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时光+番外——子勿为秦相

作者:子勿为秦相  录入:02-24

1.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2.一月份0度等温线

3.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5.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的分界线

7.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8.水稻小麦种植区分界线

9.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10.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

因为一跨过这里,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变化,所以我想全中国最纠结的地方,应该是秦岭之颠和淮河水中央。

劈开一条线,大约在北纬32度到34度之间,南不南北不北,橘生淮南。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那若是生在了淮河的河心沙洲上,长的又该是叫什么呢?

有一年冬天雪下的特别早,特别大。

其实特别大无须赘述,每年都免不了来一场这种大雪,自然比不得再向北的地方大雪封门,倒也足以够小小的弹丸之城喝一壶了。

那雪下得特别早是真的。

值得一说,草还没有枯尽,树叶还是青黄,甚至落叶很稀疏的时候,雪就来了。

那种美其实很震撼,我窝在办公室搂着热奶茶,隔了用手在哈气上画出图案的窗户的玻璃,向外看纷纷扬扬。

齐两三层楼高度的高大的树,叶子上挂着厚厚的白色,地上早已是一层白毯。

学生们还没有去踩,使得一切没有生气,干净到冷冷清清。

我后来耐不住寂寞,穿得厚厚的跑下楼去,走得小心翼翼,雪很厚,不太好走,而且我也不是特别忍心的去破坏这个干净洁白的场面,就像我原本无意叨扰人间,却做了过客一样。

然后再等我上楼来向下望,那条甬路,原来也只有一个蛋不疼的游客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划过一行41码的脚印。

我真是一个有够无聊的人。

快乐的孩子们在大课间打雪仗,这一场景会出现于从小学到高中,我并不对此感到意外,我觉得很不错,童心不可丢,童真也是净土。

我确信这些人里面应该没有高三和复习班,不是因为不想,因为他们没有大课间。

我见过他们隔窗眺望着学弟学妹,只大了一点而已的他们,表情很羡慕、很留恋、很怀念、很沧桑。

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才会有如此感觉。

我没有再下楼,为了避免被雪球误伤。我相信没有人会思考我那也许是已经被落雪掩埋的足迹是何人所留,我的脚印和我一样隐藏在尘凡,却被重重掩盖后看不到本来模样。

雪的通用描述是六边形,其实真是很笼统的描述。

我也说不清楚其中弯弯绕绕的讲究和学问,只记得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

好像还真是,我偶尔趁雪未融化而快速观察一下,这种精灵奇异而诡谲。

然后我觉得它们好美丽,于九天之上坠落凡间,温度高于冰点便即消融,所以地上天女织的毡子得是多少粒雪的成果,莫非要以摩尔计量。

我喜欢这个由渺小累计的伟大,况且“瑞雪兆丰年”,保暖土壤,积水利田,为土壤增添肥料,冻死害虫。

附加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人间下雪是由天上三个神仙掌管着,即周琼姬掌管着芙蓉城,董双成掌管着贮雪玻璃瓶,玻璃瓶内盛着数片雪,每当彤云密布时,姑射真人用黄金筋敲出一片雪来,人间就开始下雪了。造物主把雪花赐予了冬天,使冬天于苍凉之中有了生气,沉寂之中增添了乐趣。

其实我觉得很好玩,据百度说约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

难道那时候的神仙有超能力?不对,神仙本来就是超自然的。

说到“玻璃”,其实有时候后我会想到自己, 我查过,“「玻璃圈」一词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台湾社会男同性恋社群的代名词,而「玻璃」的易碎性及透明性也不断地被媒体用偷窥的眼光来呈现同性恋者社会身份脆弱、需要朦胧夜色做为保护色的主要表征意象。”

还真是贴切啊,不过“‘玻璃’原本是黑话中所指的臀部或屁股,用「玻璃」来代表同性恋所指的无非是男同性恋间的性行为”,这一点听起来就有点儿难以接受了。

只是这场雪下的过早,对我的直接影响是取暖期提前开始,取暖费的支出与比去年同期又要涨了。

大街上轰鸣着扫雪车,环卫工人齐上阵,融雪剂化身在污水中,横流。

地理老师又该从环境保护角度提问“现在的融雪剂有什么危害?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这种问题呢?”

我记得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好像是:“1.造成绿植大量死亡; 2.缩短道路寿命; 3.腐蚀机动车轮胎和底盘; 4.污染地下水资源。”

初中化学老师就会及时展开科普扫盲,“国内外使用的融雪剂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该类融雪剂融雪效果好,基本没有腐蚀损害,但它的价格太高,一般用于机场等重要场所。

另一类则是以“氯盐”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融雪剂,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作‘化冰盐’。其优点是价格便宜,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1/10,但它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腐蚀是很严重的。我们常见的融雪剂就属于这类,用的最多的是氯化钠(即食盐)。”

政治课上老师也许问问你一些扫雪中可大可小的事情,是如何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假?大?空?

