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夫人起身见礼离开了侯府。
她刚回到家里三个儿子就围上来。虞征和虞宇两兄弟其中一个人在禁军里做将领,还有一个就去郊外大营做事。小儿子刚守灵回来,现在还是懵懵懂懂的。小儿子虞辽是留在京城的人质,前几年被人忽悠去守先帝的陵墓,现今才回来。
他们从边疆回来了,小儿子也没有必要要做人质了,现在在朝廷挂了一个正四品的武职。
“娘,大伯怎么说?”虞宇按捺不住说道。
“你爹是吃酒吃多了,跟刑部尚书聂大人的儿子,还有国子监的学生,夫子起了冲突,这事还要看聂大人跟国子监的态度,你们先别着急,先去睡吧。明天我就去拜访聂大人。”虞夫人心里虽着急,但她是长辈在三个孩子面前还是稳住了。
几个人明早都要上值,还是不要耽误了。
虞征带头应了一声先回房了。
崔哥儿拉住他问道:“父亲没事吧?”
“这事怕是不好了结。”虞征凝神说:“父亲是武将历来就跟文官不对付,而且聂大人就一个独子,这样得罪聂大人,聂大人必不会放过父亲。国子监那边的夫子是魏首辅的亲戚,至于这打的几个学生,也是非富即贵。”
崔哥儿来回走动:“这样说来父亲这一打就得罪了大半的人。”
“喝酒误事,这次不管起了祸事的唇舌是什么,父亲打人一事无从抵赖,错处更大的在父亲。”虞征叹口气。
以后父亲要喝酒要劝着,还有喝酒后不能把人放出府。
“先睡吧,我明日跟娘一块想办法。”崔哥儿劝虞征。
“好。”
这事发生在晚上只有涉事的几家知道,魏首辅也知道自家堂弟被打了,他上值前交代魏夫郎把去京兆府问一问堂弟这事是怎么回事。
郑山辞是不知晓的,他先去上值了。
虞澜意早上起来用早膳,金云就从别处听来了说给虞澜意听。
“这么说,叔父还在京兆府上关着?”
“对,还未谈妥,听说这罪名是杀人未遂,要让二爷在里面关上一阵。”
虞澜意吃一惊:“再怎么也不可能是杀人未遂吧,叔父何必跟几个年轻子弟计较,定是他们说了什么话,叔父喝了酒又上头了,这样才打了他们。”
金云点点头:“二爷才从边疆回来没多久就出了这事,不过二爷确实给他们都打伤了,其中聂大人家里的独子最惨。”
聂大人是刑部尚书,这老头子为人清正廉洁,只有一个独子难免骄纵一些,打了聂华就是捅了聂大人的心肺,虞澜意不免也觉得有些棘手。
“好了,我先回一趟侯府探探情况。”虞澜意不吃了。
他回到侯府时,侍从说虞夫郎去将军府了,虞澜意忙不迭又去将军府。
这到了正堂,虞夫郎,叔母,大嫂,还有三位堂嫂都在。
“澜意你怎么也来了,这是一趟浑水你来作甚?”虞夫郎说了几句。
“我也是家里的一份子,再者叔父待我这么好,我也听听看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忙没?”虞澜意坐在一侧回虞夫郎的话。
虞夫人说道:“好孩子快坐下吧。”
“我先去找了国子监受伤的学生们,他们只是嘴角有些青紫,道歉给了银两,他们愿意出谅解书。国子监的夫子是魏大人的堂弟,魏夫郎待他出了谅解书,只是聂大人这边就有些难了。”
虞澜意心中松口气,“只要聂大人愿意出谅解书就当私下和解。叔母找聂夫人说过没。”
