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立太子的一年前。】
【刘彻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但幼子刘弗陵还小。为了防止年轻的母亲把持幼帝,刘彻一手策划了钩弋夫人的死亡,随意找了个由头将人赐死。】
【可怜钩弋夫人受宠七年,终究是没能在这个凉薄的男人心中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刘彻什么都做得出来。】
刘彻挠挠脸,假装无事发生。
“都看朕做什么?”
刘彻瞪了一眼偷偷看自己的朝臣们。
他可是为了江山社稷稳固才这么干的,哪怕是祖宗知道了也得夸赞他。
祖宗们确实在“夸”他。
刘邦:“这小子不错,知道不为情爱所困。不过怎么立个这么小的儿子当皇帝?他没别的儿子了吗?”
说起这个刘邦就糟心,他也觉得自己没有合适的儿子继位。
虽然他嘴上老说刘如意像自己,但是刘邦其实心里很清楚,刘如意目前还不行,稳不住大汉江山。
要是给如意多一点时间成长,或许还能有戏。可要是他刘邦不幸早死,那么他除了吕雉别无选择。
是的,除了“吕雉”别无选择,而不是除了“刘盈”。
在那种情况下,只有吕雉能够平衡朝中的三股势力,让大汉江山延续下去。
年轻的刘如意暂时还做不到这一点。他上位后大汉只会因为诸侯王和功臣们拥兵自重而分崩离析,恢复到春秋战国那种群雄割据的形式。
刘邦烦恼地推开怀里的戚夫人,心里埋怨她生的儿子还不够优秀,不然自己哪里需要向吕雉妥协?
结果第一个烦恼还没解决,第二个就紧跟着出现了:
【刘彻杀死钩弋夫人这件事做对了吗?他成功阻止了大汉天下被他人掌控吗?】
【只能说成功了一半,因为没有钩弋夫人还有个权臣能够随意废立皇帝啊(狗头)。】
刘邦:……乃公决定收回刚刚对这小子的夸奖。
刘启:……儿子你到底怎么想的?只顾着防备后宫没顾上防备前朝是吧?
刘彻:……是啊,朕未来到底是怎么想的?朕也很费解啊!
说书人大喘气:
【虽然权臣废立的不是刘弗陵,而是在刘弗陵死后折腾他的儿子们。但是这不重要,毕竟权臣是刘彻当初给刘弗陵选的托孤大臣嘛。】
三人:……
你妹!这个很重要!
汉昭帝刘弗陵默默扭头看向霍光,虽然天幕没明说,但他总觉得说的就是霍卿。
霍光坦然地回望刘弗陵,这位天子手里又没有实权,他怕什么?
刘弗陵默默收回视线。
算了算了,死后的事情他管不了。
反正霍卿也没有当皇帝的想法,他就想当个权臣。而且天下被他治理得还不错,他除了接受还能怎么办呢?
【说完钩弋夫人,我们再说说刘彻的男宠。】
还等着听卫皇后怎么就死了的卫霍:……
确定了,天幕就是故意吊人胃口的!
这可冤枉222了,现在不说卫皇后是因为卫皇后要和“卫皇后”卫青还有“霍太子”霍去病一起说啊。一家四口,整整齐齐,谁也不能少,提前说了卫皇后容易剧透。
不过如今说的是刘彻在正史上确凿风流韵事,卫霍这个属于野史中的野史,肯定不能放在一起讲的。
【刘彻一共有两个记录在册的男宠。其他没记录的具体有多少未可知,但是肯定不少就是了。】①
【两人中,第一个是韩焉。他是战国时期韩国王室的后人,曾祖父是韩王信。而韩王信又是韩襄王的庶孙。】
被点名的韩王们:噗——
一口血吐了出来。
好儿孙你干什么不好为什么去给人当男宠???
【另一个是李延年,就是李夫人的兄长。曾经受过宫刑,颇擅音律。】
刘彻:噗——
一口血憋在喉咙口。
很好,这下真成《刘彻和他的太监》了,万幸的是这里面没有“们”,就一个太监。
汉初。
刘邦:…………
刘邦怀疑人生:
“所以乃公这个儿孙真的和太监搞上了?”
