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秦始皇来上工了吗—— by藤萝浠月

作者:藤萝浠月  录入:06-12

参观就是只看不买的那种。
郭星辰听了也并没有不耐烦,“来吧。”
他们这里毕竟是动辄起步价十几万的农用机械,可能一个星期都不能开张一单。
所以,参观就参观吧。
但这一家人为毛都是长头发?
刘邦祖孙三代的扎发法式是比较艺术性的,一把皮筋扎在脑后。
嬴政还是坚持秦朝的发型,顶多感觉太阳太大戴个帽子。
至于最后来的朱元璋,他也是明朝的束发。
而只有一个现代短发发型的许森,就好像是领着古代人来现代参观的导游。
郭星辰为自己这个有些二次元的想法感到几分好笑,他拿起一串钥匙,对这些人道:“后面去看吧。”
农机厂前面是一片空地,暂停的都是准备返厂修理的二手车或者是报废车辆,大型的收割机在后面的院子里。
为了防止太阳暴晒,这些绿色、红色、土黄色为主调的大型联合收割机上面搭着连排的不锈钢棚子。
走到一架绿色的高大收割机前面,郭星辰转身跟他们介绍:“这是今年的新款,裕收三号,在去年二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秸秆打捆的功能。”
无形的赞叹声在众人头顶冒泡。
就连已经见过并且开过很多现代车辆的嬴政,也在看见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时震惊到失语。
如此庞大的器物,一个高大的人站在他旁边也显得那么渺小,完整的天镜上,小仙人和几个皇帝站在这个绿色大车旁边,在位面时空的人看来,就跟一小撮儿土坷垃一般。
徐霞客经过了一处小村庄,看见天镜上出现的这一幕的时候,他正在一户竹篱瓦舍的农家院门前借水喝。
主人家热情的给他端来一碗水,笑道:“这是凉开水,先生放心喝。”
在知识不下移、各阶层能以身上的衣服明显辨别出来的时代,身着长衫的人在外面总容易得到普通市井百姓的尊敬。
徐霞客道谢,双手端着粗瓷碗把这一碗水一饮而尽。
冒着袅袅炊烟的厨房里走出来一个老太太,对外面的男人说道:“儿啊,你父亲说家里早饭要做好了,请先生在咱们家用一顿便饭。”
“先生,留下来吃顿便饭吧。”男人便也笑道,“我看这天镜正好到精彩的地方,您是读书人,对天镜上的东西肯定比我们懂,若是能给我们讲讲,就是我们一家人的造化了。”
明朝万历年间,下层百姓比上面的人对天镜的接受程度更高。
天镜所展现的是没有教化的世界?天镜上的女人都不裹脚穿衣暴露?
别开玩笑了,对于他们这些种地都需要租佃别人家的底层人来说,女人裹脚是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的的奢侈。
穿衣暴露的问题就更别提了。
在农家,每当夏秋季节,直接光膀子在打麦场干活儿的人比比皆是。
虽然这只是针对男人来说的,但他们对穿衣服暴露不暴露的问题总归没有城里人敏感。
这家农户的孩子还咬着手指头,一会儿看看徐霞客一会儿看看天镜。
徐霞客笑了笑,点头应允了。
很快,左右的邻居都知道罗家人留下来一个读书的先生一起看天镜,纷纷提着自家的食物过来。
天镜上的很多东西,他们看得都不太明白。
听说读书人什么都懂,听先生讲讲,能涨个见识就是这一辈子最大的机遇了。
其他地方,比如国子监茶馆等地方,也聚集了很多人。
“我就不信,一群不知礼仪的野蛮人,能有什么厉害的大家伙!”京城一家茶馆中,一位翘着胡子的老先生神情轻蔑地说道。
“就是个注重奇技淫巧的蛮邦罢了。”有人说道。
许森根本想不到,他们正在听郭星辰讲解大型秋收机的时候,明清时空里有这么一批无论怎么样都看不上这些东西的人。
唐宋几个位面的情况要好很多,听到那个拿着一串钥匙的小伙子介绍那个机器,能把玉米棒掰下来直接打成子,充满想象力的唐宋人士把天镜当成一个天上世界。
“---这里是出子口,”郭星辰指着一个高高凸起的仓斗说道,“这里大约能装一亩半的玉米子。这里,是吐秸秆的地方,直接就打成捆了,出来的东西可以买到收青储饲料的养殖场,环保的同时还能创收。”
随后,是司机楼里面的介绍,有风扇还有小空调,保证司机在高温室外操作也不会被热到。
看到这里,农家院儿里的人都懵了,向被大家围在中心的徐霞客问道:“先生,他们的风扇那样小,也没有个那的把手,怎么扇啊?”
