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把周围的一切都放大了。
陈熙南坐在满是倒刺的花丛,眼睁睁地看段立轩追着那辆车咆哮。捡起一块石头,狠朝车尾扔过去。他高声咒骂,委屈又难堪。但换不回一秒的停留,也得不到一句道歉。
风把伞推走了,他又追着伞跑。那黑伞在路上出溜,像逗弄人的死神。银呖色的伞柄,是它袍下的镰刀。
黑夜把周围的一切都放大了。
人的弱小,恐惧,无助。
段立轩终于追到了伞,踩着雨小跑回来。一手握伞提灯,一手拽他起来。
在手电光中,陈熙南清晰地看到他两只臂膀。
拉他的那只是潮的,而提灯的那只已然湿透。伞尖滴下的雨水打上手背,顺腕子往袖口里淌。一抬头才发现,伞全倾在自己头上。
陈熙南张了张嘴。可什么话都说不出,只是一阵阵地想哭。
他拉着段立轩的手站起身,接过了雨伞。两人互搭着湿漉漉的肩膀,踩着泥水往河沿走。
“你瞅着那棵海棠没?”段立轩拨开灌木,给他指那株树,“大巨给你埋那底下了。”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去。灌木剐蹭着伞面,飒飒作响。
段立轩把手电开到了最大档。2000流明的灯泡,比路灯还亮。海棠开得花团锦簇,在光中镂银裁月。
像苗族盛装的少女,支着纤细的脖颈。回眸一笑之间,银冠潋滟。
陈熙南呆看那棵海棠,嘴唇抖了抖。
“…好漂亮。”
段立轩也有点惊了,甚至怀疑是不是找错了树。但树上那熟悉的铁丝疙瘩,全世界独一个。
短短三十六小时,竟能开这么多花?亦或本身就开了这么多,只是他不曾注意过?
陈熙南走上前拍拍树干,又蹲下摸树根:“就这么栽,能活吗?”
他脸上湿涔涔的,分不清是泪是雨。手电的强光融在他身上,像是一张曝光过度的、半透明的底片。
“我跟回去现挖的。”段立轩说道,“现挖现栽,指定能活。”
“那小小成树了。”陈熙南抱起膝盖,欣慰地微笑着,“以后这里开的每一朵花,都是小小开的。”
说着,他忽然把脸迈进臂弯。浑身扑簌簌地颤抖,从双臂中发出一顿一顿的干噎:“二哥,灯,关了,吧。好,刺眼。”
人眼从黑暗适应光明,只需不到一分钟。而从光明适应黑暗,却至少需要30分钟。
潮湿阴冷的夜,斗篷似的披上来。段立轩蹚着泥浆走了两步,膝盖踢到了陈熙南的肩膀。
他盲人似的摸找着他。濡湿的头发,瘦削的肩膀,剧烈颤抖的肩胛骨。
“乐啊,你愿不愿意听二哥…再跟你说两句。”
“…呜嗯…”
“人在这世上,就活个感情。只要还有一个人能在你身边儿,多难都能往前走。爸妈注定陪不了你一辈子,谁家都早晚有这么一天。但你别害怕,二哥陪你一辈子。你就往前走,想咋走咋走,遇到啥都别怕。你要哭,就跟二哥俩哭。等明儿到了医院,坚强点。挺大小伙子了,给你爸妈看个放心。好不好?”
