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香草门庭by青山见晓

作者:青山见晓  录入:10-20

“天下之愚者,何其多也!”
“烦请大嫂帮忙。”
荀柔并不知道,自己刚刚获得祢衡承认,认为是天下唯一能他才华并驾齐驱的人。
他只是在认真在席前拜向兄嫂。
“还请大嫂勿要提即我,只探明阿姊心意则可。”
席垫尽是艾草苦香。
虽已为太学祭酒,大堂兄荀悦家中陈设依旧朴素,器具多为竹制,只以艾草芸香,驱逐虫鼠。
“知道,明白,这是好事!”大嫂邹氏笑得和蔼,“如此说,阿采可是又要出嫁了。”
“旁的不必多提,嫂嫂只看阿姊是否果真心悦贾文和。”荀柔忍不住重复道,“必是阿姊喜欢才好。”
“何需你再三啰嗦。”邹氏笑嗔道,“有意与否,我当然会向阿惠问个明白倒是你。”
“……我?”荀柔心生不妙。
“阿惠都要再嫁了,阿善,你果然要如此孤独一生?”果然,嫂嫂邹氏问道。
“我这”嫂嫂是关心之意,荀柔不好随意搪塞,更不可能将就中内情明说出来,一时间居然语塞。
“这国家大事,我一妇道人家不明白,只是从未听说,作忠臣不许娶妻生子的道理。”
“若实在碍于承诺,置一可心之人,随侍陪伴,也未为不可嘛。”
“你身体不佳,我与你兄长亦常怀担忧,阿惠一嫁,你独自在家,若有不适,岂不无人照看?”
荀柔忍不住左顾右盼,“啊,我已打扰嫂嫂多时,该回去了”
“笃、笃……”
舄履的木底,舒缓而有节奏的声音由远而近。
“问问夫人是否方便,”外间传来大兄荀仲豫,和悦清朗的声音,“我今日邀了一名学生来家。”
“这……阿善以为如何?”邹夫人轻声询问。
荀柔一笑起身,“既是凑巧,不妨一见。”
他也想看看堂兄能邀请到家来的学生,是什么样的人。
帷帐挑起,先进堂来的是兄长荀悦,接着一名布衣少年,抬手侧头避过门帘垂落的青绳,继而一步跨进堂内,抬起头。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少年容貌神气如此,纵荀柔自以为已阅人颇多,难寻可与之比拟者。
“太学生诸葛亮,拜见荀太尉,拜见祭酒夫人。”少年恭敬端正一拜、再拜,
“这是今岁太学新生,徐州琅琊人,聪颖善悟,一年之间通读百卷,遍览百家,诸葛孔明,含光你看如何?”荀悦含笑道。
含光看如何,含光看呆了。
少年诸葛亮、少年武侯,他、还需要他说什么?

已经见过十七岁的司马宣王,复又见到十五岁的诸葛武侯,似乎也并非奇事。
但是!是诸葛孔明!
活的,粉嫩的少年诸葛武侯!
荀柔只能独自怀抱着当世无人能懂的刺激感暗爽一把。
当然,初次见面,也不过浅聊家常。
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归琅琊族中,其后叔父诸葛玄抚养了他们同胞兄弟三人。
前徐州牧陶谦死后,卢植就任,诸葛玄被任命为东海郡守,原本要带他们一道上任,不过新来的卢州牧与其从人,为徐州带来新气象与关中消息。
长兄诸葛瑾听说长安安定,百废待兴,可以不必保举,以才学考官,便决定带着一家来长安。
到长安后不久,诸葛瑾就凭才学考入尚书台,如今过去一年,熟悉了政务,准备活动下地方历练。
豁达、从容、机敏、还有点小骄傲,少年不怎么说自己,暗戳戳频繁提起兄长和叔父,说叔父诸葛玄仁爱,说兄长,则是推崇荀太尉新政。
荀柔当然听出他的意思,但通过他描述,虽未见诸葛玄、诸葛瑾,却也生出几分好感。
少年也向他请教了些问题,都是关于他的几篇文章,荀柔亦详细给出解答。
直到离开,他都没有提让少年诸葛亮出仕。
何必着急。
十五岁的诸葛孔明,就是离历史上出山的二十七岁,都还有十二年。
大好青春,风华正茂的年纪,最好的学院与老师,志同道合的朋友,亲爱不离的家人。
正该狂歌竞夜,自在潇洒。
不必早早背上沉重责任。
天下再不久将安定。
将来,在和平安定中成长的少年,能比在乱世中挣扎的一辈人寿命更长。
看上去热爱运动,阳光开朗的少年诸葛亮,这辈子说不定能和天赋长寿基因的司马懿比比。
冬季日短,荀柔回到家,又是日暮。
烤着火,展开寝室内的舆图,他望向苍茫广阔的大汉十三州。
见到少年诸葛亮,让他忽然意识到时光流逝。
历史的慢慢长河,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光阴,它奔流不息,终有一日他们这一代也淹没,然后不停歇地继续向前,奔向浩浩茫茫。