徐霞客:乡亲们也太高看我了。
许森家里没有风扇,只有空调,也难怪才看直播一两天的明朝百姓们不明所以。
至于空调,连是哪两个字都不确定的明朝百姓们直接忽略了。
介绍完了功能和外部性状,郭星辰又给他们说这个收割机所用到的发动机型号,以及它的用油量。
这下子连刘邦刘彻等人也懵了,什么缸什么油啊。
“政哥,你知不知道他说的什么缸是什么意思?”
嬴政:“应该是发动机的主体部分吧,记下来,回去了上网查。”而这个发动机的款式,他之前听都没听说过。
刚搬迁回北京忙着平叛的朱棣,这天是出了北京城的,因为父皇就在天上,就算这两天京城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也觉得很稳。
出门在外还看着天镜,听不懂的便让人记下来。
比如现在,跟在他身后的侍从文臣,此时就被要求记下来“上网”两个字。
朱棣心想接下来的时间,他最好不错过天镜上皇帝们的一举一动,好看看秦始皇和汉高祖是怎么上网的。
康熙今天不想看折子了,手抖,再加上天镜的声音时不时在耳边响着,特别容易让人分心。
也不知道是怎样的神物,当它分成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时候,不被注意到的部分就听不到声音,但是完全不看天镜的话,传到耳朵里的就是四个部分一同发出来的各种声音。
今天几个皇帝一起出门,天镜没有分部分,若是坐在屋里不看天镜,就能听见很清晰的从天镜上发出来的声音。
康熙本来还想趁着和臣子们议完政事的这段时间批改几本折子,但是不行,天镜上的声音让他静不下心来。
于是雍亲王胤禛被叫过来先把折子过一遍,然后提炼重点给他皇阿玛。
砰嗤嗤!砰嗤嗤!
突然一阵奇怪的声音入耳。
特地在窗边看折子的胤禛抬头一看,就看见刚才安安静静的那个绿色大家伙正在微微的震动起来。
讲解这个机械讲解的头头是道的那个小伙子,此时正坐在司机楼里。
许森问能不能发动一下看看,郭星辰答应了,还说可以让他们在农机厂试开一圈。
不过没人会开,就由郭星辰演示。
风扇的开关是处于开的状态,上次试开之后根本就没关,机器发动起来通上电,置于司机前方的小风扇就嗡嗡转动起来。
农家院中,还在跟先生研究天镜上风扇的百姓们集体震惊。
深宫中一直处于神隐状态的万历皇帝突然召集臣子们上朝了,不为其他,他想要天镜上那个神奇的风扇。
至于盼着去天镜,根本没有那回事儿。
他的心态和汉成帝有些像,因为自己太懒政,而自家太祖爷又非常勤政,太祖爷生前还立了宦官不能干政的牌子,他没一样听□□的,自然害怕见到祖先被揍。
不过,天镜上的这个风扇,比从海外舶来的自鸣钟还有趣儿呢。
无独有偶,乾隆也被这个自动转的风扇惊艳了,此前担忧国家境况的心思褪去,他非常感兴趣的叫人把此时还在这里当官的仅有几个传教士叫过来。
询问,西洋是否有这样的风扇?
