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学霸了,你说你是大明星系统by路行则

作者:路行则  录入:09-24

这和上面的直接接触方式不同,但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获取情报,只是情报不同而已。
岳博文接触到的就是比较传统的方式,他的家庭背景,本人又长期处于学校的象牙塔,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心机,无疑是情报人员最理想的接触对象。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岳博文虽然确实没有接触过这方面,但他足够警惕。耐着性子周旋了两年,没有露出马脚,也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很机灵地想到借简昀的手来上报组织。
事实证明,岳博文的怀疑没有错,相宜确实是某国的情报人员。
她的履历很干净漂亮,祖辈特殊时期出国,在国外时常感念祖国,而后携带大量外汇回国,摇身一变成了民族资本家。
她作为孙辈,自小接受精英教育,在国外念了多年的书,却突然提出想要回东夏念大学,理由是“她永远是东夏人”。
而且,她报考的还是“国科大”,学的是计算机科学,日常生活中非常关注密码学和信息安全领域的资讯。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成绩优异,第一年参赛就拿到了好成绩,看起来没有一点问题。
但偏偏,相宜在漂亮国的经历有很多空白虚拟的地方,不至于完全虚构,但比例一半一半,这就很让人怀疑了。
当然,最锤的还是相宜自行交代的东西。
相宜不是一开始就交待的。刚刚被带走时,她还很不可置信,看岳博文的表情像是要撕了他,在调查过程中也非常不配合,态度十分强硬。
但很快,在国安人员缜密的讯问下,她受不住了,完全无法解释这么多漏洞。
她毕竟只是个大二的学生,即使受过相关的训练,也撑不住官方人员亲自审讯的压迫感。
最后,她把事情撂得一干二净,为了立功甚至不管不顾供出了家庭。
其中有一份极其重要的东西,经过层层报告,最后送到了任世安的案头。
这是一份名单。
或者准确来说,是一份“关注对象名单”,根据相宜的口述,上面清清楚楚列出一批年轻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名字,这些人分属不同领域,不同学校,和不同的研究方向,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唯一的人相同点是天赋出众,但此刻却出现在同一张纸上。
每个名字下面都有一两句简短的评价,和一些猜测。
任世安的目光落在上面的一个名字和猜测上,眉毛紧蹙,表情非常难看。
他手指轻点的地方,赫然写着简昀的名字。
【简昀,男,21岁,xxxx年x月x日,研究领域为数学,曾解决xxxx和xxxx问题,近日攻克NS方程,得到通解。】
【当局猜测此成果极有可能被用于湍流模拟实验中,若其成果进一步突破,可直接推动东夏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发展!】
【天赋极强,极具战略价值,如有机会,可尝试接触!即便没有机会,也要加入观察!】
没有人是傻子。
尤其是国与国的交往和关系上,就更没有傻子了。
任世安看到“可控核聚变”这几个字,就猜到漂亮国,或者说其他的国家都很关注东夏的进展。
东夏前几年在托卡马克装置上投入巨大,但却毫无预兆地“改弦易辙”,重启仿星器项目,并斥巨资从普鲁士购入淘汰下来的仿星器装置。
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理解这种近乎“自掘坟墓”的荒唐举动,但不理解归不理解,平时调侃归平时调侃,该关注的还是要好好关注。
在他们眼中,东夏是不会做无意义的举动,以东夏的性格,怎么可能在大事上这么荒谬?
所以,一定有什么是他们所不知道的!
也不怪他们会做出这种联想,谁让NS方程看起来和可控核聚变无关。但深入了解过相关知识的人就会知道,NS的通解看起来是偏微分方程的进步,实际上,对等离子体的稳定和湍流现象的分析而言,也相当重要!
而湍流,又恰好是可控核聚变的瓶颈之一。
偏偏在东夏重启对仿星器的研究后,NS方程就得到了通解,很难让人不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啊。
所以,作为攻克了NS方程的简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他们无法只把简昀当成一个普通的学者,密切关注他的举动是应该的。
这份名单连相宜都能知道,可以想象,还有多少境外情报人员手里有相同的名单,又会有多少年轻的学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各色人等接触、打探。
如此一来,简昀的处境就很不妙!
