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啊!”赵仁河一摊手:“可是花费不少,又对他们那么残忍。”
内宦连“男人”都不是。
而宫女们更惨,白发宫女比比皆是,她们一旦离开皇宫,都不知道要干什么为生。
所以有的宫女到了年纪又不想出宫去讨生活,就会申请去给皇陵守陵。
皇陵那边的宫女,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妪。
“老奴这样的人……。”田公公有些说不下去了。
“田公公以为,什么是奴才?是您这样自小被净了身的,送进宫的,就注定是一辈子的奴才了,是吗?”赵仁河摇了摇头:“我是庶子的庶子,如果我也认命了,还有现在的日子吗?”
田公公听了这话,目瞪口呆的看着赵仁河。
“我不是怂恿内宦各个都去当赵高,但我觉得吧,人生在世,总要有点追求,司马迁也是个内宦,可他写成了《史记》啊!”赵仁河举例说明:“郑和更是个内宦,可他七下西洋,让大明万国来朝!”
“老奴怎么能跟这样的人比?”田公公自己都被说的惭愧了。
“人家这叫身残志坚。”赵仁河往前一步,双手握住田公公的手:“日后田公公也能跟他们一样。”
“胡说八道。”李钊上前拉开俩人的手:“田公公都多大年纪了?我都不忍心驱使他做些事情,你倒是会怂恿他,立了这么一个大志向。”
“先立一个大目标,然后再立几个小目标,早晚会实现的嘛!”赵仁河讪讪的笑了笑:“那什么,田公公,你可以先完成一个小目标,说说看,你有什么梦想没有?”
田公公五六十岁的人了,竟然真的想了想:“我想当个凌凌漆。”
“凌凌漆?”李钊莫名其妙:“那是什么?”
而赵仁河,已经傻眼了:“你说你要当什么?”
“凌凌漆啊!”田公公一副向往的神情:“就是三爷写过的话本,小说,里头的那个凌凌漆,那个谍报传奇,他什么都知道,身手还特别好,老奴最是心驰神往了。”
赵仁河咽了咽口水:“那个,田公公,你知道的,话本里的都是编撰出来的,凌凌漆什么的,最后也没什么大不了,你看看《狄公案》如何?破案也很有趣的。”
“老奴对血煳煳的东西不感兴趣。”谁知道田公公还很挑剔:“而且没那好脑子,就是喜欢当那个谍报人员,老奴现在干的就不错,很有意思呀。”
在李钊面无表情的注视下,赵仁河一捂脸:“完了,又一个被小说忽悠了的傻狍子。”
360内酯豆腐
360内酯豆腐
田公公的志向很远大,难得一个六十的老太监,还有这一番雄心壮志,两位王爷还能怎么样?
当然是养着他,让他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啊。
“人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这是赵仁河的原话。
田公公的“凌凌漆”做的非常尽职尽责。
赵仁河则是开始想他要送给成康帝的菜品,这就让他为难了,这个时期其实菜肴已经很完备,但是赵仁河来自那个大吃货巨多的时代,怎么可能想不出来新菜?
他就是不知道要拿出来哪个才合适。
最后还是李钊跟他说:“父皇的牙齿不是很好,现在已经吃不了太硬的东西了。”
“哦,怪不得宫宴上,菜品都是软塌塌的蒸菜居多。”赵仁河回想一下,可不是么。
什么菜品一蒸,都软了。
“也不是因为他的牙齿,而是宫里就这样,蒸碗的菜,放在笼屉里一热就能端上去,省了很多事儿。”李钊抿嘴:“宫里的人都是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所以根本不会在大宴上,给你上什么小炒,那端上来都成温菜了。”
“都是有智慧的人啊!”赵仁河一拍脑袋:“我知道给宫里头送什么了,送个能做凉菜、也能打汤的吃食。”
“什么啊?”
“内酯豆腐啊!”赵仁河乐了:“这个极柔软的!”
“内酯豆腐?名字还挺好听。”李钊想了想:“送给皇帝的,用这个名也不错。”
“那你呢?”赵仁河问他:“你送什么?”
“腐乳。”结果李钊竟然告诉赵仁河:“就是你在东北做的那个,红红的东西,口味很重,他应该能喜欢。”
人老了,味觉就不灵敏了,他送了这么一个东西上去,自我感觉挺合适。
“那你让御厨做一道腐乳红烧肉吧。”那个味道更浓烈一些。
“好。”李钊点头。
赵仁河要做豆腐,李钊好奇啊,他现在跟赵仁河是无话不谈了,就直接问他:“什么是内酯豆腐?”
