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珍传(穿越 女变男 三)+番外——玲珑竹

作者:玲珑竹  录入:07-19

靳霖闻言仰天大笑,昌王一见勃然大怒,举刀就砍。

******

靳霖应声倒在血泊之中,人虽立刻毕命,脸上却留存着一丝的微笑。昌王看在眼中,越发忿恨。

这时大批官兵涌到内室,六人奋力拼杀,终于杀出一条血路,逃出城守府。虽然靳霖已死,清阴官兵却没有群龙无首乱作一团。在副城守的指挥调度下,一队人马于城中围追堵截,意图擒住昌王;另有两千人坚守城门严防城外延军偷袭。此时韩珍才知靳霖所言不虚,他的确充分利用半个时辰尽力安排一切。

昌王杀红了眼,左劈右砍,刀法狠烈。两个昌王府侍卫一边护住他的后方,一边扶住受伤的宋文,免得他落下。风曜有意无意地站在韩珍左右,替他挡掉过于刚猛的攻势,吴国人会留下昌王性命用做日后筹码,对其他人可根本不会客气。

六人且战且退,终于退到了城墙跟前。昌王,韩珍和风曜施展轻功,奋力一跃,跃上高达十余丈的城墙,然后立刻跳到城外。两个侍卫一左一右挟住宋文紧跟着越过城墙。六人不敢停留,发足向延军所在方向奔去。仓促间弓弩手还未准备不及,待六人跑得略远才有人放箭。箭势零落,也缺少几分准头,加上六人行动迅速,很快出了弓箭射程,因此无有人再受伤。

却说六人逃走之后,副城守却没有下令追击。

原来此人生性谨慎,没有贸然出击,一来怕外有延军埋伏,二来城中守军只有两千。虽然吴军以逸待劳,延军远来疲惫,但毕竟数量悬殊难以保证完胜。而延军如果趁守军离开,转而攻进城来……,后果不堪设想。再一思忖,江边船只尽数焚毁,延军只能望江兴叹,楚源明日便能率军赶到,到时他自会统一调度,无论成败再不与自己相干。因此,他作了个最稳妥的决定,下令吴军严守城门,谨防延军偷袭,只等楚源一到,前后夹击,灭延军于清阴城外。

如此一来,六人安全地回到延军营地。

安王正在焦急等待着渡江的信号,却见六人形容狼狈地跑回来,心知事情未成,不由长叹一声,随后苦笑,“罢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们可有受伤?先让人给你们上药包扎伤口吧。”

宋文失血过多,已经昏迷,被昌王交给汪太医照顾。其他人都是小伤,自己上些金疮药胡乱包扎一下就算了。

半个时辰后,延国文武官员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应对。

昌王和韩珍分别讲述了所见所闻,待到昌王说靳霖下令烧毁所有船只时,每个人都沉默着,江边的火光可以传得很远。等韩珍说楚源明日会带领五万大军赶到时,众人都不由抽了口气。远处的士兵们虽然无法听清他们谈话,却从他们沉重的表情中读出形式危急,恐慌绝望的情绪悄无声息地迅速蔓延开来。

安王环顾着坐在一起的这些人。

四天前在临川的迎宾馆内,众人群情激昂怒斥吴国大臣,更一鼓作气杀了他们,火烧迎宾馆,使计逃出临川。那时,是何等的振奋激昂,热血沸腾!

而现在呢?四天来众人疲于奔命,一个个形容憔悴,蓬头垢面。武将都列席了,文官却有大半或是昏迷或是中暑早已人事不知,勉强出席的几位也是摇摇欲坠。听了韩珍他们带回的消息,每个人都低头沉思,其实是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脸上的灰心丧气吧。难道,难道这七千多人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波涛滚滚的清江客死异乡吗?!

安王拼命抑住眼中酸涩,哑声问:“各位有什么计策?”

昌王道:“为今之际只有死战,玉石俱焚!”

杜翼突然跪倒,沉声道:“末将有一个提议!”等安王朝他点了一下头,他继续说下去,“清阴副城守没有派兵追击,楚源明天才能赶到,我们还有一晚的时间!立刻砍树作伐子……”

安王疲惫的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深更半夜砍树作伐子?声音会传得很远,清阴守军肯定会发现。清阴副城守可能怕担风险而不敢贸然夜袭,但我们若是企图逃走,他怎么能坐得住?……恐怕筏子还没有扎起来,吴军就赶到了!”

