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会意:“而且,而且,他还喜欢玩男童!”
百官茫然:啊?这也算重量级?
李瑛:“……”话已出口,他硬着头皮垂泪道,“我有一次被召入宫中。爷爷后来就气死了!”
末帝玩男童是真的。李瑛曾经进过宫也是真的——只是受赏,没被干别的。爷爷被气死还是真的。
不过压根不是同一天的事。这就不用告诉李石虎了。
在众人震撼又钦佩的目光下,在老皇帝“李卿竟是个大大的忠臣!”的惊异爱惜的注视下,李瑛绝望地闭上了眼。
杀千刀的许烟杪,要不是平时掉底线的八卦听多了,他怎么会在这种时候脱口而出这个!
而李石虎……
他瞪大了眼睛。
李石虎一个人沉默了三天,就坐在一处阁楼上,看着下面百姓来来往往,山海关的风沙非常大,飓风一起,就是黄沙弥漫。
边关素来是苦寒之地,但山海关的百姓,脸上是笑着的。证明这个新皇帝做得很好。
他记得他走之前,哪怕是中原腹地,百姓都透露着愁苦。
第四天,李石虎去见了老皇帝。
第五天,李石虎揣着山东指挥使的官印和皇帝批下的假条,去找儿子:“瑛儿,我想去见见你奶奶,听说她就在山海关。”
——至于他手下的兵,在他愿意归顺后,都拿到了救驾之功的奖赏,打散重组后,高高兴兴去了各自的军营。
李瑛喜出望外:“爹!你想通啦!我们这就——”
李瑛顿住。
“瑛儿怎么了?走啊!府门我都打听好了,我们去见你奶奶!”
李瑛扯了扯嘴角,笑得比哭还难看。
那里除了奶奶,还有……我娘啊。
他都不敢想象到时候是什么场景。
场景倒是非常温馨。
母子俩抱头痛哭。
哪怕知道母亲也改嫁了,李石虎都没说什么,只是按照礼法喊了继父一声:“父亲。”
“爹!儿子回来了!”外面传来了太常少卿的声音。
一进门,太常少卿和李石虎大眼瞪小眼。
李石虎十分惊喜:“原来咱们既是同僚,又是兄弟!我比你大两岁,就厚颜自称一声兄长了。”
“兄长。”
太常少卿表情有些微妙的不自在。
李石虎没注意到,他用力地“哎”了一声,就要从兜里掏出自己磨的兽牙项链送给新弟弟。
好巧不巧,外面又传来一声:“方才听到喊声,夫君可是回来了?”
听到熟悉的声音,太常少卿惊恐:“等等!”
听到熟悉的声音,李石虎惊喜:“夫人!”
然而那妇人已经走了进来。
和李石虎四目相对,她愣住了,李石虎也愣住了。
李石虎愣完,看看太常少卿。
太常少卿咳嗽一声:“兄长,这事……我可以解释。”
李石虎回头看了看亲娘和继父,继父和善地笑:“虎子啊,今晚在家吃饭吗?”
李石虎看看自己儿子李瑛,李瑛默默捂住脸,不看他。
李石虎:“……这就是你说的,一起改嫁???”
李瑛小小声回复:“难道不算吗?”
李石虎扶着额角,身体晃了晃。
其实他没有出山,没有遇见皇帝,也没有回家,他只是误吃了毒蘑菇,对吧?
作者有话说:
堂姊那个,参考南朝宋孝武帝刘骏。
剖大臣肚子以及皇帝的死法,参考宋后废帝刘昱。
有个说法是七步成诗这件事并非正史。
证据是曹植出版过自己的作品,里面没有七步诗的存在。
【故君子之作也,俨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质素也如秋蓬,摛藻也如春葩。汜乎洋洋,光乎皜皜,与雅颂争流可也。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虽触类而作,然芜秽者众,故删定别撰,为前录七十八篇。
——《曹子建文集》】
后来曹植去世后,魏明帝曹叡下令,把曹植所著赋、颂、诗、铭、杂论等百余篇收集起来,同样没有七步诗的存在。
第一次出现七步成诗的典故,是在《世说新语》里,这已经是南朝的时候了。离魏还隔了个晋。
说五方逐魔鬼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
束魔鬼於真文
——《上清灵宝大法 》
【这两个是上一章的,昨天忘记放了】
就在这时,丞相那边送来一份表文,请示如何批示。
“倭国请求本次回国的贡道,走山东登州,不走宁波?与高丽贡使同行?”
好像没什么问题?
