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穿越 二)——猫小碧

作者:猫小碧  录入:10-25

事情的。

这件事就是基层官员的考核。这里所说的基层,已经不是对于六部正二品大员来说的,各部六七品的小官们了。而是指那

些身处各衙门,八品九品,甚至是没有品的小吏们。

张鹤龄死的这件事,固然让京城曾经受到过他欺压的百姓们拍手称快,也让朱厚熜暗地里幸灾乐祸了一回,可是更多的,

却是让朱厚熜见到了明代法制意识的不完善。

杀掉张鹤龄的那两个守卫,不过是收了武英侯郭家一百多两银子,直隶督抚家两个不足十两的金锭子,还有原禁军副统领

,死掉了的某姓钱的武官的遗孀一对价值七十两的金项圈,就敢于杀掉朝廷的犯人,还是这么明目张胆的用他杀的形式杀

掉了张鹤龄。这就可见,国家的律法在他们眼里,还比不上这么不足三百两白银。

自然,这三百两白银能够让他们全家的生活水平飞跃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毕竟现在的京城物价水平之下,有三十两白银就

能很富足的过一年了。可是,这也足以看出,这两个人的职业道德有多么败坏,素质有多么低下——他们可是国家公务员

这是知法犯法的行为,就更不用说那些法盲了。朱厚熜估计,现在全大明朝,不是法盲的,可能还占不到人口总数的一半

,这还是他高估了明朝的社会素质了。

所以,通过张鹤龄的事件,朱厚熜猛然发现,建立起一个法制完善的社会,现在明朝的这个基础,当真是很薄弱的。就连

基层的小吏们,估计他们之中不是法盲的,也不会太多吧?

于是朱厚熜决定,要先在公务员当中普及法律知识。有了法律意识,才能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只是,列出来计划之后,朱厚熜才发觉,只是普及法律知识,他们该犯法还是要犯法的。现代社会里,精英犯罪率也不低

吧?这可不能说是因为他们法盲了。

而且在实际参考了锦衣卫的调查报告之后,朱厚熜发现,其实更多的时候,不法盲的小吏们,比起来法盲的那些,违法乱

纪更肆无忌惮游刃有余。他们就好像是后世懂法的人员,专门去钻法律的空子,或者是借着自己懂法而百姓们不懂,就趁

机勒索敲诈。

这么看来,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整顿基层,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了。要让他们从习惯于骑在老百姓头上,鱼肉乡民,转变成

真正为百姓们服务的政府公务员。

这就有了今天朱厚熜小朝会的内容,如何监查基层小吏们的办公能力和办公素质。以及如何杜绝基层贪污腐败。

要是也像监督地方督抚一样,派御史看着,那可真是高射炮打苍蝇了,朱厚熜还没有傻到那种地步。但是基层的监察制度

却是一定要设定下来的,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离老百姓最近的才应该最大力整治才行。

而且只是规规矩矩的,不危害老百姓还不够。身为政府工作人员,还应该有一定的业务素质,能够干好自己份内的工作,

实实在在的对得起国家发的俸禄才行。

现在明朝的财政情况,还远远不能够达到按需分配,既然给了工资,这些小吏们就总得干活吧?所以业务素质很重要。需

要培养愿意干,还得能把手上的活干的成的人才,这才能够满足现在朱厚熜要求。

所以现在朱厚熜希望能够制定出一套考核制度,考察一下,现在大明朝的公务员素质水平,然后再作处理,决定是培训现

有的公务员,还是招收新的一批,上岗前进行培训。

明代的公务员选拔,完全不像后世的那么公开公平透明化。谁能够得到这份工作,基本上完全是依靠人际关系。

一般情况下,县官一级的官员,手下都有几十号上百号的公务员,诸如师爷(包括刑名师爷等等……总数大约在二到四个

之间不等)、衙役、账房先生什么的。具体人数视这个县官的官职和他所统领的一县重要程度和面积而定。

他挑选自己的师爷,包括自己的幕僚,所依凭的,就是朋友或者家人的推荐。当然,有的才子们学问出名,也有可能会引

得当官的来“三顾茅庐”。这样一来,基本上谁能得到这个在县衙门的工作,就是靠着人际关系。谁的荐客面子比较大,

学问也还过得去,县太爷也就录取谁来做自己手底下的师爷了。

这样的选材制度,让朱厚熜很不放心。这样完全依靠人情走下来的流程,先不说这个人的能力到底有多少,这样弄出来的

县官衙门里,完全就是县太爷一系的人马了。身边都是自己人,想闹个什么猫腻,那还不是三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

