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将疯帽子奉为人生导师、指路明灯;
在受到疯帽子那个小册子的启发后,他们的思想打破以往的束缚,纷纷开始学着,自动自发地去思考什么是国家,什么是人民,国家和人民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了。
在此之前,他们视现有的一切为天经地义。
在此之后,他们将现有的一切都拿来进行分析……
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贵族为什么会成为贵族?
平民又为什么低人一等?
种种思考,种种疑问。
使得他们仅仅是自己想还不够,又不由自主地想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研究和讨论。
由此,很多秘密团体就悄悄地被组建。
许多秘密的集会也开始频繁地被举办。
当王室和绝大多数贵族们依旧歌舞升平,沉浸在无休无止的宴饮和享乐之中时,一股地下的暗流就这样默默地流动了起来
如此一来,讨论和研究思想的人多了……
大家免不了想要写一些著作来发表。
而这时候,国王制定的那条新法令就使得人心生厌烦了。
这天,一个三人组合的小聚会中,恰巧就爆发了如下的讨论:
“这个审查制度有些过分了!”一个留着大胡子,看起来简直像个强盗的男子愤懑地抱怨着。
他是一名平民出身的剧作家,之前在一家戏院中工作,因为平民总是更容易受到歧视,为了让自己显得成熟和不好惹,才留了一大把的胡子,实则性格除了稍微急躁一些外,大部分时间都很友好:“唉,从未听说,法律还要管理人的思想。”
“要不我们一起去请愿吧!先写一个请愿书,然后,大家都签上名……”另一个出身在小贵族家的卷发青年提议说。
由于他出生的家庭是小贵族,谈不上有权有势,但相较于平民,也算从小衣食不缺,因此养成了有些天真的性子:“咱们联名上书,请求陛下废除这个不合理的法令。”
“你开玩笑的吗?”
闻听此言,三人组的最后一个成员不由愕然反问。
这是一位看起来有些严厉且不苟言笑的男子。
他出身大贵族世家,但因为是家中幼子,碍于长子继承法,是不能继承到家中爵位的。
但相较两个好友,他的未来依旧光明。
除了能从家里分到一大笔钱外,将来无论是想法子从军,以功得爵;还是通过花钱走关系,买来一个爵位,都是可行的。
但他是贵族中的异类,对此毫无兴趣……
机缘巧合之下,接受了疯帽子的思想,继而又巧遇了刚才那两位好友,从此,一见如故,相交莫逆。
可由于受到从小生活环境影响……
他算是三人中最为明白贵族和王室自私自利行事作风的人,因而,也比他的两个朋友都要清醒。
当听到青年那如此天真的说法后,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戳破了对方的幻想:“别忘了,那法令正是陛下亲手签发的。”
“也许陛下是被人蒙蔽了……”
小贵族青年对王室依旧存有希望。
在思想上,他更倾向于劝说国王改正错误。
只要将错误改正,从此乐意接受大家的意见,那么,国王就还是好国王。
但那位不苟言笑的男子却勾了勾唇角,脸上露出了一种讥讽的神色:“也许吧,但我可以这么告诉你另一桩事。按照那条新签发的法令,你的请愿书大概率也是过不了审核的。”
“啊!”卷发青年不由得惊呼一声,似乎根本没想到还有这种可能性。
那位冷脸的男子便继续讽刺地说:“其实,你现在就可以试着猜一下,你费劲儿准备的请愿书,到底能不能顺利被送到国王手中,再被国王看到呢?”
“可若是不这么做,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小贵族青年也没有因为对方这样打击的话而轻易放弃想法。
他执着地坚持着说:“总要试一试呀,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那不是更糟?而且,我这里又有一个新想法。如果咱们三个人不够引起重视的话,还可以寻找更多的人……如果有很多的人都愿意跟我们一起请愿的话,哪怕是陛下,应该也会听一听我们的意见了吧?”
