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孟祝连忙点开星际商城查看,没想到星际商城跳出了个更新提示,表示新更新会“修复已知bug23处,优化用户体验”。
他得到星际商城那么久,还是第一次看见更新提示,一时都惊呆了。
明春晰:“怎么了?”
卿孟祝将手机给明春晰看:“昨天晚上果然是bug,现在有更新提醒。”
明春晰冷静道:“可以关掉更新吗?看看bug是怎么回事?买下半本技能书这件事是bug,还是你能买到‘初级土壤学’这本书,本身就是bug?”
卿孟祝:“我看看,好像点不掉,不更新就没办法进去星际商城里面。”
明春晰:“那可能就是买到‘初级土壤学’这件事本身是bug了。”
卿孟祝:“不更新就没法用星际商城,它好像在针对我。”
卿孟祝退出星际商城APP,将手机放到一边:“我现在脑子有点不太清醒,等一会再看。”
明春晰:“好。”
两人挨在一起,都在思考买到半本技能书的事情。
思考了好一会,卿孟祝说道:“好像没什么办法,我是弱势的用户,只有接受更新或者不再用星际商城两个选项。”
明春晰:“这次买到技能书,应该是我们占了便宜。”
卿孟祝:“估计是,要不星际商城不会那么急。”
两人认真考虑了半天,最终确定没有其他选项,只能按照星际商城的要求升级。
卿孟祝点下升级的时候,心里还遗憾:“星际商城太快了,要是慢一点,说不定我们就能把另外半本土壤学技能书买下来了。”
明春晰:“就算它比较慢,应该也不会慢到等我们攒下可以购买另外半本技能书的积分和星币才反应过来。”
卿孟祝:“算了,知足常乐,能买下半本已经不错了。”
等星际商城更新完,卿孟祝点进去看,发现他能买下这半本技能书果然是bug。
土壤学技能书是中级会员才能买到的技能书籍,而中级会员需要月销售额达到十万星币。
他离中级会员差太远了。
卿孟祝努力回忆昨晚究竟做了什么,怎么会买到这本技能书?
奈何他喝醉了,又受到了大量知识的冲击,现在脑子一片空白,怎么也想不起来。
不过,这次得到了半本土壤学的技能书,他对土壤学的理解提高了许多。
关于田里土壤的优化改造,他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卿孟祝打开电脑,对明春晰说道:“我想改造一下梯田的土壤,用来练练手。”
明春晰:“根据昨天得到的知识改造吗?”
卿孟祝:“对!我想把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提上来,梯田那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太低了。”
明春晰:“看来你已经有思路。”
卿孟祝握拳:“我现在有非常多想做的事情。”
卿孟祝也说不好自己现在是什么情况,他感觉自己不仅得到了知识,还得到了经验。
这种感觉和得到了种植技能书的感觉截然不同。
可能因为他在种植上本来就有经验,就算得到了新的经验也不会太明显。
土壤学对他来说是全新的东西,得到的经验就显得异常清晰。
两人并肩坐在一起办公。
卿孟祝飞快地打着字,刷刷地,一口气写了五千多字土壤调节方案。
等他写完,明春晰仔细看过,感觉他直接写了一篇数据翔实且操作简单的小论文出来。
因为文章特别简洁明了,看起来颇有美感。
明春晰看得赞叹不已,忍不住抱住卿孟祝亲了一下。
卿孟祝等明春晰看完,提完意见,兴冲冲地拿给赵和曦看。
赵和曦看得两眼都是蚊香圈,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都受到了污染。
看了好一会儿,好不容易从头到尾看完一遍,赵和曦揉着眉心:“孟祝你来指挥吧,你怎么说我怎么做,绝无二话。”
卿孟祝:“你对这个方案怎么看?”
赵和曦深吸一口气,真诚地看着卿孟祝:“字我都认识,就是一点都没在我脑海中留下印象。你要问我怎么看,我没记住。”
卿孟祝:“……知道了。那就按这个方案操作吧,我个人向公司先买一批紫云英,麻烦冯姨他们帮忙撒到梯田里。”
赵和曦:“没问题,只要做好账就行。”
梯田属于卿孟祝的个人资产,紫云英属于公司资产,虽然只是左手倒右手的事情,但账还是要算清楚了。
卿孟祝用公司的紫云英,一是公司的田里用不了那么多紫云英,可以稍微挪一部分出来;二则他们公司的紫云英也是他亲眼看着种下去的,质量比外面的紫云英好得多,能达到最好的肥田效果。
卿孟祝跟赵和曦沟通好了,就打算租收割机回来收割紫云英。
刚好收割机收割的时候能直接把紫云英切碎,省得他们还要二次切割。
赵和曦对所有流程都没意见,只是提醒卿孟祝:“梯田那边的田租那么低,违约金也低,你改造好了万一有人毁约,就白投入了。”
卿孟祝说道:“没事,如果到时候田主人要收回去,我麻烦一点,让挖掘机过来把田里的耕作层挖走,换上普通的土壤就行。”
赵和曦:“还能这样?”