就算是朱厚熜的耳目再多,也防不住人家全家总动员。

于是朱厚熜决定,先从考核制度下手。那些凭借关系上来的官吏们,总会有几个不合格的。

第六十章:吏治改革

凡是总会有个突破口,那些不合格的官吏们,就是现在的基层小吏体系的突破口了。进行了考核,然后挑出来不合格的,

就拿他们说事了。这样一来,整顿吏治的借口也就有了。

中国很广大,中国的公务员体系也很庞大。所以要全部动一边,短期内显然是很不现实的。所以朱厚熜也就只是想着,先

制定好考核的规矩。

虽说张太后闹了一回小朝会,但是她总不能次次都跑来闹。朱厚熜身边跟着的人也增加了,拦住个把年近六十的老太太还

是不难的。

现在官员们也都知道朱厚熜不喜欢拖沓职责了,办起事来力求迅速——当然,只求快不求好的几个,也没有讨到好,被朱

厚熜狠狠训了一回——于是八月还没有到来,崭新的考成法就出炉了。这个针对着各层次官员的考察制度法规,规定的不

可谓不严格,条条款款都说的明明白白,做了什么是有错,不做什么也是有错,有错了又该怎么惩罚,列出来清清楚楚。

赶在中秋节前发放到各官员手上的《考成法》,虽说是薄薄的一册(规定得再详细也只是部门法,不能跟宪法似的一厚本

),可是从吃穿到走路都管到了,完全按照朱厚熜的想法制定,连贪污一两银子要受到什么样的惩处都列出来了。于是这

一年的中秋节,走礼变成了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考成法》规定了,各节假日相互送礼,礼金金额不得超过十两白银

虽说官面上各位官员的年薪也都不高,做到夏言的位置上,一年也就是七十五两银子。再加上皇帝时不时的赏赐还有按规

定发下来的节日奖金,一个正二品的官员,正当收入一年也就是二百两左右。十两银子,说起来不算少了。

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十两银子对于一个六品县令来说,估计也就是请上司吃顿饭的饭钱。要送中秋节的节礼,十两银

子够干什么?

苦歪歪的度过了中秋节,因为送给上司的礼物分量太轻而嗟叹的官员们发现,他们的运气还是好的。没有动歪脑筋,在《

考成法》刚出台的时候就顶风作案,真是他们祖上积德了。因为不顾法律规定,还是送了厚礼的那些人,现在的处境都不

怎么美妙。

这也算是违法了,于是停职的停职,罚款的罚款,还要写检讨,然后按照自己所处的单位,全单位检讨。

停职罚款,都还能接受。可是这检讨,就丢人丢大发了。所有人都盯着你一个,站在高台上接受批斗似的说着“我有罪,

罪如东海水……”,这个笑话,几十年后都保管有人记住。

事实上后来检讨的人多了,大家也就淡忘了,只是最初的那一批,承受的心理压力是最大的,此后很多年都没有敢作奸犯

科。

最悲惨的是去年的新科状元胡辉,现在在翰林院做修撰,他只不过是给自己的座师杨廷和送了一套景泰蓝的茶具,外加名

贵茶叶数种——当然,走走座师的门路,这也是他的目的之一,可是这毕竟是座师,礼重一点也不算什么吧?可是偏偏锦

衣卫抓住他了,于是作检讨吧,整个翰林院,外加国子监,甚至是六部都有人来参观状元郎的检讨会。

这么一次处置,不轻不重,就是让大家丢丢人,也算是确立了《考成法》的威严。毕竟立竿见影的法律最有效力,这次算

是有些小题大做了,但是效果是很好的。朱厚熜很满意的嘉奖了参与中秋活动的人员,锦衣卫和吏部刑部因为提前知道消

息,很少有人落马,面子上好看,还得到了奖励,都很高兴。

有了京城的中秋节大突击,全国各地也都跟风,就连现在还在整顿官田的贵州,和正进行日本倭寇的整顿,准备欢送往日

本岛上进发的军队的福建,也都搞起来考察工作。一时间检讨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些有新意的,按照《考成法》的规定来

惩罚违法乱纪行为。在这种创新得到了皇帝的肯定和赞赏之后,全国上下又掀起了学习《考成法》的热潮。

所以说中国人的这个习惯真是可怕,跟风扎堆,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过朱厚熜也算是因为这个习惯得到了不少好处的,

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由于《考成法》不像以往的律法,只是注重有品级的官员们的行为,而忽视了胥吏们,所以这次整改的范围倒是和之前那

次小小的整顿朝风有所不同。《考成法》出现的本意,其实是朱厚熜为了整顿基层小吏们的行为规范,所以很大一部分都

在规定,基层的小吏们应该如何做,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的。

小吏们做的再过分,也就只是敲诈勒索,太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还没本事也没胆量做,所以《考成法》针对胥吏们的部

分,最严重的惩处也就是长流五年。

不说关你,就是流放,可是还有回来的一天,只是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新回到政府工作了。这样也不过严,也不

过宽,算是适当。

只是要命的,是朱厚熜严令废除“淋尖踢斛”的制度。这算是小吏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了,即便是看守监狱的守卫们,也都

