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by织鹊

作者:织鹊  录入:09-25

就是被点名的那群官员,脸色有点难看罢了,在朝为官,多多少少都知道点对方的情况,没什么好说的,互相下手也都有个度,但是此时被天幕直接放出来给天下百姓看,那就不一样了。
当官,为权,为利,为民,为名,总得沾一样,而对于文人而言,损什么都不能有损名节,但是现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天下人眼中,他们这群高官,却是连基础的修身齐家都做不到!
“逆子!你看看你娶的是什么媳妇儿?!”
“混账!我是少了你吃还是少了你穿?把你饿到要去开赌场了?我这张老脸都被你给丢尽了!”
一时之间,各家精彩纷呈。
【但这还不够。】
【都察院的御史工作并非简单的每月混KPI只会参奏谁德行不修,都察院是最高的监察机关,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
除纠察百官外,还有辨明冤枉,对经刑部及大理寺审理过的案件有纠举的权力,从三法司层面而言,刑部审判,大理寺复核,都察院全程监督。】
这不是常识吗?
这些对于普通的百姓是新闻,是挺新鲜与深奥的内容,可对于士人官员而言,这些却是再底层不过的知识点。
“这天幕,连这些基础都要特意做个说明,莫非后世的官制又经历了大改不成?”十一皇子不禁纳闷。
元泰帝却是在回忆天幕一直以来的风格,和对于太宗等皇帝的随意的调侃,后世啊,有时候感觉不可深思,有时候又觉得……难以形容。
【于是,鹤仙不仅在皇城当街溜子,路见不平,见义勇为,更是三天两头往刑部往京兆府跑,诶,没别的事,就看官员们如何判案审案。】
刑部的官员齐齐后背一凉,这要是每次审案旁边都坐着一个亲王,还是把另一个亲王给拉下马的亲王,天呐,这是什么鬼日子?!
【还不止呢,在对三司进行深入了解后,不到一年,鹤仙专门培养了一批顶尖讼师,写诉状做辩护,商人可以花钱雇佣,底层百姓可以得到法律方面的援助。
虽然鹤仙在三法司之一干活,却倒逼三法司内部官员不断学习大梁律,改进大梁律,不停加班。当太孙和晋王和各部打好关系的时候,鹤仙不语,只一味看不惯,爱咋咋地。】
三法司官员倒吸了一口凉气,“不是,殿下这是在三法司学习后,反过来攻击我们三法司?”我们不要面子的吗?
殿下您维护律法很好,但是我们可以商量着来嘛!我们可以是一伙儿的嘛!
大部分百姓还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天幕下,大梁境内,无数商人却为之一振,他们太清楚宁王这一举动带来的后续影响了。
民间不是没有讼师,他们这些商人也不是请不起,商人最不缺的就是钱,钱能打点的,花再多也值得,但更多时候,民不与官斗,商人也是“民”。一旦打点不够,运气不好,或者得罪了谁,请讼师写好诉状又如何,公堂之上不让讼师上场能怎么办?解释权都在人家手里呢!
但是如天幕中那样,宁王府培养讼师就不一样了,那就代表着公堂之上,官老爷不好直接拒绝讼师的辩护,这绝对是在维护民间的利益!
【毋庸置疑的是,大梁的风气从皇城开始肉眼可见的清明了不少,同样,宁王与朝臣的关系,也十分塑料,甚至不少朝臣都躲着鹤仙走,鹤仙能受这委屈?】
姜家人默契地摇了摇头,元泰帝都不能给他委屈受,别说臣子了。
【于是这便有了著名,正史和野史包括太宗日记,都有记录的天官宴。】
天官宴?
如今是吏部尚书的老天官胡敏哲心头一跳,抱着一丝丝侥幸,“夫人,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老头子我在两三年内就致仕了?”这个天官宴,听着就宴无好宴!史书上上一个有名的宴会,还是鸿门宴。
老夫人和儿孙看了看精神饱满的老爷子,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这身强体壮的老年人呐。
【《周礼》六部之一为天官冢宰,大梁,吏部尚书也被尊称“天官”,彼时,吏部老天官胡敏哲六十五岁寿辰,邀请了半个朝堂,太孙晋王都有赴宴,那是谁没有受邀呢?】
元泰帝:?
