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生一脚踢过去,“三儿也是你叫的?”
周进不服气,“周南生你管得可真宽,又不是你老婆——”
周南生使劲儿地压着周进的脑袋。
有人惊奇,“真的?我以为7班都是只会读书的呆子呢?”
“周六还上课,还要不要人活啊,逃了算了——”
谢暄微笑着看着他们嬉笑打闹,并不加入。周南生知道,谢暄的性格其实并不如表面上那样好相处,他看着话不多,也很少发表意见,但其实独得很,他自己有自己的一套行事准则,别人很难改变。很多时候,两人相处,看着是周南生占主导,但实际上,一直是周南生在迁就他。但周南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又或许是,意识到了,但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谢暄等到他们下半场开始就离开了,才走出没多久,周南生在身后喊:“三儿,等等!”他撇下正在进行的比赛,急忙跑过来——
谢暄看着他跑近,才说:“什么事?”
“我们约好比赛完了之后去吃冰,你去不去?”
谢暄摇摇头,“算了,我没那么早下课,你们去吧。”
“那好吧。”
十一点下课,学生们一涌而出——对只剩下一天半假期的重点班学生来说,时间是多么宝贵,一个个都将自行车踩得飞快。谢暄到车棚的时候,里面的车辆已经所剩无几了,孙兰烨蹲在自行车后面,捏着车胎,满脸沮丧。谢暄看了一眼,“怎么了?”
孙兰烨拧着秀气的眉,说:“不知谁这么无聊,拔了我的车胎气芯——”
一向同孙兰烨要好的李蓉倒是乐观,开玩笑地说:“别烦啦,也许是某个暗恋你的家伙正在校门口等着现殷勤呢!”她的话让他们不约而同地想起《十六岁的花季》里面袁野为了追陈菲儿,天天放瘪陈菲儿自行车的车胎,然后又殷勤地帮她打气——
孙兰烨也露出了笑容,笑嗔了一句,“胡说什么呀?”心情倒是不再抑郁了。
谢暄也勾起了唇角,“换下气门应该还是很便宜的,就是修车铺有点儿远——”
孙兰烨笑着说:“没事,我们慢慢走,李蓉会陪我的。”
谢暄点点头,“那我先走了,再见!”
“再见——”
谢暄骑车回家,一路都是饭菜飘香,外婆家的巷口停着一辆黑色的轿车——虽然近几年,村里经济飞速发展,但私家车依旧凤毛麟角,谢暄有些疑惑,看了眼车牌,居然是军用牌照,他心里忐忑了一下,不知道来的是什么人,又是不是跟外婆家有关——
他将自行车搬进院子,首先看到的是屋檐下靠在柱子上少年——穿着一件鸭蛋青的灯芯绒衬衫,外面罩一件Missoni的针织背心,卡其裤,耐克运动鞋,一眼便可辨出那种优越的家世在他身上的沉淀,自然流露出的高傲和骄纵——明明与谢暄差不多年纪,却仿佛一派老成的样子,双手插着裤兜,眼里都是不耐烦。
谢暄将自行车停好,送了送右肩上的书包,走过去——
少年毫不避讳地看着他,脸上有好奇,然后蓦地一笑,他这一笑,脸上仿佛被点亮了似的,一下子鲜活起来,像向日葵舒展自己金灿灿的花瓣,确实是个好看的少年——
“你是这家的小孩?韩松年是你外公?”
谢暄皱了皱眉,对于他直呼长辈名字的行为十分不喜,便不理他,径直跨进屋去。
14、思量
老太太在灶间忙碌,小圆桌上已经摆了满满一桌的菜,谢暄走过去,叫道:“外婆,谁来了?”
老太太转头看了他一眼,“回来了,是你外公的老部下,还有一个跟你差不多大的男孩子,是他儿子,你在院子里看到没有?”
谢暄嗯了一下,放下书包,走到老虎灶后,准备帮忙烧火。
老太太却阻止了他,“不用你忙,去陪陪那个小客人,别让人家无聊了——”
尽管心里面并不情愿,谢暄还是听话地出了灶间,走到院子里——那个少年正站在院子的葡萄架下,抬头看着垂挂下来的果实——这葡萄苗是老爷子亲手栽的,农历三月,葡萄上架,又亲自搭了葡萄架,接下来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无不按着时令亲力亲为,因此,他外公的葡萄长得比别人家的茂盛喜人,八月份,葡萄着色,引来好多鸟争相啄食,赶走一批又一批,喷了波尔多液,晶莹鲜亮的颜色全蒙上了蓝糊糊白茫茫的东西,过个两天,就拿剪刀将一串串的果实剪下来,装在盆里,送给街坊邻居。
现在几乎已过了葡萄的季节,只有零星一些果实还是好的,青里透着紫红,其他的大部分都被鸟啄食得不成样子,但被鸟雀所食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鸟雀也是邻里朋友,共居一片天地,慷慨互赠是天理。
谢暄走过去,伸手摘了两颗完好的葡萄,将其中一颗递给那少年。少年睁大眼睛,看看谢暄,有些迟疑地接过来,拈在手里看。谢暄用手擦去了葡萄表面的波尔多液,剥了皮吃——清甜多汁。
少年学着他的样子,先试探性地咬了一小口,“嗯,还不错——”
谢暄又摘了几颗好的给他,他也不客气,脸上倒没有初见面时的骄纵无礼,与谢暄聊起天来——
“你也念初二,跟我一样,不过目前正在闭门思过中——”少年脸上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葡萄吃上瘾了,自己仰着头摘。
“为什么?”谢暄靠坐在一边的花坛上,问他。
少年鼓了鼓脸,忽然狡黠地眨眨眼,“我往我们教导主任家泼了油漆——”
谢暄愣了一下,看着他,闹不清楚他是在开玩笑还是什么,“真的?”
