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拖家带口过日子(穿越)上——十日十月

作者:十日十月  录入:06-03

张大叔不再多说,回头招呼村民们散去,临走时又看了一眼玉米地,忍不住摇头叹气,可能是觉得糟蹋了这么好的玉米地比糟蹋其他人家的要来的可惜:“对了,猪肉等晚时分好了就给你家送去。”

一听见“猪肉”二字,楼小拾连同李家兄弟都忘了浑身的狼狈,顿时满眼冒光。

34.共搭猪圈!

众人将小野猪扛回了家,连鸡在鸡棚里都惊的扑腾的老高。大家坐在门口犯了难,这小野猪也不能一直捆着吧,但要是松开绳子,这没个像样的猪圈也圈不住它啊。正在大家坐在门口犯难的时候,一农汉由远及近向这边走来,楼小拾他们不认识,但多少有些眼熟。农汉手里是一张大粽叶,而粽叶上躺着的就是他们极其想念的猪肉,打大家一瞧清楚就再也移不开眼。

“小拾大兄弟,李家兄弟,俺给你们送肉来了……”农汉走到屋前,楼小拾连同李家兄弟全都站起来热情相迎。农汉嗓门洪亮,但嘴巴笨的很,翻来覆去重复了好几遍才讲清那头猪是几家分的,到楼小拾他们这如何分到了这些。

楼小拾见农汉不时偷看他们的表情,脸上有一些拘谨,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农汉担心这群县城来的公子爱挑刺,嫌这肉分的不公平吧。李家兄弟没工夫想这些,早一门心思盯着肉了,楼小拾连忙客套几句:“谢谢这位大哥给送来啊!”

农汉被谢的不好意思,一个劲的说不谢不谢,“诶?这小野猪怎么还给捆着了?我听牛大说,你们是想给养肥了再吃吧,老一直捆着它,它也活不久啊!”

楼小拾皱起眉头:“当时没想这么多,回来就犯难了,我家没有猪圈,这小野猪往哪养啊?”

“搭一个……”农汉没说完就闭上了嘴,扫了一眼和村里人一比就显得身形单薄的李家兄弟,墙边立着的也只是枯枝细桩,没有人手又没有材料,搭个猪棚谈何容易?

憨厚的汉子却咧了咧嘴角,又拍拍胸脯:“俺帮你们搭猪圈吧,俺家还有上次剩下的大木桩,今个一晚上就能搭完。”

楼小拾怕自己刚刚的那番话听在别人耳朵里是在暗示帮忙,他没想到农汉竟一下子就揽下了搭猪圈的活,连忙说自己不是那个意思,想谢绝对方的好意。

“哈哈,什么那个意思不那个意思的,村民之间不都是互相帮忙吗,就这么说定了,我这就回家拿工具去。”农汉转身就要走。

“吃完饭再说吧,都累一天了。”农汉走得快,楼小拾也来不及拉住他,只能在后面喊。

“晚吃一顿也不碍事。”这就走远了。

原来真的会感觉到心里暖洋洋的,楼小拾不知李家兄弟此时有没有这种感觉,至少他摸着胸口,感觉心底热乎的很。

“来来来,把外面的东西都往赶紧往屋里拾。”楼小拾转身吩咐。

李夏和唐娃子欢快地将玉米一簸箕一簸箕的往屋里运,李家兄弟手脚也利索的很,立在墙边的枯枝和竹子,一股脑的搬进了屋,摊在地上好几堆的玉米皮也拾了进去。

楼小拾他们刚收拾完,农汉就推着小推车回来了,不止他一个人,他身边还跟着三个男人,都说要帮忙,楼小拾又是一通感谢。

车上载着不少粗木桩,还有长长的腾绳和各种工具,几个人不愧是干活的老手,分工明确,俩人劈着木头,俩人在选好的地方打桩,李家兄弟在一旁也帮不上忙,只能递递工具,或是帮忙运着木头。

天已基本黑透,楼小拾在周围点了好几盏火把,锅里的绿豆汤早就熬熟,倒在罐子里,沉进溪边晾凉,重新兑了水再熬,生怕这些热心的村民渴着。

期间,又来了好几拨人,都是给他们送肉来的,细心的人家更是将猪肉穿了串,细细地告诉他们如何在阴凉的地方阴干做成肉脯,否则这么热的天,这些肉也存不了太久,楼小拾都一一记下了。

送肉来的村民看大晚上还有人在这忙活,一问知道了原由,都动手说要帮忙,楼小拾拒绝都拒绝不了。不一会,他家墙角处就围了七八个人,要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猪圈的大概模型已经搭了起来,就差最后加固了。

没活的农汉就坐在一旁,喝着楼小拾递过来的绿豆汤,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小拾大兄弟啊,你家的玉米地咋长的这么高呢?”