能够从犯人身上捞油水。但是现在明令规定,禁制借职务之便得到好处,这让胥吏们顿时损失了一半以上的收入——要是

不照办会怎样?呵,翰林院的状元老爷还停职检查了三个月,当众检讨呢。

淋尖踢斛,实在是助长腐败的重要因素。这不是说它对于官员们来说是多么重要的腐败方式,这个方式目前为止还是只有

胥吏们在受益,但是它使得整个社会的风气败坏起来了,老百姓们都知道,只要当了官就能弄到钱——即便那只是淋尖踢

斛的一点点小钱。

一直到后世,有些中国老百姓还会在潜意识里觉得,当官就是为了钱和权,这和现在就风行并且被视为是理所应当的这种

行为是脱不开关系的。淋尖踢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行为,它已经是代表着借职权谋私利的一个词语。

所以朱厚熜才会重视起这个行为,并且严加制止。如果现在能够遏制住这种基层的,胥吏们的贪污,从最接近老百姓的地

方肃清了这个政府,那么耳濡目染,这个社会总有清明起来的一天。单从上层下手,对于广大百姓们的影响,还不如县衙

门里面一个衙役的行为大呢。

有了《考成法》,各地开始整顿自己的衙门——当然,这不是自发自愿的,而是中央政府下达了批文,要求各地检察院为

主,开始自我整顿和相互整顿。

自我整顿,有什么不好的都藏着掖着,可是相互批评,这算是中国人——或者说是人这种生物——干得最在行的事情了。

人总能很容易的看到别人的不好,而掩饰起自己的不好。当然,在面临了惩处的情况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更是需要掩

盖。

检察院也是有胥吏的,这些从属于检察院检察官们的人马,也不都是清清白白。只要是衙门,总有捞油水的地方。

而县衙门就更不用说了,走出来的人里面,十个有九个半都不清白。那剩下来的半个,还是未成年人——小孩。

先让他们自我整顿,窝里斗一斗,总能揪出来几个;然后再互相整顿,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的两个地方上的官府衙门,互

挑毛病的本事还是有的。

这一整顿,可不像先前那一波自发的针对官员们的整顿了,着实清出来好些个奸胥猾吏。于是停职的停职,检讨的检讨(

当着全县人民的面),还真有被检察院长上报判流放的师爷。

闹到了秋收,大家都消停了——因为《考成法》上规定了,该干的工作不干,惩罚也是很严重的,这时候该督促秋收,征

收税收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还是要放在工作之后的。

这一番一番的闹腾,朱厚熜看在眼里,很想叹息。看起来现在《考成法》很热闹,其实还是没有进到人心里面啊……

不过也只有慢慢来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改革需要一点一点的循序渐进,要不然,或许还会有贵州农民起义那样的事情

发生。

于是朱厚熜没有再针对地方上的整顿发表看法。是真心拥护新的法规,愿意为人民造福(朱厚熜不得不承认,这个可能性

其实比较小)也好,还是想着趁着这个热闹换考绩也罢,反正《考成法》的名声已经打响了,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法律的效

力。这也就足够了。

接下来,还有工作要做——不止是敦促地方监察税法的漏洞修补工作,严密监察田租的问题,还要给各位官员公务员们,

涨涨工资。

说实话,现在的官员收入很少。县令一年的收入也就是四十五两,这还包括了他衙门里的衙役们和师爷们账房们的工资,

因为国家认为,这些师爷账房都是县太爷的雇佣工。

四十五两养活将近或者是超过一百口人生活一年,那是天方夜谭。所以清官诸如海瑞同志,连他自己的儿女都养不活。这

样是他个人的悲剧,更加是这个政府,这个国家的悲剧。

就算是京城里的高官,诸如已经位列二品还有兼职的王守仁,做着户部尚书的夏言,还有现在是正一品,全国最高官员的

赵审,他们一年的收入也只是刚刚够开销。

朱厚熜给王守仁和夏言的奖金和赏赐都不少,对赵审更是大方,基本上只要是个节日,都有很不错的赏赐——特别是王守

仁和夏言,朱厚熜从来都是直接给钱,而不是放着不敢用的东西,还有奢侈品的如意啊玉啊什么的。

可是这照样架不住京城的开销大。就算是王守仁这样,不怎么和人交际,他每逢过节也是要走几十家的礼的。他管着的部

里的官员们,内阁的成员,身为统一战线上的战友赵审和夏言,还有他带着的学生方绪等人,再加上他也的确有几个朋友

,都算上了数量也不少。即便是每家都按照朱厚熜的标准,十两银子,这也有几百两了。王守仁一年的收入只有可怜的七

十五两呢,这样算来,连走礼都走不起。

再加上王守仁还需要养活自己的一家子——他老父亲还健在,跟着他住在北京城,要不是朱厚熜给了他一座府邸,现在王

守仁还住在老爹的旧房子里面呢,逢年过节给皇帝和皇太后送个小礼物,平常自己也有想要买的东西,这钱一来二去就一

干二净了。王守仁现在堪称大明朝的月光族——每个月他夫人给他的钱,都剩不下一个铜板。

前些日子,王守仁还曾经跟夏言借过钱,原因是朝会前看到了一本很想要的书,当时赶着来开会,差五钱银子买不起,当

东西又怕来不及,想开完了小朝会就赶快去买过来。朱厚熜听到了他俩说话,当时真的是鼻子都酸了。

推书 20234-12-25 :极欲天桥 下——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