他登基后虽然遵循大行皇帝遗志把滞留在国内且没有居住证的传教士,进行再一次驱逐然后深锁国门,但那只不过是对西方那个罗马教皇的警惕罢了。
这丝毫不影响他对西洋舶来品的兴趣。
至于让自己国家的匠人制作那些奇技淫巧,乾隆不是没有做的。
当年,他皇祖父在畅春园设了一个蒙养斋,从全天下征集各方面人才进行研究学习,江南著名数学家梅文鼎就曾在蒙养斋研究数学。
乾隆登基之后,蒙养斋并没有撤。
但是提升这些科举征途之外的杂牌读书人的地位,让他们研究有利天下的东西,就别想了。
乾隆最关心的是能不能造出夕阳自鸣钟,而现在他关心的是,西洋此时有没有这种会自家转的小风扇。
如果有的话,叫十三行进贡一批过来。
小风扇一下子成了热门,因为在三国、唐宋位面,很多人也盯着那个自己悠悠转起来的小风扇看了好久。
比起那么大个机器,小风扇还是比较容易仿制的。
就是不太知道它能够自动转的道理是什么。
这些人不知道的答案,在看直播时间最长的秦汉人那里却不是问题。
他们都有人在研究电了。
一个小时后,乡下一片连绵无际的叶子大部分已经发黄的玉米地旁边,停下来一辆电动车。
只是在农机厂观看各种农业机械,并不能让大家体会到现代农具的魅力,于是离开农机厂之后,许森就开着车跟着手机导航来到了这个村子里。
听说,这个村子是县城周边田地最多的村子。
今年的国庆正好和中秋重合,差不多就是乡下收秋的日子。

今年的国庆正好和中秋重合,差不多就是乡下收秋的日子。
而且他们来的正是时候,前面座位坐着两个人、后面斗子里扶着小马扎坐的有四个人的电动车在路边停下来,那村子里面就恰巧有一辆绿色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朝这边开来。
收割机的样式和他们在刚才的农机厂看的一样,开到眼前这条乡间水泥小路中间,收割机停下,然后掉头,从那头的小路拐弯钻进玉米地里。
收割机进去后,那头又停下来个红色的电动三轮车,三个女人从车上下来,拿着化肥饲料袋子跟着进了田间。
刘邦一看收割机进入田中就差不多完全被淹没在半黄半绿的玉米地中间,赶紧催促许森:“森森,往前走。”
咱们去那头看。
嬴政说道:“不用了。”
就见伴随着机器运作的隆隆声,过去的那片地瞬间成了白地,上面刚才还长得好好的玉米杆子,都被吞入这个机器巨口中。
刘邦的眼睛不自觉睁大。
新人朱元璋后退一步,抬手放在后面的电动车车头。
对于一直生活在农耕社会中,以勤劳踏实肯干为最优品质的社会来说,无论是比较“叛逆”的上层人士还是底层完全践行守农思想的老百姓,这个速度超快、掰玉米超干净的收割机完全不在明清帝国人们的想象之中。
唐朝,李世民彻底没有了早朝的心思。
他想去那个地方。
迫切的想去。
已经和黄巾军遇上的曹操军队,皇甫嵩军队,朱儁军队,乃至被镇压的黄巾军队,在这一天即将对垒的时候,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
在武则天这边,也是举朝鸟悄儿的。
隆隆隆!
收割机在十分钟内就走到了许森他们几人站的这个北边地头,前头一卷都是弯刀的轮子飞快转着,将长在前面的挺立的玉米杆卷进去。
草沫飞出,玉米杆的甘甜清香和草香飘入大家鼻端。
收割机在北头转弯,驾驶舱内的司机看见站在路边,眼珠子就一直跟着他这辆车的几人,内心闪过好奇。
等转过弯来,后面那几个女人也已经跟了过来,不时弯下腰,将没有被机器收进去的玉米棒捡起放到袋子里。
这个机器很好用,这一趟过去掉的玉米很少。
女人停下来,掏出震动的手机看了看。
一条信息,来自她正在收割玉米的老公。
老公:你去看看,地头站着的那个小孩儿是不是我表弟?