他除了是学者,同时还是明星,他的行踪比其他人更好找,是完全公开的,几乎没有隐私可言。
看样子,还得进一步加强简昀身边的安保。不仅如此,他的队友们同样需要打预防针,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这件事情和简昀的重要性,避免在无意间泄露了简昀的消息。
任世安的手紧紧攥住笔,很快下了决定:“立刻召开秘密会议!”
于是,在简昀开始按部就班跑行程的时候,中央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下达了秘密指令。
任世安在会上主要提及两件事。
一是“全民参与反间谍”,不能让反间谍的事情停留在政策上,必须要从上至下贯彻落实,只有增强全民反间谍安全防范意识,才能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二则是羲和仿星器的实验要提上议程,既然这么多国家都在关注他们的进展,咱也不能太被动,总得亮亮肌肉,展示一下成果。不然,其他国家还真当我们闹着玩的。
这个会议没开多久,很快,在一次公开会议上,国安部的领导对“全民反间谍”行动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该行动的重要性。
甭管其他解读国家政策的大v怎么说的,总之,这个行动是推行下去,并且得到很多人的关注。
另一方面,羲和仿星器项目组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只等合适的时机开始实验。
项目组的科研人员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相关的测试也做了好几遍,在没有正式通电使用前,所有人的心都提着呢。
距离秘密会议召开已有一周,上层终于发布指示:“最后一次检查‘羲和’各装置组件安装情况,如无问题,可以开始实验。”
两天后,羲和项目组的所有工程师已经完成了对“羲和仿星器”装置的全部排查工作,此刻正守在控制室,等着最后的结果。
羲和仿星器是东夏自主建造的第一个仿星器,工程师们花了三年时间,把设计图上的零件组装成一个,被密密麻麻线圈所包裹的钢铁巨兽。
看到这个“巨兽”,所有的工程师心中澎湃不已。
羲和项目组的总工程师正跟在任世安身后,小声讲解一些设备的作用,他们一路走到总控室门口。
透过玻璃窗,任世安能看到有工程师在调试,似乎是在做最后的准备。
他随口应了几声,问出一个非常外行的问题:“咱们之前在另一台仿星器实验的时间能达到接近一个小时,放在羲和上,这个时间能提升多少呢?”
提升多少?
总工程师也拿不准,但……不管提升多少,甚至是有没有提升,羲和的正式投入使用对该项目的所有工程师,乃至东夏而言都很重要。
这意味着东夏在仿星器上的研究更进一步。
接下来两人继续说了一些闲话,不过很快,任世安看时间差不多了,让随行拍摄的记者听从工程师的安排,把手机和摄像机都收走。
随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任世安和他旁边的总工程师身上。
总工程师表情严肃,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发问:“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他又说:“那就开始吧!”
这头匍匐的钢铁巨兽“羲和仿星器”,第一次在华夏发出属于它的咆哮。
【任伯伯:小昀,羲和仿星器的实验很成功!】
【任伯伯:羲和把磁约束时间延长至75分钟,足足提升了十五分钟,这是羲和的进步,也是东夏的进步!】
简昀和小伙伴们从训练室一出来,刚拿到手机就看到了这条消息。
瞬间,他的心跳都停止了,呆呆看着手机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几年他恶补了不少相关知识,清楚地知道这个时间对东夏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同于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启动时间一再推迟,东夏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滞过。从三年前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亿度千秒”的世界记录,再到如今仿星器上,以小时计数的新的世界纪录。
这是巨大的飞跃,也是跨时代的飞跃。
“小昀,你在看什么呢?这么高兴!”
大家都收拾完准备回宿舍,只有简昀还站在原地盯着手机看,漆临不由好奇,把脑袋凑过来。
“没什么,”简昀不准备说什么,他把手机合上,伸手推开漆临汗哒哒的脑袋,一脸抗拒,“咦~走开走开,漆临你头上全是汗!”
“嘻嘻,还说我呢,小昀你自己头上也全都是汗~”漆临才不走呢,不止不走,还刻意在简昀肩膀上蹭了蹭,似乎想把脑袋上的汗都凑到简昀的衣服上。
“啊啊!漆临!你快撒开我!”简昀手忙脚乱地把漆临从自己身上撕下来,绝望地偏头看自己的肩膀,那上面本就被汗给打湿,又被漆临那么一弄,湿得都能滴水了。
简昀龇牙,怒吼:“漆!临!你给我等着!”