卿孟祝:“为什么不能?对方当君子我们就当君子,对方当小人,我们也当小人。”
卿孟祝说道:“不止梯田这边,我们所有的项目都这么干。我们吃亏点不要紧,主要不能让违约者占到便宜,要不然以后占便宜的人就会多了。”
赵和曦:“行,我记住了。”
卿孟祝很快就安排了人将收割好又切碎了的紫云英均匀地撒在梯田里。
除了撒紫云英,他还特地买了有机肥,也一起撒到梯田里。
现在公司的规模比较大,他们买了专门的耕田机。
自家的公司收费低,卿孟祝不惜成本,直接让耕田机开过去梯田那边深耕,将撒下去的有机肥和紫云英充分混合到泥土里。
冯凝香问:“这样弄了之后什么时候才能种这地啊?”
卿孟祝:“过几天就行,紫云英比较安全,有机肥又是腐熟了的有机肥,过几天移栽也不至于烧根。”
冯凝香:“那移栽花椒,还是我们来移栽?”
卿孟祝:“对,还要辛苦大家一下。”
谭文磊在旁边回道:“不辛苦,都是拿工资的。”
大家都笑,接着又打听是不是所有土都可以这样改造。
干活挺无聊,卿孟祝也不介意多说几句:“以后不知道会怎么样?现有的耕地基本都可以这么改造。”
卿孟祝解释道:“我们国家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除了东北之外,都可以这么来一遍。东北不清楚,他们那边的有机质可能不用补充,不过我也没亲眼看过。”
冯凝香:“意思是,反正现在的土壤不够肥,想要种得更好,可以给土壤补肥?”
卿孟祝:“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补充土壤的基础成分,等基础成分补好了,再进一步补其他的肥。”
冯凝香感慨:“你们读书人真是一套一套的,我们哪知道这些,怪不得种了那么多年也不挣钱。”
赵和曦在旁边喊道:“一般读书人也不知道这个,反正我就不知道。”
谭文磊喊道:“赵总你又不是学这个的。”
赵和曦:“专门学的人,种不好地的也很多啊。”
谭文磊:“那倒是,我看很多农学生也亏钱。”
大家随口聊着,心里倒是更坚定了跟着卿孟祝干的决心。
等他们给所有的梯田施完肥,已经过了三天。
施完肥的梯田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土壤的颜色不一样,气味也不一样。
哪怕没有经验的人,看现在的土壤也知道现在的土壤比之前好得多。
赵和曦站在田埂上感慨:“我看你施这个肥、那个肥,施了一大堆,还想着这些肥料会不会互相打架,没想到出来的效果这么好。”
卿孟祝:“那是,我现在可是专业人士。”
赵和曦不知道他说的是真话,只道:“那我也是专业人士,我现在算是个专业的农民了。”
卿孟祝拍着他的肩膀:“好事,专业人士都挺挣钱的。”
土壤调理好了之后,卿孟祝他们开始移栽花椒。
花椒才刚出苗不久,枝条十分细弱,不过叶子倒挺油亮,看着还算精神。
赵和曦拿着育苗杯左看右看,有点担心:“这么小就移栽了吗?要不要等它们再长一长?”
卿孟祝:“移栽吧。再过一段时间天气冷了,反而不太好移栽了。”
赵和曦:“现在就已经挺冷了。”
卿孟祝:“没关系,直接铺一层地膜再种,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现在种下去,还能帮助它们尽早适应地温。”
卿孟祝为了保护土壤,特地在网上买了可分解的地膜。
这种地膜属于环保地膜,半年内会自动分解,分解后不污染环境,对有机农业比较友好。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种地膜的价格比较贵,一卷地膜顶普通地膜十卷。
卿孟祝现在不是很缺钱,稍微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买了这种地膜。
种植的时候,冯凝香他们特地带了烫膜器过来。
这种烫膜器是带把手的金属圆盒子,圆盒子里面放着燃烧的木炭,他们用的时候直接提着把手把圆盒子往地膜上烫,一烫就能烫出一个洞,比人工挖洞要简单方便得多。
卿孟祝之前还想着他们人工挖洞算了,没想到有这种方法,看到工具的时候很为大家的巧思而惊叹。
谭文磊:“以前种田的小工具可多了,分得也细,我以前还做了许多,可惜后来都用机器了,那些工具就收起来了。”
卿孟祝拿着烫膜器翻来覆去地看:“都是谁发明出来的?也太聪明了吧!”
