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江山(穿越)下——绍兴十一

作者:绍兴十一  录入:04-07

萧山被虞允文这样一说,反而想起来这件事情了,当年宋朝开国的时候,同辽军作战失败。后来靖康之祸也就是因为童贯要收复燕云而引起的。现如今……

现如今蒙古部落因为和金国有世仇,其部落的首领俺巴孩汗在和金国作战的时候,被金人钉在木驴上刺死,听闻赵瑗大败金兵,已经给赵瑗送来请求联合出兵金国的邀请书。

这位请求出兵的部落首领叫做忽图刺,萧山不太清楚他和成吉思汗是什么关系,但是根据时间的推算,再过四五年,成吉思汗便会诞生。

萧山微微的摇了摇头,道:“当然不是为了封王,就如你所说,我并无子嗣,仅有义父义母,他们年纪也大了,封王也止于我一人。我只是……只是在担心以后的事情,希望能够改变一些事情,保住这些年来辛苦得来的成果。”

虞允文当然不会明白萧山所说的“以后的事情”是指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他将其理解为萧山和赵瑗以后的事情。他伸手拍了拍萧山的肩膀:“若是担心以后的事情,不如辞去军务,讨要高官和封赏,再收养个孩子。”他很想劝说萧山自己生一个,不过看目前这样子,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萧山也不知道该怎么同虞允文说,他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我不是那个意思,但不论如何,我会尽力的劝说陛下,宜将剩勇追穷寇!”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让萧山也始料未及,在朝廷封赏这次有功之臣的时候,萧山被封为了枢密使。

这下子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有宋以来,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一职,一直都是由文官担任,更多的时候是宰相兼任。武将封枢密只有两个例子可循。

第一个是北宋年间的名将狄青,他在对夏作战中战功赫赫,被封为副枢密使后,一直遭到大臣的反对和朝廷的猜忌,大臣们认为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执政,“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谏官们多次上书皇帝,认为其不可升任此职,有坏祖制。即便是他受任于危难之际的时候,满朝文武依旧认为“狄青武人,不可独任”,要以宦官任其监军,监视狄青。

第二个则是十多年前的三大将封为枢密使的事情,在淮西战败之后,赵构已经决定收拢三大将兵权,所以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召回朝,夺了其兵权,封为枢密使,因为其意在收拢兵权,加上当时的宰相秦桧操作得当,并没有遭到什么反对。

只不过这一次萧山的情况却全然不同了,他升任枢密使,却手握重兵,还在要求继续出兵追缴金人,这个举动引起了满朝文武的恐慌和反对。

朝臣们终日上书,说萧山的封赏不合适,担心他功高震主,会为朝廷带来隐患。且此例一开,之后若有战事,其它武将的封赏会变得更为麻烦,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这一基本建国思想。

萧山对于出任枢密使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他现在希望的是能够说服赵瑗,让自己统领大军继续攻打金国,夺回燕云地区。

赵瑗心中也在纠结这个事情,一方面,萧山升任枢密使是他也希望看到的,因为这是他该得的。但如果以这种身份领兵,朝廷大臣的那一关过不了。萧山很难对赵瑗解释自己的理由,因为这个理由看起来有些荒唐可笑,甚至有时候他自己都怀疑自己前世是否真的存在,抑或是梦境中的幻觉。

但他却一直坚持,赵瑗面对萧山的恳切要求,终于下定决心:“朕信你!即便是所有人都反对,朕也决定支持你的想法!”

在颁布让萧山继续出兵的诏令当天的朝会上,众臣的反对更加激烈,甚至连一向支持北伐的陈俊卿也大为摇头,坚决反对。

可这些人的反对似乎并没有什么能够一举成功的理由,面对赵瑗的坚持,大臣们开始寻求其它的支援力量,最能够反对此事的人,当然是被立为太子的赵瑗唯一的儿子赵愉。

赵愉今年十四岁,因为从小就被当作太子和储君在培养,他也不能理解赵瑗的这个举动,亦上书反对。

赵瑗丝毫不为所动,眼看着萧山领着枢密使的名号要统帅二十万大军出征在即,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在众臣面前一一上演,陈俊卿尤为着急。他往日的谏言赵瑗几乎都全部采纳,但这一次似乎皇帝是铁了心的要这样做。

陈俊卿在一次下朝后忽然听到御史王十朋道:“陈相公何必如此执着,近日为了此事,萧枢密似乎常常和陛下夜谈,想必是已经下定了决心,不可能改的了!”