其他人闻言都静了下来,竖起耳朵等着楼小拾回答。

楼小拾愣了一下,农汉也意识到了周围的安静,顿时闹了个大红脸:“不是不是,小拾大兄弟,俺们帮你不是图你……不是图……”农汉嘴笨,说了半天也说不清楚。其他人也跟着纷纷附和,早听说城里人心思多,汉子们都怕楼小拾误会,以为他们是有利可图才帮忙来的。

这次换楼小拾哈哈大笑了,若不是早就见过张大叔和牛大哥一直无私的帮助他们,楼小拾说不定真会多想,可这会看着一个个挥汗如雨的憨厚汉子,他再这么想那就真是糟了心:“大哥们大哥们,我没多想……”

汉子们借着火把小心而仔细地打量楼小拾的表情,见他一直爽朗的笑着,这才舒了口气,一开始问话的那个农汉更是改说这房后的溪水,硬生生的转移话题。

楼小拾觉得这群憨人傻得可爱,打断了那人的话,再次提起了玉米地:“村里的田地大都处在低势,夏秋雨量也大,地里常常积水,再加上夏季热,蒸发的快,所以田里大都盐化的厉害……”

蝉的叫声成了背景,火把不时发出“啪啦”的声响,楼小拾高声讲解着,其他人听的仔细,只是听得明白听不明白就不好说了。楼小拾见众人都一脸茫然,索性长话短说,用了大白话:“所以,种之前得用水先洗地,然后田旁边挖排水、蓄水沟,这样雨季的时候,地里就不会积太多水了……”

今天剿野猪时,大家也都看见了楼小拾他们家的地旁边有许多沟沟渠渠,听了这么多也未必明白个所以然,但至少大家都知道了以后学着楼小拾家做就不会错了。

“等农忙过了,我教你们挖沟渠吧。”楼小拾一说,其他人更是高兴的紧,手里的活也更加卖力了,连说以后有用得到他们的地方一定别客气。

猪圈终于搭好了,虽然不算大,但看着结实的很,农汉们帮忙给小野猪拴在桩子上,然后割断了捆着它的绳子,猪食早和好了搁在一旁。农汉们说先圈几天,也先别打扫猪圈,等过几天野性磨没了,到时再打扫猪圈或者进去给换食它也不会顶人了。

按现代的时间估计大约得有10点了,大家都没吃饭,旁边地上摆着的也都是农汉们自己婆娘给送来的干粮,农汉们又招呼楼小拾他们过了凑合吃两口,一群人围在一起又闲搭了几句玉米地的事宜。

“不愧是读书人,懂得可真多啊!”农汉感叹,一脸的钦佩,弄得旁边另外四个读书人只能尴尬地吃着馍馍。

吃完饭,农汉们收拾东西都欢欢喜喜回家了,满心念叨着过些日子自家地里挖沟渠,等来年,田里也能长出那么高的玉米罢!

35.无意留情!

一辆豪华的马车停在府邸门前,朱漆高门,牌匾上狂放的两个大字——谢府,不张扬却处处透着庄重,门口迎着一群人,大气也不敢喘,都毕恭毕敬地守在一旁。

自马车上下来一男子,华裾纷珂,头束冠玉,虽有一丝风尘仆仆的疲惫,但不减眉宇之前的威严。一老者领头应了上来:“五爷,您回来了!”

