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没空宅斗(穿越 同人)上——武思辰

作者:武思辰  录入:10-16

贾琏该庆幸,若是那些奴才尽了心,把这么一碗不知是良药还是毒药的东西给自己灌进肚子里,恐怕他就真的不中用了。

贾琏虽然因为发热而手脚无力,但是在自己屋子里走一走还是可以的。拿了一个不大的竹藤小箱子,把往日里的月钱、零散的铜钱、一个水囊子和几套贴身衣服放进去,箱子就差不多满了。然后贾琏把箱子放到了床下,自己复又躺回床上,手一挥,把小几上的药碗打翻在地上,惊动了院子里的人。

几个近身伺候的,根本就没想到贾琏还会恢复意识,赶紧进了屋里。看见贾琏迷迷瞪瞪的喊着“饿”,也只是收拾干净了打翻的药,吩咐人端来些好刻化的粥来喂了贾琏,就又退出去了。也幸好没有哪个人想到再给贾琏熬碗药灌下去。

待人都退了出去,贾琏也是脑子一热,怕迟则生变,直接换了一身素净点的衣服,背着藤箱子就出了自己的院子往角门走。途中倒是有惊无险的遇到几波巡夜的,但都没发现贾琏。

路过大厨房的时候,贾琏刚吃下去的那些粥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就溜进去翻找了一下,果然找到了一小袋肉干和几个白面馒头。贾琏全都塞进了自己的藤箱里,奔着角门就出去了。

也是荣国府的下人都太油滑。眼见着过了上半夜,看门的婆子小厮就都找地方睡觉的睡觉、吃酒的吃酒、赌钱的赌钱去了。一个角门没人守着,贾琏也就猫着腰把门打开一条缝子钻了出去。

如今已经是后半夜了,贾琏顺着墙根就往北城门走,路上遇见一户人家院子里晾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服,心思一动,就收了起来,留下了三十多个铜板算作这几套衣服的资费。

贾琏走到城门口不远的地方,就看见一辆夜香车。贾琏就算再怎么着急出城,也不会学小说里头钻夜香桶藏身的。只是略微算了一下时辰:既然夜香车已经快要出城了,这说明离开城门也没多长时间了。贾琏这点子时间还是等得起的。

待到小半个时辰之后,城门果然开了。贾琏直接出了城门,奔着最近的镇子就去了。待到了镇子里,天也大亮了,赶忙找了个地方换上了一套半新不旧的衣服,免得太招人眼。

也是贾琏的运气,恰好就遇到了去边城贩酒的队伍。贾琏目前也没有个具体目标,就跟着商队的头目商量,让队伍带他一段路。双方说好了,不理贾琏的吃喝,只是带贾琏安全的去边城。贾琏可以坐在货车上,每天三个铜板的车费。

贾琏人小嘴甜,说话又一套一套的。队伍里的伙计大多是不识字的汉子,知道贾琏识字之后,心里也有了尊敬。再加上贾琏没什么架子,还给那些久未归家的伙计们代写家书,在队伍里的受欢迎程度直线上升。

商队走了半个月,到了北地,贾琏也想好该干什么了。都说“学成文武艺卖得帝王家”,既然王氏不肯让自己在科举上有一点进益,那么他就要走军功的路子。虽是九死一生,但要是成了,那么王氏、二房、贾史氏也就不足为惧了。

要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可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明言!

老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本朝自开国以来,虽然太、祖废除了“军籍等同贱籍”的规定,但老百姓但凡家里有点活路,就不会参军。短期之内,兵士,大概都不是什么受欢迎的职业。

但也因为不受欢迎,在西北游牧民族虎视眈眈、朝廷需要大量兵员的时候,朝廷对兵士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

贾琏今年十一岁,虽然被王氏左一场病右一场病的折腾了好几年,但是架不住底子好。再加上虽然没有什么燕窝人参每日进补,但是粳米肉蛋蔬菜水果却是不缺的。要是和普通庄户人家穷养出来的孩子一比,从身高上就像是大了两三岁的样子。虽然略显淡薄,但是这些都是可以后天锻炼出来的。

