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搞基建—— by998

作者:998  录入:07-10

很快织布机便在安阳县兴了起来,这里一度丝线供不应求,普通的棉布也从原来的三百文一匹,降到一百八十文一匹。
缎布由三两银子一匹,降至二两三钱银子一匹。绢布和罗布同样价格下降了不少。
有商人闻到了商机,想要投资定制一批织布机,可算下来缺发现,赚的钱并不如以前多。
织布机压缩了织布时间,老百姓能织出更多的布料,他们把价格压的太低,商人没有利润空间。
这种事是商人无发容忍的,于是几十个商人联手打压脚踏织布机。
他们先是派人在布店里找麻烦,说织布机织出来的布质量不好,衣服更容易破。
一两个人说不好,老板还能应付过去,一连半个月天天都有人说布质量不好,搞得布店老板不敢收村民们用织布机织的布料。
紧接着商人们又开始大肆宣扬手工布料的优点,几乎把织布机贬低的一文不值。渐渐的村子里不再有人使用织布机,而秋海夫妻俩也将家里的织布机锁在了仓房里。
秋海去世后织布机渐渐的被人遗忘,几个儿子本本分分种田为生,唯独他的孙子秋二郎对织布机非常感兴趣。还仿制了一台,给娘子织布自己用。
前些日子突然有官府的人找上他,询问他家中是否还有人会做织布机。秋二郎如实回答,说自己会做。
没想到第二天便被带着入了京。
老实巴交的农民汉子哪出远门,又不知道官差带自己去上京做什么,这一路心惊胆战,差点没吓出病来。
好在到了上京后,接待他的人非常客气,询问了制作织布机的问题,便带他去工部的杂造局,让他制一台出来。
秋二郎花了半日的时间便做出一台脚踏织布机。杂造局里的人对这台织布机啧啧称奇,夸他是个难得做工人才。
秋二郎红着脸,挠着腮帮子道:“织布机是我爷爷做的,我不过是把爷爷留下的织布机拆开学了学,算不得什么。”
杂造局的管事询问:“这么好的机器,之前怎么一直没听人提起过?”
秋二郎把缘由解释了一通:“布坊说织布机织出来的布料质量差,把布价压得太低了,百姓们便舍弃了织布机,依旧用手织。”
“不过我家里用的布料都是织布机做的,用起来跟手织的一样!”秋二郎怕他不相信,连忙脱下外袍递给管事查看。
管事看了看,布料确实跟手工织出来的没有分别。又让人准备丝线试了试,织出的布又快又平整,根本不像他们说的那般粗糙。
秋二郎还在织布机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了几条弦,可以排列组合,织出漂亮的花纹。
管事一口敲定,这是个好东西,连忙禀报给上司。
宋玉竹得此事知后,特意奖励秋二郎白银千两,赐八品管造官职,并将脚踏织布机命名为秋氏织布机。
秋氏织布机一经问世,瞬间火遍了大江南北,这可是皇上认同的织布机,商人们再也没办法打压了。
不过无奸不商,他们又从原材料入手,把丝线的价格抬高,即便老百姓想要织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宋玉竹要有准备,之前他便托孙家镖局在全国各地囤一波丝线,这些原材料刚好可以满足百姓的需求。
他们织出布后再以统一的价格卖给官府,加工定为一匹布二十文,为了防止百姓只织布不事生产,每家每户一个月最多可以卖三十匹布,各地官府均不准压价。
织出的布料售卖到全国各地,还有些贩往西域番邦,赚来的钱再去购买丝线。如此反复,很快这条生产线便成熟了。
百姓有了事干,即便今年田里收成惨淡,依旧能赚到钱。
后续刘蔺又从南方运来新粮,保证百姓都能花钱买到粮食,今年的旱灾不任而解。
织布机在大启朝轰动了一时,除了它好用之外,也有不少人看到了机遇。
长治帝对新事物接纳度非常高,特别是新发明出的事物,全国各地纷纷兴起了一波发明的热潮。
这是好事,问题是发明出来的东西却不尽人意。
什么圆形的马车,方形的雨伞,还有乱七八糟改形过的织布机,百姓的思维非常有局限性,完全不会创造新的东西。
直到九月末,两个背着沙石的男人,从鲁州千里迢迢赶到上京。
二人先去杂造局报了名,对方一听他们带来的是石头,问都没问直接拒之门外了。
“爹,我就说这东西没有人认的,咱们跑了这么老远,算是白来了。”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汉蹲在旁边,满脸失望道:“这么好的东西,他们怎么就不认呢。”
两人口中说的好东西就是身后背着的棕色石块。
别看这石头不起眼,烧制完砸碎了沾水就会快速凝结,变成坚硬的石头,砸不烂,敲不碎。
老汉也是年轻时偶然间发现这石头的奇特之处,家里翻盖偏房的时候,特意将黄泥墙都换成了这种烧制后的碎石粉,结果过了二十多年,正房都快坏了偏房依旧如新。
他听闻新帝封赏了发明织布机的后人,心中也蠢蠢欲动,终于耐不住,带着儿子来到了上京。
来时路上想的很美好,若是封了赏就回去把家里的老房重新翻盖,再添一窝猪仔和两头大黄牛。
谁成想刚来就吃了闭门羹,人家压根不认他口中的宝贝。父子俩满脸愁容,身上带的盘缠已经花的差不多了,还不知道怎么回去呢。
正当两人发愁时,杂造局外又来了几个人。他们都是上京的富家子弟,最近四处收集新鲜的事物往上送,也不必非得得什么赏赐,为的就是能在贵人面前露露脸。
父子连忙背上袋子准备离开,刚走几步突然被人叫住。
一个身穿青色锦袍的公子朝他们走过来:“二位不是本地人吧,也是来献新物的?”