大胡子剧作家不由沉吟着说:“如果没别的办法,确实不妨来试一试。”
出于谨慎,他还特地提醒了一句:“要向陛下请愿的话,言辞方面得注意一些,尽量不要过激。”
“但我还是不信这会有什么作用。”
那位不苟言笑的冷脸男子照旧毫不犹豫地泼了两个好友一盆冷水。
但下一刻,他又补充地表态说:“可假如你们非得要试一试的话,我也不介意帮你们凑数地签个名字。”
话音刚落!
那位大胡子剧作家就“噗”地一声笑了出来。
小贵族青年也笑嘻嘻地嚷嚷起来:“我的朋友啊!但凡你能不那么口是心非,我肯定都会更爱你一些的。”
那位冷脸男子不由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回了一句:“谢谢,并不需要。”
他才不是口是心非,也依旧坚信向国王请愿并没什么作用,至于说为什么答应签名,仅仅是想与朋友共进退罢了。
于是,一场请愿活动就这么被说定了下来。
接下来,这三位好友将会写好请愿书,并试着联络更多的人一起,再去向国王陛下请愿。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理查德国王对此应是不怎么乐见的。
尽管这位国王陛下并非什么蠢笨之人。
但高高在上的时间久了,便总是很难再去低头注意脚下的事物。
在颁布了法令,又封禁了疯帽子后……
国王陛下认为,这样已足够遏制那些危险的思想了。
至于更多的事情……
他不想去思考,也不想去过多地关注。
只因当一个雄图大志的君主,他是没什么精力的;
可要当一个昏庸无道的暴君,他也没什么兴趣。‘
所以,凡事只求过得去。
只要别来烦他,那就一切都好。
第66章
三位好朋友满怀爱国、报国的心思,号召周围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在请愿书上签名。
其中,大胡子剧作家样子看起来凶恶,但却是性格极好的人,因此号召的时候,会认认真真地同每一个人耐心地讲解这样做的目的:“审核制度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一味禁止并不可取。一些试图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的文章,实在不该随随便便就被禁止了呀。”
“好比疯帽子老师写的《一个平民的生活》,乍看是有些残酷和悲惨,也让人意识到了社会不好的一面。可只有意识到黑暗,才能改变黑暗,这不正是在呼吁大家一起来努力,改善这一切吗?”
相较之下,小贵族卷毛青年更直接一些。
他天真、热情,又有着年轻人那种无畏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所以,在号召的时候,是极煽动性地嚷嚷着:“我们要有自由!思想不该被禁锢,应该被解放!国王不了解真相,他是被那些贵族所隐瞒和欺骗,作为国民,我们有义务去揭穿这一切,将真相和真理告知陛下!”
和这两位相比,那位出身大贵族家庭的冷面男子大抵是唯一靠谱的了。
他自始至终都很低调,给人建议的时候,语气也是平平淡淡的:“这次请愿多半会是无功而返,但正如我朋友所说的那样,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开一个头。所以,不管有没有用,我们都先试一试,若是和我们抱持同样的观点,那么,不妨来签个名。”
最终,一共有二百三十五人的名字出现在了请愿书上。
其中一部分人,确实同这三位好友一样,认为审核制度应该适当放宽;
另一部分人则是这三位好友的亲朋好友,出于帮亲人、朋友一个忙的简单念头签上了名字;
还有少部分人纯粹是从众心理,看到周围人有签字的,自己便也跟着签了名。这行为就好比参加集体活动,不想落单的意思。
如此大约两周后。
这封请愿书便被送到了理查德国王的御案上。
当时,德莱塞尔大人正在同理查德国王汇报本年度财务收支方面的一些问题。
这位虽然有些食古不化,但确实忠心耿耿的财务大臣,对国家如今的经济状况十分忧心。
只因政府负债累累。
国家财政已经到了一个极为不堪的状态。
与之相对的是,少部分贵族们私下掌握的财富数额却已达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程度。
并且,这些人还在持续不断地通过压榨和剥削的方式,继续敛财……
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资源和财富都被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中。
可偏偏这少数人对国家又是毫不关心的,日常只知拿钱挥霍享乐,却并不曾想过,要为国、为民做出哪怕一点点儿的奉献。
剩下一部分还算关心这个国家的……
诸如,德莱塞尔大人这样的臣子,又因思维僵化,压根看不出问题根源在何处,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来。
于是,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大人只能因循守旧地将理查德国王“修建跑马场,出门打猎,装修宫殿、造一个大公园”等种种需要花钱的想法,一一驳回,试图靠节俭,来让账上的负数不至于大到一个可怕的地步。
他是好心一片。
但在理查德国王看来,这总是拦着自己花钱的糟老头子实在有些讨厌。
政府负债,他是知道的。
但也就是知道了的程度。
况且……
这负债也不全是他弄出来了。
往上数三代,那一代国王没搞出点儿什么负债来呀?