所以招兵的人对贾琏身体条件很满意。至于贾琏唇红齿白还带着一双桃花眼的外貌,招兵的心里是一点都不在意——只要在这边城呆上几个月,也就全都是糙汉子的外表了。

贾琏一路到边城都是跟着商队,一直用的是商队的路引,所以也不需要单独出具一份。临到报名前,贾琏才想起来这么一件事。本来因为担心自己没有文牒和路引会不会被拒招所以很忐忑的贾琏,出乎意料就问了一句姓名和籍贯,就直接成为一个新兵了。

为了不引人注意,在招兵的人问他姓名的时候,贾琏报了自己姓张名琏,祖籍金陵。张,是贾琏母亲的姓氏,这样也算不得骗人。

贾琏就这么开始了自己的从军生涯,而他不知道的是,京城里的荣国府,已经因为他的失踪而闹翻天了——张家人进了京城,把贾史氏给告了!

第46章:贾琏5.3

在贾琏终于成为了一个新兵的同时,张家人也进了京城,把贾史氏给告了。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张家人又为什么会重返京城?这就不得不说一说贾赦了。

本来贾赦在知道儿子要发奋考取功名的时候,就知道王氏会动用些见不得人的手段。至于贾史氏,贾琏到底是贾史氏的孙子,就算她偏心二房一些,但是贾琏若是真的好了,她也乐见其成。毕竟都是贾家人,一荣俱荣的。贾家好了,她作为贾家独一无二的老封君,和其他命妇相比,地位只会更加的高高在上。

但是若是王氏真的动手做了什么,贾史氏也不会插手阻止就对了。就像当年对待贾赦的原配张氏和一直受贾代善重视的贾瑚被王氏用阴、私手段弄死了的时候一样,当时的贾史氏不光没有插手阻止,反倒替王氏扫清了后面的首尾马脚,让这两个人的死彻底成了意外。

所以贾赦在贾琏参加院试之前,就写了一封信,出府找了自己已经脱籍的奶兄,让他送到张家去。希望张家能看在张氏的份上,护一护贾琏。

张家自从太子自刎新帝登基之后,两个儿子外任出京,张老爷子也回了祖籍。膝下唯有几个孙子孙女陪伴着。自己的女儿亡故的时候,虽然知道这其中必有蹊跷,只是张家因为是太子太傅,太子亡故后难辞其咎,家族大伤元气,也无法替女儿伸冤做主。如今过了能有十年,张家的境况才好了起来。

本来在这种情况下,张家人要是得到了贾琏出息的消息,肯定是会高兴的。别说护一护了,就是助贾琏直到功成名就也可以。可是当贾赦的奶兄带着信到了张家,却没能把信第一时间交到张家能顶事的手里。

接信的不是别人,正是贾琏二舅舅的三儿子,今年刚十三。对于当年贾家矢口否认自己姑姑死因,还说姑姑本来就身体不好,带累得贾家子孙贾瑚和贾琏的身子骨也差的事情,还是有些印象的。再加上后来祖父祖母和母亲大娘在姑姑去世的最初几年总是叨咕贾家的种种不好,所以在偶然回家的时候,在家门口遇见贾家送信的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这孩子出生成长的时候,张家已经从京城里退出来了。再加上为了保留家族的有生力量,精力难免不够,所以对这孩子的教养要求,远不及他的几个兄长那样严厉、到位。所以这么个处于青春期正心里叛逆牛心左性的孩子,满口答应会把信交给自家长辈,转身却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把这封信扣在了手里好几天。直到贾赦的奶兄等了好几天不见有回话后,带着贾琏中秀才的消息再次登门拜见,才把信拿出来交给长辈。

先说张老爷子接了信之后,立刻意识到这孩子的教养很不成功,必须再来一次教育免得这样不知轻重的事情发生第二次。再说读了信之后,立刻十万火急的让人替自己的大孙子——贾琏的大表哥收拾行礼立刻带人上京去。

谁知道还没出发,就得了贾琏在护城河惊马落水的消息。张老太太立刻就知道这是使了手段了,怕大孙子应付不了,也要跟着上京城。老爷子一看,自己媳妇都要上京了,他也直接跟着一起上京吧!