老汉和儿子拘谨的点了点头,他们不知道这个贵公子找上自己有什么事?
如实回答道:“我们从鲁州来的,想给皇帝献奇石,可惜官爷不收。”
公子眼睛一亮连忙询问:“是什么样的奇石?”
老汉让儿子打开袋子,摸出石头递给这位公子。
公子接过来一看脸色有些失望,原以为是玉石之类的东西,没想到跟路边的石头也没什么两样。
老汉连忙解释:“这可不是普通的石头,把它烧了碾碎后掺上石灰,会变成非常坚硬的石头!”
说来说去还不是石头,公子兴趣缺缺的把石头扔还给男子。
老汉见没有人慧眼识珠,失望的拉着儿子离开。
这人瞧他们可怜,走了这么远就为了送一袋石头,忍不住道:“给你们十两银子,把石头卖给我吧。”
儿子满脸喜悦,十两银子可不少了,回去的盘缠够用了!
刚要把石头卖了,却被他爹拦住:“这石头我们家后山有许多,不是值钱的东西。送给您了,若是您有机会把他献给官爷,这石头造出的屋子用几十年都不会坏哟。”
男人接过老汉递来的袋子,爽快道:“既然你们不卖,那这石头理应还是你们的,我帮你把它献上去,若是真能得皇上嘉奖我也不会贪你们的功劳。”
老汉和儿子连忙跪地叩谢:“多谢公子帮忙!”
男人拎起石头跟其他人一起进了杂造局。
没有人想到,就是这一袋不起眼的石头,即将改变大盛的基础建设。

宋玉竹今天早上翻阅工部送上来的新物册子时,突然发现了关于水泥的记录。
上面写着:鲁州有石,棕色色,煅烧碎之,加水搅拌,半日可凝结成块,砸之不碎。
这不就是水泥吗!
他立马派人去把这袋子奇石拿过来,让人试了试,烧完的石头砸碎成粉末,加上石灰和细沙搅拌成糊,倒进提起准备好的模具里,晾晒了半日,果然凝固成了水泥块!
宋玉竹惊喜极了,连忙派人去召送石头的人进宫问话!
宫人们看着欣喜若狂的皇帝有些不解,不就是一块石头吗,有什么可高兴的?
不过皇上高兴了,大伙就都跟着高兴,赵骁进宫的时候,看见宋玉竹正捧着一块石头笑得合不拢嘴。
“阿骁,快过来,给你看个好东西!”
赵骁从他手里接过水泥板道:“这是石头?”
宋玉竹神秘兮兮道:“这可不是普通的石头。”他让人拿来一个花瓶过来,里面装的是之前剩下的水泥糊。
砸碎花瓶,里面赫然是一块坚硬的水泥疙瘩,形状跟花瓶一模一样!
赵骁惊讶道:“这是什么东西?”
宋玉竹让人把剩下的石头拿过来,“这东西我给他起名叫水泥。”
“它能做什么?”
“建房子,铺路用处可太多了!”现代建筑几乎全都是钢筋水泥建造的。
如今的盛朝的建筑还是砖木结构,民间百姓都是泥土房,这种房子不耐用,遇上大雨天气很容易塌。如果能把水泥普及,那将是造福天下百姓的好事!
