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他很自私,很固执。
可他要他的夫郎和家人,荣耀加身,光芒万丈。
方不枉此生。
作者有话要说:
边疆打仗剧情不会太多哈,回来就可以登基,就可以大展拳脚,开启高光了~~
第140章 三年(1)
朝廷筹备完军需,谢文彦就或幸灾乐祸,或担忧中启程,快马加鞭前往边疆上任了。
此去他并不是一个人,还有谢文齐这个穿越堂兄。
原因无它。
只因为堂兄的空间,作为粮草运输实在太好用了!
既然知道此次去边疆,是世族对自己的算计,谢文彦怎么可能在粮草上给对方钻空子。
所以表面上,粮草虽还是给原来的官员进行押送,可实际上真正的军粮,早已被他转移到堂兄的空间中一起带着。
果不其然。
就在谢文彦走到半路时,后面就有士兵慌张追上来,报告押运粮草的队伍遭遇拦截,被全部烧毁的噩耗。
还没见识过古代真正残酷的谢文齐背脊发凉,喃喃道。
“堂弟,还真给你说中了,这些人竟真的如此丧心病狂,他们就没想过一旦战败,咱们楚国会遭遇什么情况吗?”
“都是生活在楚国疆土的人,楚国灭了,他们又能讨到多少好?”
虽然知道有些人就是如此自私,但习惯了现代爱国熏陶的谢文齐,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谢文彦安抚他,“楚国灭了,他们完全可以带着家底投奔各国,国家兴亡与他们何干?他们只需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就好了。”
“世上或许有善良无私的圣人,忠君爱国的义士,但不要因此就把人想得太美好,人心险恶这个词,从来都不是开玩笑。”
“走吧,此次草原之战,不胜难回。”
谢文彦严肃说罢,一拉缰绳,策马继续上路。
谢文齐跟着追上来,笑得有些傻气,“多谢堂弟提点。不过还好我是比较幸运的那一个,遇到了堂弟这般仁善之人!”
谢文彦:……
行吧,傻人有傻福。
前去边疆的路上,除了粮草被烧的坏消息,谢文彦还遇到不少截杀。
没办法,他数次出手让世族损失巨大,世族现在是不可能再小看他了。
此次算计他去边疆,世族大大得罪了乾元帝,说什么都要让他死在外面才划算。
否则付出这么多不成功,那就太气人了。
世族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谢文彦并非普通读书人,他不仅文武双全,武力值还是上辈子在战场中练出来的百战老兵。
兵法领兵谢文彦不敢托大,但要说在围攻中活下来的经验,他自觉他还是能够称得上“一夫当关”这四个字的。
再加上还有乾元帝专门派遣的精英侍卫保护,他们除去受了点小伤,看上去有些狼狈外,全部都活着抵达边疆军营报道。
到达军营后。
谢文彦并没有着急表现,去掺和指挥那些将领的决策。
而是很老实地呆在军营之中当个吉祥物,做出一副很有自知之明,但又努力上进地表现,每天跟着士兵们操练,学习各种战场生存本领。
其实这些本来他都会,并非还很擅长。
可问题是,他这辈子前十几年都呆在京城,是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一到边疆就很熟悉的样子,那不是明摆着有猫腻吗?
他身边有乾元帝安排的侍卫,所以面子功夫还是要做的。
这不算浪费时间,谢文彦每天跟底层士兵打成一团。
坚持各种训练,从不喊苦喊累,训练效果从开始的生疏,到后来超越军营中呆了好几年士兵的表现,让众人十分刮目相看。
他展现出来的能力,以及平易近人的性格,不知不觉间,就获得了底层士兵们的认可,以及拥护之心。
谢文彦花了整整一年来刷士兵们的好感,以及为自己接下来在战场中的勇武表现做铺垫。
等到第二年。
他就找机会,在一次敌军突袭中,表现出强大的武力,终于获得几位将领赏识,得到尝试跟着军队上战场的机会。
这上了战场,谢文彦就跟鱼儿入了水一样,直接强势崛起。
前世他在战场上,就是做前锋敢死兵的,比起躲在后面,他更加擅长冲到前方,大开大合的浴血拼杀。
一开始,他这么做差点没把边疆几个将领吓死。
毕竟乾元帝可私下派人交代过,让他们几位将领务必保住谢文彦的性命,哪怕战败,也不能让谢文彦死!