张良:…………
张良选择了沉默,仿佛之前安慰刘邦那些传言都会被澄清的不是他。
澄清是澄清了,但是澄清的方向反了。
最后还是萧何硬着头皮劝道:
“武帝有记载的男宠只有两个,没记载的只会更多,这么多人里出一个太监还是很正常的。您不如想点开心的事情,比如武帝这个谥号或许代表着我大汉打赢了匈奴收复了河套呢?”
刘邦这才勉强高兴了一点。
至于武帝可能只收复了一点犄角旮旯地区,或者武这个谥号是反讽,这种可能性就暂时忽略吧。
【好了,开胃小菜结束,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
刘彻:什么?这才开胃小菜???
吃瓜群众:什么!这才开胃小菜!!!
刺激!!!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就写卫霍了!
大家放心,我会努力保证卫霍风评不被害的,但是猪猪就不保证了
毕竟迫害猪猪,我是认真的()
注①男宠记载出自司马迁《史记》
我搜到李延年的时候还有点不相信,但是司马迁把韩焉李延年都归在了《佞幸列传》里,这个列传是记录刘邦到刘彻的情感秘事的。
司马迁还生怕后人把“佞幸”与“佞臣”混为一谈,特意解释道:“力田不如逢年,善事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
不过《佞幸列传》的结尾很微妙啊,莫名其妙突然cue了卫青。
“自是之後,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
虽然是当正面典型提的,但问题是你看他说的话:
前半句是说男宠大多是出自外戚之家,后半句就接一个卫霍也是因为外戚才“贵幸”,这就很容易被人恶意曲解为卫霍也曾经是男宠,只不过人家上进后来当了大将军。
因为这个,后世才开始编排卫青,所以司马迁要负全责。
而且他自己都强调了佞幸列传是写男宠的,你很难说他在这里头cue卫霍是出于好意,更何况他是站李广的、本就看卫青不太顺眼。
这段话最讨厌的地方还不是他把卫霍和那些佞幸放在一起作对比,不太尊重人,而是他这么写,你没法锤死他有问题。
文人可爱玩这一招了,写得模棱两可,你怎么理解都行。但你的理解是你的事情,与我写书人无关,我永远清清白白。我可没说卫霍当过男宠,那是你自己解读的。
另外补充一点:
先秦和西汉时期不是所有宦官都是太监的,比如刘邦的男宠籍孺就是宦官,但是没有他受过宫刑的记载,但是刘彻的男宠李延年是明确记载有受过腐刑的(腐刑就是宫刑)。
以及,赵高是宦官,但他不是太监,而且他有子嗣。
第16章 娱乐:八卦轶事6
后妃和男宠还只算是开胃小菜,那正题会有多劲爆?想想就刺激啊!
一时间,所有人都正襟危坐。
端茶的把茶杯放下了,怕自己笑喷。吃点心的把点心拿起来了,怕自己噎着。嗑瓜子的又抓了一把瓜子,翘首以盼。
其中以唐玄宗李隆基最夸张。
他叫来爱妃搂在怀里,又让人给自己多加了几个软枕靠着。选了个最舒服的姿势半躺着,美滋滋等待起来。
等待期间,他还嘚嘚个不停:
“汉武帝还能有什么重头戏?男宠不是都说了吗?”
杨玉环不解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众人纷纷看向天幕。
天幕里的说书人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这才说道:
【在开讲之前,在下需要声明一点。以下的所有牵扯到感情部分的内容纯属杜撰,是后人觉得好玩牵强附会编出来的,完全属于自娱自乐。】
【尤其是故事里面除了刘彻之外的两位主角,他们都很洁身自好,他们和刘彻没有任何超越君臣的关系,请千万不要当真!】
【所以某些人在恶意编排刘彻的时候请专注刘彻本人,不要拉两位清清白白的臣子下水,谢谢!】
刘彻:滚啊!