然后想也没想,追着漆临就跑,发誓也要把汗都给擦在漆临身上。
“哎哎哎,你们等等我!我也要玩!”许嘉彦是不可能放过这个凑热闹的机会。
简昀追漆临,那他就追简昀,三个人“啊呜啊呜”地跑开了,围着其他四个人转圈圈。
漆临更是时不时地就躲在一个人身后,搞得林淮阳他们也被迫参与进来。
于是,3个人的你追我赶,很快就变成了7个人的大混战。
不断传来尖叫声和嬉闹声,听得路过训练室的人也忍不住露出笑容,跟着他们一起笑。
哪怕岁月更迭,他们7人也一如既往。
嗯……东夏的飞跃固然值得开心,但和小伙伴们的打闹也是简昀当下很重要的事情。

简昀收到的消息是结束运行后,任世安第一时间通报给他的最新消息。
不过很快,羲和仿星器首次运行便取得佳绩的消息被《人民日报》公布出来。
一公布,便轰动了整个等离子体物理学界和可控核聚变领域!
《震撼!羲和仿星器首次运行成功,磁约束时间突破至75分钟!刷新世界纪录!》
高层说要亮肌肉,那就亮。
不同于前几年的藏着掖着,这一次,东夏官方的态度非常鲜明:
既然你们这么关注我们的进展,行啊,也不用你关注了,我大大方方告诉你们,这三年我们究竟干嘛去了!
官媒迅速跟进,各大门户网站竞相转载,视频平台学术领域也围绕这一个成果做了很多分析视频,微博更是不会错过这个热度,一时间#羲和仿星器#、#磁约束时间75分钟#、#东夏牛逼#……等等词条直接空降热搜榜。
《东夏核工业报》:《东夏自主研发“羲和仿星器”运行成功,磁约束时间突破75分钟!》
作为东夏核行业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本次报道中介绍了实验的背景和各工程师做出的努力,并首次披露“羲和仿星器”为东夏自主研发的项目!
到这时,国内外学术界才得知,原来“羲和仿星器”不是普鲁士那台仿星器改造了一下,而是全新的,完全由东夏自主设计和研发的新的仿星器!
东夏核工业报不说,可能大家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对密切关注东夏新闻的国家来说,仿星器磁约束时间的突破是一击,而这个仿星器还是由东夏自研的,更是重重一击!
但还没完,这么大的事情显然不会只有华夏核工业报关注,除此之外,还有不同领域的主流媒体发布了相关报导,从多方面发表自己的解读和观点。
《未来人》:《人类距离“人造太阳”还有多远?——羲和仿星器告诉你答案》
《新华社》:《东夏核聚变领域研究的里程碑:羲和仿星器刷新全球磁约束记录!》
《全球观察》(国际版):《东夏仿星器迎来新的突破对世界的意义》
多个领域的报导引发了国内外的讨论狂潮。
等羲和项目组的总工程师带领各工程师将实验数据汇总,并撰写成相关论文,将之投稿到《东夏科学》期刊的编辑部。
这篇有三四十人署名的论文很快被《东夏科学》的编辑部审核通过。
他们所有人都清楚,这么重大的科研突破的技术论文,羲和项目组却并没有选择发表在《Nature》或《Science》上,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过不去审核,这个成果背后的份量足够这两个期刊的编辑部认真对待。
这种情况下还能选择《华夏科学》,只能说是他们项目组的想法,亦或者是高层的想法。
既然如此,他们也不能辜负羲和项目组的选择,这篇论文以最快的时间登刊,并成为该期的封面。
这篇数据详实、逻辑缜密、过程严谨的论文彻底引爆了国内外学术界。
登刊当天,常年要靠专业学者订购的刊物不仅被一扫而空,《东夏科学》的官网访问量更是突破了历史记录,迎来很多个国外ip的浏览,服务器一度拥堵,还是官方猜到会有这种情况提前扩容,才避免瘫痪。
不仅如此,该论文的下载量更是在24个小时内突破10万次,直接刷新记录……
这些无不证明这篇论文和这个成果的火爆程度。
除了学术界之外,因为上了热搜,还引起了很多普通民众的关注。
作为普通网友,他们不一定了解这个记录的意义,也不一定能看懂介绍中写到的各种各样的专业名词,但他们有一套非常朴素的价值观。
这么多官媒发文,明明白白写着“世界纪录”,还有这么多专家出来点赞,就说明这件事情是真的,是重要的,而且是值得大家骄傲的!