老皇帝思考过后,大笔一挥——
再往下看,是倭国使臣亲笔写的一封信,用的华夏文字。
老皇帝懒洋洋地抬眉,慢慢看完。
信的内容大概是用三千字描写了中华有多地大物博,大夏被他治理得有多好,人民多么安居乐业,自己有多尊重他这个皇帝。
再用三千字述苦,说倭国那边多穷多苦寒,连肉都吃不上,哪怕是他们的幕府将军,一顿饭只吃一碗米饭,一份大酱汤,一块腌萝卜而已。
最后用五百字情真意切的申请,请求大夏能够允许他们多来朝贡几次。
老皇帝神色古怪起来。
现在大多数国家的朝贡是一年一贡。
但有些国家,比如高丽,一年来个三四次,有时候一年还会来五六次。皇帝的生日来一次,皇太子的生日来一次,过年来一次,平时夏朝有什么大事,也来一次,有时候没什么事,还想来一次。
倭国……是想学高丽?
“来人,招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一来,老皇帝就问他要过往倭国进贡的礼单。
“回陛下,约莫是一些刀枪盔甲,玛瑙、水晶,以及一些洒金、描金家具。唔……还有牛皮和马匹。”
礼部尚书特别了解皇帝,稍一思忖,补了一句:“刀枪和剑这些,通常是各一百把,铠甲就一领,玛瑙是寻常大小,二十块,水晶数珠,家具各自数量……少则一件,多则二三件,牛皮若干,马匹约莫三四匹。”
何止不多,可以说是礼薄了。
但这也是大夏主动要求的,【天】【朝】上国,也不贪四夷那点子钱,每年让他们上供一些土特产就够了。
老皇帝在膝盖上点了好几下手指,自言自语:“看来穷是真的穷。”
礼部尚书继续汇报:“国朝回赐,通常是绫罗绸缎一二十匹,国王及使臣,全套衣衫靴袜各一套。国王赐白银一二百两,使臣共赐铜钱一万文。”
老皇帝微微颔首:“也不算多。如此,多来一二次,国库也给得起。”
便在表文上批示:允。帝与太子之寿宴,及元日,一年三次,足矣。
礼部尚书好奇:“陛下怎么突然……”
刚批完一二斤公文,丞相的表文是最后一份,老皇帝招手,随行小太监便把叠好的热毛巾端来,敷在皇帝眼睛上。
“倭国请求能多来几次朝贡。”
——也就是打秋风。
大夏天子闭上眼靠着椅背,不紧不慢地说:“大夏与倭国一衣带水,我为万邦之主,岂可不拯?一不必管理其国内政,二不必带其富起,不过是多些金银赏赐罢了。”
还有一层,皇帝没说,但礼部尚书也知晓。
那些小国靠着朝贡生存,不止钱财,还有大国的撑腰。敌国想要打你,也得掂量两下主人是谁。
所以,倘若那些小国哪日胆敢不敬,拒其朝贡便是。
——有时候朝贡也是拿捏周边小国的一个方式。
老皇帝又感慨:“而且,那倭人实在太贫穷了,听闻他们连肉都吃不上。”
礼部尚书有些惊讶:“这么穷吗?怪不得长得不高。”
“是啊,听闻他们的国王还不许他们捕鱼,平时只能吃大豆制成的食物……就连将军,吃食都只有米饭、酱汤和腌萝卜。”
听老皇帝说完,礼部尚书的同情心简直拉满:“既然如此,臣吩咐一下礼部,往后倭国来使,多给予一些照顾。”
出使大夏,可能是这些使臣一年到头难得吃到肉的时候了。
真是太惨了。
老皇帝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既然大夏是宗主国,底下小弟能拉拔一下就拉拔一下吧。
老皇帝决定巡视一番辽东都司,于是,行在出了山海关,一路往东北去,一路巡查。
约莫一个半月,到达复州卫附近时,巧合碰到了回程的倭国使团。
老皇帝念及他们之前的卖惨,特意叫了使团过来询问情形。
倭国正副使皆是禅僧,不过不是寻常僧人,而是可以插手世俗政权,为幕府内治顾问机构的僧人。
是以,对方一见皇帝,行的不是佛教礼节,而是世俗礼节,口称:“臣拜见大夏天统皇帝。”
老皇帝亲切地问他们:“在中原过得可还好?”
那正使禅僧便答:“甚好,谢陛下关怀。”
老皇帝又问了吃住,正副使回答都好,使团里其他倭人更是激动表示,这边的肉真是太多了,猪肉和鸡肉特别好吃,马肉他们以前更是吃都没吃过。
一个个接连表示:“感谢大夏天统皇帝的慷慨!”