“我告诉你啊!用石膏做豆腐,二斤大豆只能生产三斤豆腐;而用内酯生产豆腐无黄浆水流失,出品率得到提高,”斤的大豆可生产出十二斤的内酯豆腐。而内酯豆腐质地细嫩,产品的色、香、味均优于普通豆腐。”
另外,由于无黄浆水的排出,可溶性成分损失小,提高了营养价值。
内酯豆腐生产采用了加热凝固方法,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封闭式的包装也防止了二次污染。
而且内酯豆腐在室温为二十五度时可保存两天不变质,而普通豆腐只能存放五六个小时。
这在古代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尤其是古代路途不便的情况下,豆腐都不能隔夜。
甚至是连从早上放到晚上都不可以。
传统的豆腐制作,多采用石膏、卤水作凝固剂,其工艺复杂、产量低、储存期短、人体不易吸收。
在现代如此,在古代更严重一些,路途坎坷的情况下,豆腐一般都不出村子,不出镇子,或者不出县城、府城。
而以葡萄糖酸内酯为凝固剂生产豆腐,可减少蛋白质流失,提高保水率。
大大地增加了产量,且豆腐洁白细腻、有光泽、口感好、保存时间长。
赵仁河现在还记得,自己当年因为好奇,去详细的查了内酯豆腐的资料,还知道,内酯豆腐的制作比例,那就是黄豆与水的比例是一比十五。
一斤黄豆,十五斤水。
二斤这样的豆浆,配三到五克的葡萄糖酸内酯,葡萄糖酸内酯在放进去之前啊,还要用三十毫升的温水化开。
如果不好计算的话,就用一斤豆浆配二钱葡萄糖酸内酯化开的水。
这是最标准的配比。
除此之外,他还记得有食物禁忌。
豆腐味甘、淡,性凉,入脾、胃、大肠经;有益中气,和脾胃,健脾利湿,清肺健肤,清热解毒,下气消痰之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吐血以及水土不服所引起的呕吐;润燥生津,用于消渴、乳汁不足等症;除此之外,还能用于硫磺、烧酒中毒,多吃这个豆腐,就能解毒。
而与豆腐相克的食物,可不少,这一样,就是菠菜,不宜与豆腐同吃。
第二样就是茭白,同样不宜与豆腐同吃,同吃易形成结石。
第三样就是蜂蜜,据说蜂蜜与豆腐同食易腹泻。
第四样就是竹笋,它与豆腐同吃,很容易生结石。
除此之外,还不可与糖、羊肝同吃。
想到这些年来,他的确是没在餐桌上见到这些相克的食物放在一起,但是他不觉得嫡母没有想过这些,只是被李奶娘将寒露居守得风雨不透,她没得逞而已。
看看二妹妹跟三妹妹吧!
被嫡母养的都成了鹌鹑,一点王府千金小姐的样子都没有,倒是赵珠被养得好,可惜,嫁的好不代表就过得好。
他说得这么多,李钊听不太明白,但是他却记住了最后一样:“豆腐不能跟菠菜一起吃?”
“是啊,少吃一点没事,多吃就不行了。”赵仁河道:“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在父皇那里,见到了菠菜豆腐汤。”李钊若有所思:“还不止一次。”
“哇哦!”赵仁河张大了嘴巴:“那你可以利用一下啊!”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李钊抬手,摸摸赵仁河的头:“小福星。”
赵仁河就美了:“那是!”
李钊去忙活了,赵仁河也不闲着。
做内酯豆腐,就少不了葡萄糖酸内酯,而怎么做葡萄糖酸内酯呢?
这个就更简单了。
葡萄糖酸内酯是由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或其盐类,经纯化脱盐、脱色、浓缩、结晶而制得,是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内酯是一种无毒,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几乎无臭味先甜后酸,易溶于水,在二十五度下分解缓慢的化学物质。
它在赵仁河上辈子生活的那个年代,是用于食品工业中用作酸味剂、保鲜剂和防腐剂。
赵仁河虽然不才,但也是流水线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这么一点点化学还是懂的,提取一些葡萄糖酸内酯出来,还是能办到的,就是浪费了不少葡萄干。
这个时节没有新鲜葡萄,他只能用葡萄干。
索性这东西不需要太多,只要进贡宫里头就行了。
而且他没打算公开配方,要是公开的话,还得跟着公开葡萄糖酸内酯的制作方式,这些太麻烦了,他只需要做点出来,进贡给宫里就行,不需要做其他,何况,这其实还不是他的最优先选择的菜品。
下次再有需要进菜的时候,他打算进贡玉子豆腐了。
那个省事儿啊!