陈俊卿心头一动,忽然想起一事来,折身返回,直接找到了起居郎。

起居郎共有四个,内外各两人,内起居郎由太监担任,外起居郎则由初入仕的官员担任。

《起居注》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查看,甚至连赵瑗也不能,赵瑗很遵守历来的规矩,基本上也不去主动要求起居郎把这些东西给自己看。

但陈俊卿感觉到事情紧急,他作为副相,稍稍逼威了两位外起居郎后,便弄到了《起居注》。

果然如王十朋所言,最近赵瑗单独召见萧山的时间特别多,即便是谈话,也不用那么长的时间。

陈俊卿的眉头蹙到了一起,近些年来,内侍甘昪多次担任内起居郎,甘昪以太监最高首领都知之位充任起居郎,这本就不合常理。甘昪肯定是不可能向自己透露什么的,两人还因为一些事情闹得很不愉快,于是陈俊卿找到了另外一位充任起居郎的宦官,在宫中查阅了内起居郎记录的《起居注》。

不翻不打紧,一翻则吓了一跳。

自从北伐以来,每次萧山回朝,几乎都夜宿在赵瑗的寝阁,进来更是如此,甚至有连续三日留宿的记录。

似乎一切的事情,在这一刻已经有了明了。

在隔天朝会的时候,陈俊卿上了一本足以震惊朝野的折子:萧山夜宿皇宫,和皇帝关系暧昧,实在不适合担任要职,更不适合领军出征。萧山此举分明是狼子野心,意图不轨。

此折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陈俊卿读了出来,众臣哗然,一开始是不能置信,但稍作打听后,便能够轻易的确认此事。

在此事件中,甘昪被贬斥到了海州,但这只是开始,另外一个处在漩涡中心的人物萧山,则被御史终日围攻,要求其辞官归田。

萧山早就料到自己和赵瑗的事情是纸包不住火的,终会有一天曝光,但没想到竟然会是在这种时候。

虽然被御史连番弹劾,萧山却并没有主动请辞,尽管如此,他心中难免郁闷,并不是因为走在大街上的时候会有人对他指指点点,更加不会是一些士兵看着他露出奇怪的眼神,更多的则是因为不能出兵前去剿灭金人。

伍峦作为萧山的副将,倒是在此刻常常来探望萧山,每当他看到萧山双眉紧蹙,独坐家中的时候,心底便会有什么东西在撕裂。

若是萧山的对象不是皇帝,众人至多会一笑了之,甚至会传为一段风流佳话,但那个人是皇帝,一切都有了不同的含义。

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赵瑗尽管默认了自己和萧山的事情,但对于让其出兵北上依旧不肯松口,双方陷入了拉锯战中,枢密院拒不执行皇帝发兵的命令,将其诏书撕毁。

自从萧山和赵瑗的事情曝光以来,往日前来他府上的朋友少了很多,张志雄来过一次,劝说萧山上表请辞,以脱离这种漩涡,谋求自保。

而虞允文也来探望他,叹着气拍着萧山的肩膀:“贤弟,你当日不停为兄之言,先如今恐怕是难以再带兵了。”

萧山仅仅的抿着唇,隔了半晌才道:“我不后悔!”

但他不后悔并不代表别人能够淡定,伍峦在一次朝会上留下来,跪着请求赵瑗:“请陛下下旨,免除萧相公一切职务,让其辞官归田,永不相见。否则越闹越大,最后会不可收拾。”

赵瑗布置可否,伍峦就一直跪着,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赵瑗才道:“起来吧,那种事情朕不会做!”