女人抬头,地头果然有几个人,除了几个大人之外,还有一个看样子是高中生年纪的少年,车子上扶着车栏站着一个五六岁大的小孩儿。
所以,哪个小孩儿是老公表弟?
正想发信息问清楚,女人突然想起来。
老公的表亲中还真有一个是她没见过面的,是已经远了一代的姨表兄弟,也就是奶奶她亲姐姐那边的一个孙儿。
前两年,奶奶的那个姐姐去世,奶奶还让她老公陪着去县里奔过丧。
但是那边的亲戚跟自家这边,都没有来往过啊。
张翠翠好奇着,放下手里已经装了几十棒玉米的饲料袋,往北地头走去。
朱元璋本来就紧张,看到地里的一个女人过来,不由得问同伴们道:“是不是不让看?”
嬴政、刘邦、刘彻:别问,我们也紧张。
不让看不太可能,会不会是怀疑他们等着捡他们的玉米呢?
在外面的朱棣叫车队停下来,有些担心老爹会挨打。
不对,他应该担心老爹在那里忍不住脾气,伤害了天镜那个世界的人。
朱元璋如果知道此时他儿子是这么想的,肯定会抬手糊对方脸上一巴掌。
张翠翠已经来到跟前,她知道老公那个姨姥姥家的小表弟的大约年纪,直接大声问许森:“你是不是姓许?”
叫什么她不知道。
虽然她们家距离县城并不远,但是这样的远亲真没有去对方家里走过亲戚。
许森疑惑:“我叫许森,请问你认识我吗?”
或者是认识他姥爷,然后又在什么场合见过他的。
张翠翠转头指着已经往那头开的隆隆的收割机,道:“那是我老公,明航海,我奶奶和你姥姥是亲姐妹。”
许森一下子有印象了,前世他根本不知道这个姨姥姥,但是今生的他记忆里他曾经跟着姥姥和姨姥姥一起在县城的饭店吃过饭。
姥姥说过,姨姥姥家是县城附近村子的,那村子的名字,他却全然没记住。
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巧,他准备带着皇帝老叔们看看玉米收割并野餐一下的这个明家村,竟然就是姨姥姥
许森道:“我姥姥叫李喜花。”
张翠翠也不知道他姥姥叫什么,说实话老公的奶奶叫什么她都不太清楚,家里最老的长辈了,谁会叫她的名字啊。
张翠翠就说:“你姥姥是不是只有一个女儿,你爸爸和你妈在你姥姥姥爷家生活?”
许森点头:“是的。”
“这么一说就对上了吧,”张翠翠笑道,“我老公刚才在车上看见你就认出来了,待会儿让他跟你说话,你们可能见过。”
许森扒拉记忆,好像真有这个印象。而且他爸妈去世的时候,姨姥姥家的表哥也单独去过一趟。
他还对许森说,有事就找他。
“还真巧。”
张翠翠笑道:“是啊,真巧。你们是来乡下玩的?”
每年的节假日,他们这边都会过来一些县里的人,因为就在他们明家村前面的那个郭营村村口,有人经营了一家农家乐。
听说今年他们还种了十几亩的晚西瓜,搞那种下地自己摘的模式,城里人都是多年不下地的,非常稀罕这个摘瓜活动。
这生意做的比种瓜卖还要好。
许森:“这是我爸爸那边的一些亲戚,他们都住在山里的,没见过咱们这儿的平原,我带他们来看看。”
“行,”张翠翠说,指向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南走的村南,“村头第三家就是我们家,你可以先过去坐坐,我们这边一会儿就好。”
没想到遇见了亲戚。
刘邦的心思一下子活络起来,笑道:“小森这孩子也没说,我们都不知道这里有亲戚,先帮忙,再去你们家坐吧。”
许森:哪有走亲戚不带礼物的?