谭文磊:“不知道,外地传来我们这里的。上世纪就传过来了,早不知道谁先用。”
冯凝香:“可能是出去打工的人带回来的吧。不止小工具,打工的人还带了好多菜过来,以前我们这里的菜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样,现在估计上百样都有了。”
谭文磊:“肯定有,我自己就种过几十样,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菜加起来,估计两百样都有了。”
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聊天,干起来没那么累。
说起地膜,冯凝香问:“我看天气越来越冷了,辣椒不知道会不会冻上,要不要给辣椒扣个大棚?”
卿孟祝还在考虑:“我在想喷防冻剂还是扣大棚?”
现在有好几种蔬菜防冻剂,价格不算贵,防冻的效果也不错,用防冻剂比扣大棚的成本低。
主要气温会有周期变动,不会一整个冬天都很冷,真正冷的天数可能也就十来天,凑合一下,用防冻剂也能对付过去。
前提是,最低温度不会太低,或者寒冷的天数不会太多。
要是天气太冷,或者低温持续的天数太长,防冻剂就没什么用了。
而且防冻剂喷了之后还要补喷,不像大棚,只要扣一次,白天把塑料膜拉起来,晚上再盖回去就行,不用天天都干很多的活。
冯凝香他们没怎么听说过蔬菜防冻剂。
闻言,冯凝香问道:“那个防冻剂能防多少度的天气啊?”
卿孟祝:“看情况,一般零下五六摄氏度就是极限了。”
冯凝香:“那不太行,我们这里最冷的时候能有零下七八摄氏度呢。”
卿孟祝笑:“那我回去查一下资料,看究竟要怎么弄?”
卿孟祝家的辣椒还处于丰产期,现在每天都能结很多辣椒,给他们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
要是冻伤了,辣椒不结果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他家的辣椒直到现在还能大量结果,本身也很有科研价值,因为管理不当,被冻伤的话,会十分可惜。
卿孟祝想了想,决定询问年辛斐,看看历年温度的变化情况,和本地的种植习惯。
年辛斐没想到他家的辣椒还在丰产期,听他提起保温的事情,年辛斐建议直接扣大棚。
年辛斐:“我估计你家的辣椒能一直结果结到明年春天,这样的话,辣椒树上的虫子应该比较多,还会出现好几代虫子共同居住在一株辣椒树上的现象?”
卿孟祝承认道:“虫子确实多,我们现在也一直用生物农药,要不然很快就会爆发虫害。”
一般的虫子寿命比较短,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它们能快速繁殖。
有时候一茬作物,虫子能繁殖出五六代,好几代虫子同时啃一片叶子的情况并不少见。
这也是为什么一旦爆发出虫害,往往就很难控制的原因。
虫子太多,繁殖得太快了,灭杀速度还跟不上虫口的补充速度。
年辛斐:“猜到了。所以我建议你们直接扣大棚,后面天气冷了可以把塑料薄膜放下来,直接进行农药熏蒸,以达到杀虫的目的。”
他这么一说,卿孟祝想起来了:“可以熏硫磺之类的,对吧?”
年辛斐:“对,不止硫磺,好几种农药都可以熏。熏药的效果比直接喷喷雾的效果要好,可以无死角杀虫。”
很多农药都需要把药水喷到虫子身上,才能达到杀虫的效果,也叫触杀。
有时候虫子躲在叶片的背面,或者直接藏在地下,杀虫的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卿孟祝他们现在管控得好,一是杀得比较勤,二是辣椒相对来说不容易长虫子,辣椒碱本身就有一定的杀虫效果。
不过,过一段时间,等辣椒地里的虫子积累得比较多了,事情就不好说了。
他们之前给谭文磊家的地杀虫,就是因为虫子太多,怎么杀都杀不完。
卿孟祝非常听劝:“有道理,我研究一下怎么扣。”
年辛斐:“看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年辛斐提醒道:“辣椒苗不算高大,如果只是为了防冻和杀虫,你们可以直接砍竹子扣,不需要像他们种大棚蔬菜一样,弄那么大的大棚,那样成本太高了。”
卿孟祝:“好,我先去了解一下再做决定。”
年辛斐:“等会我发点资料给你吧,关于辣椒的大棚,我们也有研究。。”
卿孟祝听他这么说,问道:“你们有常合作的塑料膜供应商吗?比较靠谱的。”
年辛斐笑:“当然有啊。等会我推微信给你,或者我让学生帮你问问?”
