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郎是个作精by端瑜

作者:端瑜  录入:09-22

把东西放到推车上,他们就出发了。
鱼丸跟肉丸的价格是许知昼自己写在牌子上的,虽然没有宋长叙写的好看,但他自己挺满意的。
看着自己写的牌子立在一旁,许知昼心情都愉悦几分。
“鱼丸跟肉丸,看样子是出新样式了,我要十串素的,两个肉串,还要一串鱼丸跟肉丸。”有人喊道。
许知昼跟江琢忙碌起来。
点鱼丸跟肉丸的人大多是老顾客,鱼丸做的少很快就没了。
“许老板,鱼丸跟肉丸都很好吃,明天还会有鱼丸么?”
许知昼笑着说:“不成的。鱼丸剔骨太麻烦了,我们每隔两日做一回,要是喜欢到时候来吃。”
老顾客面上遗憾还是应下来。
肉丸跟鱼丸大获成功,许知昼松了一口气。听见有人又在喊他,许知昼回过神来又去拌钵钵鸡。
以前他们有五张桌子,现在增加到八张桌子了,要是再多增加桌子就会占不少地方。
这片地是大家一起做买卖的地方,许知昼不好占太多。
想到宋长叙说的,等攒钱多了,他们就可以盘下一个铺子自己做老板。
许知昼笑了笑。
宋长叙下学后,程茂学把自己的文章给宋长叙看看:“周夫子说你的文章写的好,想找宋兄指点一二。”
宋长叙:“谈不上指点,我说的不好还望程兄不要嫌弃。”
他说了几处文章的短处,又说了几处好处。程茂学露出惊喜的表情:“宋兄说的这些我竟没想到,在此谢过宋兄了。”
宋长叙跟程茂学又说了几句回去。
他刚到密江巷,看见一群人围绕着在说什么,有人眼尖看见他,七嘴八舌就说起来。
宋长叙算是听明白了,说的是蚕丝冲到三十五文后,两天之内就下跌,一跌就跌到二十文,现在还在跌,看样子是要回落到以前的价格了。
“听说是外地的游商运了新蚕丝过来,等他们到了根本就不差蚕丝了,谁还买账。”
“对啊,现在好多老板卖蚕丝根本就没人敢买,谁敢接手,一接手就亏。”
有人说道:“宋秀才幸亏你卖的早,不然蚕丝就要砸在手里了。”
宋长叙面上吃惊,又泛着一丝苦笑:“竟然没有想到是这样,我卖了蚕丝,看见它还在涨,每每睡不着觉,心里一直觉得自己亏了,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好多了。”
众人见他的模样不似做假,心里一点微妙的不舒服也消失了。
“看着涨那么高,谁都后悔,现在好了,跌了,不知道那些人又要赔多少钱。”
宋长叙回到家里,没有再想其他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管是涨是跌都跟他没有关系。
他看灶房还有猪肉,他想剁成肉沫做个杂酱面吃。
先把杂酱做好,宋长叙加了半勺糖,味道更好了。等听见门外的动静,知道许知昼回来了,他再下面。
“知昼,我们今晚吃面,你要不要菜,等会可能有点干。”
许知昼点点头:“我要吃菜。”
宋长叙把面跟杂酱都端上来了,还有一碗葱花汤放在一边。
“要吃杂酱自己加。”
许知昼点点头,他加了老多的杂酱搅拌面条,看着色香味俱全,他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口水。
吃了一口眼睛一亮,吃到中途就觉得有些咸干,喝了一口葱花汤缓过来继续吃。
宋长叙今晚是想着两个人好久没有吃面了,突然想吃杂酱面。
这次做的味道不错,宋长叙满意的想。