“这聂夫人宠爱独子,秉着礼数让我进去喝杯茶,结果说什么也不同意出这谅解书,只要给他们一点苦头尝尝。说她儿子现在还躺在床上,要和解也成,等她儿子好了,自然他们几个人就能出来了。”
崔哥儿:“这送金银珠宝他们也不要,就是想让父亲他们在牢里吃苦。”
虞夫郎说道:“暂时先这样吧,再让侯爷去跟聂大人说说话,看看有没有回旋的可能。弟妹你就去给二弟送点棉被跟吃食过去,给衙役多塞一些银子,让他们好生照看。”
虞夫人点点头。
这事就在聂大人身上了,是叔父打了人,聂大人咬口不放也没甚错处,只是要看聂大人的诉求是甚,他们能不能满足了。
虞夫人送了上好的药材到聂府上,聂夫人倒是收下来。她也知道虞家势力大,不能闹得太难看,只是她咽不下这口气。
她先去看儿子,儿子断了三根肋骨,漂亮的侍女给他喂水果吃,他的目光都落在侍女身上。聂夫人心烦的让侍女先退下。
聂大人跟聂夫人的相貌不差,聂华小时候也是一个玉团子,长大后脸上就不能看出什么相似之处,整个人轻浮,浪荡,脸上的黑眼圈很重。要不是家里管得严,这屋子还不知要抬几个姨娘了。
这还未成亲就这般沉溺女色,他还会时常去青楼楚馆里,一夜未归。聂夫人想不通,小时候聂华是一个多么乖巧的孩子,怎么长大了就变成这样了。
长相也变了模样,性子变得暴躁不堪起来。
“娘,你没同意跟虞家和解吧?你看他们把你儿子打成什么样子,这样他们还是什么事都没有,我们家以后在京城还这么做人,我以后跟人交朋友的时候都不好意思提咱们家的名了。”
聂夫人忍不住说道:“你少跟这些人一块混,他们都是纨绔子弟,你跟着他们学不好。”
聂华心中被刺了一下大声嚷嚷起来:“娘,你怎么这么说我朋友,怎么我的朋友就非得是勋贵子弟,那些国子监里的好学生不成,我是您儿子,你就非要这么嫌弃我!算了,我现在不想看见你!再说了,我总比一个农户家的孩子好吧,那个苏言的有什么好的。”
聂夫人闻言气得不轻,她忍着怒气:“你好好休息。”
苏言这孩子是惹人怜惜,这是她贴身丫鬟的儿子,才二十几岁,现在做了翰林,这也是很好的事。她跟老爷就不免会对这孩子帮扶一二,这一下子就跟捅了火桶一样,聂华看苏言哪哪都不顺眼。
聂夫人是打算跟虞家和解的,这虞家有侯府,还有国公府在,虞二爷三个儿子都有出息,他的长兄这一支的人也是人才辈出,哪像他们这一家成了这样。耍耍脾气拿拿乔就成了,要真得罪了,他们聂府也吃不消。
聂夫人的脑子急转,心里已经打定主意等聂大人下值后就劝他接受了虞家的歉意。
这时她还不知道聂大人已经写好折子在金銮殿上把虞家的事闹上去了。
御史们闻风而动,对虞二爷一家进行批判,其中还有文武之争,文官的嘴厉害得很,武官只能干瞪眼,武官说不出什么话,但他们只要一说话就会声如洪钟,把人耳朵震麻。
长阳侯聪明的没有为自己的二弟辩白。
武明帝让朝臣们安静,“虞爱卿这事是当引以为诫,就依法处置吧。让京兆府尹看着办,这喝酒闹事朕也嫌丢人,堂堂大将军做出这事自己好好想一想。还跟几个小辈动手也是……”武明帝给虞二爷说了一顿,但实际上还是让京兆府尹做主。
“另外虞爱卿还是不能伙同曾经的下属一块喝酒闹事,每人罚俸半年,虞爱卿罚俸一年。”
上面的话都没有让长阳侯放在心上,只有这最后一句话让长阳侯的后背侵透了汗水。二弟跟下属们在一起喝酒,陛下最看重的还是二弟他们这些武官联系密切。