好不好。
曾经,陈熙南对段立轩说过无数个好不好,把他当成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
可如今他才发现,原来在他们之间,自己才是那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段立轩是真正的哥哥,替他撑着要塌的天。搭在后脖颈上的那只大手,重得像一个热水袋。
他奶猫似的叫了一声‘二哥’,扭身圈住段立轩的腰。一屁股坐进泥洼,伏在他怀里嚎啕大哭。
段立轩也哭了。抱着他的头,下巴贴在他湿淋淋的头发上。手掌从脖颈到后背,一遍遍地摩挲着。
雨声在耳畔持续了很久,黑夜把周围的一切都放大了。
两人像是刚长出来的两株植物,相生相缠。现实慢慢模糊,而那些往日最美好的回忆,人心中最纯真的情感,却像花草一样冲破地皮,在黑夜里沉默地燎原。
段立轩曾说过,如果类比翡翠,陈乐乐就是玻璃种加帝王绿。
陈熙南也的确没让他失望。尽管头天晚上嚎得像个孩子,但第二天坚强得像个汉子。没有丧气,没有指责,更不怨天尤人。
坐在陈正祺的病床边,对着病历解释。瘤子长在哪里,有多大,牵连到什么部位,后期会有什么症状,承受什么样的痛苦。拿着临床肿瘤学会的治疗指南,对比着他的病情,把治疗方法逐字念给他。不隐瞒,不避讳,也不给虚幻的安慰。好像他不是陈正祺的儿子,而是他的主管大夫。
恐惧来源于未知与逃避。站住脚,堂堂正正地面对。多了解一些,心里反而踏实。
陈熙南足足讲了半个钟,把病历放到大腿上:“爸,你怎么打算。”
陈正祺没回答,反而欣慰地对老婆道:“看咱家陈大夫,真能个儿。”
许廷秀也点头:“乐乐长大了。你看他这个劲儿,像不像咱爸。”
她说的是陈正祺的父亲。名叫陈景阑,生前是个中医。那个年代的中医,如果没钱开私人诊所,只能到大药房挂牌。这边医师施诊开方,那边病人按方取药。陈景阑在一家名为‘春和堂’字号的大药房坐堂,一干就是十五年。
三层高的小楼,门楣上悬挂金边木匾。匾下一副对联,上联“地道药材货真价实”,下联“公平交易童叟无欺”。陈景阑坐在柜台后,手里总是捏着东西。不是笔杆,就是铜盘小秤。背靠着一墙百眼柜,抽斗上用金漆写满药名。
他是个儒雅温和的人,讲话很慢。戴圆眼镜,穿蓝长衫。一双瘦白的手,指甲修得很短。每次抓药伙计用戳子称好药,包包儿前他总要亲自核对。
后来科学主义高扬,中医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差。再后来,时局动荡。时代的一粒沙,不幸砸中了他。42岁那年,他拿刮胡刀割断了自己的颈动脉。
人死得太久,只剩一个模糊的白影。陈正祺定定地回忆了好久,眼底浮出了一点泪光:“嗳你别说。我之前总寻思,你说老大还有点像咱俩,这老二是真不像。这回破案了,原来是隔辈儿传。”
毫无疑问,陈熙南不是陈景阑,就像段立轩不是段昌龙。但是如果往后退一退,陈熙南难道不就是陈景阑吗?段立轩难道不就是段昌龙吗?
生命是一个轮回。生命之美,在于其不需拥有特定的姓名。或许在某个医院的妇产科,新的陈正祺也即将诞生。
夫妻俩的话题从胰腺癌转到陈景阑,又从陈景阑转到其他人。那些记忆像老宅的红木厨,一掀开,全是泛潮的细软。
段立轩这人就喜欢八卦,何况是上世纪的八卦。因为那些事对他来说,简直像一出黑白的老电影。是完全陌生、且无法想象的。此刻也完全忘记了什么癌,拉着小马扎就开始插嘴。
陈景阑出生于1927年。陈正祺出生于1948年。许廷秀出生于1953年。
段昌龙出生于1963年。段立轩出生于1987年。年纪最小的陈熙南,出生于1989年。
这四代人所处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陈景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孙子会在无影灯下钻开人的颅骨。或是掀开人的鼻子,拿一根细长的金属管,像修机器一样修理大脑。
而段昌龙也想象不到,圆春保险会发展出人机协同的安保。公司里不再是膀大腰圆的糙汉,更多的是戴着眼镜的程序员。日夜对着电脑,开发风险预警软件。
纵观人类历史。这大概是变化最大的一百年,说是天翻地覆也不为过。陈正祺讲了会儿民国往事,又开始感慨时代发展:“您要说去年,那阿尔法狗,不就把韩国李世石给赢了吗?老话儿说得好,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对面儿是人是鬼呢。往后这话儿得改改喽。‘人心隔手机’,谁知道您是在跟人唠嗑儿,还是跟那机器较劲呢?”