反正我觉得如何应对学校里光滑如镜的某些材质的地板砖,才是实际问题,才应该提上日程。

王恬和我一起坐公共汽车回家的时候就抱怨,“破地!真是滑死了。我上楼梯的时候一歪歪。想都没有想就死死揪住了旁边一个人的衣服。结果一会儿松手才发现那是男生,我还不认识人家——丢死人了。”

后来还有一场大雪下在元宵节。

好大的雪,我把伞借给了别人,自己顶了一身白拱回了家。

孟绍安那天不在家,加班加点呢。饭店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周到,所以对员工也就越来越没有人性。

饭店提供的年夜饭团圆宴的背后,必然有许多家庭破碎了全家福。

虽然现在相聚的时空限制几乎没有,但是心结就是过年过节独在他乡为异客,因此少一人而倍思亲。

我自己按说明煮了孟绍安买回来的元宵,黑芝麻的陷子,应该是猪油拌过,总之香滑甜嫩,我掐巴着汤碗在阳台上看烟花,凌乱还是重复并不重要,因为那很像形式,或者,惯例。

看客未曾失约,却不知道是不是习以为常的支应公事。

孟绍安那天晚上忙到很晚才回来,洗涮之后我们决定用成年人的方式来庆祝团圆的节日。

孟绍安依然不欣赏考上名校博士生的弟弟,即使他拿全额国家奖学金,孟绍安说,“我宁可拿全勤奖,也不会选择他的生活方式。”

但是一年四季只有冬天的降水才是雪,其余三季都不是。

都是好端端的雨,如果除了下雨天会整得自己全身是水,鞋子沾泥这些事情,其实我是很喜欢下雨的。

多文艺。

我在小时候的某一个秋雨淅淅沥沥的白昼,逛了一座小花园,令人窒息的美,一辈子哪怕就一次就足够品咂一生了。

真是很美,初秋雨蒙蒙,草未枯,花未谢,小石榴藏在树的夹缝,一切被洗淋的一尘不染,以至于幻影般不真切,如同人飘散的童年时光。

春雨则神奇的多,越下天越暖,下绿了草,下开了花,飘飘洒洒不算多。

春雨贵如油,不然春旱如何成为大问题。

然后地理老师就会笑眯眯的问你春旱产生的原因,然后你只要乖乖的背答题模板就好。

清清嗓子,“华北地区的春旱:形成春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我国华北地区春季少雨;二是我国春季升温快,蒸发大;三是春季正是华北地区小麦返青的季节,农业用水量较大。”

没有必要较真,反正这些对你的生活没有太多直接指导。

领导是不干具体活儿的,领会精神就行。

春雨下多下少,总之你就按朱先生的春来描述就好,一准儿没有错。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写的很好,很细腻,切近生活。

最后出场的是夏天的雨,这个最多,最暴躁。

我们的城市排水系统吃过无数次不知诲改的亏,你说谁错了?

“填填挖挖,找点儿钱花。”又不是找金子,总是挖来挖去,却没有见下水道变粗一号,莫非这已经是城市排水管道勃起的极限?

夏天的雨泼辣而奔放,火急火燎,十分匆忙,而被这种倾盆大雨浇个透心凉,一语以蔽之,“爽”。

但是也许会以着凉为代价,我就哗啦啦的在雨中呆过。

很多年前我在高考之前淋过一次,坚信得到了自然的力量,当然我是一个人偷偷淋雨的。

后来我上了大学上了班,就没有这么疯狂的行为了。

人老了,胆子会变小,我总是觉得再也不复当时的激情与冲动,这是成熟吗。

孟绍安没有这种习惯,他和我相反,讨厌下雨等恶劣天气,影响生意,耽误了赚钱。

也是看我上班太远,心疼。

但是房价始终居高不降,甚至一路飞天,小城市也受影响。我们不可以换住处,当然是没有钱。

既然我们选择如此,便要接受四季下着形态不一的雨。

但是那都是降水。

《骆驼祥子》里面说,“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

众人是否平等至今没有答案,因为永远在趋向中难以实现,但我也可以在雨中,精神流浪。

15.都市生活

我一直以为我生活在一个很小很小的三级或者及其以下城市,与世无争,甚至我怀疑我是否住在城市之中,还是城乡结合部亦或是开发未完全的地方。

明明也是个地级市,可是总给人感觉一向滞后,与国际脱轨,甚至与国家的繁华脱节。

东西该涨价的时候跟着,可是一些实际的东西却不见得像新闻联播里面那么好。

等到后来我亲生经历过一些什么,亲眼看到过一些什么,我才知道我不可能生活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不可能成为与世隔绝的属民。