下值后长阳侯还是跟之前一样,没甚变化。
郑山辞不知道昨晚还出了这事,看陛下的意思是不愿追究这事。他回到户部看赵翰林记下的户籍册子。赵翰林这册子也做得好,郑山辞满意点头。
今天陛下的赏赐陆陆续续就来了,像是跟着郑山辞办事的人哪怕是小吏都得了赏赐,郑山辞写奏折时都提了他们。虽说没提具体的名字,但武明帝还是赏赐了一些东西,这也算是意外之喜。
像是崔翰林跟赵翰林就更了不得了。崔翰林比他的前辈更先进入六部成了正六品吏部主事,赵翰林成了户部主事。吏部跟户部的是六部之中最有权势的两个部门,他们先到这两个部门历练,这对他们以后的官途甚有帮助。
像是萧高阳这样的状元进入六部时,刚开始做的就是吏部的主事。
崔翰林跟赵翰林是二甲进士如今有这么一个好归宿,翰林院的翰林们都很羡慕他们。
跟着郑大人这样的上官真好,自己做的事不会被上官贪了功劳,做得好还能获得郑大人的赏识。至于方翰林心里更加憋屈了,他跟崔赵两个人都是一起进入户部的,结果现在他们两个人都捞到官职了,只有他一事无成,还被项郎中说心思不正。
现在项郎中有什么好得意的。庞次辅已经垮台了,还是被他上官亲自送进去了,看以后项郎中在户部怎么自处。
方翰林想到项郎中的下场,心中出了一口恶气。
翰林们纷纷围绕着崔赵两个人,不管现在心里怎么想的,他们都要去说恭喜。
翰林们散去后,崔翰林说道:“赵兄好福气,去户部做事真好。”
赵翰林笑道:“崔兄到了吏部也是前途无量。”
两个人相视一笑。他们的关系亲近,跟着郑山辞做事后心里踏实,想必以后到了吏部跟户部也会踏踏实实的做事。
跟着郑山辞一块做事的翰林,不止崔赵两个人,只是他们两个人的功劳最大。其余的翰林也得到了赏赐,至少在以后官职有空缺的时候,他们的机会会比别人更多。
苏言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跟着郑山辞做事后已经把郑山辞看作是自己道路上的前辈了,他想变得跟郑大人一样。
郑山辞把户部的公务处理完,梅尚书把他喊过来:“今年的漕运你多盯着,户部有部分的收入就是漕运,你准备接待一下海商。我要忙陛下的生辰。”
“是,梅大人。”郑山辞领命离开。
大燕有漕运通道十三条,又被称为十三仓道。京城水路发达,再加上海上贸易发达,所以京城来往的船只很多,产生的利润也很丰厚。
郑山辞仔细翻阅漕运的书,找了几个精通漕运的官员一并去。
项郎中怯怯的说:“郑大人处理清丈田地时,上一年的海商是我接待的。”
郑山辞颔首:“那你跟我一块去吧。”
项郎中心中一喜:“多谢郑大人。”
郑山辞下值回到家里,虞澜意还没回来,小平安在屋子里乖乖写作业,郑山辞只看了一眼没让儿子发现,放轻手脚自己离开了。
他去书房看书,没到一会儿就听见虞澜意大喊着气死我了。
郑山辞放下书探头探脑的去看。
虞澜意说道:“说叔父的错处就算了,怎么还要把虞家所有人都拉下水,这个聂华也不是一个好东西。要不是他口中狂言,他会被人打么?”
虞澜意跟虞夫人一块去聂府受了气,心里很不是滋味。
郑山辞从走廊过来,虞澜意跟郑山辞说聂府的事。郑山辞拉着他坐下:“这事本来是双方都有错,但叔父毕竟把人打伤了是要多担待一些。”
虞澜意跳到郑山辞面前:“你一点都不生气?你的情绪这么稳定?!”