少年懒懒地伸了个腰,眼里有不屑,“市里面有个钢琴比赛,第一名可以免费去维也纳音乐学院进修两周。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他妈妈是中学音乐老师,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过了十级,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名额应该是属于他的,但最后报上去的名字却是别人,那个人的老子是市委的——嗤,狗屎大的官儿也紧扒着——”
谢暄问:“他是你朋友?”
“不是——”
“那为什么?”
“看不过眼呗——”
“这种事并不是单单教导主任就能决定的。”
“我知道——不过,总要有人背责任。”
“她报警了?”
“你怎么知道?”
谢暄陈述,“你受处分了。”
少年笑起来,露出一颗尖尖虎牙,眉宇间尽是少年人特有的意气风发,“她以为惹上了黑社会,躲在家里两天不敢出门,哈哈,笑死了——我爸气坏了,要不是我妈拦着,他非揭了我的皮不可,你看,现在上哪儿都带着我,就差没拿根绳子拴在裤腰带上,烦死我了——”
谢暄也跟着微笑起来——这就是江缇英,他的身上有着一种盛唐纨绔儿的气质——好玩乐、厌读书,斗鸡走狗、提笼架鸟、仗势欺人,变着法儿可着劲儿地折腾,也混着一种游侠儿的草莽之气,“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种人,不琢磨、不思量,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坦坦荡荡,真小人,真君子。
当然,前提是,他有一个很了不得的老爸。
午饭很快好了,谢暄带江缇英进饭厅,正遇上老爷子和两个人从客厅走出来,与老爷子并肩走一起的是一个中年人,身上穿着军装,另一个年轻点的跟在后头,是警卫员。看见他们,老爷子便满脸笑容地招呼谢暄过来,指着身边的中年军人说:“三儿,叫江叔叔——”
“江叔叔好!”谢暄从善如流地叫了声,想,这就是江缇英的父亲了。
这个如今到哪儿别人都要叫一声“首长”的江一舟——中等身材,起坐立站都毫不拖泥带水,身上有着一种军人简洁利落,上半身永远挺直如松,但脸上和煦的微笑又有一种政客的圆融,深谙为人处事之道——
“好,好——”他亲热地拍着谢暄的肩膀,“我听你外公说你也念初二,正好跟缇英一个年级,正好交个朋友——”又转头对老爷子说,“我看着这孩子就是沉稳的,比我们家那臭小子强多了,还是连长会调养人——”
老爷子摆摆手,笑道:“他这么个性子跟他外婆一个样,我可万事不管的,真要是我带的兵,就这小身板哪经得起操,第一个就不合格!”
江一舟附和,“那是,当初连长在的时候,哪一次对练不是咱们连拔头筹,您带出来的兵,出去绝不丢您的脸。”
老爷子红光满面,朗声笑起来,声音里面不无得意和怀念——他后来虽然军衔一级一级升上去,但最怀念的最开心的还是当初在连队的时候跟一帮刺头儿别苗头,没日没夜地操练那帮心高气傲的兵蛋子,最骄傲的便是他手下的兵拿回一面面锦旗。
江一舟又将目光转向谢暄,“我听说,你挺爱看书,都看些什么书?”
谢暄看了眼老爷子,诚实地回答,“都看。”
江一舟似乎没料到这样的答案,愣了一下,笑起来,“呵,志向还蛮远大,小心贪心嚼不烂,那可就得不偿失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小小的少年目光湛然地说出这一段话,引得原本不过开玩笑的年轻首长有些发愣,少年的目光闪烁了一下,微微有些腼腆地解释,“最近在读《五柳先生传》,觉得读书态度当如此,不应太多目的性。”
会过意的年轻首长目光中多了些惊讶和赞叹,赞同地点头,“是该这样,你小小年纪有这样一份心性,难得——”转过头对老爷子戏谑道,“连长,这回我相信您这外孙真不是您调、教的了!”
老爷子哈哈一笑,并不多言。
江家父子并没有多待,吃过饭后便离开了。谢暄站在院子里,从田字格窗户,可以看见老爷子依旧坐在椅子上抽烟,老太太边收拾碗筷,边问:“小江不是单单来看看你这么简单吧,是不是有什么事?”