于是热搜词条下面的评论一大半都是:
【我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看不懂什么意思,但看懂了“世界纪录”!东夏牛逼!科研人员辛苦了!】
【东夏越来越强了!这才是真正值得上热搜的事情!】
【(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科学家牛逼!东夏牛逼!东夏万岁!】
虽然不乏有唱反调和泼冷水的,但是都挡不住大家的开心,和对这件事情的关注。
新闻联播更是用了一个专题的时间,专门介绍这件事情,进行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报道。
东夏的新闻沸沸扬扬,太平洋另一端的漂亮国却异常沉默。
华盛顿时间早上七点,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
“啪——”
总统将一份报纸狠狠摔到桌上,看着站在他面前的人,毫不留情地骂道:
“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一觉醒来,太平洋对面就变天了,东夏人取得了新的世界记录!”
“我想知道我们这边的进展呢?你们谁能告诉我?花了我几十亿的核聚变项目,进展在哪?在哪里?!”
“……”
他面前站着的是漂亮国能源部部长,这时不敢出声。
总统越想越气,手用力拍桌面,盯着能源部部长怒吼:“能源部的部长,你说话啊!这么多拨款下去,你那些人都是吃干饭的吗?成果呢?我要看到成果!”
“哪次你们递上来的预算申请我没批?申请的时候说得好好的,嘴里喊着要跑赢世界,结果呢?东夏起步比我们晚,用的甚至是仿星器!都已经超过我们了!”
他说着说着,脾气上来,直接把桌上的东西都扫在地上,“噼里啪啦”一阵响。
能源部部长被骂得满头大汗,缩了缩脖子,咽了咽口水才勉强开口:“先生,总统先生……我们已经在研究了,NIF点火计划、XXXX压缩实验,还有普林斯顿的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都在继续推进,只是……”
“只是什么?”总统根本不给部长解释的机会,直接打断。
部长脸色发白,这个时候只能道歉:“抱歉,总统先生……”
“抱歉?我不需要你的抱歉!我要的是结果!”总统冷笑一声,扯了扯领带,“听着,不管你用任何办法,记住,我说的是任何办法,我要在下半年看到我们追上东夏,或者超过东夏的结果!”
“……遵命,总统先生。”部长低着头,脸色很难看地应下。
总统看都不看他一眼,直接说:“下去吧。”
“……是。”
部长缓缓退出办公室,彻底离开后他才擦了擦脸上的汗。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的部长,黑色脸把手里的资料砸在桌上,忍不住暗骂:“NIF那些人真是一帮废物……”
作为能源部的部长,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他也清楚地知道漂亮国这方面遭遇的困境。
ITER启动的时间一推再推,难道是因为他们不想吗?会这么想的人简直是蠢货!
毫无疑问,可控核聚变如果真的能落地,实现商业化,对整个世界的改变是巨大的,
他们也不是没烧钱,托卡马克项目动辄十几亿拨款,每实验一次都是数以万计的钱。但在等离子体湍流、第一壁损伤和材料平静这几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时,巨大的改变则是巨大的坑。
大部分国家都陷进这个坑里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家都保持这种差不多的进度,还能维持表面的平静。
偏偏东夏要么一声不吭,一吭声就是这出要死人的动静!
现在好了,东夏是出名了,压力到他身上了!
能源部部长靠在办公椅里沉思片刻,扯开领带松了好几口气才做决定,直接拨通内线电话:“立刻召集NIF(国家点火装置)项目主管、PPPL(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可控核聚变项目的负责人、MIT聚变中心拖卡马克项目组的负责人……不管他们现在在哪里,不要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开会!”
说完他也不关注助理的想法,继续吩咐:“对了,别忘了联系中情局(CIA),有事情需要他们的配合。”
听到召唤的这些个负责人一点也不敢耽搁,也不管现在在哪里,第一时间飞回华盛顿,在能源部的办公室里集合。
他们到的时候,办公室里已经坐着几个可控核聚变领域的专家,几位负责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从东夏的实验成果发出来那一刻时,他们几个人就知道要走这一遭。
东夏的突破对他们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他们这次过来开会绝对得不到能源部部长的好脸色。
果不其然,人一到齐,会议一开始,能源部部长就直接进入正题。
“想必各位都看过东夏的新成果吧?总统今天也提到了东夏,问我东夏的磁约束时间已经能做到75分钟,那我们的进展呢?现在我也想问问你们,我们的进展在哪里?”