绿树疯长,树荫浓重,有太阳透过树叶照过来在墙壁上投下一个光圈。阁楼的倒影在绿波里荡漾,耳边传来蝉的鸣叫声,林间更觉寂静,偶有一声鸟叫声就在山林里幽幽的回响。
街道上的行人穿上了轻薄的夏衫,女子跟哥儿几乎人人手持一把团扇,他们拿着团扇轻轻的送风凉快,再者在遇上自己心上人时,拿着团扇挡住鼻尖以下,只露出一双明眸弯弯的笑着。
街上挑着扁担卖凉茶饮子的人多了,他们大声吆喝着,往往有行人闻声寻来买上一碗解暑。
卖扇子跟伞的人也多了起来,一步就能看见三四处。伞面各种图案都有,让人目不暇接。
许知辞在水波镇卖完菜,他又去买了糖跟肉,还有菜油,又打了一壶酒。
去布铺把自己绣的帕子和荷包卖后,又挑了一些布头彩线。
他去驿站,收到了一封信,许知辞眉眼舒展有几分高兴。
“许哥儿,还有一个大包袱,你瞧瞧,我给你放在背篓可行?”驿站的大哥笑着说。
许知辞有些不好意思的点头。
谢淮川最近不仅会写信来,还会从边疆给他买东西寄回来。之前两个人谈到钱的事,谢淮川可能猜到他舍不得花钱,所以时不时就会寄一个包袱给他。
往后成亲要花钱的地方多着,还是攒点好。谢家的田地都被谢淮川的叔伯占有了,屋子也没了,他要是从战场上回到齐山村,什么都没有。
许知辞还没有过门,他要是去说这些,谢家叔伯非但不听,还要讽刺于他。
他便没有去管,心里盼着谢淮川过来。他坐牛车回到家里,爹娘还在田地上,他把买的东西放好,提着包袱去屋里。
谢淮川寄过来的是一些胭脂水粉还有布料,吃食倒是不曾寄过来。
许知辞一看那胭脂水粉的盒子就知道价值不菲,一摸料子更是顺滑,细腻。
“他哪来这么多钱,买这么贵的东西,一点都不为未来考虑。”许知辞皱着眉头。
这寄回来的东西都要花好几两了,许知辞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担忧。
他拿出信去寻王二郎。
王二郎正好在就把信给许知辞念了,大概是谢淮川升官了,得到上司的赏识,他在边疆什么都不缺就给许知辞买了东西寄过来。
许知辞听了放心多了。
他回信还是给谢淮川说了一顿。
王二郎每次都帮他们读信写信,对他们的事都清楚明白了,这么多年两个人还是异地,感情还这么好,王二郎有点羡慕。
许知辞:“多谢。”
王二郎:“不必谢了,都是乡里乡亲的。”
许知辞回到屋里,打开谢淮川送的香膏,他很喜欢。
不知道淮川怎么样了,他说了今年过年会回来,许知辞开心期待。
自打许知辞给他写一封信后,谢淮川每月都会给许知辞写信。他跟着吴义学了许多字,基本上能自己看书认字,吴义还教他读兵法。
谢淮川的进步飞快。从救了萧邦后,军营里的人待他都客气一些,纨绔子弟们对他不像之前那么漫不经心,会尊重一些。
最大的收获是萧邦把他当做救命恩人一样,待他跟好哥们似的,有萧邦在,他的升职非常顺利。
可以说他浴血奋战冲在前面那几年,还不如现在升的官。
萧邦看见谢淮川走过来拉他:“谢兄,你过来陪我喝点酒。”
他脸上是显而易见的高兴。
谢淮川顺着萧邦到了他的军帐中。他的军帐底下都是铺着羊毛地毯,桌椅都是紫檀木,上面点着安神香。
最近萧邦的睡意不好,军医说点一些安神香会好一些,萧家就派人去江南寻了最好的安神香送过来。
谢淮川进入军帐中就感觉一阵心旷神怡,还有一阵浓烈的酒香传过来。
“谢兄坐,这是父亲私藏许多的女儿红,本来我是没这个福分的,不过今天是个好日子。为了不那么张扬,我们也只好独自庆祝了。”萧邦说道。
谢淮川端着酒碗一饮而尽,从喉咙口到肚子里都是火辣辣的,酒太好了就是这么辣,身为武官,他们最喜欢烈酒。