可把老皇帝自豪得……
“诶?陛下居然这么大方,拿小金库赏赐倭人使团?”
许烟杪大为震惊:“两百人的使团,每人赏鹅两只,鱼八尾,红绡褥一条,纱罗八疋,铜钱百文?”
兵部司务补充:“还有六十斤炉甘石,三百斤黄铜。听倭人说,他们那边缺黄铜和缺冶炼黄铜的材料,陛下就赏赐给他们了。”
许烟杪更加震惊了:“陛下不是抠……咳咳,陛下不是一向很省钱吗,怎么……”
他不仅嘴上说,心里也复述了一遍。
老皇帝立刻叫人把他叫过来。用倭人使团听不到的声音,语重心长:“许烟杪啊,有些钱要省,有些钱不能省。宗主国就要有宗主国的气度,邻居穷到连肉都吃不起了,多多少少还是该帮一把。你不知道,你前些日子吃火锅,片的猪肉、鸡肉,他们一年下来,只有来朝贡时才能吃到,平时不是吃豆腐汤就是吃腌萝卜。不是因为他们穷,是因为整个倭国都穷,连将军都很难吃上肉。”
许烟杪迟疑着:“……是这样吗?”
老皇帝拍拍他的肩膀:“当然。”
老皇帝又叫来倭国使团里的人:“听闻你们那边还有什么……禁肉令?”
那使臣便苦着脸说:“是啊。天皇信佛,便不许我们吃肉……”
靠着近的地方,礼部尚书是个很有同情心的人,闻言已经悄悄用手绢掖眼角:“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哦!】许烟杪恍然大悟:【老皇帝是被骗钱了啊!】
老皇帝脸上的伤感猛然定格在脸上。
礼部尚书差点把手指戳眼珠子里,但也戳到了眼角,痛得“嘶”了一声。
其他官员都懵了。
那小国使臣,是在哄骗他们?!
【找到了!我就说我看过这个政令嘛,明明是每年四月初到九月底不能吃牛、马、犬、猿、鸡,至于什么野猪啊鹿啊熊啊的,只要你能猎到,都能吃。】
那倭国使臣自然听不到心声,也不知道自己差点连底裤都被扒掉了。
他说着他口中所谓的《禁肉令》已经声泪俱下了:“不过,便是没有这《禁肉令》,倭国也穷到很难吃上肉,便连幕府将军都只能吃豆腐、精米和腌萝卜。”
【是啊是啊,就是没说,这位幕府将军只是喜好节俭,至于其他大名、将军,什么盐渍的天鹅啊,大雁锅啊,吃得可欢了。】
倭国使臣抹抹眼泪,感激地看着老皇帝:“大夏天统皇帝!实在感谢你的慷慨!我们这些倭人从未食用过鹅,如今托陛下鸿福……”
皇帝::)
看倭人的目光已经冷到成冰。
敢骗朕的钱……
老皇帝又问了一遍:“你们的武士、将军、大名当真很难吃到肉?”
倭国使臣又道:“尊敬的大夏天统皇帝,你可能不知道,在禁肉令出来之前,我们这边大多数都是吃桜刺、桜锅,还吃红叶、牡丹,柏也吃,肉真的很少有。”
出使过倭国的臣子近前来,小声告诉老皇帝:“陛下,确实如此,使团在那边,很少看到什么肉铺。”
老皇帝脸色微缓。
如果是这样,那说很穷也没错。
【噗嗤——】
【老皇帝不会信了吧哈哈哈哈哈哈!】
老皇帝:“……”
出使倭国的大臣冷汗一下子就下来了。
许烟杪你别乱说啊!
我从来没有骗过陛下!
【吃桜刺、桜锅,那确实,为了逃避禁肉令,倭人管马肉叫桜,桜刺、桜锅就是马肉刺身、马肉锅!】
出使过倭国的大臣猛地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骗陛下的是倭人,不是我。
【哦哦,还有红叶,就是鹿肉啊!哈哈哈哈!牡丹就是野猪肉!柏就是鸡肉!】
老皇帝注视着倭人的目光越来越冷。
很好,原来是这样的很少看到肉铺。
——改了名称,当然不是“肉”铺了。
眼角冷光瞥到自家使臣,那位出使过倭国的大臣几乎想立刻跪地解释——如果不是许烟杪在身边的话。
他确实出使了倭国,但是是被来迎接的倭人一路领到那天皇面前,中间时候,也不太能乱走。就像倭人来到大夏,也是要被礼部官员一路护送,安排在会同馆内,活动自由受到限制,五日一次放出,其他时候绝不允许擅自出入。
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没有提前布置任务,真的很难摸清倭国的各项门道,更别说打听他们能不能吃上肉了。
老皇帝冷笑一声。
“朝贡一事……”
【啊!对了!还有朝贡!】
老皇帝的表情有一瞬间的空白。
他突然很想把许烟杪直接打晕。
关于他被骗了什么东西,他真的、真的一点也不想知道得那么清楚!