谢文彦说想上战场,他们还以为对方就是想躲在后面,随便混一点军功而已。
结果谁知道,对方上战场,是真来杀敌的。
那挥地虎虎生风的大刀,那眼睛都不眨地收割敌军士兵生命的冷静,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煞神阎罗王!
谢文彦第一场参战,就独自冲进敌军中,斩下了敌军一位身份不低的将领,立下大功。
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但凡是谢文彦参加的战役,那些敌军将领就怎么都得留下一颗头颅祭旗。
一时间,杀得敌军士气大减。
草原军队不得不拔营后退数十里,暂时防守应对。
而楚国军队则是士气大涨,众人对谢文彦的好感,全部化为崇拜。
谢文彦在边疆名声大噪。
消息传回京城。
世族和百官眼睛都快瞪掉了,难以置信和恐惧摇头,“怎能可能?谢文彦他不就是个从小在京城长大的读书人吗?怎么可能在战场上如此勇猛?”
御书房。
乾元帝笑得畅快之极,但也有些疑惑。
就算谢文彦文武双全,可战场不是比武擂台,短短时间内,对方上战场活下来就算了,竟然还能数次冲进敌军中,斩下敌军将领头颅,也太夸张了吧。
世上当真有如此天赋异禀之人?
还是对方藏拙?
乾元帝作为帝王的疑心病又犯了。
王成安见此,拍马屁笑,“陛下,都说虎父无犬子,谢大人如此勇武,都是继承了陛下的血脉啊,想当初陛下在边疆时,也是如谢大人这般,勇武杀敌立军功,让人佩服至极!”
“谢大人那般身强体健的模样,一看就是武将料子,听闻谢大人高中之前,在同窗中就有文武双全的美名……”
“刚到边疆的时候,还主动跟着士兵辛苦操练,谢大人如此不怕吃苦上进,有如今成就又有何奇怪?”
“恭喜陛下,有谢大人这般文武全才辅助,陛下定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
谢文彦的表现都有迹可循,就算夸张了点,也可以说是天赋异禀。
没有人不喜欢听青史留名的好听话。
尤其是不缺钱财的上位者,最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名声。
乾元帝心中高兴,但嘴上还是道,“朕留不留名不重要,主要是有彦儿这般肱骨之臣辅助,朕把这江山交出去也能更放心。”
自从谢文彦离京后,朝中的夺嫡争斗就显现了出来。
皇子们争得乌烟瘴气,你死我活,一个个手段是有,可就是少了些大局观,少了对天下百姓的重视之心,眼中只有皇位和权利。
不把百姓放在心中的皇帝,迟早会把江山葬送。
乾元帝现在很是忧心,因为一群儿子中,他觉得传位给谁都悬。
但如果有谢文彦这种文武双全的辅臣,那就可以放心了,只要挑一个老实听话的中庸皇子继位,未来稳固江山数十年不成问题……
乾元帝也不是没想过让谢文彦上位,毕竟谢文彦真的太优秀了,又那么像他这个父皇。
可终究,出身在宫外就注定了血脉存疑,没有继位资格。
他愿意,宗室也不同意,其他儿子们更加会团结起来反对。
“诶,要是当初没出宫就好了。”
乾元帝很是懊悔叹气。
不过,让谢文彦上位这个想法,终究是在他心中留下了痕迹。
乔玉景得到边疆接连胜利的消息,提着的心也松了许多。
知琴知书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
知书兴奋道,“公子,姑爷真是太厉害了!当初外面传咱们姑爷是战神转世,还真给说中了,数次战役胜利,数次斩杀敌军将领头颅,真是神了。”
“有此军功,只要姑爷能够活着回来,日后朝中那些官员,就再也不敢小看姑爷,咱们家就算是彻底在京城权贵中站稳了脚跟。”
知琴也是高兴不已,但她比较稳重,端上一碗补汤提醒道。
“公子,您快把汤喝了,趁着姑爷回来前好好养身体,到时候姑爷回京,您才能尽快怀上小主子。如今姑爷声势如虹,盯着的人不少,咱们可不能让人钻空子。”
一旦姑爷出息了,外面那些官员为攀交情,就算姑爷拒绝,也肯定会想办法硬塞人。
她们公子不得不防,做好最坏的打算。
“嗯,我明白。去拿信笺过来,我要给夫君写信……”
乔玉景点头羞涩笑,乖乖把补汤喝完。
净手后,焚上自己最喜欢的香,才开始给边疆的爱人写信。
与此同时。
边疆军营中。
谢文彦坐在篝火旁,也拿着临行前夫郎送的护身符,思念远隔千里的人。
旁边士兵瞧见打趣,“谢小将,想夫郎了?”