“没手机能吃个屁的荔枝,这都南方玩意儿。”段立轩不以为然地道,“越来越方便了,有啥不好?”
“嗳,老儿子你切记。发展太快啊,未必是福气。想当年咱那工厂里头,多数的工人,对机器是一窍不通。但总有那么几个能人儿,哪儿出了毛病,人家一瞧就知道咋回事儿。现如今呢?您瞅瞅,谁还懂这玩意儿呐?”他指着床头柜上的手机,点着下巴问,“你天天捧着那手机划拉来划拉去的,你知道里头是咋回事儿不?”
“我打小不爱念书,知道个篮子。”段立轩剥着荔枝,转移责任道,“陈乐乐知道。他能耐,啥都知道。”
陈熙南坐在床边,铁青着脸。他本想是问陈正祺,对后续治疗有什么安排。谁想刚把病讲完,这仨队友就开始跑题。从民国旧事讲到地缘政治,从工业革命说到人工智能。扯得热火朝天,荔枝都炫进去两斤。那感觉就好像说,家里冲进个持刀歹徒。自己冲在前头,打得是披哩扑笼。可回头一看,那仨人吃得啼哩吐噜。
他把病历往腿上狠狠一撂,没好气地说:“我不知道。”
“那发明的人知道。叫啥布施?”段立轩看陈乐乐小脸多长,连忙给扒了个荔枝。手腕碰着他膝盖,仰头讨好地傻笑,“昨儿现摘空运来的,嘎嘎甜。”
陈正祺看陈熙南不拿,自己伸手了。还没等碰上,就被许廷秀抽了下手背:“吃几个得了!个人啥样心里没数!”
陈正祺委屈地收回手,端起盖碗喝茶。咂么两下嘴,觉得没什么滋味。
“别说乔布斯了,乔钢丝也够呛。以单个人的脑袋瓜儿,早就看不透现在的机器喽。”
“一天到晚就能操那闲心。”许廷秀拿过陈熙南手里的资料,终于准备回归正题,“你倒是先看看个人的病吧。”
“哎呦,那哪能是闲心呢。那可是个大问题。”陈正祺一脸严肃地纠正道,“现在多可怕呐?人不懂机器,但机器可把你琢磨地门儿清。它要瞅出你是个急脾气,就可着给推火冒三丈的玩意儿。让你不停地搓火儿,连口气都喘不得。这一来二去啊,气得你不是恶语伤人,就是活活儿憋死。它要瞧你好面儿、爱显摆,那就紧着给你推那些奢华玩意儿。勾得你花钱如流水,最后欠一屁股烂债。要瞅你好色呢,那更好办了,立马给你推一水儿的俊男靓女,个个儿光鲜亮丽。手机一撂,您再瞅瞅自个儿家里那位,横挑鼻子竖挑眼。甭管什么东西,它要是比你更懂你,那它就能拿捏你。要不这破手机我咋不爱瞅,都是虚的。不抵搁沙发上眯一觉,做他个黄粱大梦实在。”
陈正祺说着话,又偷摸地去够床头的红糖小麻花。手还没伸进袋子,再度被许廷秀空中拦截:“挺大岁数了,你有点进账!”
“嗳!我儿子给买的,不吃浪费喽!”
“麻花给妈买的。”段立轩拎起脚边的塑料袋,摸了个西红柿给他,“这个给你买的,不升糖。”
陈正祺一看他手里的东西,就像看到窝窝头的猪八戒。整个人往后一缩,一脸嫌弃地撇嘴:“见天儿吃凶柿。”
这话一出,段立轩恍了下。数不清多少回,陈乐乐也这样抱怨过。
段立轩身上有些老一辈的想法,总觉扣大棚的反季东西,就是不如当季的好。所以一旦到了什么季节,那就逮住可劲儿造。
用他的话说,那叫‘啥啥下来了’。南果梨下来了,豆橛子下来了。不管树上长的水里游的,都叫‘下来’,颇有点承天恩泽的意思。
可陈熙南不是。他不讲究正反季,甚至不太讲究味道,但是品类必须得丰富。要连着三天桌上出现同一个东西,铁定要撅嘴抱怨:见天儿吃南果梨。见天儿吃豆橛子。见天儿吃皮皮虾。见天儿吃塔嘛鱼。
此刻听着这句话的源头,段立轩心里五味杂陈。有点悲恸,也有点欣慰。
“这碱地柿子,味儿可正了。你要不乐意吃,这还有旱黄瓜,山药片儿…”他坐在小马扎上,哗啦哗啦地扒拉塑料袋。想多给陈正祺一些宠爱,又怕变成加害。掏来掏去,都是些没意思的东西。最后许廷秀做主,给分了几片羽衣甘蓝。
陈正祺撇撇嘴,没接:“我不吃!破玩意儿,跟嚼鞋垫子似的。”
“事儿真多!人家大夫说了,严格控制饮食。你懂不懂什么叫严格控制?”
