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的用第一人称时,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上帝视角。别人的表情,好像尽收主角眼底;别人所想,也尽落主角之心。这是我在写文时,时刻提醒自己注意的。这样,无形中也增加了一种难度。因为,小说是一个个连环事件穿插起来的,而主角不可能每一件都亲身参加。同时,主角到最后又必须了解这些事件,这就需要设计不同的巧合场景,让主角知道真相。很多时候,我明白地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却要费力地让主角知道,同时也让读者知道。
以为自己已经写得无比小心,可后来翻到以前看过的一篇写人称的文章,才惊慌地发现,自己好像还是有错误没有注意到。
在那篇文章中,形容词的描写也和人称挂钩。举个例子:"我笑得无奈"和"我无奈地笑了"。前者是上帝视角,因为笑得无奈是一种对笑的形容,一种"我"处于"被看"地位的形容,而这种"被看"只有在看镜子时,才会出现。后者,则是第一人称,无奈表面上是描写笑,实际上,是描写一种心态。
人称是写文章最简单的原则之一,实际上却学问大得很。第二部,我改用第三人称来写。每一种,都写,才会有提高。
二、修饰上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初学写作文。老师一本正经地告戒我们,要多多学用形容词。形容词可以把一个原本白开水的句子,变得生动。尤其是在描写语言时,不要总是"我说"、"你说"、"他说"、"我又说"。这样,读起来让人感到很乏味。
这段话,我一直紧记在心里。所以大家可能会发现,这篇小说中,我总是刻意地在人物要说一段话时,加上一定的描写。然而,随着自己一直写下来,又发现:很多时候,描绘是多余的。语言本身就可以表达一些事情。
而且在小说前半段,我尽量地避免写到"XX说"的字样。可后来发现,"XX说"是一种很好的连接手段。因此,在小说的后半段,就会看到"XX说"的影子了。
另外,在景物的描写上,一直是我的弱项。我总是冥思苦想,才会憋出一段,又往往出现重复。比如,大家可能会多次看到"月光如水"的字样。这是以后需要多加补充素材的地方。
人物的描写上,也显得词穷。主要是,实在不知道一个人"美好"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决定以后多看看帅哥、美女图,再多描写下。
三、小角色人物设定上
这一点,是宸夜比较骄傲的地方,是觉得稍微满意的地方。
我觉得,写小说,小角色人物的出场意义很重要。小说,不能永远描写主角和配角,写完了这个写那个,几个人来回转。所以,一定要有小角色来润泽。一个小角色,如果你花了一定的笔墨去描写,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意义。
比如董渝:我重点写了他不甘的眼神。因为写这个,是为了和明非当时的心情,达成一种共鸣。而之后,魏炎再去看董渝,或者监斩的时候,我都没有加明非的戏份,不去描写。因为他"必死无疑",没有写的必要。除非出现劫法场的桥段,可我又没有那样的打算,因为救出他对后文没有任何帮助。
比如雪絮:最开始写她出场,是一个不同一般的青楼妓女形象。我用明非的眼睛描绘出她的与众不同,就是为了下文写到她其实是个寒雾暗部做铺垫。原本,我还打算把雪絮对尚孝龙的感情写得再深一些,所以在小说前半段的时候,大家可以在我描写雪絮的眼神时,读到些什么。后来,因为篇幅的需要,和文章紧凑度的需要,给砍去了。用她面对那面小巧的令旗时,镇惊的表情做为了结。这才有了后文,她为了帮助明非救魏炎,大殿上慷慨献舞的娇媚。而明非让她回去找尚的时候,她也没有"狂喜"。
比如红红:写她的出场,可不仅仅为了描写边城百姓生活的困苦,以及战争的灾害。如果要写这些,我会拿出一个更惨的人物来。而我着重要写的,是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完整家庭的向往,对于一种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也是为了后文,明非收养她,给她一个家庭做铺垫。
以上是细节上的小体会。而总体的感觉就是:写小说很不容易,尤其是写天天都更新的小说。以前写过一些自愉自乐的,加起来有个40万字左右。可那时候,没有每天都更新的鞭子催,也就写的相对舒心。现在才发现,要保证思路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大家可能在某些章节之间,觉得我写的内容空了些,没有具体的。其实,是我思路断了,不知道该怎么连接下去了。
呵呵,就这么多吧。自己总结了这些,也希望大家总结些给我。
当然,如果大家不光是对文章的写文技巧的感想,而更有对文章内容、情节的想法,我更是欣喜接受的。
欢迎大家,拿长评来砸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