许烟杪你不知道有句话叫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吗!
【芜湖,高丽上贡金银,被老皇帝拒绝了。说什么高丽偏僻,这些金银都是他们从其他地方购买来的,花销太大了,没必要。】
【对其他属国也是一样的态度。老皇帝倒是挺好心的。】
老皇帝愣了一下。
……被夸了?
难得!!!
刹那间,老皇帝心情又好了起来,看那些胆敢骗他的倭人都没那么讨厌了。
【可惜碰上了蹬鼻子上脸的倭人。】
“……”
那心情,又“duang”一下下去了。
【啧啧,倭国那边,最近几年已经发现石见银山了,给大夏的贡品里,却是半点银子都没有。】
【然后倭人和老皇帝说自己用来交易的白银都是从其他购买来的,用它们来换大夏的铜钱……】
许烟杪卡顿了一下,接下来是一连串有些乱的数据计算,大夏君臣还没反应过来,许烟杪已经直接得出了结论——
【卧槽!如果按照石见银山一年五百多万两的产量……】
多、多少?!
大夏君臣眼中已经泛起了红血丝。
一年五百多万两的……银山?!
“我日你先人!”永昌侯没忍住骂了句脏话。
那么大一座银山,就在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他们居然不知道!
【不出三十年,大夏就要铜荒了,估计还要转过来去进口倭国洋铜。】
【土特产啊~】
【宁使物薄而情厚,勿使物厚而情薄啊~】
大夏君臣:“……”
别骂了别骂了.jpg
作者有话说:
日本的肉食禁止令:
自今以後,制诸渔猎者,莫造槛牢及施机枪等之类。亦四月朔以後,九月三十日以前,莫置比满沙伎理梁,且莫食牛马犬猿鸡之完。以外不在禁例,若有犯者罪之。
——《日本书纪》
【翻译:(676年开始)每年四月初到九月底,不得食用牛、马、犬、猿、鸡之肉,但除此以外则不在禁止之列。】
丙申,禁断渔獦于摄津国武库海一千步内,纪伊国阿提郡那耆野二万顷,伊贺国伊贺郡身野二万顷,置守护人,准河内国大鸟郡高脚海。
——《日本书纪》
日本一般民众吃肉的历史开始得很晚,其中吃鸡的时间算是最长的,但也只有400多年,而且鸡肉是节假日才上桌的“宴食”。至于牛羊猪等“四脚兽”,更是进入19世纪末期的“文明开化”阶段后,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走进一般家庭。究其原因,一是佛教信仰的关系,二是吃惯了鱼和其他海味的日本人长期以来很难接受“肉”,尤其是四脚动物肉的味道,认为它们过于生猛而在心理上严重抵触。
“一汁一菜”成了日本人的饮食模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支配着他们的餐桌。所谓“一汁一菜”,即一碗米饭、一个汤和一个菜。而那“菜”,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点儿腌萝卜或咸黄瓜而已;汤,大都是不带丝毫油星子的大酱汤。
——《日本的细节2》
辛卯上谓侍臣曰:朝鲜僻远,朝贡之使数至,其贡物率用金银,此岂小国所能常有。其以敕谕国王,今后贡献以土物效诚足矣。
——《明实录宣宗实录》
日本贡物:
马、盔、铠、剑、腰刀、枪、涂金装彩屏风、洒金厨子、洒金文台、洒金手箱、描金粉匣、描金笔匣、抹金铜提铫、洒金木铫角盥、贴金扇、玛瑙、水晶数珠、硫黄、苏木、牛皮。
——《大明会典》
马四匹,散金鞘柄大刀二把,硫黄一万斤,玛瑙大小二十块,贴金屏风三副,黑漆鞘柄大刀一百把,枪一百把,长刀一百把,铠一领,砚一面并匣,扇一百把,计奏讫。
——《中国外交史》
明朝回赐
日本国、永乐间、赐国王冠服紵丝纱罗金银古器书画等物。
宣德十年。回赐国王紵丝二十表里、纱罗各八疋、锦二(土商)、银二百两。妃,银一百两。
成化二十年、回赐国王、紵丝二十表里、纱罗各二十疋、锦四(土商)、银二百两。王妃、紵丝十表里、纱罗各八疋、锦二(土商)、银一百两。