“嗯。”
谢文彦闻言没有犹豫点头,俊朗的脸上笑容温柔。
不知没有他在身边,夫郎每日睡得可好?
平日里可有想他?
他很是想他。
谢文彦的军功传回京城,虽然很是令人震惊不可思议。
但其实也并非太过夸张,因为谢文彦从幼时起,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读书和练武天赋。
他十年如一日的每天早起锻炼拳脚,勤恳读书练字,在同窗之间颇有文武双全的名声,去了边疆后更是积极融入底层士兵,不怕吃苦跟着操练,有循序渐进的变强过程。
再加上曾经在朝堂上,直接当众斩杀官员的狠辣心性……
说实话,他能在边疆战场如此勇猛,仔细想想还真不奇怪。
和谢家没仇甚至交好的官员,如今心中很是庆幸,谢文彦有这般能耐,在边疆那种凶险之地都还能活得如此灿烂,前程着实远大啊。
他们与其交好,未来可期!
但世族和与谢文彦交恶的人,表情可就僵硬难看了。
“想我世族多年算无遗策,没想到竟在这个泥腿子出身的臭小子身上栽了跟头,将他送去边疆还能逆风翻盘,此人当真是我世族心腹大患啊。”
“此人必须死,传令下去,无论用什么办法,必须让姓谢的死在边疆之地!”
三位世族族长眼睛通红。
与其说是被气的,不如说是害怕。
谢文彦的存在让他们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恐惧。
京城有人欢喜,有人担忧。
自从谢文彦数次在战场上立功后,他就从原本的监军职位,成了先锋将领。
每次战役,他都冲在大家最前面。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堪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边疆楚国士兵的气势,被他带动得十分亢奋,以他为偶像目标,一个个上了战场后也比往日不知勇猛多少。
这期间谢文彦自然也是受过伤的。
毕竟,草原部族擅战之名也不是虚的,他后面还有世族见缝插针的刺杀,饶是他再厉害,如此两面夹击,也有疏忽中招的时候。
但好在谢文彦足够警惕,又有堂兄包治百病的灵泉水相助。
无论他受再重的伤,每次都能险险活下来,并且迅速康复,重新回到战场再来!
他就像个打死不死的小强,杀得草原部族那边闻名丧胆,一退再退。
整整三年时间。
谢文彦就带着仅有的10万军队,把嚣张的草原部族打得落花流水。
只不过,草原那边也不是吃素的,虽然被逼退回了草原深处,可楚国这点兵马想要彻底把草原打下来臣服,也不可能。
为了给楚国多创造十几年的安稳日子,谢文彦决定带人悄悄潜入草原深处,刺杀草原可汗,让草原因群龙无首,陷入争夺王位内乱。
届时,对方也就没心思再来掠夺楚国边疆了。
“此计甚妙,可我们不熟悉草原深处,草原可汗身边更有精兵层层守护,谢大人想要潜入刺杀,恐怕并不容易,深有性命之忧啊……”
边疆几位将领思考后阻止。
尽管他们对刺杀草原可汗很是心动,可谢文彦是陛下死命要保护的人,他们不敢让对方去送死。
一个将领提议道,“刺杀之计很好,但谢大人的性命于我楚国更重要,此事不如另选行动之人,若有闪失,也能损失最小。”
谢文彦却摇头,坚持己见。
“各位将军好意谢某心领,但此事不宜外露,而且此去草原除了刺杀草原可汗,还要挑动草原内乱,除了我,其余人前去恐难做到。”
此计要的不仅是杀人身手,还有头脑计策,普通士兵难以胜任。
他想去草原深处,也不仅仅是为此。
京城那边夺嫡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夫郎传消息来,说大皇子想要逼宫上位。
鹬蚌相争,他这个渔翁也该收网了。
谢文彦坚持。
山高皇帝远,几位将领此刻送信去京城通知乾元帝也来不及阻止。
最后没办法,他们也只能忐忑配合行动。
谢文彦带着数位忠心自己的士兵,潜入草原花了两个月,成功带着草原老可汗的人头回来,以及草原内乱的消息。
不过糟糕的是,他也因此“重伤”!