但对于刘邦来说,汉代根本没有走亲戚的概念好不好?
而在明朝,两姨表亲的这种,还在近亲范围内,有些来往密切的,去亲戚家坐坐也不用带礼物。
因此皇帝老叔们一点都不觉得就这么空着手去人家坐坐有什么问题。
现在,森森和这家不是亲戚吗?那他们就不用站在地边看了。
刘邦热情道:“大妹子啊,我们帮你捡玉米。”
把张翠翠不好意思的,都怪她老公,让自己这么过来认亲戚,别人还以为她是找人帮忙干活儿呢。
其实这地里这没有多少活,大型收割机一趟过去,只会有很少的玉米棒子遗漏。
朱元璋已经过去一开始的震惊期,很快跟在收割机后面捡棒子捡得不亦乐乎。
跟张翠翠一起来捡玉米棒的是两个跟许森差不多大的小姑娘,是明航海的双胞胎妹妹明媚、明燕。
姐妹俩看到嫂子带来一群人帮忙都很奇怪。
“嫂子,他们是什么人啊?”明燕问道,“是别的村子里捡玉米的?”
现在村村都流行包地,在外面的人多,单独为几亩地回来不值当,就包给一家专门种地的。
明航海两口子不出去打工,便包了村里邻村的一百多亩地,今天才开始收这块比较熟的玉米地。
明燕是个喜欢给家里操心的小姑娘,特别厌烦那种人家田里的作物还没有收完就哄过来捡的。
张翠翠说道:“不是。那小男生,是姨姥姥家的小表弟,来乡下玩跑到咱们村儿了,叫你哥认了出来。我过去一问,人家才都来帮忙的。”
明燕有些不好意思,误会人了。
明媚的名字很明媚却是个慢性子,说道:“嫂子,我给他们拿些水。”
他们乡下的姑娘都长得这么好啊!
这么大的孩子,身上洋溢着的都是青春,“倘若在汉朝,说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小姐也不会有人质疑。”
接过小姑娘送来的冰冰凉凉的绿茶,刘邦小声跟政哥说道。
语气酸酸的。
这样的盛世国家,羡慕不来啊。
嬴政一只手臂还吊着呢,明媚刚才给他水,还说他:“叔,你手臂伤着,去边上休息吧。”
嬴政认同刘邦的看法,这户人家的两个姑娘,非常好。
朱元璋在旁边,听了一耳朵,说道:“我大明朝普通百姓人家,也养不出这样的姑娘。”
并不是说她们多有仪态,而是她们面白红润,神情天真无忧,一看就没有吃过苦。
坤宁宫,听到重八这句话,马皇后心里也有种涩涩的感觉,真做到皇后这个位置上,才知道国母二字到底是怎么样沉重的两个字。
圆明园,这些天一直住在四哥这里的胤祥感慨:“我妹妹当初都没有天镜里这两个女孩子的无忧无虑。”
正在畅春园帮皇阿玛批改奏折的胤禛看到这样两个在地里干活儿的女孩子,又怎样能没感触?