话音未落,年仅十四岁的太子赵愉闯入殿中,双眼通红,朝着赵瑗怒吼:“父亲,他们说的都是真的么?你和萧山的事情,是不是真的!!”

赵瑗没有回答,殿中的光线一点点的暗了下去,却在此时,外面太监通传:“陛下,萧相公求见。”

赵愉瞪着赵瑗,双拳都紧紧的握在袖子中,在他的心中,父亲一直是英雄,而在他儿时的记忆中,这位萧叔叔也很好。

但现在让自己蒙羞,被宫人私下议论的,也是这两个人。

赵瑗微微抬头,无视赵愉的愤怒,平静的说出了一个字:“宣。”

132、永恒

赵瑗微微抬头,无视赵愉的愤怒,平静的说出了一个字:“宣。”

随着大殿门的缓缓打开,萧山的影子出现在殿外,他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也并未因为近日的朝议攻击而消瘦半点,他站在殿外,对赵瑗躬身道:“臣有事想同陛下单独说。”

赵瑗嗯了一声,看着殿中跪着的伍峦,和双眼通红的太子,下令:“你们都出去吧!”

伍峦朝着赵瑗叩首而出,赵愉则狠狠的瞪着萧山:“萧山,我恨你!是你让阿爹搞成现在这个样子,被人说爱美人不爱江山的!”

赵愉是哭着冲出大殿的,在他走了之后,殿中沉默了很长时间,萧山一直站在门口,还是赵瑗缓缓的走过去,将他拉到身边。

殿门并未关上,赵瑗轻轻的吻了吻萧山略微干涩的唇,低声道:“你看起来还好,朕就放心了。”

萧山伸手摸了摸赵瑗的脸颊,赵瑗这些天倒是瘦了很多,脸色显得有些苍白,萧山道:“门都没关,你就亲我……”

赵瑗哂笑道:“怕什么,反正都知道了,也没什么,即便是你就此搬到宫里来住,朕也能做主!”

萧山去看赵瑗,赵瑗亦微微抬头,看着他。

萧山在心底了叹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道:“或许你不明白为什么我一定要出兵,有些事情说出来我自己也觉得不信,但是……你能够信么?”

赵瑗拉着萧山的手,两人并排坐在大殿外的台阶上,春日的夜晚的风并不凉,有些温暖,将两人包围。

赵瑗道:“信!你说什么,朕都信!”

萧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如果你信我,我这便返回真定,带着你的手诏,全线出兵。”

赵瑗一愣,这种不通过三省和枢密院就直接出兵的做法,在这样的关口,会给萧山引来更多的麻烦。

萧山伸手,将赵瑗搂在怀中,远处的宫人便回头看着他们,萧山并没有松手,反而是缓缓的讲着自己的故事。

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被天朝的一位将军收养,送其入伍,进入国防大学。

在那个时空,将会要发生的事情,和自己所知道的事情,甚至于怎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他都毫无保留的讲给了赵瑗听。

在听到那个世界的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时,赵瑗的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

最终,故事讲到了赵瑗的身上,萧山不忍说出赵瑗最后的结局,他只是含混的带过,便讲到了蒙古即将崛起的事情上。

这个夜晚过的特别长,萧山拥着赵瑗两人坐在石阶上,他最后的秘密也和爱人分享,在说出这一切后,他忽然觉得轻松。

赵瑗靠着萧山的肩膀,这些事情太匪夷所思,已经超出了他能够理解的范畴,但他还是决定相信这个人,不单单是因为其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这个时代的观念,也不单单是因为仅凭着萧山的那些记忆中的大致情形,就能够飞速的研发出各种用来克敌制胜的新式武器,更重要的是,他爱他。

夜变得无比黑暗,金色的启明星出现在天际,萧山回头看着赵瑗:“陛下知道我为什么会将这些事情讲给你听么?”