萧邦笑道:“谢兄可知,以后我就是国舅爷了哈哈。我家幼弟嫁给陛下做了凤君,我们萧家本来就跟皇室荣辱与共,现在更是亲上加亲了。”
谢淮川闻言心中一惊。
忙道:“恭喜萧公子。”
萧邦笑的志得意满:“往后我们萧家就是宁兴的第一勋贵,我姑姑是萧太后,父亲是将军,弟弟是凤君,表弟是陛下,谁有我们萧家显贵。”
萧邦是把谢淮川当自己人了,他平时的嚣张跋扈,但不会说这么出格的话。
谢淮川劝道:“你当着我的面说说就成了,萧公子在外边可千万不要这么说。”
萧邦亲昵的握着谢淮川的手:“谢兄果真是一个良善之辈,若是撞上其他人,他们只会千般万般恭维我了。我明白的,毕竟陛下要亲政了,这天下还是陛下的天下。”
谢淮川闻言心中悚然。
他一直以为像是萧邦这样的纨绔子弟是看不清局势的,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
果然这些世家子弟没有一个是善茬的。
谢淮川又陪着萧邦喝了一阵酒,等萧邦喝醉后把人搬到床榻上,他捏了捏眉心走出军帐。
“谢大人。”有士兵看见他喊了一声。
谢淮川嗯一声。
身上的酒味太刺鼻了,谢淮川还是不喜欢在军营喝太多酒,顶着一身酒气。他去盥洗后才回到自己的军帐中,他坐在床榻上拿着巾帕擦了擦湿润的头发,漆黑的眼眸深不见底。
看见桌子上还有吴先生给他留下的课业,谢淮川提着毛笔作答。
以前谢淮川跟军中的将领在一起,有些听不懂他们的话,现在就能听懂了。
他们都读过书,时不时会冒出几个成语,谢淮川听的一头雾水。
再加上他刚到军营时,还未普及官话,他说官话说的别扭,还带着乡土的口音,在军营中跟士兵说说还成,若是以后发号施令,又是跟军中将领一块说话就会被人耻笑。
幸好吴先生会说官话,谢淮川就跟他学,把自己最后一点口音纠正过来。
“谢大人……”
谢淮川听见声音起身去处理事务。
他现在的官职相当于是从八品,但他还是武举出身,又是一个没有背景的人,能当上官已经算好了。
谢淮川告诉自己不能着急,一步一步来。他要提升自己,等机会来临时,他自有造化。若是当机会来临时,自身的实力不够,他一定会懊悔不已。
夏天到了后,天气炎热,许知昼找人做了一把大伞可以把整个摊子和桌椅罩住,这样就凉快多了。
不过客人们一般买了带回家去吃,只有等晚上天气凉快一些才会过来坐着吃。
许知昼吐出一口气,脸上挂着细微的汗珠,他用帕子擦了擦汗水。
“天太热了,要是在村里,我就要扛着锄头下地了,但还是要午睡一阵,晌午的太阳最热。”
江琢同样点头,“下地干活,我也有些撑不住。”
他从水波镇嫁到灵来村,算低嫁。跟相公的关系是好,但撞上庄稼的事,他也要下地干活。
夏天客人们没什么胃口,许知昼也减少了一些吃食,在宋长叙还未下学时,他们就忙完了,晚饭现在许知昼也会做一些。
下午推着推车回到院里,还有一些薄荷茶没有卖完,先给江琢灌了一壶,自家留着喝一壶,剩下的给街坊邻居。
今晚他有些想吃大龙虾,但他不会做龙虾,他想了想,相公一定会做,等他下学回来他们一块去买。
他先把地扫了一遍,然后切了一个寒瓜,给江琢送了一半。
江琢:“知昼,你进来坐吧。”
许知昼腼腆的笑了笑,跟着江琢进去。他们家的小院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
“家里没什么好的吃食,你嗑瓜子,吃点干果。”
许知昼:“怎么会,我就喜欢嗑瓜子。”
江琢笑了笑,两个人到了金河县相依为命,关系亲近。
“还未问你跟宋秀才成亲多久了?”