“眼瞅着没几天蹦跶头儿了,还不让我逮口儿好的吃吃!”陈正祺孩子似的翻过身去,拱着屁股嘟囔,“再等俩月,怕是连筷子都提溜不动喽!”
许廷秀心里本就不好受,陈正祺的摆烂更是让她伤感。好似死亡已经板上钉钉,其余的事都是瞎折腾。
她把麻花袋子往他枕边一扔,柳眉倒竖地骂道:“那你吃吧!想咋吃咋吃!左右你的命是你个人的,我们谁也管不着!可你记着,你的身体也是你个人的。可劲糟蹋着,到头受苦的也是你个人!”
第90章 风雨同舟-90
许廷秀当了一辈子老师。小学的,中学的,高中的。平日和颜悦色的时候,身上就有班主任的威严。这回动真格发火,直接给段立轩吓傻了。荔枝也不吃了,当场一个立正。蹭到窗台边,用眼神示意陈乐乐劝架。
陈熙南接到指令,伸手拿了个小麻花。嘎嘣嘣地吃完,这才人机似的劝道:“你俩要不能过,那就离吧。左右今儿天儿好,民政局也还没下班儿。”
许廷秀没说话,翻他一个白眼。陈正祺也不说话,放了个响屁表达看法。还放得挺长,突突嘟嘟的,像拖拉机开过来了。
许廷秀抄起地上的拖鞋,照着他屁股一顿狠抽:“一张嘴就够烦人,你还敢两头拔塞子?!”
陈正祺在床上来回轱辘,却怎么也躲不出老婆照下来的阴影。
“嗳!小秀儿,疼啊,嗳!”
陈熙南默默起身让位,走到窗边和段立轩并肩。拉开窗户,拿着文件扇风。
“你那叫劝架啊?”段立轩小声埋怨,“你内嘴也是放屁用的。”
“为什么要劝?感情好的才爱闹意见。”陈熙南抬起手,扣掉段立轩唇角的一点死皮。舌尖从指头上一卷,抿进自己嘴里,“反倒是互不关心的,可以彼此容忍。明白吗?就像你和余远洲。”
“啥玩意儿又余远洲了啊!”段立轩打了他一下,皱着眉毛不高兴,“家里的事儿都忙不过来,少他妈整景儿嗷。”
“看,你又要跟我闹意见了吧。”陈熙南揉着被打的胳膊,冲他耳朵吹了口气,“所以说啊,打是情骂是爱。”
“你脑子有那个大病。离我远点儿,省着他妈传染。”段立轩往旁撤了一步,抬手揉耳朵。刚揉两下,就听许廷秀的骂声里带了哭腔。
“陈正祺你摸摸良心,我跟了你一辈子,有哪点对不起你?你可真是好命,大大方方就走我前头了!你是看开了,豁达了,无怨无悔了,准备收拾收拾回去了。那你想没想过我?我都还没想好,剩自己该怎么活!”
她说罢狠扔了拖鞋,一屁股坐进椅子。手掌撑着额头,任由泪水肆意流下。
陈正祺一看不妙,紧着从病床上爬起来。拉过小马扎,伏上她的膝盖。像个无措的小男孩儿,举着纸巾给她擦眼泪。
“别难受,秀儿啊,咱得往开了想。你要让我多喘口气儿,我就多撑会儿。那好吃的,咱不惦记了。该化疗化疗,该动刀动刀。我全听你指挥,成不?”