胡老天官:Ψ(°口°)Ψ
晋王:⊙-⊙
楚王:0.o
鲁王猛地抬头,“老天官脑子不清醒了?”你可以和九哥对着干,但你不能明戳戳给人没脸啊!
姜衡摩挲着下巴,深思:邀请半个朝堂的规模,看来未来的自己找茬还是很有数的,没有一下将弹簧压死嘛!
【但没被邀请就不能赴宴吗?自古以来搞政治的,哪一个是脸皮薄的?】
众人顿时精神了起来,因为天幕此时又出现了历史影像截取,相较于官员,尤其是史官,习惯在史料中找参考,大部分人,还是更愿意看视频,于是,大部分人目光落在了一旁的视频上。
【“四哥,可太巧了,一起啊!”
一身红衣,朝气蓬勃的宁王殿下,拦住了晋王府的马车,晋王掀开马车车帘,见此很是纳闷,“九弟?”
“昂,我正准备去老天官寿宴呢,碰到有人中途发病,把马车借出去了,正头疼呢。”
晋王听着宁王的理由没有一点点怀疑,这是九弟的风格,当下就点头,“行,那你快上来,老天官寿宴,迟到不太好。”
却没想过九弟一般情况下懒得解释。
得到了允许,宁王当下就钻进了马车内部,晋王却又道,“你怎么穿一身大红,我这儿还有一套备用的衣服,给你换一身?”
人老天官寿宴,你穿一身大红,这不喧宾夺主吗?】
元泰帝虽然知道天幕中宁王此时肯定是故意的,但也不禁点了点头,晋王还是很有兄长风范的,不错。
晋王脸色可不怎么好了,好哇,九弟这是拿他当请帖呢!
事实证明,晋王还是小瞧宁王的闹事程度了。
【“不干不干,”宁王立马拒绝,“你的衣服我穿着大了,不好看,我今天专门挑的衣服呢,人老天官大寿,我总不能穿平时的道袍吧,红色就挺好,他们老人家就该多看点鲜艳的颜色。”
一通歪理,晋王觉得有点离谱,但放在九弟身上,倒也合理,也就没再纠结。自始至终,晋王都没有想过自家弟弟会没有请帖。】
“要儿子说,父皇就是对这些臣子太好了。”无所顾忌的老五放肆开麦,对内对外,老五自认比老九分得清,“一个个惯得不成样子了,打天下他们是有功劳,但又不是没给他们荣耀,什么时候储君亲王,也由得他们挑剔了?”
老五的话说得很糙,元泰帝不禁蹙了蹙眉,“老五,不可胡言,让忠臣寒了心。”
老五哼了一声没反驳,都是父子,谁还不清楚谁?真不同意这话,哪儿有我把话说完的机会?朝臣都不在这儿,装什么装。
说话间,晋王府的马车已经到了胡府门外宽阔的街道上,老天官虽然没给宁王请帖,但听闻晋王府马车要到了,还是要亲自出门迎接的,他是被宁王弄烦了,但不是想造反了,对亲王的礼节还是很周到的。
一个个出现在天幕上,但围在寿星公身边的官员,只感觉自己仕途怕是要到头了,这天幕,怎么不讲武德呢,讲太子殿下就讲太子殿下,露脸我们干什么啊!
【只见,寿星公乐呵呵地出门迎晋王,却发现晋王旁边,还有个格外显眼的一身红袍的宁王。
晋王还笑着和老天官打招呼准备唠嗑,展示亲近,就见一旁的弟弟越过自己,“老天官,你怎么看着本王有点吃惊啊,难不成漏了我家的请帖,不是贵府下人办事不仔细,而是老天官真的看不起我?所以真的没邀请我?”