“咳咳,周将军,谢某不负圣命,此次草原之患终是解决,为边疆百姓赢得十数年安稳之日,如今谢某命不久矣,心中只有一愿,还望将军答应。”
谢文彦满脸虚弱请求。
几位将军悲痛,“谢大人莫说这种话!大夫说了,只要用珍贵药材好好养着,肯定会没事的,你身子骨好,往日重伤都是很快痊愈,这次定然也不例外。”
“咳咳,我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周将军,这次怕是真的不行了,我想回……回京,再见我爹娘和夫郎最后一面……”
谢文彦艰难说罢,又晕了过去。
就这般拉扯几次。
几位将军最后不忍心,只能同意他的选择,安排了数千精锐随行,送他返回京城。
而捷报,则先一步快马加鞭送回京。
草原可汗的人头,以及边疆大胜的消息传回京城。
乾元帝笑得牙花子都出来了。
激动从龙椅上站起来,连连道,“好好好,谢爱卿果真是朕的良臣!”
百官们不管心中怎么想,此刻自然都是拱手道喜。
但随即。
当从报信的士兵那里,听说谢文彦重伤,将命不久矣的消息时,乾元帝笑容就霎时僵硬,双眼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等醒过来确认消息为真后,乾元帝大受打击。
一边按捺悲痛,一边急速传令,“快,让太医院医术最好的几位御医,立刻启程前往边疆方向,与护送谢爱卿回京的队伍汇合,治不好谢爱卿,你们就都别回来了!”
之后数日,乾元帝都因为担心路上的谢文彦,整个人看上去十分憔悴。
因此对政务有些许疏忽。
如此模样。
正好给了准备逼宫的大皇子机会。
这些年,大皇子虽然一直在皇陵,但因身后有世族支持,并未真的退出皇位之争。
他就像一条毒蛇,躲在暗中搞事,随时咬人。
而朝堂中的数位皇子,在这些年的相互争斗中,早已各自元气大伤,乾元帝又正处于憔悴疏忽时,正是一网打尽的好时机。
整个京城暗流涌动,风雨欲来。
直到这天。
“重伤”的谢文彦终于被护送回京,乾元帝得到消息,不顾百官阻拦,跌跌撞撞主动跑到谢家探望。
可惜终究还是晚了。
谢文彦伤势过重,就在乾元帝踏进门的那一刻,断气而亡。
“谢爱卿!”
乾元帝目眦欲裂,没受住打击当场吐血晕倒。
“陛下,陛下晕了……”
“御医,御医快过来……”
谢家一片兵荒马乱。
昏迷的乾元帝被抬回皇宫医治,众皇子和百官都守在寝宫门口等消息。
这般时机。
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早就准备好的大皇子见此,立马传令下去,终于在当晚起势,带着私兵把整个皇宫给围了!
其实逼宫的心思其余皇子多多少少也有。
但大家的动作都没有这么快,除了二皇子,全都露出惊慌之色。
“大皇兄,父皇还活着呢,你竟敢谋逆造反!”
一群皇子气不可遏。
既气大皇子胆大,又气自己落后一步。
看见众兄弟如此表情,蛰伏忍辱几年的大皇子,终于忍不住露出畅快笑容。
“孤就是谋逆了又如何?孤不仅是中宫嫡子,还是嫡长子,本来就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倘若不是你们这群心思不正的东西,孤岂会被废太子之位?”
“皇位是孤的,你们敢和孤抢,休想!”
就抬手,示意自己的私兵把人都抓起来。
皇位父皇不给,他就自己拿。
但就在下一刻。
皇宫中又出现另一批私兵!
二皇子走出来,看向大皇子嘲笑,“皇兄好手段,这些年一直龟缩皇陵可真会演,但皇兄怕是忘记了,螳螂捕蝉,还有黄雀在后吧?”
“既然太子之位已被废,老老实实当个富贵闲人不好吗?”
两方私兵僵持。
大皇子脸色难看,瞬间猜到自己身边肯定出了叛徒。
否则老二怎么会及时知道他逼宫的行动,还能做出如此截胡。
但那又如何?
他身后可是世族,有世族配合,便是老二黄雀在后,鹿死谁手也说不定。
这般想着。
大皇子便镇定下来,冷笑道。
“老二,你还是那么天真自大,你以为就凭你这点人手,就真能当黄雀?”
“今日孤既然敢围宫,你猜宫外孤还有没有后手?”
大皇子就示意身后的私兵,吹响战锣,示意宫外的人手行动。
瞬间,宫墙外就隐隐传来厮杀之声。
大皇子肆意冷笑,“老二,孤本想看在亲兄弟的关系上,饶你一命,但人间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要闯,今日孤就成全你,送你上黄泉。”
二皇子闻言也没有惧怕,而是继续嘲笑。
“大皇兄,我看天真的是你,就算你把我们兄弟都杀光了,这皇位也不可能轮到你这个非皇室血脉的野种坐!”