案头上摆放了一些文卷,应是堂兄文若派人送来的公文,卷旁还有一只信匣。
“今日有冀州来信。”
侍从恭敬回报。
身体渐渐回暖,荀柔坐上榻,让人将书案也摆上来,舒展手脚,躺了个舒服的姿势。
刘辩两次派人探病,孔桂也两次提醒他君前失仪,现在修养得差不多,他还是在新岁大朝之前,进宫谢罪一回。
明日递请,也算是对朝野上下,给出他养病结束的信号。
疲倦得打了个呵欠,荀柔拿起文书。
文书都经堂兄整理过的,都是简要,可谓条理分明,干净利落,但看了一会儿,他止不住开始犯困。
为提一提精神,荀柔打开信匣,换一换心情。
河北没什么可担心的,有阿音、贾文和在,更有两个兄长,即使有人胆敢作乱,也很快能平息。
冀州的问题,那是天长地久的问题,与客观的交通条件相伴。
留在西面,在航海时代来临前持续向西向北耕耘,那么东南方向的士族再次坐大,或许三代之后,就会成为朝廷心腹之患。
若是迁回东面,保证中原和江东,至多百年后,西北的外族部落可能滋生庞大,对中原再生觊觎之心。
不过,那不是眼下的问题。
冀州也许会出点小动荡,会有些沉不住气的人冒出头,但刀斧刚过,血还未干,不怕死的还是少数,看不见好处,世家大族不会乱来。
第一份是荀襄的家书,几句新年问候、想念,些许家常,冀州风俗不同,也被写进信里。
荀柔倚榻闲适地看完,拿起下一份竟来自贾诩。
贾文和什么时候给他写过私信?
荀柔哼笑一声打开。
开头也是问候,接着汇报一点冀州异动,最后再表达新年祝福一套,结束。
中规中矩。
太中规中矩了。
完全不正常。
荀柔也是无聊,竟将信从头到尾又咂摸了一遍,发现这果然就是一封无聊的废话。
贾文和莫非,是想让他给阿姊看?
这样一想,这封信就哪哪都不对了。
“冬日霪雪”?
“远近无事”?
“新岁勿恙”?
荀柔把自己品得牙酸,当即伸手将信丢去一边。
匣中还剩最后一份。
他执起来,为纸张厚度稍稍惊讶了一下,然后打开。
荀光的字迹端正,像后来的馆阁体,横平竖直,方正整齐,一开头就是严谨的格式和称呼。
恤孤令光顿首再拜言:太尉足下
这是一份上书。
荀柔有些意外,端坐起来。
这份上书是请求一件事,希望朝廷允许看扩充恤孤寺员额,她想要征辟冀州“名门淑女”入寺。
书中写得很动人,冀州有许多美好的淑女,通晓典故,雅好诗书,品德高尚,被其父兄连累,家门破败,衣食无着,甚至靠为人涣衣缝衣糊口。
她怜惜她们的身世,为她们的才华感动,了解到她们对国家一片忠贞,对父兄的过失十分痛心。
恤孤寺只是一个卑微的小官属,平日里做帮扶救济孤寡这样的小事,很难招得贤才,而且恤孤寺至今已“遍及州郡”,她实在顾不过来,账目混乱,各处生事,却来不及解决。
如今这些小女子缺少养家糊口、展示忠义的机会,恤孤寺又缺少人才,正好可以将她们招入寺中,既使之免于冻馁,成为一道善政,又为朝廷招得人才,正是两全其美。
荀柔一边看,一边轻笑。
不提大冬天涣衣是哪里讨来的生意,恤孤寺何时不许招人?
她在要权,明目张胆,光明正大。
恤孤寺隶属少府,是宫廷女官系统中一部署衙,唯一与其他女官的不同,没有服务于宫廷内部,而是派遣在外。
所以恤孤寺官品,也是照宫廷女官品级,寺主恤孤令得位列正七品,秩四百石,还是看在其社会效应。
招几个士族女子并不算什么,但州郡置使,这是要增加恤孤寺上下等级,而恤孤寺层级增加,恤孤令品级当然也就该水涨船高。
荀柔轻轻呼出一口气,继而微笑起来。
当初,他如何也想不到,恤孤寺能在小妹手中,发展得这样快。
尤其是,这一次冀州的收复平稳,荀光手中的恤孤寺不止发展,更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他要延续以实际权力大小为核心的官位品级关系,避免将来皇帝以位卑近臣为杠杆与官僚机构博弈,收拢权利,避免恤孤寺在将来,变成明朝东西厂、锦衣卫那样的皇帝手中的特务机构,他就得答应。
更何况,征招冀州士女,有利于增加朝廷对冀州的控制,稳定冀州民心,同时,比起起用冀州士族男子,女子为吏,副作用小很多。
这条计策之妙,甚至还可以推广,堂堂正正的阳谋,像一根针插进宗族势力稳固的江东。
就凭这一点,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拒绝。
这算是阳谋吗?