天子脚下也好,天高皇帝远也好,总之,只要有这改变不了的身份证户口本,天南海北,我都属于这片我深爱的土地。

有人说,“中国城管是我国秘密发展的准军事化组织,平时管理城市,锻炼游击战术,战时可编入正式军。是一支可冲锋、可侦察、可游击、能吃苦、能忍耐、能奋战的优秀后备军。五角大楼秘密报告称——中国城管队伍是一支具有强大潜力,能单靠一辆破面包车或皮卡就能全天候作战的可怕准军事组织。我国庄严承诺:对外不首先使用城管。”

所以听闻戏言,“借我三千城管,复我浩荡中华。”听起来很霸气很搞笑。

我当时对此原本没有什么感觉的,就像是听一个笑话,这也许是干群关系还是官民关系小小闹僵后,屁民的扯蛋调侃的产物而已。

哈哈一笑,一笑而过,之后继续保持着该有的信心。

后来百度一下,看到对“城管”这个名词的解释——“1.中国地方执法者,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常常会卷入一些公众冲突事件。——《泰晤士报》

2.主要的任务就是驱赶街头无照商贩,以及检查各类许可证。——《印度媒体》

3.一些处理轻微犯罪和无序状态的雇员。——《卫报》

4.一种警察力量。——《每日电讯报》”

真有些哭笑不得,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容易,这解释,这定义,似乎显得过于严肃甚至是危险了。

还有后面他们的职责,听起来也很正派。

“1、贯彻实施国家及本市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

2、组织起草本市有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研究提出完善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意见和措施。

3、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工作。

4、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5、负责本市市政设施、城市公用、城市节水和停车场管理中的专业性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城管监察队伍行政执法中跨区域和领导交办的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

6、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系统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廉政勤政建设工作。

7、承办市政府及市市政管委交办的其它事项。”

一个“其他”范围就太广了,只是似乎应该不包括什么暴力执法的不和谐行为。

而后来屡次出现各地一些不和谐的事件,更是给“城管”一词蒙上了阴影。

总是以“临时工”当靶子,显然说服力不够。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巴掌打向贫苦的老人,当推搡与破坏惊吓到了幼小的祖国的花朵,人们的怒火就被点燃。

那么多负面的东西大大吞噬了正能量,以至于造成了武装部队在潜伏的错觉,我也曾义愤填膺,隔着显示器的玻璃,爆粗口抑或内心问候着别人的祖宗十八代。

孟绍安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也会这样,甚至比我更激愤,“这和鬼子进村有什么区别?”

玻璃心以草根的悲悯,同情着更可怜的弱者,我们是无聊而可悲的,只是却发现总有人比自己更不幸,世间事大抵如此。

而我原以为我身边是太平盛世,没想到也有波澜。

那是大约晚上六七点钟的一个傍晚,我在准备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场面。

其实是不该出现的。

一辆面包车灰头土脸的出现在街道上,随即引起了喧嚣,我干脆将车子停在了马路边上。

卖花的人匆匆忙忙的赶走了上帝般的顾客,手忙脚乱的向自己的三轮车上搬花,不知道是不够麻利的失手还是其余人的行径,我听见了不止一个花盆堕地的钝响和钝痛。

小吃摊的摊主收拾着东西,安抚着食客,一面向自己的围裙口袋里面摸索掏弄,然后是凶狠的呵斥声,“别拿了!罚一万,你掏得起吗?”

我在不远处,究竟是懦夫还是看客,好像界线不甚清明,我知道最无耻者是看客,可是我如果不看着,还能作什么。

我不知道。

谁对谁错,谁是谁非,我只是真的在感激、在庆幸,孟绍安不必如此奔波,不必如此担惊受怕。

那个小吃摊的摊主自行改装的三轮车被拆掉了,是主动或者不是,都已经不重要了。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谁无家,如果不是生计所迫,想来一定不会如此,摊主的表情很无奈,很心疼。

后来那些人扬长而去,收获着“战利品”,地上有着花盆的碎片,散落的花泥,还有被人车踩踏碾过的植物,很是悲壮。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看到的场面太偶然,还是戴了有色眼镜,为什么如此阴郁。

推书 20234-02-23 :我和混混段小兵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