这席话一出,许廷秀哭得更凶了。这些日子,她从不放任自己被悲伤淹没。好似一旦开始为此哭泣,便再也停不下来了。
可当下,像是忽然反应过来似的,她痛苦到难以呼吸。
她的大儿子陈维晟没了。误诊耽搁太久,已经救不回来。可暂时也死不了,只是憋着,烧着,眼球上都是血斑。紫绀着小脸,不停地说着:妈妈,让我睡着吧。睡着就不难受了。
她祈求大夫给孩子打一针‘安定’,但大夫有‘规定’。因为镇静剂会抑制呼吸,轻易不给开。她只能握着他冰凉的小手,不停地讲他喜欢的故事。突然之间,他的目光就凝了。不等她反应,一群医护冲上来。帘子一拉,围着孩子忙前忙后。
医院的本质,是为治疗而生。在这里自然死亡不被接受,即便明知无力回天。
一分钟过去了。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在这些强壮的成年人之间,孩子显得那么娇小。大睁着眼睛,呆呆地朝着她的方向。
眼前的场景太过残忍,让她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刺痛。她吊在丈夫的臂弯里哀嚎,央求医护不要再救,让孩子睡下吧。
那样刻骨铭心的哀恸,用了多少年才勉强走出来。可如今,她的丈夫竟也要离她而去。
她爱他们,可偶尔也恨他们。恨他们拥有先走的特权。毕竟先走总是容易的。
此刻她多希望陈正祺能跟她吵一架,让她的恨意有所依托。可偏偏陈正祺是个温和的男人,多少年都如此。年轻的时候,因为不想让媳妇儿不开心,所以离开故土,跟她来溪原安家。如今岁数大了,还是不想让媳妇儿不开心,所以放弃对自己治疗的选择权。
她当然希望他再活长一点,可更不忍心看他活遭罪。半躺在ICU,全天没半个人陪。无声无息,像个胚胎一样被设备喂养。
不可以。不能这样。
恨让她陷入悲伤,爱让她重新坚强。打定了主意,她飞快地抽了几张面纸。草草擦了鼻子,手掌往后抿了两下头发。
“命是你自己的,我可不敢指挥。刚才儿子给你讲透了,你也还没老糊涂。”
陈正祺停顿了片刻,抬起脸看她:“真能我自个儿定?”
“病在你身上,当然要你自己定。”
陈正祺趴在老婆大腿上,懒散地抻着胳膊。侧头凝视着窗外,似乎沉浸于此生的所有美好时光。笑了一辈子的脸庞,早已被皱纹截图定格。就连发愁叹息,看起来也像是笑眯眯。
“说句实在的,我压根儿不怕阎王爷点名儿。这辈子活得也算值了,没啥可遗憾的。就是舍不得撇下你,琢磨着咋能多陪你几天儿。可又怕拖太久,被病拿得没个人样儿,见天儿跟你犯牛脖子。”
许廷秀摸着他稀疏的白发茬,强忍着眼泪安慰:“你不要担心那些。咱俩过了一辈子,我还能挑你理?就说你自己,最受不了什么?”
“怵那慢慢儿熬的罪,也不想孤零零地撂ICU里头嘬瘪子。”
“那咱不去ICU。还有呢?”