现场众人皆是脸色大变。
那些跟着大皇子逼宫的人神色也变了,眼中露出惊疑不定之色。
如果大皇子不是皇室血脉,就算今日逼宫成功,事后那些宗室亲王、郡王们,肯定也会站出来激烈反对。
一个不好,夺嫡之争就会变成谋朝篡位。
边疆那些忠心皇帝的将军士兵,肯定要会起兵反叛,还是正大光明的!
到时候他们这些“从龙”之人,就是叛贼,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与此同时。
皇宫外。
“已死”的谢文彦正生龙活虎,带着护送他回京的数千精兵,气势如虹斩杀大皇子和世族安排的留守兵马,冲进皇宫救驾。
乔玉景则带着谢家,以及谢氏族人,全部登上事先准备好的船只,忐忑不安望着厮杀声不断的皇宫方向。
事成一切好说。
事败谢氏全族逃离,再寻东山再起之机。
成王败寇,端看谁技高一筹。
乔玉景死死盯着皇宫方向,双手紧握谢文彦送的定情玉梳,低声轻唤。
“夫君……”
皇宫内却是因为二皇子的话,安静地落针可闻。
直到刚刚从昏迷中醒过来的乾元帝被太监扶着出来,神色震惊又愤怒询问。
“老二,你刚才说什么?”
老大并非皇室血脉?是个野种?
这怎么可能呢,他对皇宫的掌控还是非常强的,和郭皇后的夫妻感情也不差,郭皇后更是个知书明理的大家闺秀。
对方怎会如此不顾九族,与人私通,还生下野种呢。
乾元帝不愿意相信这种事实。
大皇子不想自己的身世暴露,反应过来也立马愤怒辩驳。
他一副被冤枉气笑的样子,“老二,孤还真是小看你了,为了皇位,你竟连这般下三滥的手段都能使得出来!”
“皇宫那么多御医和嬷嬷,孤到底是不是父皇的血脉,岂是你三言两语就能污蔑的?倒是老二你才身世有疑,当初贞妃的事,可是不少人都瞧见的。”
大皇子辩驳还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没有实质证据,单凭几句话,是没人相信堂堂皇后通奸的。
因为郭皇后平日的形象,经营得太好了,何况一国之母通奸这般丑闻,就算是真的,皇室恐怕也不愿意承认,太丢脸了!
但二皇子可不会管什么皇室颜面。
他看向乾元帝嘲笑,“怎么,父皇不相信?那真是可惜了,儿臣可是人证物证具有,大皇兄还真不是您老的种。”
“父皇是不是觉得自己非常英明神武,后宫都在您的掌控之中,你很了不起?”
“呵,倘若真是如此,当初儿臣母妃被‘当众捉奸’之事,又是怎么来的?”
“还有那个怀着身孕,被逼逃离宫外的小宫女,又是怎么死的?”
“后宫都乱成这样了,父皇还觉得您的皇后娘娘贤惠,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二皇子满是怨恨指责。
他承认父皇在朝堂上很是英明神武,可在后宫之中,父皇就是糊涂蛋。
否则他母妃怎会死得那么屈辱,死后都还背着水性杨花的污名。
其实他做这么多,与其说是为了皇位,不如说是在报复,只要闹得皇室不安宁,他心里就舒坦了。
“放肆!”
乾元帝很愤怒。
他自然是知道老二母妃之事,当初有猫腻,也知道对方没有真的背叛自己,才会把老二这个儿子留下来。
可贞妃与那侍卫是青梅竹马,心中对其确实有情,也是另一种背叛。
他作为帝王,怎能容忍?
总之那些事情兜兜转转,纠纠缠缠,说不好谁对谁错。
只不过二皇子心中偏向母亲,因此难免父亲怨怼。
二皇子依旧死性不改,继续嘲笑,“放肆就放肆了,父皇您有脸戴绿帽子,还生气儿臣说几句心里话?”
“有种您就杀了儿臣啊,哦,我忘记了,现在我和大皇兄正在逼宫呢,您老束手无措,杀不了。”
众臣:……
二殿下,大庭广众这么胡咧咧,你是真的想当皇帝吗?
其余皇子也纷纷看向乾元帝头顶。
有个憨憨小皇子没忍住跟身边的人询问,“皇兄,什么是绿帽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