满心期盼和担忧的到了京城的张家人,还没拜访贾家呢,就得知了一个消息:贾家的长房儿子贾琏失踪了!贾赦找了三天之后和贾史氏吵了一架,在贾史氏的居所荣庆堂里直接喷出了一口鲜血,现在已经人事不省了!

此时的贾赦躺在自己的床上,面如金纸、奄奄一息,耳边听着邢氏刺耳的哭声,心里反复想的都是自己的这前半辈子。妻子没了,长子没了,如今唯一的嫡子也没了。当了半辈子的孝子,荣禧堂不争,当家人不争,管家权也不争。一步步的退让,最后得到了什么?自己的儿子不见了!

荣国府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丢了一个人?一定是王氏那个女人!一定是自己的母亲!眼看着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对琏儿下了毒手!太太,我对不起你啊!我以为自己疏远了琏儿,或者琏儿不上进一些,就能平安着长大!没曾想!没曾想啊!他们连一点骨肉亲情也没有顾及啊!

这样想着的贾赦,直接又因为大怒大悲呕了一口紫色的血。贾赦其实呕出来的是胸内积压的淤血,这样一呕,病症也好了大半。只是万念俱灰之下,仍旧还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荣国府就是个筛子,随便说句话,外边的人也能打听清楚。张家派出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之后,把贾赦当日在荣庆堂指责王氏和贾史氏谋害贾家长房儿媳和嫡长子的事情也说了。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在此时这种情况下,张老爷子也顾不上这些了,直接就把贾史氏给告到了大理寺。

张老爷子也知道,这就是团烂账,根本就理不清。时日久远之下,所有的证人证据也都找不见了。到只要能让贾家的那个女人丢一回人,也算是给自己的女儿出气了。更何况,他还打算长居京城,天长日久的来恶心贾史氏呢!还有王氏!王氏那么嚣张的原因,不就是因为身后有王家吗?他要让她的倚仗都成空!

两家人打官司,大理寺司不能不受理,但是又不能直接审理,最后只能把案件交到了御前。皇帝也没想到,向来温文平和的张老太傅竟然也会有不管不顾就发飙的一天。最后没办法,只能把老太傅招进宫里,君臣二人谈了一下午的话。

张老太傅出宫之后,就让家人去撤回了大理寺的告贴,转身就去了贾家。老爷子也没走荣国府的正门,直接从贾赦另开的黑油大门进了院子,见了贾赦一面。

就算是有再多的不满,看见贾赦现在这中虚弱的状态,老太傅也心软了,和贾赦说了实话。皇帝派了人仔细排查贾琏失踪的那几天京城的状况,如今确定,贾琏应该是自己走的。所以应该是性命无虞。

一听说贾琏不是让人给害了,贾赦可算是安下了心。只是才松了一口气,就听见自己的老岳父又跟自己分析了一下:圣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言之凿凿的确定贾琏没事,说不定早就知道贾琏去了哪里。之所以不明确的告诉我们,可能是因为不想暴露自己其实在各府都有眼线收集消息的事情。所以千万把嘴闭紧了,不可以漏出去一星半点!

皇帝确实是如老太傅所想,在一些重要的官员府邸安插了人手,但还真就没安插在贾家,贾琏的去向也是后来才追查出来的。反正贾家是皇帝想要清算的人家之一,再加上贾家那个筛子样,想收拾他们的时候,还不是立刻手到擒来?

待到后来,皇帝知道贾琏竟然报名从了军,也没往心里去。一个勋贵人家出身、刚考上秀才就差点被害死的废物,估计也就是个给外族送菜的货。是的,贾琏在皇帝心里就是个废物。要知道,皇帝是从天下最大的后宅的宅斗里闯过来的。在他看来,王氏那点手段根本就上不了台面。谁家宅斗直接买凶杀人的?这要是被逮着了,就是铁证!而连这种上不了台面的伎俩都破解不了的贾琏,自然也就成为“废物”的代名词了。而废物贾琏,此刻正在边城的新兵校场上,顶着太阳和风沙挥舞着军棍学套路呢。

