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邦杰将四皇子交与张固、李淳护送,自己却往北衙前去,传递了霍致平的口信给羽林将军洪哲,商议好明日上朝时的应变,这才返回霍致平府邸。不想此时,郑以诚和其他没有朝廷正式官职的僚属,都潜入京城了。
霍致平已经见过好几拨上门串联的官员,正在闭目养神,由谢格替他主持。其实主要的联系,已经都让王纶和令狐图处理,王纶更抛出不少甜头,换取东宫六率的支持,联名奏章也已写就,现在只是想试图说服一些原先太子党成员,确保明日议事更为顺利。
就听谢格对几个谋士说道,「这人也算正直,知道太子弑父以后,便没有声响,从正面入手应当就能说服。」又说,「这位大人对家族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可由这点切入。」几个谋士听谢格说话,见杨邦杰来到,只是略略点头而已。
杨邦杰见郑以诚没空答理自己,偷偷在他伸出的来的手上捏了捏,郑以诚笑着反手捏了回去,两人会心一笑,杨邦杰这才走向霍致平回报。
霍致平蓦地睁眼,对杨邦杰说道,「我思虑许久,仍不放心。明日你带着兵马守在城北,若是宫中有变,见我信号,即刻拿下北门,率领大军入城。」
杨邦杰问道,「节帅不带人入宫吗?局势瞬息万变,若有意外,再从北门过去,只怕稍嫌迟了些。」
霍致平低声说道,「宫里有羽林军支援,紧急应变的兵力应当足够。我也着友裕派兵支援,他向来负责上番宿卫,对京城到底比你熟悉。更何况我不想把事闹大,若是四皇子服输,七皇子、八皇子没有动静,也用不着这些兵马。」
霍致平领着杨邦杰,走到另一个房里。房里已有人等候,却是霍致平十七岁的大儿子霍昭甫。他被皇帝「恩赐」,早早进了国子监,搞得这位名将之后,满腹经纶却不谙军事。
霍致平对霍昭甫说道,「你就跟着邦杰学习,别乱出主意。」又拿出一张舆图,细细说明了他在京中的布局。杨邦杰看那图上密密麻麻的注记,由不得头皮发麻。杨邦杰这才明白,霍致平会遭到猜忌,不是没有原因。
霍致平又对杨邦杰说道,「如果我有个万一,带着昭儿从涵江水路南下,回到博裕境内,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杨邦杰听这话竟有一点托孤的意味,由不得说道,「节帅何出此言!四皇子家眷都在手上,节帅声望又高,推举二皇子之子,名正言顺,明日一定不会有什么波折。」
「但愿如此。」霍致平慨叹着,又交代了一些事务,便转身准备离开。
杨邦杰犹豫片刻,最后仍开口问道,「节帅,子信什么时候得空?」
霍致平皱眉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念着儿女情长!」霍致平招来仆人说道,「去请郑先生进来,省得有人牵肠挂肚,什么事都办不好。」这话说得杨邦杰尴尬不已,霍昭甫在一旁听着,还别过头偷笑。
不一会儿郑以诚果然进来了,气得指着杨邦杰说道,「你倒好,我现在什么事都不用办了,只顾着陪你就好,还得被大家嘲笑。」
杨邦杰无奈地笑看郑以诚说道,「我只是问一句而已,怎么知道节帅就把你叫进来了。」
郑以诚本想开口,霍致平却抢在两人之前说道,「有什么话你们俩口子私底下说去。把握时间出城待人,要是城门关了才是麻烦。」
杨邦杰看郑以诚对看一眼,只得答应称是,带着霍昭甫赶着出城。能混入城内的兵马毕竟是少数,多半的士兵仍在近郊驻扎。
众人匆匆用过哺食,便由杨邦杰领着,趁夜至城北一处的高地伏下,静候宫中动静。这些士兵素来都是惯战的,埋伏一个晚上倒也不觉得有什么,霍致平的儿子熬不住,但又睡不着,蹲在草丛中紧抓着兵器,全身哆嗦。再看郑以诚,竟然熟睡在杨邦杰怀里,杨邦杰也不叫醒他,观察动静之馀,还不忘扯下自己的披风让郑以诚当被子。霍昭甫瞪大了双眼,诧异万分,再看士兵们反应,却是一脸漠然。