晋王:Σ( ° △°|||)︴
周围的赴宴官员:·o·
这一出贴脸开大,饶是朝堂上面不改色的老天官也不禁面色扭曲了一瞬。
已经预料到了宁王来者不善,毕竟宁王哪怕不跟着晋王,真来了,门卫也不可能拦着一位亲王,但是宁王偏偏要把窗户纸捅破,可宁王终究是亲王,老天官只能装出惊讶的模样,顺带恭敬地喜迎宁王,“宁王殿下说笑了,漏了谁也不能漏了殿下,为迎殿下光临,老臣还专门请了戏班子,供殿下点戏呢!”
别管老天官的理由如何,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宁王就该顺着台阶下了,然而宁王不是一般人,“我就知道是下人失误了,这不是离间我们感情吗?不知道的,还以为老天官针对我呢。”
不等老天官张口,宁王接着道:“我家长福还说我得罪了诸位朝臣,所以老天官才不邀请我,我说这怎么可能,诸位大臣都是我大梁肱骨,我不过依律纠察,怎么就成得罪朝臣了,这不是说诸位臣工心虚吗?我当时就骂了长福,这不,这次我都没带长福出门!长福这话太过分了!我和诸位关系好着呢!老天官,您说是吧?”】
天幕上的画面就此定格,宁王笑中带刀,一身红袍犹如火焰,灼烧满朝官员,晋王咬牙不语,老天官在内诸多官员脸色格外精彩,天幕外,元泰帝都没忍住笑出了声,太子,可真擅长将人架在火上烤,让人进退不得。
【要知道,自鹤仙上任以来,皇城风气大规模开始变化的背后,是都察院不敢惹的,都交给了鹤仙,是春和戏社底下的戏班子收集的消息,都及时汇总在宁王府,是哪家欺男霸女,朝廷有鹤仙带头纠察,民间有戏社广为传播,直指诸位官员最在意的名声,让他们不得不在治国的同时,有效抑制自己贪欲,并管理约束好家庭。是鹤仙根本不在意在朝中的名声,不在意弹劾,顶着的是一个朝堂的压力,与其说是朝堂孤立了鹤仙,不如说是鹤仙孤立了整个朝堂。】
【而在这次生辰宴上,鹤仙当面质询老天官,老天官能有第二种回答吗?不能。因为鹤仙对朝堂的纠察弹劾,名义和流程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鹤仙这次的赴宴,也是告诉朝臣,再不满,都给我憋着,再不喜欢本王,也得给本王笑脸相迎。
自此,每逢宴会,没有哪个官员敢漏发宁王府的请帖,每次上朝下值,遇到宁王,官员也是热情相对。】
“呵,不怪晋王殿下和襄公子争不过太子殿下。” 秦国公不在皇城,但为将者想要功成名就,又想要安享晚年,那就必须得学会与君王相处的各种方式,学会了解自家君王的想法,这些思维模式,秦国公想法设法的将他们教给儿孙。
“天幕中,太孙与晋王,把朝臣当做拉拢的对象,可宁王,却是为君的思维,君为臣纲,没有君来附和臣子的道理。臣子不得用,便换一批臣子。”
“父亲的意思是,天幕中,宁王殿下是真的看不惯整个朝堂?而不是因为贤王之名,在陛下面前自保?”
秦国公笑了笑,“自保?自保不需要做到如此地步,也不需要上门赴宴,这是宁王和陛下,父子俩在过招呢。”宁王的对手哪里是太孙和晋王,分明是陛下,父子俩一边交手一边整肃朝堂呢。
而赴宴,若没猜错,便是宁王已做好准备,正式收拢人手了。
【在这样的朝堂风气中,鹤仙悄无声息地扩大着自己的势力,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且这种情况下,还能与宁王相处和谐的朝臣,不是有理想的,就是敢赌博的,或者真正清正的,没有谁是能力差的,浑水摸鱼的。】
除了一些本就高冷的老大人,其余官员哪怕装,也得热情面对宁王,这种环境中,谁还能分清,谁是真心对宁王,谁是假意对宁王啊?我说我不得已对宁王笑脸相迎,你能不信吗?