贾琏进了新兵营之后,才发现自己的体格在新兵里真的算是不错的。看着这些一个个因为没什么活路才投了军的战友,一个个面黄肌瘦的样子,贾琏真的是身强体壮的典范。

每日里进行行军和杀敌的训练以外,新兵们最近又多了一项任务——屯田。所以现在的日常训练,由全天改为了半天。午饭过后,就要去兵田里劳作。

贾琏一开始还奇怪,朝廷是有军饷的,兵士们也是供吃供住啊,怎么还要屯田?后来才知道,军饷到手的时候,一定已经被上边的人刮了好几层了,所剩无几。粮食有时候也是供应不足。为了能吃饱饭,边城的将士们不得不自己垦荒种田,弄些口粮来饱腹。

新兵们家里大多是农人出身,所以侍弄地也是一把好手,像模像样的把农活都弄好了。唯有贾琏,是真的没经验:上辈子是个城里人,也就是在自然观察课上种过喇叭花;这辈子是个勋贵子弟,连花都不种了。

笨手笨脚的贾琏,不得不请教自己住在一起的同期四十多个战友们,才终于学会了“怎样正确的使用农具”、“怎样区分杂草和粮食苗”。这样一来反倒是拉近了贾琏和这些人的距离。一起训练了两个多月后,也有了不错的感情。而几天之后,就到了分营的时候了。

新来的兵士总共有四百多人,这些人要打散之后再分。有的会直接进入就近军营,有的就会分到一些卫所去长年驻扎。

贾琏就被分到了一个有些偏僻的卫所。据说,这个卫所的附近是真的既没有村庄也没有城镇。就连想打牙祭,野兔之类的动物也不会往这里跑。往年外族袭击,也是从来不会朝着这个卫所去。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总共只有十个人驻守。这次是因为有一个兵士到了五十岁,所以才空出来一个名额的。

贾琏跟着一群新兵被驴车拉往各个分配地,就这么被扔在了这个卫所前面。等贾琏从驴车上下来,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就觉得也徐自己不该从军的。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什么时候他才能以军功立业回去完虐二房啊?

第47章:贾琏5.4

不管贾琏怎么闹心,拉自己到这里的驴车已经在贾琏吐槽的时候回去了,贾琏也只能先老老实实的在卫所呆着了。但是路过卫所前的山坡望下去,贾琏就又觉得自己的三观被刷新了:卫所的房子倒是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的地方,特别的是房子后面的一大片庄稼!

因为这个卫所自建立以来就没有外族侵扰,所以十几个兵士把卫所附近的地给平了弄成了菜地。每日里大家有大把的时间侍弄田地,所以青菜和粮食还是不缺的。连带着还养了十几只鸡!十几只鸡!是谁说这里没有野物跑来给人打牙祭的?人家根本就不需要啊!人家自己养了!

这根本就是庄稼院的生活了好么?贾琏觉得自己要是长期和这些老兵一起生活,最后说不定也会被磨平了壮志,混到五十岁从卫所退下来的!如果变成了这样,那他当初还出来干什么?直接在贾家当个纨绔不就好了吗?

其实这个地方算是不能退伍但是还不愿意再上战场搏命的兵士“养老”的地方了。来这里的人大多数都是家里是几辈子的军籍,没有别的出路还不想送死的人。军户人家一般儿子多的,有人把军户从军的名额顶了,家里的其他人也就不用再上战场了。这个被家族推出来的人,可就算是替全家人挣了活路了。所以但凡家里过得去的,就会凑凑银子,让这个人在分兵的时候被分到偏僻的卫所。虽然日子苦了一点,但是起码性命无虞啊!这就是这个偏僻卫所诞生的原因了。

贾琏在没弄清楚状况之前,也不敢说自己的事情。等把这个卫所存在的意义弄清楚之后,就觉得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要是真的不愿意当兵,就脱籍啊!弄了这么个养爷的地方,这不是浪费国家资源吗?

所以说贾琏还是太嫩了。先不说他怎么就没想过他一个刚入伍、非军户、没给上级塞钱、看起来完全没背景的新兵为什么会被分到这个很安全的地方?就说关于这个卫所里这些军户人家出身的人为什么不脱籍这事,他也没想清楚这其实是一种社会潜规则,他觉得不合理也根本没有用!

推书 20234-10-16 :不如我们在一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