好不容易熬到卯时,却不见有信号通知。就看日头渐中,城门开了,百姓如常出入。霍昭甫已经按捺不住,差点就想站起身来,进城观望,不想却被郑以诚一把抓住。郑以诚不知是何时醒的,小声说道,「看样子是没事了,贸然行动只会坏事,静等通知便是。」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果然见到令狐图骑马前来,对杨邦杰等人说道,「没事了!霍大将军成功拥立二皇子之子为帝,将军请入朝贺拜新君。弟兄们分拨回营,莫要惊动了百姓。」
「如此真是太好了!」杨邦杰精神一振,转身对士兵们吩咐说道,「儿郎们依小队撤离,每半刻一队,莫要心急。」
霍昭甫哪里等得下去,在一旁嚷着,「我要即刻求见父帅,杨将军只管领着弟兄们,我先入城!」杨邦杰阻拦不及,只得派兵跟上。他在心头暗叹,霍致平怎么会生了个如此沉不住气的儿子。
郑以诚见霍昭甫去远了,转身向令狐图问道,「南泽先生将往何方?以诚还有许多地方,想向先生学习的,先生不能这么一走了之。」
令狐图叹道,「竟让你看出来了,我可是什么东西都没带呢!」
郑以诚长揖说道,「大事底定,先生脸上却不见欣喜,反而频频回顾京城,神色惆怅,以诚只能往这方面推想。先生既有不舍之情,又何苦勉强离去?还请先生三思。」
令狐图本想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一走了之,其实内心何尝不眷恋,见到郑以诚这样,不免松动了些。他慨叹说道,「之后便是他霍家的天下,我多留无益。」
杨邦杰这才注意到两人的对谈,连忙趋步向前,拉着令狐图的手说道,「我想日后我应当还会在博裕境内,距离京师还有好大一段距离。先生留我幕下,一起力抗南犁如何?」
郑以诚附和说道,「先生也不可能投奔他国,若是有心寻你,何处可以安身?不如依旧留在将军幕下,他不至于急着找人,先生也可以眼不见为净。」
令狐图确实是放不下,也拗不过杨邦杰、郑以诚两人,最后仍是答应着留在南方。数日后,局势果然如众人所料想的,霍致平拥立二皇子之子许世祯登基。文有王纶一系相助,武有大军镇护,权倾一时。
53、尾声
霍致平挟带庞大军力,在王纶相助之下掌握蜀国朝政。未及半年,许世祯自请禅让,霍致平和群臣上演了再三推辞与劝进的戏码,终于顺利转移政权,改元「治和」,是为后赵。
至于蜀后主许世祯对霍致平说的:「你想做曹操,朕却不想做汉献帝。朕大可以用这大好江山,换取我与母后一生的逍遥自在,就看你敢不敢担上篡位之名。」是否真出于六岁孺子之口,则有待后世考究。
杨邦杰与王澧获得南犁降将的帮助,建立水军、详悉南犁地貌,费时三年,终于弭定南方,设立州县。杨邦杰接任博裕节度使,在郑以诚的帮助之下,招抚土民、奖励耕织、协办商会,兴学校、进人才,境内大治,男耕女织、商旅不绝于途。人民感念两人恩德,乃至他们戏称为「博裕父母」。这称号传入郑以诚耳里,气得他好一阵子都嚷着要在上面,至于是否成功,此系二人闺房密事,外人无从得知。
在此同时,霍致平却因劳虑过度、结郁于心,登基不满八年,旋即崩逝。令狐图伤心欲绝,悔不当初之馀,竟出家做了道士,从此不知所踪。霍致平之子霍昭甫的才具不及乃父,军政大权遂落入王纶之手,昔日禅让之戏码再度上演,江山易主,改元「建元」,是为大夏。
郑以诚一路与杨邦杰相伴,任气使才,春风得意,可谓神仙眷侣。然而,朝局惊变,王纶为监控、收拢杨邦杰,亟欲想将公主下嫁于他,杨邦杰果断拒绝,却招来王纶的猜忌,君臣相疑。
建元三年,杨邦杰出征得胜,却在班师回朝的中途,被控谋逆,遭到官军围杀。幸得王澧相助,在王纶面前求情,才得以逃过一劫,自此与郑以诚携手浪迹江湖,不问朝政。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