NIF负责人:“我们在下半年预计有一次点火。”
“能做到东夏这个时间吗?”
NIF负责人:“……不能。”
“不能?”部长被这个回答给气笑了,“东夏比我们落后这么多,现在还是用的自研的仿星器都能跑到75分钟,你们竟然被东夏超过了?!”
PPPL负责人小声嘀咕:“东夏用托卡马克的时候,也是当时的世界记录啊……”
“你们还好意思说——!我们的托卡马克比他们好,科研人员和投入都比东夏多,我很想知道,如果不是你们不努力,怎么能被一个刚成立三年的项目组给超过!”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都在做什么?”
“说啊!不说是吧?好,我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多少东夏羲和项目组的情报?我们需要多久才能赶超东夏?”
PPPL的负责人咬牙:“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东夏三年前重启仿星器项目就是在布局,关于这个项目我们得到的信息太少!很多关键节点我们都不知情,在此之前,我们一直认为他们就是改装了普鲁士交换的那台仿星器,没有想到会完全自研!”
MIT负责人也说:“部长先生,你现在生气也没用,我们也很想知道东夏是如何处理等离子体湍流和第一壁损伤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和东夏的羲和项目组开展技术交流。”
“你觉得东夏会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告诉你们?”部长盯着MIT的负责人,问得毫不留情。
“不知道,”MIT负责人摊手,“但多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总是没错的,部长先生,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交流才有进步。”
部长表情阴沉:“据我所知,SPARC前段时间召开了学术交流会,东夏的全超导托卡马克项目组也参加了会议,你们交流出什么结果了吗?”
“是的,部长先生,我们和东夏的全超导托卡马克项目组进行了愉快的交流,秘密的消息不知道,但我知道了一点,”MIT负责人笑道,“东夏在羲和仿星器项目组上非常舍得砸钱。”
部长:“……”
MIT负责人继续说:“据托卡马克项目组的工程师私下透露,羲和仿星器从立项到运行这三年,在仿星器本体上的投入就超过了五百亿人民币,再加上多次实验,远远不止这个数。”
“……”要钱要钱又是要钱!问题是东夏砸钱下去能看到成果,而我们砸了这么多钱下去看到了什么?屁都没有,还想要我砸钱?!
部长深吸一口气,尽量保持冷静:“投入的事情另说,我现在很想知道,我们需要多久才能赶上东夏!总统下达了最后通牒,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都要尽快超过东夏!”
NIF、MIT、PPPL的负责人的表情很难看,这完全是在为难他们。
NIF的负责人捏了捏眉心,暂时撇去杂念,沉声道:“如果想要尽快赶上东夏,那么我们势必要知道他们是怎么约束等离子体湍流,又是怎么解决第一壁损伤,用的什么材料……这几个问题不知道,我们的研究依旧会卡在现有的地方。”
“这个我倒是知道。”MIT的负责人终于说了点有用的事情。
见所有人都看过来,他继续说:“托卡马克项目组的工程师告诉我,羲和仿星器内部搭载了一套新的等离子体湍流观测与预测的数学模型。目前只在羲和仿星器项目组使用,但这个工程师说后期也会在托卡马克装置上搭建一个类似的模型。据说这个模型能实时捕捉湍流的数据,提升效率,但具体能提升多少并不清楚。”
PPPL的负责人忍不住插话:“你是说……他们有了一个可以观测湍流的数学模型?这怎么可能呢?”
MIT负责人摊手:“怎么不可能?困扰数学界和物理学界的NS方程不是最近被东夏人攻克了吗?NS方程对湍流意义重大,他们先一步做出一个数学模型也不是不可能。”
推书 20234-09-23 : 变成僵尸的我参加》:[无CP向] 《变成僵尸的我参加选秀》作者:鸿君老祖【完结】晋江VIP2025-09-14完结总书评数:227 当前被收藏数:1177 营养液数:526 文章积分:27,127,560  本书简介: 当红偶像莫北意外遭遇匪徒劫机,死时年仅23岁。也许是因为死前没开成演唱会的执念太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