许知昼歪头:“我,我么?我们刚成亲一年。”
一年就这么过去了,许知昼都没想到自己已经成人夫这么久了。
做人夫太难了。
江琢笑道:“原来你们刚成亲没多久,我跟相公成亲三年,结果还没有给相公生个孩子。”
许知昼一个激灵:“怎么突然就说孩子了。”
作者有话说:
小宋:到底是谁有人夫感。[摊手]
小许:呜呜呜呜嫁人一年了[爆哭]

第47章 游船
他跟宋长叙成亲的十八岁,宋长叙二十一岁,哪怕现在快过一年了,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
而且宋长叙一直在读书,他摆摊也很累,两个人那事就很少做。
孩子这件事他根本都没有考虑。
江琢:“只是最近几日看见有小孩子在巷子里,突然有所感叹。”
许知昼嗑瓜子:“没事,该来的时候就会来。再说现在冯公子是读书的时候,我们也在做生意,要是真有孩子怕顾不上 。”
江琢想到这里释然了:“你说的是。”
跟着江琢说了一阵话,许知昼先回去了。他走出门槛就看见巷子里的小孩在疯跑。
他嘀咕道:“有了小孩子一定会很麻烦,我刚成亲都还没有好好享福呢。”
他回到家里,宋长叙已经把书箱放好了。许知昼进卧室瞅了他一眼,轻咳一声说道:“我想吃龙虾,我们一块去买。”
宋长叙闻言也馋了。
读完书后就想吃点好的,犒劳一下自己。现在手里有余钱,吃点好的没影响。
“好。”
到了码头,这个时辰都是别人挑剩下的,但是胜在价格便宜,仔细挑一挑还是行的。
金河县依山傍水,码头很宽,地上有一些烂鱼臭虾散发着难闻的味道,鱼腥味很重,海风吹过来很咸。
宋长叙眺望过去,海边清澈,还有几艘小船在摇晃,天光和海平面汇成一线。
临近傍晚,鱼贩们已经没有喊客了,宋长叙和许知昼挑挑拣拣买了两斤龙虾,还有两斤大虾。
鱼贩说道:“给两位包起来了。本来今早还网了大闸蟹 ,结果刚摆上就被一位管事买走了。”
提着龙虾又去买了一壶酒用来调味。
在巷子里遇上人,他们问道:“宋秀才你们家今天吃海鲜啊。”
宋长叙:“我跟知昼都犯了馋虫,所以买了尝尝味道。”
等小两口走后,他们不禁羡慕的说道:“两口子这日子过的真好,一个有功名在身,一个会做生意,以后何愁日子过的不好。”
“是了,我看宋秀才还要挑水的,诶呦哪像我家那个,回到家里就是坐在椅子上等着人去伺候,回到家里什么事都不做,孩子扔给我,家务活也扔给我。”
“谁说不是,我家那位还不是什么事都扔给我,我嫁他后竟比在娘家还累,真是呕死了。”
他们凑在一块抱怨一番,一旁的孩子疯跑过来,一个娘就逮住孩子一巴掌打在孩子的屁股上:“让你跑,等会摔了又要哭闹,爷俩都不让人省心。”
孩子捂住被打的屁股,哭嚎着跑了。
宋长叙跟许知昼回到院里就关了门。密江巷的房子密度高,他们这处小院打开门就会被看见。
许知昼搬来一个凳子清洗龙虾。
宋长叙做主厨,干辣椒,花椒,葱姜蒜,老抽,还有一点酒。
许知昼:“相公,怎么去虾线?”
