作,老爹要亲自出征,北平城内的政务,一多半都压在他的肩头。这段日子以来,他又瘦了不少,虽然还是能把朱高煦和朱高燧一起装下,走路却不再需人搀扶,偶尔还能跑几步,看得燕王妃和世子妃一起抹眼泪。

世子妃姓张,不久前给朱高炽生下了长子,同样是个大胖小子,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不太喜欢大胖儿子,却相当喜欢大胖孙子。朱瞻基是他的嫡长孙,在重嫡重长的明朝,他的地位比他爹还要稳固。

孟清和还没能荣幸的瞻仰一下婴儿时期的明宣宗,这是位能把亲叔叔罩在铜缸里烤的猛人,虽然有考据认为这是胡说,但朱高煦死在他手里,到底是不争的事实。

待奏事的官员离开,朱高炽示意孟清和不必拘束,“王安,给孟百户上茶。”

孟清和却不敢真的放松,“世子召卑下来,可是有事吩咐?”

“的确有事要请孟百户帮忙。”朱高炽从桌上拿起一个蓝皮本子,递给孟清和,“在南京时,孤发现孟百户精通算学,王府正是用人之际,孤请示过父王,留孟百户在北平,此次便不需随军出征。”

孟清和有点没听明白,这是打算给他换份工作?

“父王已下令擢升孟百户为燕山后卫指挥佥事,领兵保卫王府,随孤听用。”

燕山后卫指挥佥事?

孟清和看着朱高炽,朱高炽憨厚的笑笑,又拿起一个高粱饼子,继续磨牙。

“孟佥事,快谢恩呐。”

见孟清和发愣,一旁伺候的王安提醒了一句。

孟清和瞬间回神,“卑职谢王爷,谢世子!”

幸福来得太块,饿着肚子的时候,突然被个肉包子砸中,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孟十二郎这边升官发财,宛平县学内却是人心惶惶。

县学教谕和训导前往县衙拜见大令,至今没有回来,县学中的生员和儒师也是各有思量。

比起痛斥燕王起兵造反,大部分人担心的是自己的前程问题。

还有一个月就是秋闱,燕王造反,他们还怎么考试?就算北平府照常举办乡试,考出的成绩,朝廷会承认吗?

燕王正造反呢,他地盘里出来的举人,建文帝是脑子发抽了才会重用。

虽然建文帝时常会抽上一抽,这么明显的错误,他应该不会去犯。

县学一角,以杜奇、刘艮为首的几名生员高声痛斥燕王起兵造反是不守臣节,无君无父。

比起这些脸红脖子粗激昂澎湃的人士,其他人多是面带忧虑,极少数会如孟清海一般,面色不变,平静如昔。

本月的考评,他已被降为三等,想参加乡试也不可能。闻听燕王造反,吃惊之余,隐隐有一股兴奋升起,这是个机会,一个能让他翻身的机会。

半个时辰后,教谕和训导从县衙返回,也带回了燕王府征辟英才的消息。

宛平县令贺银及县衙一干官吏已旗帜鲜明的拥护燕王,若是响应燕王府的征调,也将被打上个反贼的记号。

身在北平,参加乡试是不可能了,入燕王府办事未尝不是一条出路。俗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若是燕王能够成事……从龙之功,只要想到这四个字,许多人的心都开始跳得飞快。

但他们都在观望,心中有了计较,表面还需要矜持一下。

等到有人带头,其他人才会陆续响应。

结果大出众人预料,杜奇竟然是第一个!

刚刚这位不是还在大骂燕王不君不臣?现在竟是这么迫不及待,果然是个伪君子!