差来正副使、每员金襴袈裟一领、镀金银鉤环全。罗直裰一件、罗褊衫一件、紵丝二疋、纱罗各一疋、绢六疋、铜钱一万文、靴袜各一双。
正贡外、使臣、自进并官收买附来货物、俱给价、不堪者、令自贸易
——《大明会典》
洪武年间的非贡物抽分:
其诸蕃国及四夷土官朝贡所进方物,遇正旦、冬至、圣节,悉陈于殿庭。若附至蕃货,欲与中国贸易者,官抽六分,给价以偿之,仍除其税。
——《明实录太祖实录》
永乐初赐印誥。自后每岁圣节、正旦、 【嘉靖十年。外夷朝正旦者、俱改冬至】皇太子千秋节。皆遣使奉表朝贺、贡方物。其餘庆慰谢恩无常期。若朝廷有大事、则遣使颁詔於其国。国王请封、亦遣使行礼。其岁时朝贡、视诸国最為恭慎。
——《大明会典》
若汉、唐之夷,彼隋君之东征在,朕今日苟非诈侮于我,安肯动师旅,以劳远人?若不守己分,妄起事端,祸必至矣。
自今宁使物薄而情厚,勿使物厚而情薄。
——《明实录太祖实录》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华夏一直就有钱荒。
不论是铜钱还是金银,都不够市面流通,更别提还有人死了之后带一大堆金银铜下去陪葬。
——所以才有以帛代币,以纸代币。
一整座银山而已,完全吞得下。
现在谁还有心思管倭人使团是不是骗了他们,赶紧的,先放一边,别耽误他们商量怎么搞钱!
礼部的人上前,脸上带笑地把倭国使团请走,为了不打草惊蛇,用的理由是商议一下下次朝贡。
人一走,老皇帝直接让锦衣卫在外围围成大圈,禁止人靠近,然后就地:“锦衣卫此前潜伏在倭人使团中……”
那些听不见心声的地方官以及藩王们,望向老皇帝的眼神顿时微妙起来。
陛下/爹爹的掌控欲居然已经重到这个地步了吗!连随便一个使团都要往里面塞锦衣卫!那他们身边——
老皇帝面带微笑。
这些人顿时后背发凉,心底发毛,一个个安静如鸡,呼吸都轻浅了。
实际上,老皇帝心里默念三遍:想想白泽,想想银山,不就是被误会疑心病强吗?这不算什么!
旁边,史官奋笔疾书:帝多疑,置锦衣卫于倭使之中……
——他当然知道真相不是这样,但史书上又不能写“帝有白泽”。
老皇帝开始编了。
“锦衣卫在倭人使团中,听见他们用倭语对我大夏不敬,言我大夏人傻钱多……”
户部尚书忍不住了,他急了:“陛下!既然他们不敬,那就直接打吧!”
别管那些听不到心声的人心里的疑惑了,直接上正题!
小白泽就在座位里,我们这些京官还等着他听到银山多说几句呢!最好说一下位置!好让我们这些翘首以待的,下船就能直冲目的地!
那可是每年五百多万两!!!
虽然不知道能挖几年,但是……
户部尚书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得出一个结论。
他现在化身巨贪,二十年后,从手头现金到不动产,及珍宝古玩估值……大概才能贪够五百万两。
也就是说,哪怕只能挖个两三年,也赚了。
算出来后,户部尚书砰地站起来,说话声音急得就像是闪电劈下树干,一声刺啦——
“陛下!”
“打仗的花销,臣批了!”
在场的京官都知道他是什么德性,此刻都震撼得不轻。
铁公鸡终于愿意拔毛了!
但想了想,又很正常——那可是一年五百万两产出的银矿!
【这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大国尊严嘛。从哪里折损,就从哪里加倍讨回。】
不少大臣在心里跟着点头。
没错没错!
【如果朝廷能知道倭国有石见银山,还有佐渡金山就好了,那可是金银岛里面的‘金’,五十五座矿山的总称,一年能开采一万两的黄金,开采了近四百多年。】
四百年……
四百年?!
“咚——”户部尚书直接一头栽下去,在场的京官没有人去扶他,他们的思绪都被这“四百年”给凝滞了。
老皇帝最先回过神来,面红耳赤,嘴唇都在哆嗦着,几乎是咆哮出来:“打!!!必须打!!!”
金山,一年一万两,银山,一年五百万两,有这些金银,他就能充盈国库了!
轻徭薄税先弄起来!
水利开发也搞起来!
还有各种各样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