卿孟祝赶忙说道:“我自己问就行,不用麻烦你的学生了。”
这年头学生也不容易,卿孟祝不太愿意白使唤人家学生。
将心比心,谁都不想多干额外的活。
年辛斐:“他们也不介意。刚刚我还想问来着,你们那里寒假招不招人?我有学生想去你们那里做寒假工。”
卿孟祝:“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我们这里要下田,你的学生都不用回家吗?”
年辛斐:“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有些学生的家境比较一般,寒假要在外面找工作。都是工作,去你那里还能学到点东西。”
年辛斐说到这里开了个玩笑:“再说,你们公司不是一直在扩招?说不定混个面熟,方便以后被你们招进去呢?”
卿孟祝被他调侃得不太好意思:“我们这种小公司,哪里就需要混面熟了?”
年辛斐:“别说,我还真挺看好你们公司,你们好几个项目都很有潜力。要是你愿意招我的学生,我亲自给你送过去。我的学生还挺吃苦耐劳的,学得也扎实,个人品行更是没得说。”
卿孟祝:“我算是看出来了,你今天是帮你的学生找工作来了。”
年辛斐:“反正都是要招人嘛,招我的学生有什么不好?要是哪里出问题了,我这个老师直接帮忙售后。”
卿孟祝笑:“那你让他们把简历发过来,我不怎么管招人,要是简历合适,会有人面试的。”
年辛斐:“这个好,我等会儿就让他们发。”
卿孟祝没想到咨询了一下,反而收了一堆简历回来。
听到赵和曦说的时候,卿孟祝有点意外:“他们真来啊?”
赵和曦:“来啊,到现在我们就收到二十七份简历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应有尽有,过两天应该还有更多。”
卿孟祝:“等等,我记得辛斐那里没有要毕业的博士啊。”
赵和曦:“可能是研究生在他那里读,后面考出去读博的学生。反正简历发给我的就有这么多份,都有藤农大就读的经历。”
卿孟祝:“那你看一下,能留的就留,不能留的我过去婉拒,还是得保证质量。”
赵和曦:“正在看,老顾说年教授的学生学得都很扎实,应该没什么问题。正好你不是想研究辣椒吗?直接招他那里的学生,过来就是熟手了。”
卿孟祝想了想:“这样也行,那你把简历发过来我看看,我自己挑一挑。”
第110章 这批萝卜全卖给星际商城
卿孟祝他们老早就想招人了,只是一直没能抽出手来,也没找到合适的人。
趁着这次年辛斐学生把简历发过来,他们拉了个面试组,把明春晰也拉过来做参考,最终招到了六个人,把科技部的第二组给组建起来了。
现在,顾本树作为科技部的部长,兼任第一组的组长。
他们第一组主要搞弑虫杆菌等芽孢杆菌一块,研究方向是农药和微生物。
第二组卿孟祝打算让人研究种子,挖的组长是一位名叫黎跋的TOP3博士,之前研究的方向是植物生物技术。
除了黎跋之外,第二组还有卿孟祝的熟人井弛。
之前卿孟祝联系年辛斐,就是通过年辛斐的学生井弛联系。
井弛学的是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非常对口,对辣椒也熟,卿孟祝一看他的简历就毫不犹豫地把他招进来了。
至此,科技部的两大小组初步成立,无论农药方面还是育种方面,他们的框架都暂时拉起来了。
有了科技部这两个小组的支持,卿孟祝他们种田也种得越发顺利。
这天,卿孟祝他们忙着给辣椒和番茄扣大棚。
天气冷了,处于丰产期的番茄也比较脆弱,如果不扣大棚,会冻伤它的叶子和果子,扣上大棚就不用担心了。
只要不是极端严寒,番茄就不会受寒流的影响。
扣好大棚后,番茄的盛产期还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按照现在的情况,应该能延长到春节期间。
等过完春节,就要种明年的番茄了,到时候很快又能接上来,对他们家的番茄生产和出售影响不大。