教谕同训导有些吃惊,不过既然有生员做出表率,还是一等的杜奇,倒省却了他们诸多麻烦。

有了带头的,站起来的人就多了。孟清海是中途起身的,夹在一众生员中并不显眼。

看到孟清海,县学教谕面露不愉,到底没有多言,只告知诸多生员,明日准备妥当,随他前往县衙,由大令考察再举荐入王府。

孟清和并不知道自己这位堂兄的打算,此刻,他正埋首案牍,累得两眼发花。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万人的军队,所需粮草,骡马,武器等,样样都要安排妥当。

朱能充任先锋,率领部队已经出发,燕王将带领后军紧随其后。燕王亲征,各军的提调官丝毫不敢马虎,进出奏事不能跑,全都用上了竞走的速度。

孟十二郎还见到了一个熟人,开平卫指挥使司的刘经历。

自从离开边塞,已是几月未见,刘经历随徐忠一同前来北平,卫所及五屯卫留下的守军也将被陆续征调。

“草原上的鞑子怎么办?”

“鞑子现在也不太平。”刘经历一边清点物资,一边说道,“上个月,残元的大汗额勒伯克被部下杀了,继承汗位的坤帖木儿不能服众,还有传言他不是残元皇室血脉,草原上乱成一团,打得热闹。不然的话,徐指挥也不会离开卫所。”

鞑子那边也开打了?

孟清和抬头望天,莫非造反也会传染?

燕王大军出发时,宋忠派出的快马,终于将燕王造反的消息送到了南京。

朝廷震惊。

建文帝一直认为朱棣不会甘于做个藩王,等到朱棣真的反了,震惊之余反倒是松了一口气。该来的总算是来了,终于不用再担心得睡不着觉了。

可事实证明,建文帝这口气松得有点早,燕王就算造反,也要造反得十分有个性。

报信的快马,他没派人拦,计算着快马的脚程,随后送出了他同道衍酝酿多日的奏疏,奏疏上写得很明白,朝廷中有女干臣,皇帝被女干臣蛊惑得六亲不认,已经危害到社稷。他作为天子的叔叔,尊奉太祖皇帝训令,统领镇兵,起兵靖难,清君侧!

末尾还附上几句,如果建文帝主动把女干臣交出来,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否则,就别怪他欺负侄子了!

这封奏疏公之于朝,百官再次震惊,燕王当真不是一般人,这脸皮的厚度,这强词夺理的手段,一般人真学不来!

建文帝彻底怒了,这不能忍,绝对不能忍!没听说啪啪给人两巴掌,再要求受害者赔偿打人者的物质和精神损失的。

可燕王就这么干了,还义正词严,凭什么要求赔偿?因为手疼!

有这么不讲理的吗?有吗?!

建文帝气得肝火上升,嘴边起了一圈燎泡。

下令立刻调集大军,准备粮草,征讨燕王。

当此时,燕军已攻破居庸关,兵临怀来,城内宋忠收拢的败军已近三万五千人。

为了让手下军队重新焕发出斗志,宋忠撒了一个谎,一个很不高明的谎言。

他召集手下军官,令他们告诉士兵,“汝等家人皆为燕王所害,委尸积满道路,燕军来攻,正是为家人报仇的时候!”

传言一出,群情激奋。

家人被杀?这还了得,报仇!必须报仇!死战!

宋忠正高兴着,不想却有燕王派进城中的细作,将城中的消息传出,燕王不急着攻城了,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赶回北平面呈世子。

朱高炽接到信后也没耽搁,按照燕王的吩咐,该找人的找人,该准备东西的准备东西,不到半日,就将燕王信中提及的事情处理妥当。

“孟佥事,这件事,孤便托付与你了。”

“世子放心,卑职一定将人安全带到!”

“孟佥事做事,孤放心。”

朱高炽挥着小手绢,目送孟十二郎带领队伍出城。

终于从后勤工作中脱身的孟十二郎,感觉天空都变得格外晴朗,回头看看跟在身后的队伍,深吸一口气,老天给了他亲手报仇的机会,轻易不能让机会溜走。

宋忠,宋都督,准备好了没有?

孟某人,可是来了!