宋长叙洗手后给许知昼做了一次示范。许知昼去头去虾线。
很快就把虾处理好了,他去蒸饭,还有一个南瓜一并蒸上。
宋长叙锅中放油,油热后放入干辣椒和配料快速翻炒,然后放入龙虾加了酱油,糖,翻炒后加水焖煮。
“好了等一刻钟后转小火慢慢焖一会儿入味了就可以吃了。”
许知昼眼睛亮晶晶,他抱着宋长叙的后腰,相公的腰好细。
“相公你太厉害了 。”
宋长叙好笑:“给你做顿吃的就是好厉害了。”
许知昼天真的说:“是啊。吃饱肚子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我去外边买的水果回来,等会吃龙虾吃辣了,还能吃点水果 。”
他想一出是一出的,想到什么就去做,半点不耽误。等宋长叙回过神来,许知昼已经跑出家门口了。
宋长叙摇头,自己去拿了书卷来看。他终于对周夫子下了手找夫子借了许多书籍来看,这样就不用去买书花钱了。
能省一分是一分。
在还没有恒产时,他对于手中的银钱都是精打细算。等许知昼把水果买回来,时辰就差不多了。
宋长叙减了柴火,许知昼端来一碟李子。
龙虾好了,宋长叙去端,许知昼把南瓜和米饭盛好了。他抽空瞥了一眼宋长叙放在桌上的书籍。
心中暗想:天啊,这上面的字我好像认识几个,但密密麻麻的凑一块,我看着都头晕。这么多字怎么看的下去。
宋长叙把书放一边,对上许知昼肃然起敬的眼神。
宋长叙:“?”
两个人开开心心的吃龙虾。
要说夏日炎热,不管是何人在这样的天气都有些懒洋洋。宋长叙带了夫郎做的薄荷茶,等自己感到热时就喝一口,十分清凉。
谢风跟罗双神色恹恹,他们两家实力雄厚都有冰块,又是家中得宠的小辈,在家里温书吃糕点,还有侍从扇风,到了学堂就会血肉之躯扛。
有书生拿着团扇扇风,被老夫子吹胡子瞪眼:“老夫在学堂讲课尚且不觉得热,你们坐在椅子上听课还这么不正经。”
学生们有苦难言。
晌午去膳堂吃饭都能吃出一身汗。宋长叙还算皮实,比较耐热。
在学堂有些煎熬,许知昼出摊子也变得不勤了,他们一般上午摆摊,下午摆摊,晌午就回去睡午觉。
许知昼满足的扯着薄被睡觉。
他侧身睡,看见床头柜还有一本砖头一样厚的书,他一个鲤鱼翻身把书籍放在桌上,眼不见心不烦。
“幸好我不用读这么厚的书。”
他整夜被宋长叙抓着认字,心里又新奇又有些苦恼。他教他认字后,就对他做那事。
分明刚去床榻上,结果被压在桌子上,那样多难为情。
他认了字等爹娘寄信过来,他便可以自己看了。
他们的小摊晌午没做了,客人也不爱出门,都是各自在屋里纳凉,富商还会去郊外的庄子上避暑。
罗家主便是带着家眷去城外的庄子上,庄子上什么都有,比起县城的喧闹更多了几分清幽之美,别有一番野趣。
到了庄子上确实凉快多了,余下在城里的人大多是在屋里,或是在茶楼喝茶打叶子牌。
有的货郎挑着扁担还吆喝着酸梅汤,绿豆汤。这天热的时候,正是他们赚钱的时候。
在齐山村,宋业跟梁素小睡一会儿,徐澄像是从泥里滚过一样,宋明言带他先去洗一洗再把孩子带回屋里睡觉。
家中扯上蚊帐,宋明言在家穿的一身棉质的里衣,拿着蒲扇给儿子扇风,徐澄刚开始动了几下,很快就在阿爹送的凉风下睡着了。
宋明言给徐澄扇了一阵风,自己也睡下。他攒了钱,除了给家里买肉买吃食外,还想去扯几尺好料子,给家里的人都做一身新衣裳。
澄哥儿又长了一岁,长高了,家里的衣物都短些。再者他一般是用长叙或是他小时候穿剩下的衣服,很久没有做过新衣裳了 。
宋明言看着徐澄睡的正香,他笑起来,他想把澄哥儿好好的养着,以后一辈子幸福快乐,这样他也会感到高兴。
长叙考中秀才后,有几个媒婆上门给他说亲,有两三户人家听着挺不错的,他还是拒绝了。