他想到的是他的女儿。
亲王府的千金姑娘,竟然还没有天镜里,一个乡下的女孩子过得快乐。
正在田中帮忙的捡玉米的皇帝们,并不知道农家的两个姑娘引起那么多的感慨。
捡着玉米没一会儿,从那村里又开出来一辆蹦蹦的三个轮子的车。
这是三马车。
蹦蹦蹦的。
刘邦和嬴政都在县城里的路上见过一两次。
朱元璋不认识,便虚心请教。
三马车已经蹦蹦蹦的开到田地中,开在已经割过去的空白地上靠近收割机,所有人再一次见识到现代这些“奇技淫巧”的魅力。
只见那个收割机一旁长长的那个筒子,转了转,斜向下的头儿对着三马车的斗子,然后哗哗哗的明黄色的玉米在日光下闪烁着金光就流水似的落在斗子里。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玉米粒全倒完了。
三马车又蹦蹦蹦的从地里开了出去。
开着三马车的是个中年男人,注意到地里的几个陌生人也扭头看了几眼。
只不过,这些素来对眼神非常敏感的皇帝们,一点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打量。
现在的农民,有些颠覆他们的认知。
又过了一个小时,这块在他们各自的计算中都不少于十亩地的玉米,便从刚才的茂密成林变成现在的一片平地。
朱元璋坐在地陇上歇息,明亮到刺眼的阳光照在身上他也没有什么感觉。
以前,他坚持贵贱等差,觉得只有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国家才能稳定才能慢慢地富裕下来。
但是今天的收割机却告诉他,不是这样的。
当被他们认为只会消磨人意志的奇技淫巧达到高峰,竟然可以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隋朝,杨广看着天镜中的那辆大家伙,目中野心的光芒汹汹燃起。
徐霞客所暂留的农家小院儿内,此时是一片的热闹。
有人问咱们能不能有这样割麦子的机械,有人问先生可见过这样神奇的东西。
看着农人们期盼向往的笑脸,徐霞客想,或许这就是无知者无畏吧。
天镜中的一景一物,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一时间能渗透的。
不过天镜出现,大变在即了。
明航海把收割机停在地里,走向许森。
许森刚刚捡起一个巴掌大的小玉米扔在身旁的袋子里。
走过来的明航海恍惚听见这个小表弟在和他身边的人说:“玉米这个东西,在璋叔的明朝已经出现了啊。”
刚刚见证了这短短一块儿地所收获的玉米量,明朝百姓因小仙人这一句话而振奋欢呼起来。
病已从几乎打成沫的玉米秸秆里扒出来一个很长的玉米棒,便欢喜地抱过来给许森看。
明航海走到跟前,伸手扶住这个奇怪小家伙的肩膀,向许森道:“森森,听你嫂子说,这些都是你爸爸那边的亲戚?”
“表哥,”许森起身打招呼,刘病已赶紧趁机溜到他旁边站着,他安抚的拍了拍小家伙,“这是病已,我彻儿表哥的儿子。”
正扣了一个比较嫩的玉米籽放到嘴里尝味道的刘彻:---cue我干什么?
不过他依然站起来,很热情的跟许森这位姨姥家的表哥打了声招呼。
明航海:有点怀疑表弟其实是被什么道观的人骗了。
现代了,除了那些道士还有什么人是梳发髻的?
明航海却什么都没说,对众人笑道:“这么大热的天,快去家里吧。”

许森到路上推自家的电动三轮车,就算去做了也不能忘自家的车。
向北方延伸的田地有些已经秋收过了,因此视线没有被遮挡,许森这边,皇帝老叔们还没有上车,就看见那边蜿蜒驶来一条长长的车队。
一律是锃光瓦亮的黑色小轿车,足有二十辆,前后相继地看过去,虽然可能一辆名牌车都没有,但这么多车挺帅是真的。
第二辆小轿车上装饰着鲜花红莎,中间站着一对穿着明朝婚服制式的树胶小人儿。
许森把电车推到紧靠底边的公路边沿,轿车很快从面前经过,一辆又一辆的,过了七八分钟才走完。
推书 20234-06-11 :伪装深情寡夫——》:[穿越重生] 《伪装深情寡夫》全集 作者:吃糖了吗【完结】晋江VIP2024-6-2完结总书评数:865 当前被收藏数:2627 营养液数:1026 文章积分:51,170,096文案:他为他敛骨、抬棺,背棺翻过七百一十二座山峰,淌过一千一百条河。在角堇烂漫的花丛里,刻下一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