“嗯。”头也不低,径直走进府里。

“您没回来之前,皇上的圣旨就到了,奖赏了不少物件,您给咱朝争了光,这在淑浦县都传开了,连老太爷都夸您给咱家长脸。县令也投了帖子,约您下月十五明月楼一聚……”

“谢管家,我累了,有什么事等回来再说吧,我先回屋中沐浴更衣,稍后我会去给祖父报平安的……”男子捏了捏额头,这才低头看谢府的大管家。

谢管家连连点头:“谢小乙,还不赶快伺候主子回屋,这么久没见着主子手里的活可不能马虎!”一个年约十五的小童立马凑到了跟前,连连称是。

待走近自己的别院,男子放慢了步子,瞥了一眼小童。小童会意,立马凑近几步,压低了声音:“公子在桃源村住下了,田没租出去,听说是自个种些了什么,整日风吹日晒,小的在街上瞧见过一回,公子整个人都瘦了,也黑了……”

男子闻言眉头紧紧蹙起,半晌才吐出一句话:“无妨,让他也吃吃苦,以后就该知道到底谁对他好了。”说着,将手里的扇子递了出去,小童赶忙双手接住。

……

玉米地毁了一半,搓、剥玉米的活也少了一半,这几天众人已将剩下的所有玉米晾在了绳上,玉米秸秆也扎成堆堆在了屋后,玉米皮有时生火用,有时切碎了喂猪。

果然如村民所说,小野猪在头几天闹腾的很,天天哼哼唧唧的,扯着绳子乱动,望着被它拽的直晃的木桩,楼小拾胆颤心惊,还真怕让它给挣开了绳子或是扯断了木桩。但村民们的手艺那是实打实,小野猪见根本挣脱不开,慢慢的也消停下来了,只是对生人凑近还是敌对的哼哼叫,弓着身子摆出要战斗的姿势。楼小拾每次将和好食的木槽放在猪圈门口,然后用个棍子一点点给推过去。喂食喂水到好说,就是好几天没打扫猪圈,一出门,那味都能给人呛个跟头,楼小拾能做的也仅是将稀释过的醋液喷在猪圈里,希望对杀菌和抑味起到些微作用。

而打猪草的活就落在了李夏和唐小的身上,两个孩子乐此不疲,每天赶早,趁着天还不太热的时候,一人挎上一小篮子,在大人们不用锲的时候就别上锲,跑到田边、溪旁、无人的野地里就打猪草了。

四下观察,猪草真是茂盛的喜坏了人,放下篮子扎衫袖,忙把地上的猪草拔,唐小还有模有样地给李夏分辨着各种野草:“这是酱板草,这个是马兰草,这是马齿苋、马鞭草、黄花草,那个是猪麻叶,猪很喜欢吃这个猪麻叶的!”

“唐哥哥怎么知道的?”李夏摘了一朵马兰花,献宝似的递给唐小。

唐小接过花,嘿嘿嘿直笑:“我看见过好几次野猪在吃这个。”

“呵呵。”笑罢,两个小身影手里的动作就忙了起来,不一会,就装了满满两大筐,抖了抖篮子,抖落些草上带的泥土,好减轻些重量。

除了喂一些新鲜的猪草,楼小拾也烧一些热饲料,全家吃完早饭后,他就拿出一些猪草切碎,混一些粗糠丢进锅里煮,直到煮烂才盛进猪食槽里晾凉,就是李家兄弟对和猪使一个锅子稍有微词。小野猪起初对熟食有些排斥,就像第一次给狗喂狗粮似的,第一天,楼小拾只煮了很少的一碗,小野猪抵不住香气的诱惑,闻了半天才碰了食槽里的熟食,然后每天慢慢增加,这会,小野猪已经喜欢热饲料更甚新鲜的猪草了。

小野猪同样被伺候的有滋有润,身子圆了一圈,更显得腿短眼小,拜每天喂食所赐,小野猪见了楼小拾已经不闹腾了,甚至还会围在一旁哼哼叫唤,看上去竟然像是在撒娇讨食,楼小拾看它也觉得它有些可爱了。

……

烈日当空,正是太阳正毒的时候,农汉们大都回家吃饭去了,玉米收的差不多,也不用像头两天那么赶了,连吃饭如厕都恨不得在地里解决,却有一个身着青色布衣的小女子推着辆板车由西边走来。

(唱):

小女子名云娘,家住村东头。

上有年迈母啊,下有弟一双。

我日日把田下,就盼秋丰收。

去年连雨天啊,地里水漫漫。

这可愁坏了人,整日叹连连。

今年天作美啊,不涝也不旱。

云娘喜的紧啊,忙吧蜀黍采。

锲子拿在手啊,簸箕别腰间。

忙把蜀黍采啊,忙把蜀黍采。

忙中易出错啊,急走急忙行。

石块搁脚踝啊,蜀黍滚一地。

利叶割破了手,站也站不起。

云娘我真是急又疼,呀啊唉。

眼泪直打转啊,四下无人烟。

泪眼婆娑生生急坏人急坏人。

由远走近个人,用目来观看。

昂藏八尺身啊,双鬓若刀裁。

眉头浓又黑啊,紧蹙成小川。

小哥不说话啊,拉我一把身。

将我放车上啊,捡起蜀和锲。

一路上听得蝉声也成天籁啊。

云娘我真是臊红了一张脸啊。

到家中才想起忘问了小哥名。

36.卖粮换钱!