送水泥的公子姓何,大名叫何昌永,他爹是六品的军器监,也隶属于工部,所以他跟杂造局的人都很熟。
那天他把自己搜罗来的新奇物件送过去时,顺手也把这袋子石头放了上去,然后就忘了这回事。
没想到过了几日,宫里突然派出人找自己,把他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犯了什么忌讳。
心惊胆战的跟着内侍进了皇宫,趴在地上手心都出了汗,等了一盏茶的时间,终于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旁边有宫人道:“陛下,就是此人献的奇石。”
何昌永愣了半晌才想奇石是什么,没想到那一袋石头居然入了皇上的眼,激动的他心砰砰直跳。
宋玉竹道:“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何昌永,是兵器司何工事的儿子。”
“石头从哪弄来的?”
何昌永把自己从两个农民手中得到奇石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讲给皇上。
“奇石是那对父子发现的,草民只不过举手之劳,帮忙呈了上去。”
“那你知道送石头的那对父子现在在哪吗?”
何昌永摇了摇头道:“草民虽然不知,不过那对父子应当没出城,那日听闻他们二人身上已经没了盘缠,现在应当留在城中做工赚钱。”
宋玉竹听完颇为欣赏此人,幸好当时他把石头送上来了,否则就错过了这么好的东西。
又问了几句话,见这何昌永虽然年轻,但说起话来口齿伶俐,脑子也很活泛,是个个可用之才,让人记下名字,准备调进工部任职。
然后派人去寻找从鲁州来的父子二人。
送石头的那对父子因为没有回城的盘缠,在城中找了个卖苦力的活计。
从早忙到晚,每人一天能赚三十文钱,爷俩忙活几个月才能赚够回家的盘缠。
休息时儿子埋怨父亲:“当初咱们就该收了那公子的银子,两人这会已经往回走了。”
老汉道:“几块石头就要人十两银子,这钱我拿着不安心。”
“可这是咱们走了这么远的路送来的,怎么就不值十两银子了。”
老汉一摆手道:“说这些已经晚了,好好干活,攒够了银子再回家!”
没想到第二天干着活的时候,突然有官府的人找上了他们,询问二人是否从鲁州来的。
老汉和儿子连忙点头:“是的,是的。”
“你们来上京干什么来了?”
老汉战战兢兢道:“我们是来给皇上献奇石的。”
官差笑道:“那没错了,你们送的石头得了皇上的眼,以后要过好日子了!”
老汉心跳如雷,不可置信的问:“官爷,您说的是真的吗?”
“那还有假?快随我入宫受封吧!”
父子俩欣喜若狂,没想到那个富贵公子真帮他们把石头献了上去!
皇上不光赏了他们千两银子,还派人护送二人返乡。
顺便让当地府衙开办水泥厂,雇佣百姓开采山中的岩石,烧制水泥售卖到全国各地,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一经问世,很快就受到了百姓喜爱。
其他地方陆续也发现了水泥石,很快便在全国各地风靡起来,水泥砖房也纷纷拔地而起。
以前建房都用黄泥,好一点的会掺上石灰。这种屋子遇上大雨天很容易塌,换成水泥后不光美观,而且非常结实!
宋玉竹决定,把官道全都修成两丈宽的水泥路。
这是一项耗资巨大且长久的工程,不过修好了也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
官道向北修到通州,向南修到苏州城外,向东修至东州,向西跨越半数疆土一直延续到西州,贯穿整个大启朝的东西南北。
此路延绵万里,被后世的人称为“开创之路”,上千年年后依旧保留着遗址。
史书上对这条官道褒贬不一,有人觉得长治帝是暴君,这么长的水泥路全部由人力一点点的修出来的,不知道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
当然更多的是赞美,如果没有这条路,大启的经济不会发展这么迅速,百姓还活在刀耕火种之中。
不过那都是千年后的事,宋玉竹不得而知,眼下他有件十分棘手的事需要处理。
今日下了朝,他匆忙招赵骁去书房议事。
赵骁关切道:“刚刚上朝的时候就见你神色不对劲,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宋玉竹摇头道:“没有,鲁州好像出事了。”
早朝时,宋玉竹脑袋里的地图突然发出警报声,宋玉竹吓了一跳,以为又触发了什么隐藏任务。
结果打开地图一看,鲁州地界出现了一个硕大的叹号,上面还有一条红色小字,该地区民心降低到百分之四十,已经关闭该地区的查看权限。