扣大棚用的钢架和塑料膜都是年辛斐介绍的供应商提供的。
那位供应商非常会做人,给了他们一个优惠价不说,还特地派人过来帮忙。
他们只要把半成品搭起来就行,搭建的速度非常快。
搭完大棚,卿孟祝开始带人松土。
番茄地、辣椒地、菜地还有山上的竹林,都需要松一遍土。
卿孟祝这段时间给各种作物用的肥料已经够多了,暂时不用施肥,只要做好松土工作就可以。
松土有利于帮助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流通,还能促进土壤生物的活动,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腐殖化和矿质化。
松完土后,植物能快速吸收利用完这些肥料,提高生产效率和结果率,到时候他们能迎来新一茬丰收。
除了松土,他们还要趁着枯水期,把沟渠等水利设施清理一遍。
各种沟渠河道用了一整年,里面可能塞满了淤泥,长满了杂草,如果不清理,里面的水会越来越小,水的流速也会越来越慢,明年要再想放水就比较难了。
卿孟祝他们每天都有很多杂事要做,一时忙得脚不沾地。
这天,卿孟祝早早到田里,打算接着松土。
他到的时候,冯凝香他们早就到了,因为还没到工作时间,大家坐在田埂上聊天,顺便吃早餐。
卿孟祝走近,听他们提到田里的事,顺嘴问道:“田怎么啦?”
大家跟他打招呼,冯凝香说道:“我们刚刚在说最近一段时间的施肥、松土真的有用,田里的作物长得太好了,萝卜长得尤其好。”
苗兰抬头:“田里的萝卜比我的大腿都粗了。”
谭文磊:“也比我的大腿粗,还不是一根两根比我的大腿粗,每一根都比我的大腿粗。”
卿孟祝笑:“这就夸张了啊,萝卜哪里就粗到这个地步了?”
谭文磊:“真的,我刚刚伸过去,特地比了一下。说起来,差不多要拔萝卜了吧?我看已经长得足够大了,再不拔,就要老了。”
卿孟祝早已经将拔萝卜的计划安排在日程表上了:“后天会下雨,下完雨再拔。”
冯凝香:“是要晒萝卜干吗?”
卿孟祝摇头:“不晒,这萝卜用来堆肥。堆肥也要看天气,要是雨下得多,肥料容易烂,堆出来的质量不好。”
大家听他说要堆肥,都很意外。
谭文磊:“这么好的萝卜,全都用来堆肥?!”
卿孟祝:“是啊,萝卜不怎么值钱,卖也卖不上价,不如用来堆肥,反而能堆出不错的肥料。”
今年的年成不错,萝卜确实长得挺好,也不怎么卖得上价。
村里的商超和社区农业公司收购普通萝卜,才三毛一斤。
卿孟祝家的萝卜就算能加价,卖的价格估计也不会太高,顶多再多卖块儿八毛的,确实不划算。
不过这么水灵灵的白萝卜,卿孟祝直接用来堆肥,大家又觉得很可惜。
多好的粮食啊。
卿孟祝看大家的表情,解释道:“就算不用萝卜堆肥,也要用别的菜堆肥。我们种的紫云英不就是要用来堆肥?萝卜相对来说还便宜一点,堆肥的成本低一点。”
冯凝香赞同:“确实,这笔钱没法省,我们自己不堆肥,也要到外面买。”
卿孟祝:“是吧?”
卿孟祝种的时候就考虑过了,他是要卖一批货物给星际商城,多赚一点星币。
萝卜就是很完美的蔬菜,个头大,不起眼,哪怕单价稍低,卖给星际商城也能小挣一笔。
星际商城吸收完萝卜里面的物质后,他们直接拿去堆肥,估计也没多少人怀疑。
最主要的是,萝卜只用种三个月就能成熟。
种完萝卜,深翻土地,完全不耽误明年的春耕。
且萝卜属于十字花科蔬菜,和春夏的茄科、葫芦科、豆科等植物不一样,种完春夏的蔬菜再种萝卜,就能实现轮作的目的,能减轻很多病虫害。
因为提到了萝卜,卿孟祝特地去田里看了一下萝卜。
他当时有卖萝卜的心思,种萝卜种得特别多,一共种了四亩多。
这已经是很大的一个面积了,他们种的这种萝卜的亩产能达到上万斤,加起来起码能收到四万多斤的萝卜。
他要是普通的种植户,收到这么多萝卜估计会很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