刘彻发誓他真的要和说书人不共戴天了,天幕的主持人团队里就数这个叫丑牛的家伙最讨人厌。
凭什么编排朕就可以,编排那两个臣子就不行?那两人给你塞了多少贿赂,朕给双倍!
汉武之后的许多人都回过了味来:
“不会是那两位吧?”
如果是他们的话,那也难怪主持人会反复强调不要当真了。作为击退匈奴的民族英雄,被人那样恶意编排,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下面让我们开始讲述:茂陵一家三口。】
刘彻:等等,茂陵不是朕的皇陵吗?
这是什么鬼名字?
【他,是刘彻毕生挚爱,生前万千荣宠,死后葬于茂陵的东北方,那是属于皇后的位置。】
刘彻瞳孔地震:卧槽?!
哪个臣子居然葬在朕葬皇后的地方?之前天幕说的那个刘弗陵是干什么吃的?老爹的墓葬都不上心!
孽子!!!
刘彻气得心肝肺一起疼了。
气了一会儿,刘彻猛然反应过来。
等会儿,朕的帝陵东北方不是留给皇后的啊,西北方才是!①
刘彻的表情渐渐古怪起来,这些后世人,怎么连这个都没搞明白就出来瞎说?
【他,是刘彻与挚爱共同养育的爱子,少年意气,举世无双,却是年纪轻轻便让刘彻与挚爱白发人送黑发人。】
刘彻:……原来还有个爱子,怪不得是一家三口。
刘彻冷哼一声,正想说点什么,又忽然回过味来。
不对啊,之前讲他的后妃男宠时就没写这个“他、他、他”,怎么到了这两个臣子又有了?
好的,就是他刘彻不配是吧?敢情他个当皇帝的还要沾臣子的光?
于是刘彻又重新开始生气了。
好气好气好气!
别让他知道这两个臣子是谁!
眼看着陛下要气出个好歹来,谁都不敢上前去劝,最终大家还是齐齐用哀求的目光打动了卫大将军。
卫青嘴角一抽,无奈地上了。
“陛下,气大伤身,这些只是后人编排而已,不要太放在心上。”
这番劝说完全没劝到点子上,刘彻气的分明是区别待遇。编排什么的都是次要的,反正那编的一看就是瞎话没人会信。
刘彻冷着脸一言不发,明显一副憋着火即将发作的模样。
群臣战战兢兢,开始后悔过来看热闹了。
卫青只好头疼地继续开口:
“陛下——”
话还没说出来,天幕就打断了他们。
【那一年,刘彻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挚爱,他叫卫青。】
【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共同见证了风风雨雨,最终走到了一起。】
刘彻:………………
草,怎么会是朕的大将军?
卫青:………………
主角竟是我自己!
卫青踉跄着后退了两步,要不是常年习武身体康健,差点当场晕过去。
霍去病见状不好赶紧过来搀扶:
“舅舅!你还好吧?”
卫青艰难微笑:
“舅舅没——”
【后来,他们有了爱子,也就是霍去病。】
霍去病:………………
吃瓜吃到了自己头上。
霍去病也踉跄了两步,险些把卫青一起带倒。
幸好太医见状不妙早就赶到了殿中,七手八脚地扶住了两人,直接塞了两粒药丸进去,给他们续了一命。
刘彻此时已经震惊地直接坐下了。
朕的大将军和冠军侯是朕的挚爱和爱子???这都什么跟什么???
比起愤怒生气,刘彻现在更多的是觉得荒谬。
如果天幕说的是别人,那他肯定接受不了。但卫青和霍去病就还好,只是觉得有点令人费解,这是怎么编出来的?
所以反应过来的刘彻还有闲心关心他的两位爱将,一脸担忧地叮嘱道:
“仲卿,你和去病快些坐下缓一缓!”
话音方落,就感觉殿内的气氛更古怪了。
所有人都在偷摸摸用余光打量他们三人,打量了一会儿之后收回了放在两位将军身上的视线,全部聚焦到刘彻身上了。
没办法,谁让说书人反复强调了两位将军是清白的。既然如此,那这种时候说话还那么暧昧的陛下不就是那个不清白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