郑山辞觉得像是张牙舞爪的小猫跳到了他面前。
“我生气,杜兄认识京兆府当职的人,我已经让他帮忙请人关照叔父跟诸位大人,让他们少吃一些苦头。”
虞澜意抱胸睨看向他:“这还不错。”
过了两三日后,聂大人写了谅解书,京兆府尹就把虞二爷等人放出来,虞二爷出了地牢心想若他手里还有兵权,陛下不会让人耽误两三日才把他放出来,终究是没用了。
出了京兆府,虞夫人跟三个儿子都在,虞二爷把自己的心思压在心里,他不能这么想,这样想下去会连累家人。
“先回去吧,洗漱一番好好睡一觉。”虞夫人说道。
一行人回到家里,虞二爷洗漱后觉得自己恢复过来。家里做了一桌好吃的,虞二爷动了几筷子,他想喝酒,瞧见家里没准备酒,他只好先把酒瘾忍下来。
“我没事,你们也不用小心翼翼的。有夫人给衙役塞银子,大哥也找人来照顾我了,山辞那小子还托人帮忙了,这小子真出息了。”
虞二爷爽朗的笑起来。
虞夫人见虞二爷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松了心。
“相公用了膳,去一趟侯府,大哥有事要找你。”
虞二爷应一声吃完就去侯府。
到了侯府长阳侯就跟虞二爷一块到书房。
“大哥这些日子还要谢谢你为我奔走。”虞二爷诚恳的说。
“二弟,以后做事不要冲动了。另外你今后跟你的下属们少在一起喝酒。”长阳侯语气顿了顿说。
“好,我记住教训了,以后不会再跟他们一块喝酒了,我们一起吃吃饭总成了。”虞二爷满口答应。
“我的意思是你以后少跟你的下属来往,你们既已不在军中,就没有必要再聚在一起,免得有人说闲话。”长阳侯直白的说。
虞二爷懵了,他听明白长阳侯的意思了。这是他跟下属在一起,让人猜忌了。他兵权都交了,回到京城里任了一个闲职,只是喝喝酒,现在就变成这样了。
他在边疆是何等的威风,蛮夷都还怕他,现在到了京城就要被掣肘,要被管着。
虞二爷深深吸了一口气应下来:“知道了,大哥。我不会让大家难做的。”
长阳侯叹气拍了拍虞二爷的肩膀:“你知道就好,我这也是为了你好。”
虞二爷点点头,他转头看向窗外觉得树枝上的杜鹃鸟好看,杜鹃鸟叫了几声,扑腾着翅膀就飞走了。
虞二爷回到家里还是跟没事人一样,他给下属们送了一些银子说是这次请他们喝酒连累他们了,又说以后要少见面。
下属们也不是蠢人自然知道虞二爷是在避嫌,今后他们就没再聚在一起了。
郑山辞接待了海商把事情谈好后就交差了,他跟虞澜意夜里出门,虞澜意看见聂华鬼鬼祟祟的进了青楼,心中冷笑。
“你看这就是叔父打伤的人,这手脚还没好利索,现在又去青楼去逍遥了。”虞澜意都没想到聂大人这样的人竟然会有这么一个儿子,真是家门不幸。
郑山辞:“好了,别气了,我们去买些吃食吧。”
虞澜意也觉得跟这样的人生气没必要,郑山辞买了几根烤肠,他边吃边说:“我怎么看这聂公子跟聂大人长得不太像。”
“小时候挺像的,越长大就越不像了。”虞澜意随意的回答。
京城里的小孩小时候都见过,虞澜意性子野,经常跟着虞长行一块出去玩,对几个男孩子也认识。
郑山辞点点头:“我倒是觉得前段日子跟着我做事的苏翰林长得跟聂大人有几分相似。”
“天底下长得相似的人多了,可能这只是巧合吧。”虞澜意说。
郑山辞心想也是。聂大人是刑部尚书,家中的夫人也是书香门第出来的人,两个家族都是有头有脸的,要苏翰林真是聂大人的儿子没有理由不接回去。
虞澜意吃完烤肠又买了糖人吃。
郑山辞吃了一个糖人,古代的糖不如现代的糖甜,这个糖人有镂空的地方,吃起来刚刚好。