“将士虽然疲惫,但毕竟还有七千人!末将请求两位王爷准许末将率领六千人马包围清阴。准卫山将军领兵一千负责砍树扎木筏和护送两位王爷和……公主殿下,还有诸位大人过江。”

安王等人注视着眼前这位年轻将军,消瘦的脸颊,歪斜的发髻,下巴上冒出的胡茬,还有那双眼睛中的坚定悲壮……

“可你……”安王突然觉得一股酸涩涌到眼里,别开脸去,却看到远处的永嘉公主依着树怔怔地看向这边,似乎猜到了什么,身子软软地滑下来。只要他答应杜翼的请求,这恐怕就是两人此生最后一次相见了。杜翼似乎什么都没感觉到,目光执拗地盯在安王脸上。

“两位王爷和公主殿下身份贵重,不容有失。各位大人均是国家栋梁,不该折损在这里。”杜翼坦然一笑,“而为国效命,征战沙场是军人的本分。请殿下给末将和我的部下一个尽本分的机会!”

他的大义凛然让众人震动,不约而同地为刚听到他主动请兵时那一瞬间的安心感到羞耻……

韩珍突然轻声说:“我记得离这不远有一个南吴御用制酒作坊,叫什么清江酒庄,同时也是南吴最大的制酒作坊。”

众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责备地看着他,卫山将军甚至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韩珍坦然自若,似乎根本没注意到众人的不满。

昌王突然朗声笑道:“杜将军可别把人看扁了,当我们都是孬种?!哈哈,逸之想得和本王一样!大战之前岂可无酒?!待本王率军端了南吴皇帝的酒庄,让将士们喝个痛快!酒足饭饱之后,就轰轰烈烈地跟他们打一场,让那些南蛮子好好领教一下我们大延儿郎的厉害!!”

昌王说话的口气活像个土匪头子,却毫不意外地激起众人的血性,开始的阴霾一扫而空,空气中激荡着渴望血战的豪情!

风曜看着身边的韩珍,心想,如果你想和他们共进退就随你吧。不过,若是情形果真不妙,就是把你打晕我也会带你走!

众人随后把激赏的目光投注在韩珍身上,卫山将军甚至不易察觉地红了一下脸。可是韩珍却局促地垂下眼睛,支吾道:“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

“我,我不是说我不敢和吴国人打仗……”

安王看着他涨红的脸,“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要说什么就干脆说吧。”

韩珍清清喉咙,说道:“我记得刚到清阴的时候,靳霖曾经在接风宴上说起,离城西三十里有吴国最大的制酒作坊,那里每年可以提供吴国所需酒量的一半。还说过那里存储着上万坛不同年份的酒。”

他瞄了一眼众人的不耐烦的神情,快速地说下去,“所以刚才提到扎木筏,我突然想起不用砍树也可以扎筏子!一是,酒坛都是肚大口小的,空酒坛口朝下底朝上地排好用麻绳扎起来,放到水里就是现成的筏子!这比砍树作伐子快得多,也不容易引起清阴守军的注意。二是,酒坛是空的,下水之后里边的气被水挤压在坛子的底部跑不出去,而且酒坛比较高吃水也比木筏深的多。因此,这种筏子的浮力非常大,可以载更多的人马。也许,也许我们在天亮之前就都能渡江!”

众人沉默片刻,不约而同兴奋起来,一个个两眼放光!

“还愣着干什么?快点集结队伍!”

第二十四章:清江之战

命令迅速地传达下去,不多时七千多人集合完毕。马衔口,人噤声,马蹄也包上布,一支队伍安静迅速地向清江酒庄进发。

半个多时辰后,延军悄悄靠近清江酒庄。酒庄的男女老幼从睡梦中惊醒,还没有回过神儿来,就被塞住嘴巴,捆住手脚,扔到柴房里去了。众人心知时间紧迫,除了伤病员不论地位尊卑,一个个都手脚不停。到酒窖搬酒的搬酒,开封倒酒的倒酒,找绳子的找绳子,扎筏子的扎筏子。