这些日子可忙坏了唐小,不停地编着篓筐用来盛晒好的玉米粒,一想到马上就能将玉米粒换成钱,唐小手里的动作也更加麻利了。刨去留种的,剩下的刚好装了二十筐,篓筐靠在墙边,占了半间屋子。

这天,好几家人共搭一辆牛车去县城卖粮食,自然也叫上了楼小拾。每家搬了三筐玉米粒上车,就坐在车边唧唧喳喳聊了起来,有的捧着楼小拾家的玉米粒啧啧感叹。

进了县城,连两旁的小贩都更加卖力的叫卖着,摊前的蔬菜都新鲜着呢,有的还沾着露水。马车直奔县城最大的一家粮铺,看的出来,他们都是这的老主顾了。村民们都将谈价的活交给张大叔,没一会就谈妥了,连粮铺的老掌柜都夸楼小拾的玉米种的好。

一筐约有十来斤重,一斤按3文钱成交的,仔细的称量过后,楼小拾的三筐玉米粒刚好卖了100文,得了钱就是开心,每个人脸上都喜滋滋的。村民们都各自散开,添置家用去了,约着半个时辰后城门口见。

楼小拾狐疑地转过身,望着坐在粮铺里的男子,不是他多心,打他们一踏进粮铺,那身着玄衣的男子就一直盯着他瞧,要不是在这根本不可能遇见熟人,楼小拾都要以为对方是不是自己忘记模样的老友了。视线对上,双方都没有逃避,楼小拾不卑不亢的冲玄衣男子点头示意,对方也有礼的冲他点点头。

离开粮铺,也将刚刚的事抛在脑后,楼小拾专心算着家里要添的物事。吃久了绿叶菜,现在全家都吵着要换换口味,一个劲的嚷嚷要吃楼

小拾上次做的醋溜土豆丝。转念又一想,土豆是耐寒作物,可在地下过冬,朋友曾经戏称过土豆就是一“嬉皮”,你对它好一分,他九分十分的还回来,是极易种植生长的。

念头一有就在脑海里生了根,他找到一小贩跟人家谈好价钱,细细的挑选个头小,芽眼多的土豆,挑了半天才够十斤。楼小拾说过两天还

得来买一批土豆,让那小贩给他留些小个的,那小贩连连称是,小个的不好切,一般人家还爱买大个的呢。小贩热心地帮楼小拾将土豆扛到城门口,搬上车,热络的说着下次来买一定找他。

张大叔家的地最多,每年这时都得跑好几趟县城,买东西也不像其他人似的尽量一次都买完,只见他靠在车边嘬着烟,楼小拾指了指土豆,说他还有东西要买,张大叔冲他点点头,楼小拾就跑远了。

楼小拾惊讶的发现这竟然有卖石灰的,虽然色泽不如现代石灰洁白,但真真正正是石灰,而且价还不算高得离谱,只是用石灰烧的砖建房,就不是一般人家能支付起的了。楼小拾欢喜的买了一小袋石灰,脑海里有太多想法了,走在街上都忍不住呵呵乐起来,也许明年他家就能住上砖房了。

买完石灰,楼小拾嘴巴又犯了馋,在现代他的口味就偏重,天天离不开辣到不至于,但一周若是吃不着辣那就馋的难受了,可他到这快半年了,这半年连点辣味都没沾着。楼小拾不会天真的以为这里能有卖辣椒的,他也只能打听下这里的人是用什么东西做出辣味来的。

原来这里的人用一种叫“茱萸”的小果子代替辣椒,果实呈椭圆形,红红的,乍一看跟小西红柿似的,也有稍小的品种。楼小拾在摊前捏了一个尝,根本不担心农药的问题,小小果子入嘴带着青涩,辣味随之蔓延开,没有辣椒这么辣,但多了辣椒没有的芳香。茱萸便宜的很,楼小拾一口气买了十斤才花了10文钱。

推书 20234-06-03 :浮花浪蕊(穿越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