老爷子摆摆手,“我都退下来了,能有什么事,不过是些人事调动,他想我帮他点儿忙。”
老太太有些忧心地说:“以前你就最烦那些人情关系了,人家来说说情,连礼带人地赶出去,半点情面不留,就你这脾气,谁还不知道?”
老爷子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就是因为我一向谁的面子也不卖,真说一句话,才顶用呢,嗤,这些小子人精似的——不过,到底是我带出来的兵,能帮就帮一下吧,小江还是好的——何况——”老爷子顿了顿,又道,“再过几年,我那些战友也全部都退下来了,那时候真要使力也使不上了,都是别家天下了——趁现在还有点影响力,也打下些关系,往坏里想,若有个万一,三儿以后也能有个帮衬,他家那个情况——”
到这里,老爷子和老太太都闭口不言了。
谢暄忍着眼睛酸涩上楼走到琴房,掀开琴盖,一个人弹了一下午的琴。
15、微酸
一连几天的雨,天迅速地凉了下来,空气开始弥漫着清甜的桂花香。村里再次热闹起来,阔别许久的电影放映队要来村里放电影,幕布都已经在晒场布置好了——
村头有个水泥大晒场,支了两个篮球架,再过一个月,水泥船摇来一船一船从地里收割好的稻谷,晒场便会忙碌起来,打谷,晒稻——那个场面是非常壮观的,梦幻的,神秘的——金黄的谷子铺一地,抓一把,金灿灿、沉甸甸,还有一股谷物清香和阳光味道,一瞬间感到生命的丰沛——长方形、正方形,各户家里有各自的地盘,中间留一条小小的道供人通过,时而用耙子梳理谷子,以便让每一颗谷粒都享受到阳光的照耀。
傍晚是晒场最热闹的时候,太阳下山了,谷子要收起来,否则沾了湿气,白天的劳动就都成了无用功,而且稻谷质量会变差,容易发霉。这时候再皮的孩子都会被父母喝止乖乖帮忙提张着麻布口袋,看大人将谷子归拢,用竹编畚箕一畚箕一畚箕地倒进麻袋。小孩子总还惦记着玩儿,无法专心致志,若疏忽没有提好口袋,让谷子掉到了地上,就会换来大人不留情的斥骂。
不过平时这个晒场是孩子们的乐园,绕着篮球场一圈一圈儿地骑自行车——村里孩子的车技基本都是无师自通的,大人是不耐烦教这些的,五六个孩子两三辆自行车,轮流骑,憋着一股劲儿,学会后,是绝不肯荒废技艺的,也有炫耀的成分在里面——带人骑,带一个人,带两个人,单手骑,甚至放开双手。小孩子总是勇敢不怕摔,也不知道自行车上的刹车作何用,只知道横冲直撞,因此没少摔跤,身上留下无数个疤,自以为的英勇。
曾经在夏夜举行过两村之间的篮球赛,整个晚上灯火辉煌,人潮如涌,小孩欢叫疯跑,小贩叫卖,球场上的欢呼鼓掌,场边上的街谈巷议、家长里短和葵扇扑着脚边蚊子的啪啪声交织成夏夜奏鸣曲,乡下的生活总是很用心,仿佛怠慢了这些就错过了生命,这份用心又很平常,没有诗人式的夸张,也没有戏剧般的张扬,但期盼、感激和留恋全在这一份平常里。
放学照旧已经天色向晚,华灯初上。今天周南生并没有与谢暄一起走,谢暄一个人慢慢地骑着车离开夜幕下的学校,远远地看见孙兰烨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走在前面——
“怎么了?”谢暄赶上去问。
孙兰烨的脸上是显而易见的沮丧和烦躁,“没什么,又被人拔气芯了,就算是恶作剧也太过分了,这一星期来,基本是天天都被人拔气芯。”
谢暄吃了一惊,下车陪孙兰烨一起走,“每天吗?怎么会这样?”
孙兰烨细致的眉拧成疙瘩,有点自暴自弃,“谁知道,也不知谁看我这么不顺眼——”
谢暄沉默了一会儿,“今天李蓉没有跟你一起?”
孙兰烨勉强笑了笑,“我让她先走了,哪好意思让她天天陪我走,她家又远。”她顿了下,看着谢暄摆手,“我没有关系的,你先走吧,天越来越暗了——”
谢暄并不为所动,“没关系,我陪你走一会儿,反正咱们也一路。”
孙兰烨说不过的谢暄,只好默认,微微垂了头,捏着车把的手心却有些出汗,从眼角的余光,刚好可以看到少年握车把的手——因为弹钢琴,谢暄的手要比一般男生大一些,手指修长,骨节分明。再往上,便是他被路灯光打成蜜色的下巴、侧脸,并不漂亮,但温润干净,像秋天明朗高爽的天空,他的脸上从来就是从容不迫的,明明那么近的距离,却又仿佛永远够不到似的——孙兰烨的脸颊烫得厉害,还好有夜色掩盖,胡乱地找话题,打破两个人之间的安静——
“我们那儿要放电影,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