这个酒庄就在清江江畔,将士们直接把酒倒进江里,就地扎起筏子来。这当口只怕酒坛子不够用,没人关心倒掉的是新酒陈酒还是窖藏六七十年的佳酿,哪怕价值千金的御酒这会儿也不如装酒的坛子要紧!等到清江大战结束之后,大家的心都落回原处。几位嗜酒如命的延国官员开始懊悔当时心急火燎地倒掉了好几百万两银子,怎么就没想着捎带上两坛南吴御酒留着庆功呢?因为这一晚延军倾酒制筏的故事,清江又得名“酒江”,呵呵,这都就是后话了。

这清江酒庄窖藏极丰,竟有两万余坛,扎出的筏子将将够七千人使用。扎好了筏子,众人一起下水,向对岸的清阳城划去。延军动作迅速,悄然无声,下水地点距清阴城有三十余里。四更时分,清阴城头上的哨兵不经意间打了个小盹,待到睁眼再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江面上竟然黑压压的都是筏子!

待到守军将领气急败坏地率军追出城去,最后一只筏子也离了岸边,可怜他有心要追却无船可用,只得赶紧命弓箭手放箭!奈何延军大部都已经到了江心,虽有很多士兵被流箭所伤,却根本无力阻止延军去势。

清阴副城守站在城头哀叹上天不佑,本以为万无一失,如今可怎么向明日赶来的虎贲将军交待?!

而这七千延军乘着酒坛筏子渡江却也是险象环生。

江边的水流较缓,江心的水流很急,好些筏子扎得不结实,行到江心就被湍急的江流冲散,筏上的士兵掉到水里,只得狼狈地抱住酒坛,随着大部队过江。另外,酒坛毕竟是陶土烧制,质地坚硬却很脆。有几只筏子撞上暗礁,酒坛破碎也在意料之中。但是这筏子制得粗糙,是靠几根绳子捆紧几个坛子弄出来的,只要一个坛子碎掉绳子便松了,整个筏子紧跟着就散了。

好在清阳守军在看到江边火光的时候就提高警惕,密切注意对岸动静。这时看到从对岸过来这许多筏子,清阳守将立刻率领二十来艘战船出来拦截,行到近处,发现竟是安王昌王等人,赶忙将他们迎上战船,顺便将那些泡在江里的士兵捞了上来。

有这二十多艘船护着,这些酒坛筏子终于平平安安地划到了对岸。

上了岸,众人才松了口气,回想起这些日子几番死里逃生,不禁感慨万千,一个个热泪盈眶。

清阳城守薛博闻讯赶来,张罗着给这七千人安排食宿,连夜召集城中大夫给伤病人员诊治,又命人打扫出自家府第的客房让安王等人休养。

昌王带着杜翼将军接管了清阳城防。安王到了城守府抓紧时间安排了几件事,先写了求助的信函给峡谷关的泰王要求增援;再命人火速通知上下游的城镇严加戒备,防止吴军偷袭;最后写了详细的军情折子命人八百里加急递到京里。等把三件事情办完,他才敢歇下。可是他几个月来一直操心费神,这五天更是饱受惊吓疲劳过度,全靠硬撑才支持下来。谁知这会儿一松劲,积累下来的疲劳就爆发了,安王半夜里就发起高烧,满嘴胡话,骇得薛博赶忙起身去请大夫。折腾到天光大亮,病情才稳定下来,薛大人的一颗心总算又落回肚子里去。

可是等到薛大人站在在城头看到对岸的吴军营寨沿江而布,井然有序,旗幡飘扬,似乎绵延到天边,他的心又提了起来,之后的数十天就这么一直悬着,悠悠荡荡地愣是没有再落下来。

清阳城和对岸的清阴城都是商业港口,来往商人很多。延吴两国近几十年来,一直和平相处,所以清阳城只有象征性两千守军,加上两国大张旗鼓地要和亲,其中一千五百人四个月前就被抽调到峡谷关支援泰王去了,因此,目前清阳守军只有五百。虽然现有七千羽林军驻扎在城内,但是这些骑兵生长在北方善于陆地奔袭作战,不谙水战,甚至相当多的人根本不通水性。唯一可以庆幸的是,昨夜靳霖下令烧毁清阴附近所有船只,如今吴军来势汹汹却被这清江天险阻隔,因此清阳城在这一两日内还是安全的。

只是,等到楚源从沿江城镇调拨了战船之后……

******

却说,楚源第二天一早赶到清阴城之后,听完副城守战战兢兢的汇报之后却没有大发雷霆。他先是安抚副城守和清阴守将,延贼狡猾,两人处事谨慎并无过失;然后下令在城守府为靳霖大人设灵堂,亲去吊唁;接着一边从沿江城镇调拨战船,一边下令船坊赶造船只;最后写了一封奏折禀报情况,一为靳霖请功,再就是要求对延国宣战!