晋王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用一种头一次认识姜衡的目光看向他,“太子当真……深谋远虑。”谁能防得住你啊!
【那太孙和晋王此时在干什么呢?】
【太孙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仁善,在士人中传播礼贤下士的美名,在感谢宁王九叔送来的‘助力’,晋王心里憋了口气,又不能真的跑去宁王府揍人,便一边去找成国公府晦气,一边去宫里让亲爹给宁王再送几个媳妇,嗯……此时的夺嫡兄弟组,不得不说,有些抽象。】
成国公一家子真的无语住了,太孙好歹在认真夺嫡,晋王这是认真的吗?就不怕皇帝真送了,宁王真接了,膝下真有孩子了,弥补了宁王的一部分短板吗?晋王就这么信任宁王修仙?
元泰帝也无语住了,晋王……可能真的只适合在战场上拼搏吧。
真正感觉受到攻击的,反而是所有人都觉得无伤的姜衡,“不是四哥,你这也太狠了吧?老天官人老成精,怎么可能看不出你是无辜的,我也没多坑你啊!”
“这是重点吗?重点是你让哥哥我丢脸了啊!”晋王拍着扶手,严肃反驳姜衡的反驳。
“那你找我啊,往我后院塞人算怎么回事儿啊!我是修道之人啊!你这不是欺负人好人家的姑娘吗?”
自诩不欺负弱者的晋王老脸一红,“我这,我这……我怎么知道天幕中的我怎么想的?!”
看着兄弟俩在这儿激情对喷,姜家其他人纷纷无语了,得,尿一壶去了。
【什么时候夺嫡的火力开始加大了呢?】
【元泰廿三年至廿四年,东宫崇文馆内的,太孙广邀的名士文人,先后完成对《乐经》《礼记》《春秋》的重新注解,编纂农书《农桑志》。太孙在士人中的名望,一时风头无两,元泰帝顺势,让太孙主持元泰廿六年的会试。】
“《农桑志》?农书?怎么不说这谁写的?这天幕不该偏题的时候乱偏题,该发散思维的时候又不动了!”姜衡对六经相关内容的注解并不关心,但农书,这个不能不关心啊。
可惜,天幕提了,但还不如不提。
【顺势一说,《农桑志》严格来说算不上太孙功绩,因为此时的《农桑志》是技术人才被要求按着所谓“标准”格式填出来的图名的。】
众人:?
【而晋王已经拉拢了周王,以及外家同为勋贵出身,排行十二的陈王,在军中甚是有名望,六部之中,执掌兵部。但太孙主持科举,无疑是让太孙的储君之位更加稳固,由此,两派之间的政斗愈发的火热,你参我我参你,党同伐异,一不小心就牵连一大片,至于为何不找鹤仙的麻烦,嗯……】
【这么说吧,自天官宴后,满朝都是宁王党,满朝都是反宁党,要参宁王一派的人,参谁啊?明面上就一个林朗,还根本找不出毛病,要是强行塞罪证,别忘了宁王在哪个部门:)
且这些年,宁王的春和戏社办得如火如荼,新出了不少为民做主的青天主题戏及元泰帝拨乱反正,重整河山的政治曲目,朝臣再不满宁王,耐不住宁王金身厚啊!
便是太孙和晋王,在他们看来,宁王走的也不是夺嫡的路子,根本就是理想主义者的天生纯臣嘛!若他们是皇帝,还不得狠狠疼爱这样的臣子?
可惜他们还不是皇帝,也并不知道元泰帝对待鹤仙,是又爱又恨,父子俩在梁实录中的记载中,光是争吵对峙的情况,就有三十余次,这还不算私下见面,关于父子俩的对抗路,之后会在父子篇中详细说明。】
【说回夺嫡的情况,这样的争斗,在元泰廿六年的科举中,达到了顶峰——科举泄题。】

第19章 凭什么后来者居上
【元泰廿六年的会试,由太孙姜襄主持,然,一名学子将答卷当做了状纸,状告浙江省主考官余重廷受财枉法,泄露考题。】
“这哪里是针对余重廷,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晋王发出疑问:“我做的?”