第五十一章: 所向披靡

怀来城外,上万燕军将士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寨外设置木栅拒马,以包围之势,围困怀来城。

城内守军虽被宋忠的谎言激起愤怒,士气可用,但先遭败北,又一路逃跑,被燕军追杀的阴影仍挥之不去,看到这些浑身散发着彪悍之气的燕军,本能的有些发憷。

在居庸关被破的消息传来后,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不知该说余瑱命大还是运气太好,燕军攻下居庸关,五千守军十不存一,余瑱竟然毫发无损,被亲兵护卫着一路退到了怀来。

看到余瑱,宋忠的脸色很不好。

余瑱也知道,识相的,自己应该在居庸关战死,谁晓得燕兵进攻得太凶猛,五千守军不到两天时间就败下阵来。他倒是想以死报效朝廷,奈何亲兵太给力,没等余瑱拿着长刀冲向战场,就被几名亲兵架上马,一路跑到了怀来。

燕军也没拦着这些败军。

一来败军人数不多,根本造不成威胁。二来,败军入城可以打击守军的士气。何必费力气去拦,一锅端不是更好?

宋忠能猜到燕王正在打什么主意。得知率兵进攻怀来的是燕王本人,宋都督就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除了死战,没有第二个选择。

投降是绝对不可能的,宋都督为人有不少缺点,但有一点,他对朝廷,对建文帝的忠诚一点也不打折扣。

逃跑也是不行的,北边的九个藩王个个都不是善茬。除了被建文帝废掉的代王周王,夜奔南京的谷王,造反的燕王,余下的辽王,宁王,秦王,庆王,肃王,均是常年和草原邻居打交道,动不动还亲自操刀杀上一场,有哪个好对付?

朝廷将主要火力对准燕王的同时,也没少找这几位藩王的麻烦,谁知道这几位心里怎么想。万一也想着和燕王一起靖难,共同造反,他跑过去不只是难逃一死,还要背负上临阵脱逃的罪名。

死战,直到战死。

这是宋忠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余瑱跪在宋忠面前,原本他不用这么做,可他心虚,当宋忠一言不发的看着他,膝盖立时间软了。

宋忠没有责备余瑱,他甚至没力气愤怒。对余瑱,宋都督只有浓浓的失望。他给过对方机会,为国效死,为朝廷尽忠,可余瑱却一味的贪生怕死,他如何能不失望?

“余瑱。”

“是,都督。”

“最后一次。”宋忠移开目光,窗外,太阳升起,夜色退去,新的一天,也是决定所有人命运的一天,“不要再让本督失望。”

“是!”

余瑱没有多言,他知道,宋忠口中的“最后”不只是他的,也是宋忠本人的。

围而不攻只是暂时,燕军早晚会对怀来城发起进攻,正如攻下北平九门,攻占居庸关一样。

与宋忠不同,燕王朱棣此刻的心情很不错。

他起兵之后,通州指挥使房胜立刻派人来降,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通州。

通州一到手,朱棣马上令张玉领兵进攻蓟州。

蓟州是北边重镇,不定蓟州,必将成为后患!

到蓟州城外,张玉没急着攻城,派出使者,先礼后兵,希望大家能好好坐下来谈谈,没见面就动刀动枪的,太伤感情。

不想蓟州都指挥马宣是个死硬派,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放言:“让某投降反贼,休想!”

张玉听着使者痛斥马宣是如何的不讲理,如何的不识时务,冷笑一声,既如此,就怪不得某家了!

当即下令,攻城!

燕军开始攻城,马宣亲自出战。

可惜马指挥的手上功夫比不上嘴上功夫,没几个回合就被燕军活捉。被带到张玉面前,依旧是破口大骂,坚决不投降。张玉也没多废话,咔嚓一刀,了事。

指挥毛遂是个聪明人,在马宣死后,立刻开城投降。张玉下令士兵不得滥杀,这让毛遂和城中余下的守军松了口气。

既然成了反贼,势必要为燕王的造反事业添砖加瓦。

毛遂向张玉献策,只拿下蓟州还不成,若想彻底免除后患,还必须打下遵化。他在遵化有内应,可以助张玉成事。

张玉沉吟半晌,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毛遂知道张玉的顾虑,将蓟州城防交给张玉的部下,率领部分守军同张玉一起夜袭遵化。

推书 20234-07-30 :穿成千年太岁(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