“别整升压药,也别打肾上腺素。什么气管切开,呼吸兴奋剂,大动干戈的玩意儿,统统都免了吧。这病没得治,都是瞎折腾。”
如此专业准确的名词,可见他非常了解自身状况,也早对自己的命运了如指掌。
从医的都知道一句话,即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座右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现代医学是有局限性的,有时甚至是夸大其词的。相当一部分的所谓治疗,不是针对疾病本身,而是针对某个容易改善的临床症状。比如肾衰的,治疗电解质紊乱。心衰的,治疗尿路感染。就像一台哪哪都不行的破电脑,努力把它屏幕擦亮一样。
陈正祺查阅了很多资料,清楚地知道胰腺癌晚期是什么。
对于死亡的看法,他的思想可能比一些年轻人还要‘西化’。他不认为自己是得了某种‘疾病’,而是不可逆的‘老了’。疾病是不幸的,衰老却是必然的。疾病可以治愈,但衰老无法治愈。就像工厂不生产能用一世纪的电脑,大自然也不生产能活一世纪的人类。
事到如今,他已经无法对死亡说‘不’。但也许,他还有机会对生活说‘是’。这个‘是’,是他留给妻子最后的回忆,也是他留给孩子最后的教育——死的教育。
所以他就这样以一种恬淡的,甚至是祈盼的口气,谈论安排着自己的死亡。
“要能搁家里的沙发上,晒着那暖洋洋的太阳。拉着你的手,再瞅着俩儿子。哎呦,那可真就是功德圆满。”
许廷秀点点头,背对着对陈熙南说道:“乐乐,拿本记上。等需要家属做主那天,你要谨记你爸的愿望。”
陈熙南没有动地方,只是直勾勾地看着脚尖。段立轩怼了他两杵子,他依旧没有动地方。
“我给记。”段立轩掏出手机,在记事本上打字,“不去ICU,不开刀。还有啥来着?”
陈正祺从老婆的腰际伸出半张脸,调皮地说道:“老儿子,写四个字儿就成。不遭洋罪。”
陈熙南忽然紧紧抿起嘴,大步走了。伴随着门咔哒一声关上,屋里的气氛冷了好几个度。
段立轩反应了下,匆匆地追出去。临到了门口,又回头说道:“爸,你就听妈的。妈说得都对。特别对。”
作者有话说:
病拿的:形容人得了重病以后,性情大变。暴躁乖戾,不近人情。
拔塞子:放屁
犯牛脖子:犯牛脾气,使性子
嘬瘪子:有苦说不出
“陈乐乐!”他追着叫了一嗓子。
陈熙南没有停下,反而加快了脚步。向来时速80纳米的陈乐乐,今天像是踩了风火轮。踢踢踏踏一路小跑,刘海儿都掀起来了。
段立轩紧着追上去。连着伸手薅了几下,都没薅住。
“陈乐乐!啧!陈乐乐!”他索性拄着扶手翻了一层,直接跳到陈熙南面前。抻着胳膊,栅栏一样堵在楼梯口,“干哈去啊,咱不是说好不掉链子吗。这咋还吊上脸子了?”
“我是说不掉链子,我没说眼睁睁看着我爸…”陈熙南狠靠到墙上,拿虎口撑着额头喘息,“困难才刚来,这第一枪还没打响。什么意思,你们仨就要集体躺炕上了?”
“就不躺炕上,咱下地溜达。那癌能溜达没啊?哎,这病,你,嗨吓!”
段立轩自己也说不出什么‘治不好’,‘没救了’,‘纯熬日子’之类的话。咋两下舌,嗨吓一声。磕巴了半天,也没说利索。
“机会的确渺茫,但渺茫也是机会。”陈熙南直视着他的眼睛,倔强地争辩,“不管怎样,我会尽所有手段让我爸活下去。这是为人子的责任。”
“行行行,你先别着急装B,赶紧跟我回去。”段立轩不想跟他楼道里掰扯,被人白听笑话。拉着他胳膊,往楼梯上扯,“老爷子立遗嘱呢,那不兴打断。好人都得做两手准备,何况是个病人。”
“我不回去。”陈熙南使劲抽回手,一屁股坐到台阶上。抱住膝盖,把脑门抵上小臂,“你们仨说去,反正你们仨说得到一块儿去。我同不同意,有什么好要紧。”
段立轩蹲到他面前,扒着他胳膊哄:“那你有想法就说呗。咱一家心平气和地唠。”
“你让我怎么说?”陈熙南别开脸,噘着嘴嘟囔,“你原来说过,不管什么事,都能跟我尿一个壶里去。可今儿你又是什么立场?我一开口,你就反驳。他俩一开口,你就附和。”
曾经的陈大夫,是冷静开明的。能看清病人的进度条,并对家属坦诚相告。强调生命质量,反对无效治疗。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往往不是单一病症,而是有多重复发病变。并且多数药物,对老年人也发挥不出多少疗效。因为临床药物试验,只针对单一病状的年轻人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