这种事之前从未发生过的,宋玉竹震惊过后,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阿骁,辛苦你走一趟,帮我去鲁州看看那边发生了什么事。”
赵骁拍着他的肩膀安抚道:“放心,我一定会查清到底发生什么事。”
今年北方的秋天来的格外早,刚过了中秋节天气就冷了下来。
鲁州平遥县,几百个男丁正在修路,这些人都是附近乡镇服徭役的农民。
“爹,咱们干到什么是头啊?”刚满十六岁的乔栓子啃着豆饼子问父亲。
乔岭叹了口气:“不知道,也不知道家里的田地怎么样了,你娘一个人能不能收得了。”
乔家统共七口人,除了老人和孩子和父子俩,家中全靠乔娘子一个人抄持。
他们已经出来修了大半个月的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乔岭心里十分担忧。
徭役自先秦有之,分为力役和兵役两种,修路就是力役。
官府修路,百姓们接到通知,家里凡是年满十六岁的男丁,皆需要派出服徭役。如果不想服役,可以花钱赎,一个人折五两银子。
穷苦人家哪来那么多钱啊,只能老老实实过来修路。
“别歇着了,赶紧起来干活!”有官差甩着鞭子走过来,催促这些民丁起来运送水泥。
这人要把烧好的水泥运送到铺路的地段,送晚了会耽误今天的进程。
乔栓子背上竹筐,见父亲肩膀上满是血痕,伸手接过来一起抗在肩头。
“我自己来吧。”
“没事,爹你歇会。”
乔岭跟在儿子身后,看着比自己高半头的小子,满脸欣慰。
没走出去几十米远,前面突然有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摔倒了,身上的竹筐把他压在下面半天爬不起来。
衙役非但没让人把他扶起来,反而抽了他几鞭子:“别他妈装死,赶紧起来!”
老人哎呦哎呦疼的直叫唤,乔岭连忙走上前去,拦住衙役道:“官爷你莫要打了,他若是装的早就起来了。”
“撒手?你他妈算什么东西,也敢管我?”说着甩着鞭子,狠狠抽在乔岭身上。
那鞭子都是浸了水的牛皮,抽在身上一条血泡,疼的他直吸冷气。
乔栓子瞬间红了眼睛,恶狠狠扑过来,把衙役一顿捶。
旁边的人见状赶紧把两人拉开,得罪了官差还有好果子吃?怕是小命都得扔进去哟!
衙役捂着脸,怒冲冲道:“你们这群刁民等我回去,让县令老爷治你们的罪!”说罢便一溜烟的跑了。
“爹,你还好吧?”乔栓子把他爹扶起来。
“我没事。”
被救下的老人家,满脸歉疚道:“连累你们父子二人了。”
乔岭强撑着笑了笑:“咱们都是一个村的,还能眼睁睁的看他把您打死不成?”
旁边有人附和道:“这些狗官不讲道理,天天修路还要被打,还有没有王法了?”
“就是!老子早就不想干了!从早干到晚一文钱都不给,每天只吃两顿豆饼,哪里吃得饱啊!”
“家里的粮都快被雀吃没了,再不收,就算不被他们打死,今年冬天也得饿死!”
“不干了,不干了!”
大伙正准备撂挑子的时候,远处突然响起一阵马蹄声,一大队人马乌泱泱的跑了过来。
老百姓们以为是那几个衙役叫来的人,吓得战战兢兢不敢动。
马蹄声越来越近,为首的男人骑着一匹漆黑的高头大马,头戴黄翡玉冠,身穿薄甲,拉住缰绳停在这群民丁身边。
“你们是负责修路的民丁?”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说话。
乔岭一瘸一拐的走到前面,跪地道:“回大人,我们都是大田镇的民丁,被征召徭役过来修路。”
乔栓子连忙挡在父亲身前:“衙役是我打的,你要发落就发落我吧!”

赵骁的目光在二人身上巡视,见上年纪的男人脸上有条鞭痕,身上也有血迹。
“身上的伤是怎么弄的?”
乔岭硬着头皮道:“回官爷,是被衙役打的。”
“衙役为什么打你?”
乔岭把刚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讲了出来,有遗漏的后面村民七嘴八舌帮他补充。
赵骁听了个大概,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乔岭。”
“你们每日修几个时辰的路?”
“没算过,丑时三刻起来,一直修到天黑,中间只给半个时辰吃饭和解手的时间。”
“天天如此吗?”
乔岭点点头。
“官府管饭吗?”
乔栓子赶紧从口袋里翻出剩下的半个豆饼递给他:“每天给两个豆饼,一碗稀粥。”
赵骁拿手掰开,见豆饼子里面还混着野菜和豆荚,猪吃的都比这吃的好,心中已经明白了几分。
“你们一起来修路的有多少人?可有伤亡?”