“四哥你都不怀疑一下,余重廷或许并不冤枉吗?”姜衡有些绷不住了,四哥怎么比我还不信任你自己?诬陷的作风,老实说,不太像晋王的手笔。
晋王一脸为难纠结,“天幕都说了夺嫡争斗,这不明摆着说跟我有关吗?”
【会试的答卷有严格的保存要求,阅卷官员也不止一个,就是誊卷,也有严谨的流程,这张答卷,根本隐藏不了,瞒不住。】
【答卷上说主考官明确收受的贿赂,有虞家送的《洛神赋图》,沈家送的《中秋帖》,《伯远帖》皆是传世的名作,而这次浙江乡试,虞家,沈家相关的学子上榜数量可谓一骑绝尘……】
【重点来了,前段时间,太孙生辰,进献的礼物中,恰好有一副《中秋帖》,太孙得之大喜,专门在东宫邀名士共赏这幅名家真迹。你说说,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儿呢?】
【这事儿一出,太孙倒也机灵,反应过来这是针对自己的,主动申请避嫌,请求元泰帝彻查,还天下学子一个公道,相较于太孙的‘稳重’,晋王一系的咄咄逼人,就显得有些急切了。】
【最后查下来,太孙倒是没有主动牵扯其中,余重廷也真的收受贿赂泄题了,太孙爱书画,他便想法设法找名家真迹,真的是太想进步了!】
安王府姜襄彻底松了口气,失察之罪,总比渎职徇私好,至于这个余重廷,还是别想着进步了。
【但乡试出结果后,浙江是有学子反应问题的,而彻底压下这些情况的,明面上是余重廷压,实际却又晋王一系的插手,晋王生母姚贵妃娘家,便出身金陵。】
姚贵妃有种刀子落地的感觉,跪地请罪,元泰帝叹了口气,拉起她,继续看着天幕,并未多言。
晋王倒是低下了头,元泰帝对后宫把控严格,姚贵妃是没法操纵外面的局势的,只能是和他有关了。
【浙江官场彻底换血,晋王表兄颖国公世子降等袭爵,是为谨乐侯,太孙闭门思过三月,罚俸一年。一通操作下来,晋王大出血,反而帮着太孙清理了糊涂虫,对太孙倒是有影响,但也在可控范围。】
元泰帝看向姜衡:看见没有,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具象化!
姜衡:……
【翻看梁史,在整个事件中,鹤仙就像隐形了一样,什么也没做,甚至在太孙和晋王争斗的这些年里,鹤仙都是这样,没有单独针对过某一个人,而是平等的针对每一个犯事儿的官员。
可以说,元泰廿一年到廿八年,鹤仙将坐山观虎斗演绎到了极致,当晋王与太孙忙着夺嫡的时候,鹤仙早已和元泰帝对弈,他们根本不是一个赛道的。】
【就科举舞弊事件,在下发对太孙与晋王的处置结果前,元泰实录有记载,元泰帝曾召见宁王谈话,具体谈了什么,元泰实录没写,太宗日记和大梁故事里倒是有提及,内容略有不同,但大差不大。】
随着天幕放出太宗日记与大梁故事的对比,影像视频再度出现。
【这次的宁王没有穿一身大红当显眼包,一身绀宇色青莲常服,低调而不失稳重,一看就是道门的好苗子。】
【元泰帝早已在榻上独自对弈了一会儿,宁王轻车熟路脱下了鞋子,坐在榻上,执起了黑棋。
“这次不闹大了?”对于宁王直接坐下的举动,元泰帝竟没有半分诧异。
宁王棋艺不太好,手中的棋子还没想好放哪儿,嘴上随口答道:“已经够大了,我又不是没脑子的搅屎棍。”】
“爹!爹!你别激动啊!”
袁府,老尚书自认早就被太子殿下锻炼得千疮百孔,百毒不侵,该丢的脸早已经丢完,现在才明白,他天真了啊!
“谁!谁教的殿下这些污言秽语!”太糙了,太糙了!殿下是搅屎棍,好歹是棍子,朝臣罪不至此!