赵瑗紧紧的握住萧山的手:“朕现在就去写诏令,你拿着朕的手札,出兵金国,夺回长城。”

萧山微微的摇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和陛下共度一夜了。这些天我也想了很多,想过要辞官归田,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搬到你的后宫,和你日夜在一起。可我不能够这样做,我希望百年千年后,有些悲剧不要再重演。若是陛下允许,臣明日便会离开京城,前去真定,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赵瑗浑身一震,不可置信的看着萧山,他的胸口堵得慌,一股怒气从他的心中涌起,他狠狠的咬上了萧山的手背:“这就是你这么多天,琢磨出来的东西?你嫌弃我了是不是?嫌弃我是皇帝么?”

萧山微微摇头:“不,我只是希望陛下……臣一介武夫,只懂打仗,不懂治国。臣只是希望陛下在剩下的时间里,好好的治理国家,将大宋乃至中华,引向和历史上全然不同的轨道。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后的结果,这也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赵瑗紧紧的攥着自己的手,指甲都嵌到了肉掌中,掌心有血顺着拳头流下。这些天,他总是有股冲动,不去管太祖誓碑,将那些乱嚼舌根的臣子统统降罪,但最终只能是想一想,不能真的去做。

萧山伸手将赵瑗紧握在一起的手掰开,轻轻的吻去上面的血迹,他的心中也感觉到一阵撕裂的疼痛:“陛下将我降职处理,将为四品武将,带领四千精锐出兵,这样朝中大臣不会再反对。我想在之后的时间常年驻守北疆,守住北边的门户。”

赵瑗豁然站起:“朕不允许!”

萧山微微抬头,看着赵瑗,过了一会儿道:“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么?陛下那个时候只有十六岁,曾经说过,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宋朝在振,中华安强。梦想只实现了一半,前一半我或许能够帮陛下做到,但后一半,只能够依靠陛下了。如果因为此事弄得君臣对立,陛下父子不和,恐怕国家会很快再次陷入混乱中,臣不希望多年的努力在这个时候付之一炬。”

赵瑗颓然坐下,沉默不语,他的内心也在激烈的挣扎,这样的结果,对于别人来说应该是皆大欢喜,但是对于两个人来说,未免太过残酷。

天空变得更黑了,两人静静的坐着,彼此的手握在一起,都听到了对方血脉的跳动之声。

直到天边第一缕霞光展现的时候,赵瑗猛然扭头,深深的吻住了萧山。

长吻过后,赵瑗微微的闭上眼:“那就这样办吧!但你要知道,不管你在哪里,我……我的心都会和你在一起。”

天亮的时候,萧山带着赵瑗的手札离开了京城,而最后的处理结果,在萧山离开京城三天后,赵瑗才在朝会上向众臣宣布。

陈俊卿却不肯罢休,不依不饶道:“陛下,不可如此大意,萧山虽只带四千精锐,但真定一带驻守的大军,皆是他的亲信,万一有变,不堪设想!”

虞允文在这次的风波中始终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却在此刻站了出来,向赵瑗道:“陛下,陈相公所虑并不为过,但若能够夺回燕云,于国于家,都是一件大好事。臣愿做萧山的监军,前去监视他,若有异动,臣亲手取其首级!”

虞允文作为文官首领,最后的表态一锤定音。

在萧山抵达真定的第三天,虞允文作为监军,也赶到了真定。

果然如同陈俊卿所料,虽然萧山已经是四品武将,但其在军中的威望依旧不容任何人忽视,没有人把他当作一个四品武将对待,依旧将其当作最高将领,听其指挥。

半年后,萧山率兵和蒙古部落合围一处,内外夹击,将金人驱除出长城以外,并且再次布置重兵,加强防备。

金主为了抱住自己最后的一块地方,主动将当年靖康之难时,所俘获的尚未死掉的宋氏皇族尽数归还,虞允文负责将其送回汴京。

在抵达汴京后,赵构很郁闷的见到了自己的大哥赵桓,两兄弟互诉别情,但谈话并不愉快,多有争执。

推书 20234-04-08 :空港——Yoo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