可他们这么折腾到了最后,国家不都还是好好的吗?
因此理查德国王便也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
只觉得个别朝臣,一天到晚实在危言耸听到了极端的地步,动不动就国家承受不住,动不动就社会不安定……
这是威胁谁呢?
也许吧!
也许将来终有一日会出问题。
但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快活一日是一日。
总不至于就这么倒霉……
恰好他做国王的时候,国家就出事了吧?
基于此种缘故。
国王陛下是只求赏心乐事,不想讨论政事。
而这一天,由于德莱塞尔大人屡屡驳斥他的想法,就导致他内心情绪已经不悦到了极点!
但理查德国王不是喜怒形于色的简单类型,想着自己还用得着这老头儿,又要他时不时地帮自己平衡朝堂,所以,哪怕不高兴,面上也没直接表露什么。
只是接下来,为了转开财务方面的一些无聊话题;也为了掩盖自己堂堂一国之主,想要花钱的要求竟然没得到满足!
他漫不经心地拿起桌上的那封请愿书,随手翻开,看了起来。
及至才翻了两三页,他的脸上就浮现出了一抹阴郁的神色。
因为,于那三位好友而言……
这封请书用词委婉,感情真挚,且又有满腔报国之志。
可是,于理查德国王而言,这封请愿书从头到尾却只有一个意思
那就是——陛下,你该按照我们的建议去做事。
即使他知道,这请愿书没什么恶意。
无非是年轻人一时热血上头……
放在平日,他虽不喜。
却多半不会理睬什么的。
可刚刚才被德莱塞尔大人给驳斥了一番……
心情并不怎么舒畅的国王陛下决心不再那么轻易地选择原谅了。
于是,他打断了德莱塞尔大人关于财政方面的叙述,将这封请愿书扔给他,要求他带人去将那些在请愿书上签过名字的人,统统逮捕。
德莱塞尔大人呆了半响才回话:“陛下若是下令,我自然是遵从的。但是,这实在有些夸张和草率,两百多人全都抓起来吗?要不要先派人调查一番,只抓首恶……”
理查德国王直视着他的眼睛,冷冷地说:“谁来问你的意见呢?我是说,都抓起来。”
他知道德莱塞尔大人不想去做这桩事。
一来,这位大人平时并不兼职抓人的活儿,专业不对路;
二来,德莱塞尔大人看了请愿书后,虽觉得这些年轻人过于轻狂,竟敢公然、肆意谈论朝廷颁布的政策,又有指挥国王做事的嫌疑,但总得来说,罪不至下狱,只需不理睬就可以了,郑重其事地抓捕,是很没必要的。
但只因德莱塞尔大人令国王陛下很不开心的缘故……
这位国王便只当没看见他的不情愿。
或者说,他越是不情愿,陛下越是要他揽下这桩差事,以做报复!
事已至此,也没办法了。
德莱塞尔大人只得同意。
他撑着年老体衰的身体,阴沉着脸,带着一队队警察,顶着旁人害怕的眼神,满大街地勤勤恳恳抓人。
及至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刻,那些在请愿书里留下签名的二百三十五人,就很有效率地被抓了两百一十七人。
剩下的十八个人……
有些凑巧不在王城;
有些则是消息灵通,提前躲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请愿书的三位主要发起人并没有全部被抓。
小贵族出身的卷毛青年和那位大贵族出身的冷脸男子都幸运地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