可惜,老尚书的痛心,暂时没有同僚可以倾诉。
【元泰帝对这大俗之语没有一丝反应,自家逆子,自家知晓,“陆承霖与石韫玉,是你的人。”虽是询问,却是以陈述的语气结尾。陆承霖,刑部左侍郎,石韫玉,大理寺卿,都是三法司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我没给他们开俸禄。”
“啪——”
元泰帝在宁王手腕一拍,哼了一声,“跟朕玩儿心眼,棋子放回去。”
宁王抬头,啧了一声,一枚白棋从手心滑到棋盘上,“以大欺小,还不许我想办法了。”
“想办法?”元泰帝被宁王的狡辩无语住了,“你这是想办法?你这是作弊。”
宁王眼神从棋盘上挪开,曲起一条腿,“我说老爹,大汉棋圣在棋盘外获胜,也没人说什么啊,赢了不就成了吗?”
“大汉棋圣?”元泰帝被宁王的脑回路弄得一怔,却还是跟上了,“景帝?怎么,你要当大梁棋圣?”
这话问得,就像是你是不是要当皇帝一样。】
一众兄弟看着太子姜衡,又看着天幕,现场吃瓜,刺激!这可不好回答!
【宁王好以整暇,当着元泰帝的面抠白棋,“您是我爹,又不是吴王世子,自家人能一样吗?”
“我是你爹,所以才给你擦屁股,可你看满朝官员,敬你的多少,畏你的多少,我走了,谁还能护住你?”
宁王正大光明挖白棋的手收了回来,脸上却没太多担心,直言,“那我为主呗。”】
一众兄弟姐妹傻了似的看向太子,不是,知道你直言不讳,但没想到你这么直言不讳啊?前面还知道糊弄一下,父皇都假装糊弄过去了,你非要挑明啊?
姜衡也有些惊愣未来自己的胆大,但是面对诸多视线,面子不能丢,没错,孤就是这样有什么说什么!凭什么后来者居上,因为他又争又抢!想要什么,一定要说出来!
【父子二人四目相对,宁王似乎半点没有察觉元泰帝的凝视代表了什么,“你为主,就你现在和朝臣的关系?”
宁王歪了歪头,蹙了蹙眉,“爹,人不能既要又要,我唱了白脸,您安抚了朝臣,这不是我们父子的默契吗?您现在拿这个来评判儿子,未免太偏心了吧?”
“偏心?我偏心的是谁?朕若不偏心,由得了你想一出是一出?”
“那我定朝堂,拢民心,扩大皇家的影响力,逐步蚕食文人的舆论场地,却又适当抛出鱼饵塑造典型的清官形象,让他们不至于绝路反击,好处您没收?”
不等元泰帝说什么,继续道:“再者,一朝天子一朝臣,继任之君上位,朝堂本来就要换一批人,朝堂缺什么,都缺不了官员。
在朝堂,儿臣行雷霆手段,那是父皇需要,在民间,儿臣行的是润物无声,刚柔相济,儿臣并非不懂,父皇何必假装看不见?说到底,您不是不放心儿臣,是舍不得手中权力。”】
“不是,九叔他怎么敢的?”
安王府,仗着不在元泰帝面前,安王世子头一次这样失态,他想不出,九叔哪儿来的底气和陛下对峙,京卫指挥使是他大舅子没错,可元泰帝不是李渊,成国公一家是绝对不可能跟着姜衡一个王爷造反的,不要小瞧一个开国之君,马上皇帝的含金量。
不止安王世子,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想法,他怎么敢的啊!
推书 20234-09-24 : 蒙尘by青石018》:[近代现代] 《蒙尘》作者:青石018【CP完结】长佩VIP2024.4.29完结3.15万字37.20万人气1,153海星 简介:  二十六岁的林雁回爱撒娇,有些小娇气,喜欢江叙言。  三十岁的林雁回呢。  破镜重圆  自卑攻*沉稳受  林雁回*江叙言  标签:虐攻虐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