乔岭见他不像是县衙里的人,便道:“我们村一共来了八十三名男丁,其他村子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这只有我和乔石叔受了伤。”乔石就是刚刚跌倒的老人。
赵骁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递给他:“拿去治伤,路先不用修了,都各自回家去吧。”
大伙在原地不敢走,逃役可是流放的大罪,眼前这人也不知道是从哪来的,他说走就走,万一衙门追究下来怎么办?
郑大安走上前道:“这是咱们大启的辅国将军,他让你们回去,没人敢找你们的麻烦!”
百姓一听立马跪地磕头高喊:“多谢将军!多谢将军!”抗起锄头铁锹,马不停蹄的往家跑。
唯有乔岭依旧站在原地,乔栓子拽了他爹一把:“爹,你怎么不走?”
没想到乔岭上前拦住赵骁,跪地道:“大将军,这路是今日不用修了,还是以后都不用修了?”
他想的很周全,若是过些日子继续修路,那挨打的衙役肯定会继续找他们的麻烦,倒时指不定要挨多少打。
民不与官斗,他们不过是普通百姓,哪惹得起官差。
赵骁道:“你们放心,官府的人不敢再找你们麻烦,路也不会让你们白修。”
乔岭这才放下心来,连忙磕头谢恩:“谢谢将军!”
父子俩离开后,郑大安忍不住道:“这也忒黑心了,从早忙到晚还不给吃饱饭,老百姓不反才怪!。”
赵骁翻身上马,火蹭蹭的烧起来,玉竹让户部拨了三百万两银子修路。
如今百姓拿不到饷钱就罢了,连饭都吃不饱,那些狗官都把钱花到哪去了?
“去县衙!”军队轰隆隆的朝县城跑去,快马加鞭不到一个时辰就抵达了附近的平遥县。
县令听闻县里来了军队,吓得早早跑到衙门口恭候。
他还不知道是哪个官员来县里,揣着手心中忐忑不安。
不多时赵骁带着人进了城,刚到县衙门口,县令便挺着肚子匆忙的跑上去。
“下官平遥县令高鸿宝,见过大将军。”
虽然他不认识赵骁,不过见他这身穿着打扮应当是将军没错。
赵骁下了马,两步走到他身边,二话没说一脚将人踹飞出去。
“哎哟!”县令被踹懵了,捂着肚子都忘了喊疼,连忙爬起来磕头。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
“朝廷是如何规定民丁修路的时间?”
“修…修五日,歇一日。”
“你让他们歇息了吗?”
县令咕噜咽了口唾液:“歇…歇了……”
赵骁抬手又给了他个大耳刮子,打的县满眼冒金星。
高县令吓得趴在地上:“大人饶命啊!下官也是没有办法,知府大人下了命令,年前必须修足一百里地,若不抓紧时间根本修不完呐!”
他不过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官,修不完路,自己的乌纱帽也保不住,只能出此下策。
赵骁拎着他领子把人拉起来:“我再问你,民丁修路可有补贴?”
县令摇头道:“没有,州府只拨下来五千两银子,这些钱修路都不够,下官哪里去找银子补贴百姓啊……”
鲁州一共三十七个县,其中途径官路的只有十九个,每个县拨五千两也不过九万五千两,其他的钱都哪去了?
赵骁道:“修路一事暂停,让民丁回家收粮食,再敢让衙役殴打百姓,老子一刀剁了你!”
“是,是是是!”高县令吓得像小鸡啄米似的,不住的点头。
赵骁上了马道:“继续急行,去鲁州府衙!”
大队人马离开后,高鸿宝才颤颤巍巍的从地上爬起来,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疼的他哎哟直叫唤。
衙役们赶紧上前把他扶起来:“大人,这路还修不修了?”
“修个屁,没听说那位大人让民丁回家收粮吗?快去安排!”
“是!”
今个出门没看黄历,不知道触怒了哪路神仙,摸着高高肿起的脸欲哭无泪。
赵骁带着军队急行,两日后赶到了鲁州府衙。
鲁州知府名叫段康,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听闻辅国大将军突然造访有些意外,立马换上官服迎了出去。
赵骁的名讳他还是略有耳闻,听说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狠人,当初带兵一路从徐州打到上京,连叶清都被他斩于马下,他可不敢得罪。怎么一声不吭的跑到鲁州来了?
推书 20234-07-10 :这恋爱一定要谈吗》:[近代现代] 《这恋爱一定要谈吗》全集 作者:松子茶【CP完结】长佩VIP2023-07-06完结收藏:36,498评论:6,453海星:76,492点击:157.89万字数:22.41万人气:805.15万文案:姜游一直觉得他发小陈柏青是个直男,但还是在暗恋陈柏青不到半年后,就把对方搞到了手。曾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