这封奏折到了临川,整个南吴朝廷震动,纷纷要求对延开战,一雪前耻!三天后,文贤帝下令宣战的谕旨到了清阴。

大延景岚二十四年六月六日,延吴两国正式宣战。双方都在宣战檄文中义正词严地指责对方狼子野心,背信弃义,卑鄙无耻。只可惜两篇檄文词藻华丽,洋洋洒洒,典故颇多,艰涩难懂,不是学富五车之辈绝难看懂,但是两国的老百姓只要明白一点就够了,两国一旦开战就要征兵缴税服徭役,这些最后都要着落在他们头上。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一年夏天清江流域大旱,近三个月滴雨未下,幸好七月底来了一场大雨,总算保住了收成,这里的百姓才不至于落到逃荒的境地,这也是后话了。

开战之时正是盛夏,赤日炎炎似火烧,守城士兵个个挥汗如雨,偏偏正经的雨未落一滴,每天总有几人在城头上中暑昏倒。

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安王,永嘉公主,钱文举,宋文等人都躺在城守府内,大战将至偏偏一个个都帮不上忙。薛博是个文官,让他治理一方百姓还有点门道,看到对岸黑压压的兵营,腿肚子就开始抽筋了。清阳守将平日里只负责巡视守备,正经打仗看都没看过,这会儿也是六神无主。好歹昌王杜翼等将军都在,两人都稍稍定心。

这时泰王的回信到了,说西戎突然派兵猛攻峡谷关,人马一时不得抽调,要安王等人务必坚守清阳,等到峡谷之围一去,他即刻派兵支援。

景岚帝已经下令从邻近州府调兵,只是和西戎开战两年多,大部分兵力集中在西线,东部南部各州兵力不多,赶往清阳也需要时间。

昌王和杜翼心知己方不习水战,在江上开战绝无可能取胜,恐怕只能等吴军攻到城下才好计较,因此命薛博调拨物资,就地征兵,准备守城。

南吴的战船迅速从上下游征调过来,延国守军看着江边排布的大小战船数量极多,心中难免畏怯,城中百姓得知大战在即,也是人心惶惶。

这一晚,韩珍找到昌王等人,说他有一计或能不必过江作战便可振奋军心。

******

第二日正午时分,烈日当头。楚源等人巡视完营寨,回到城头。军中士气正盛,他准备两日后便率军渡江,不把那些狂妄的延国小贼打得跪地求饶,誓不为人!

这时却突然看到对面清阳城门大开,陆陆续续走了几万人出来,城头上也密密麻麻占满了人。人人手中拿着铜镜,大的有一人高需两人和抬,小的只不过是孩童手中把玩的小镜子。这许多镜子在日头底下明晃晃的,刺得人不敢直视。吴国士兵大为好奇,交头接耳,不知延军要耍什么把戏。楚源心中起疑,皱起眉头,前思后想也猜不透延军这番做作是何用意,只得传令下去,命众将士原地待命,严密提防敌军偷袭。

清阳城上似乎下了什么命令,众人都将镜子面朝下放着,刺眼的光芒一去,吴军这才从服饰上看出,对面那些人只有小半是延国士兵,绝大部分都是城中百姓。这时城头上有一人双手举起一面铜镜,那束反射过来的白光调皮地在城头绕了一圈,将楚源等人都晃了一眼才离开。众人骂骂咧咧,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追着那白光去了。只见那白光像要戏弄众人一般,绕到江边营寨,又往水寨去了。楚源心头火起,难道延国小贼要装神弄鬼,用照妖镜给大吴的士兵相相面?这时那束白光划过一艘艘战船,终于在最大的一艘战船的船舷上停下。

推书 20234-05-19 :剑缘+番外——梨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