京中初八开始,就有花灯挂上了,一直到正月十八,十天的时间,京中热闹非凡,比起平南府,京中自然更繁华。
赵仁河在初八的晚上,就跟李钊一起出门去看花灯了。
甚至还猜了几个灯谜,赵仁河兴致勃勃的将猜谜赢了的一盏荷花灯,非得让李钊提着:“拿着,这可是我送你的花灯。”
这个荷花灯,小巧玲珑,造型精美,是难得一见的好手艺。
可是吧,这么一盏美丽的小灯笼,跟昭亲王李钊是一点都不般配,他拎着,颇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赵仁河却高兴的很:“再去看看别的地方的灯笼。”
内城的东西两市都是有背景的买卖人家,做的东西都非常精致,李钊看了看自己的灯笼,就找了个地方,猜了个灯谜,他赢了一盏小兔子花灯,然后塞到了赵仁河的手里:“送你的。”
赵仁河提起小兔子花灯看了半天:“这是给小孩子玩儿的花灯吧?”
巴掌大小,造型可爱,兔子的眼睛是用朱砂画上去的,点上烛火之后,红彤彤的煞是好看。
就是只有巴掌大,小孩子提着,那叫可爱,他拎着算怎么回事?
“很般配。”李钊见人多,就堂而皇之的拉着赵仁河的手往前走:“前面有一家饼店,牛肉馅饼很好吃,带你去吃。”
“好吧。”赵仁河也有点饿了,活动量大,这消耗的就多,晚上吃的拿点东西,早就消化没了。
饼店开在内城,他们家主要是做早餐生意,一般大人们下了早朝,会路过他们这里,那个时候最热闹,饼店的生意也最火,不过晚上也有宵夜供应,尤其是正月里这个时候,看花灯都在晚上,他们家也开门营业,饼店里装的堪比三星级酒店,复古风格的那种。
但人家这是真古代,装修不错,卫生条件也好,并有他们家的招牌,牛肉馅饼、酸菜猪肉馅饼和沙葱羊肉馅饼。
因为要到元宵节了,这里还提供油炸元宵,五文钱一个,一盘子十个。
李钊他们来了,店里掌柜的亲自接待,都没问,直接就带他们去了后面,那里有个小院子,里头干爽清净又温暖,足以容得下李钊和赵仁河,以及他们来的侍卫们安坐。
“你家那三种招牌馅饼,各来五十张!”丁大力负责点菜:“羊汤就不说多少碗了,我们喝完你再算总账吧。”
“好的,好的!”掌柜的点头哈腰:“小菜算是本店孝敬诸位的,您就请好吧!”
掌柜的一弯腰就退了出去,吆喝着几个店小二:“快着点,告诉后厨的几个娘们儿,赶紧的烙饼,耽误了贵客的时间,当心我扒了她们的皮!”
赵仁河吐了吐舌头:“我们这些人,把人家的东西吃光了可怎么办?各要五十张,他们家有那么多馅饼吗?”
“有。”李钊点头:“这里每天卖出去的馅饼成千上万张,没有准备好,怎么可能开张营业?”
“这家店不错啊?”赵仁河吃惊于对方这么一个饼店,每天消耗的肉馅竟然这么多,而且这个时候可不像他前世,吃不完的东西可以放在冰箱的保鲜格里,不会坏,这里除了冬天的时候能多放几日,夏天基本上是现卖现做,都不存货的,因为放不住。
“当然不错了,他们家都干了几十年了,知道一天大概的销量是多少,都不会浪费。”李钊给他倒了一碗茶:“喝点热乎的东西吧,这里的茶叶是我们自己带来的,不用他们店里的茶叶。”
“喝什么茶啊?一会儿就能喝羊汤了。”赵仁河嘴上这么说,还是喝了热茶。
果然,他们这热茶刚喝完,羊汤就来了,还都是羊肉汤。
味道很好。
馅饼是放在簸箩里端上来的,不过给李钊他们这一桌的馅饼是用盘子盛的,每桌还有四碟小咸菜。
还有一大盘子的酱牛肉。
看起来很有食欲的样子。
“好好吃啊!”赵仁河拿了一个馅饼咬了一口,就觉得美了,喜得眉开眼笑。
“那就多吃点。”李钊又给他夹了一个酸菜猪肉馅饼。
馅饼只有成年男人巴掌大,但是皮薄陷多,配上羊肉汤,吃的人全身暖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