比起嫁人,他更想跟澄哥儿相依为命,不忍让儿子去受委屈。
爹娘也就随了他的愿,帮着把媒婆拒了。
在齐山村的日子也不错,村里的闲话少了,他跟许知辞的关系亲近,两个人有说不尽的话题,有爹娘好友在,他又有傍身的手艺,日子当真快活。
齐山村其他的人就没有宋家的日子这样好过。他们只有种地的手艺,吃喝都系在地上,宋家出了一个秀才不用交税,把他们看的眼红的不行。
本来大家都是一样结果偏偏出了一家不同,心里就不舒坦了。
要说去怪谁?又能去怪谁,他们家送了儿子去读书,若是他们家,可不愿买那么多钱送孩子去读书,早早干活才是要紧事。
宋家是不用交税了,两口子还是勤快。该做就做,没有半点含糊。
宋业睡了午觉就去下地,梁素先去后山打猪草。宋业干活到天快黑了,扛着锄头回去撞上方大娘,还有许孙正。
“亲家。”宋业喊道。
许孙正应了一声,面色带着笑。两家结亲后,关系亲厚,两个孩子去了县城,在齐山村里他们都要互相帮忙。
方大娘:“你们这回撞上了,那我就不打搅了。”
等方大娘走后,许孙正问道:“长叙有没有写信回来?”
“这倒没有,我们也不曾写信过去,都是大老粗,也不认字。他们在县城过好日子,我们也不好写信去打搅。”
儿子都成家了,俗话说成家立业,现在正是立业的时候,他们做父母的关心关心是应该的,但他跟梁素什么都不知道就不去给儿子添乱了。
儿子是秀才,他懂的东西比他们多了。要是再端着长辈的架子去说话,那就惹人厌了。
宋业也是经历过儿子这个阶段,自然有感触。
“我们把日子过好,照顾好自己就是不给孩子们添乱。”宋业说。
许孙正说 :“亲家的话有道理。”
两个人闲聊一阵就回去。方大娘找许孙正是有事商量。她家方灵年纪到了,正是相看的时候,这一来一去方大娘看上了许媛家的儿子,也就是他外甥。
他那妹妹心高气傲的,嫁到水波镇上去了,跟妹夫经营的铺子也还不错,哪想找个儿媳妇从乡下找。
方大娘的算盘怕是不行,但乡里乡亲的,他还是要去带句话。
方灵看着是一个好姑娘,村里有许多年轻汉子也还不错,找个好人家还是容易。
许孙正心想,不过最好的汉子已经被他们家挑走了。
晚上许孙正把方大娘的事告知曹琴。
曹琴:“这事不好办,你就去给妹子传个话,别的话不要说。”
许孙正点头:“我知道分寸,要我说村里的年轻汉子也不错。”
曹琴放下针线活:“女子跟哥儿都想找个门楣高的相公,我能理解。当初我们跟知辞跟知昼相看的时候,还不是觉得该找个顶好的夫婿。”
“谁想自家女儿,哥儿嫁过去过苦日子。”
曹琴这话许孙正也认同。虽说知辞还没有跟谢淮川成亲,但他是知道的,谢淮川在隔壁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儿郎,如今听知辞说在军营里有了官身,这孩子去军营时才十六岁,一个毫无身份背景的人做成官了,一定吃了不少苦头。
“我反正就去带个话,其他的事就跟我没关系。”
他们是不必担心儿子的婚事了,两个儿婿许孙正都喜欢,要是谢淮川能早点回来,他心里就更欢喜了。
男儿是要重事业,但也要成家啊,何苦让哥儿一直在村里等着。
推书 20234-09-22 : 穿进修仙游戏后与》:[无CP向] 《穿进修仙游戏后与男主相追相杀》作者:云叹生【完结+番外】番茄VIP2025-08-30完结双男主系统穿越古代搞笑轻松108.2万字  作品简介  【主角直男,另类修仙,无cp(随意嗑),有单箭头,搞笑微癫,救赎微群像,全员送葬】无CP=随意嗑刚出新手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