两个人把这件事搁下了。虞澜意回到家里还跟郑山辞说,叔父这几天一直在家里,休沐了打算约叔父一块去跑马。
“你不知道大堂嫂在边疆多年,听大堂哥说骑马比我还厉害,我就是不信了。”
郑山辞倒是赞同他去骑马,四处走一走:“也不光在京城里玩,可以去京城周边的地方玩玩看看。”
虞澜意翻过身来:“你说得对,我约几个人就能去玩玩,身边多带几个侍卫。”
“要是你真想去看叔父,你就给叔父送点酒去吧。”
虞澜意本来是侧着身子看郑山辞,听这话,撑着身上趴上去捏郑山辞的鼻子。
“叔父就是因为喝酒才变成这样的,你怎地还让我给叔父送酒去?你到底是不是个聪明人。”
郑山辞笑着说:“叔父心里看似粗犷,实则心思细腻。他一定还想因为自己喝酒的事给旁人惹了祸事,自己不敢沾酒了。你送酒去,叔父心里就知道你没有怪罪他,叔父自己知道分寸。”
虞澜意听了郑山辞的歪理,觉得有几分道理。
“好,我明天就给叔父送酒去。”
虞澜意说着又捏了捏郑山辞的耳朵,安心的窝在他胸膛上睡觉。
郑山辞去上朝,等朝臣们说完话,武明帝对冯德使了一个眼神。
冯德拿着圣旨站在前面。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升郑山辞为户部尚书。”
郑山辞做了户部尚书,梅尚书去平调成了吏部尚书。郑山辞听见圣旨神色还有些呆。
等冯德念完,他才恍恍惚惚的跪下谢恩。
他三十二岁的年纪就成了户部尚书,郑山辞自己都不敢相信。
梅淮跟杜宁才是心思复杂的,郑兄一下子就跟他们的父亲是同样的官阶了,做了尚书主管整个部门的事,这时候他只跟尚书和内阁的人一块了。
第158章 品行端正
早朝结束后,众人都来恭喜郑山辞。清丈田地这事寻常人没有胆子提出来,郑山辞把这件事提出来,虽说现在只是京城完成了清丈田地的事,等大燕清丈田地的事全完成了,这不知要给大燕带来多大的好处。
像是这次在京城收缴上来的金银价值就有四百万两银子,不知这些人是有多贪,清出来的土地现在全在朝廷手里,以后不管是分地还是做甚都好使。
“郑大人恭喜恭喜。”
“郑大人是大燕最年轻的尚书了,郑大人休沐日有空么?”
郑山辞一一作答,好一会儿才从官员堆里脱身,他回到户部才松了一口气。升官的事不止是郑山辞一个人高兴,长阳侯府,英国公府,施家都很高兴,就连谢承心里也高兴。
他是储君名分已定,他视郑山辞为老师,看见郑山辞升官做了正二品尚书,心中就放心了。
谢承回到东宫让自己身边的太监去库房里挑一些珍贵礼品送到郑府去。
“本宫记得父皇赏了本宫一套茶具,本宫不爱喝茶,这套茶具就送给郑大人吧。”谢承突然想到什么吩咐小顺子。
小顺子应一声:“奴婢这就去办。”
小顺子去了库房挑了一些珍贵的物件,拢共有六件,凑一个六六大顺之意,太子爷说了要这套茶具,小顺子命人包得好好的。
“你们仔细一些,把这些物件送到郑大人府上去,客气一些别摆架子,不然回来有你们好果子吃的。”小顺子挑好礼品先把单子拿过去请了谢承的安。
谢承同意后,小顺子差人送过去。
在东宫当值的人都是人精,他们出门都是教人捧着,讨好着的。知道什么人该敬着,什么人该拿乔,他们心里门清。
像是郑山辞这样的朝中大臣,又是太子少傅,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在郑山辞面前拿乔,放肆。
众人皆是恭恭敬敬的把礼品送到郑府去。
虞澜意刚起身用了早膳,金云就说东宫来了。
虞澜意立马拾掇好出去见人。
“恭喜虞少爷,郑大人荣升户部尚书了,太子爷念着郑大人,派小的们来送礼。”小太监欢欢喜喜的说。
虞澜意一听心里也是欢喜的,让金云客客气气的送了荷包,把人送走。他先把礼盒拆开一眼就瞧中那款茶具,“郑山辞还在用紫砂壶,我看这套茶具挺好的,等他回来就给他换上。”
他看见有一个金项圈,还镶嵌了宝石,眼睛顿时也变得亮晶晶起来。
“留着改日送给同初,小平安是男孩子戴这个不合适,小哥儿戴这个就合适了。同初都十岁了,戴上这个一定很好看。”虞澜意美滋滋的说。
安哥儿也生了一个哥儿,虞流歌,在家里很是得宠。虞和柏作为哥哥,待弟弟很好。
流歌还太小了,两岁都没有,撑不起这个金项圈。
虞澜意想了想,他懒懒的躺在躺椅上,翻阅账本:“郑山辞升官了,以后的应酬又多了。不过升官嘛,总是一件好事。”
他看了一阵账本,让厨房今晚做一顿好饭好菜。
他起身去铺子里巡逻,没巡到什么要紧的事,反而自己去小吃里吃了东西,林哥儿瞧见他,拉他过来一并坐下,两个人说说闲话。
小吃店扩张了,招揽了几个伙计都是长得俊俏的,林哥儿压低声音说:“我招来一个账房先生还是举人出身,家道中落,现在到我们店里先做个账房,一个月有五两银子。”
“我这话只给你说说,旁人我是没说的,他有野心还想一直在京城里考,直到成了进士才肯罢休。”
虞澜意:“京城中的读书人多着呢,这么一想,每隔三年就有三百名进士,这名额真珍贵。”
这名额是珍贵,在翰林院就不珍贵了。能留在翰林院的最低也是二甲进士。崔赵两个人飞黄腾达了,余下还有好多翰林没有出路,只能写写文书,替人跑跑腿。
萧高阳在翰林院做侍读学士,苏言把萧高阳要的文书放在他身侧,他做事仔细,又不似寻常人那样浮躁,萧高阳有好几次都看见苏言一个人默默在翰林院的书阁里看书。他不吵不闹,吩咐的事情会去做。本来这次有个去礼部见政的机会,众位翰林都表达了想法,只有苏言还是欲言又止没说话。
萧高阳就把这次机会给了旁人。
今天他处理公务,苏言来拿文书。萧高阳叫住他,“我跟你谈谈,你先坐下。”
苏言心中有些紧张,乖乖坐下来。
萧高阳开门见山问道:“你的成绩在二甲中也是名列前茅,怎么不去争取这次机会?”
苏言低头:“我怕争抢不过他们,再者萧大人这里还需要我帮忙。”
这个回答倒是诚实,萧高阳笑道:“我这里可以换个人,除了礼部的名额外,杜大人你认识吧,他是刑部郎中,最近刑部的事多,他私下托我帮他找个人,我想来想去你认真细心去刑部正好。礼部的名额是翰林院的,这次是我私下请你去,不过你放心吏部那边会把流程走完,你在刑部做的事也是你以后升迁的政绩。”
苏言听见萧高阳的话,心中发喜又发酸,“谢谢萧大人。”
“都是你自己做事细心的功劳,等你从刑部回来还是来我这里当差吧。”
苏言闻言更加欢喜了。
晌午去用午膳时,眉眼舒展,这神色连崔主事都看出来了。
“你今儿这么高兴怎么了?”
苏言忙不迭把萧高阳的话告知给他。
“原来如此。这话也是,我在吏部当值,这吏部郎中就是姜大人,听说萧大人跟姜大人,还有梅大人,郑大人,杜大人都是顶好的情谊,还有一个施大人在地方任官还未回来。”
崔主事在做翰林时跟赵主事,还有几个翰林交好,其中就有苏言。虽说苏言的身份不高,但为人很真诚谨慎,崔主事倒是蛮喜欢跟这样的人做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