他想回信问荀光,是否是她看穿一切,设下这个计谋,又担心她会错意受到惊吓。
他当然喜欢这样的阳谋,莫不如说,他实在欣赏这样积极的野心,赞叹其中蓬勃的生命力。
哪怕会给他造成一点麻烦。
恤孤寺要提升级别,要脱离少府,更要脱离皇帝直接指使范围。
隶属于宫廷的寮属很多,荀柔在尚书台与御史台之间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将之至于尚书台下。
虽说,他有心让恤孤寺为收集民情的窗口,但毕竟立寺初心不在于此,放在御史台,整个意味就变了。
掌控权力,既然到州郡一层……他笔端顿了一顿,那么就从三……不
荀柔展开纸张。
与尚书台下六部尚书同一级三品。
有何不可?她分明已经拥有那样的权利,他又为何不敢做一道好风,她送上青云。
不是后宫夫人,不是女尚书,是真正三品实权。
爵以酬功,禄以任能,阿光做到今日地步,自该享此俸禄。
只是,正七品的小官,或许不会被士族精英看在眼里,但三品高位、所辖巨大的权利,必会引人争夺。
他可以保护她不受暗箭,将来的明枪还要她自己应对。
四品州督使,五品郡督使,六品县令使,既然已决定要给,那就大方些,许她招兵买马,许她请贤纳才,他也很想看,她将来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年后颁新令,有新的军阶等级与爵制在前吸引火力,这一条放在后面,舆论会小很多。
不过还是要她自己争气,他所能做的,止于此了。
冀州常山郡
跟随曹子慧同至安定府衙的荀光,见到了逼得曹子慧有家不敢回的甄宓。
少女被安置在一处偏院,院中没有仆从,积雪堆积在院内,一条被踩踏出的小路,肮脏泥泞。
甄宓就跪坐在屋檐下,双手执着一卷书,借着天光阅读,闻声霎一抬眸。
华色流光,妖冶惑人。
少女的锦服已经暗淡,浑身上下全无妆点,却有如绸缎一般的乌发,如明星一般的双眸,比雪更鲜洁的肤色,比桃花更艳丽的双唇。
荀光几乎瞬间理解,曹子慧这样的聪明而有雄心的男子,为何在这个少女面前要连夜逃走。
正因为聪明,所以一息都不敢多留。
而荀光,也有一瞬间迟疑。
她并非未见过美人,可一个少女,风姿娇媚至此……
少女望着她,轻轻一眨眼,娇声如鹂,“敢问,夫人是何人?”
“你所读何书?”荀光冷声问。
“……左传。”甄宓似有所感,缓缓挺起脊梁坐正。
“所见如何?”荀光发现,少女的姿势可以不媚惑。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甄宓顿了一顿,方才回答。
善念不可丢失,恶念不当滋长。
荀光心中微转,一笑道,“鲁隐公六年?”
“正是。”少女点点头。
“不如’树得莫如滋,击疾莫如尽‘。”
日积月累树立德行,斩草除根消灭疾患。
这是左传哀公元年,伍子胥劝吴王,甄宓记得。
“……谨受教。”少女握紧竹简,品着两句差别,心中滋味莫名,她忍不住抬高声问,“尊驾何人?还望赐教。”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女郎以为如何?”荀光又道。
依旧是左传。
甄宓之心,却在这一句下,不可控制加速一拍。
“利不可强,思义方取。”她勉强按捺,心跳却越快,“小女身卑识短,何敢承顾问?若有驱使,但请下令就是。”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女郎既有心维持家族,何不自立,以为支撑?某,恤孤令荀光,闻君才德,欲征君为使,不知意下如何?”
“……宓敢不奉命!”
甄宓愣了许久,终于反应过来,当即放下竹简,正坐、稽首下拜。
起身时,才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
她忽而想起九岁时的一天,那时寒暑天气,都已经不记得。
只记得,她向兄长借砚习书,兄长嬉笑问她: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
最后,她是如何回答?
那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回答,可她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
这真的是一个很高妙的答案,可仍然让人悲哀。
影视形象中的甄皇后一直都是弱女子形象,好像一辈子身不由己,被动接受命运的悲剧,但看历史书,感觉甄氏挺有主见一个人,也很厉害,曹丕前面几个孩子好像都是她生的,郭女王和她,都感觉是那种很有争斗心,权利欲的人,只可惜她们能争的东西,太少了。

“太尉慢行。”
黄门侍郎孔桂恭敬的将觐见结束的荀氏兄弟,送出长乐宫前殿,并伸手要亲自扶荀柔登车。
荀柔并不觉得自己老到这般地步,摆手拒绝了他的好意,自己攀着车上绳索踏上车,又回身向堂兄邀请。
“彧欲往尚书台。”立在车旁的荀彧摇头。
“时候尚早,我想往太学一行,请阿兄与我一道。”荀柔已经不去想清早乘车至宫门前,看见堂兄已等候在侧,并表示要陪他入见时候的心情。
反正有堂兄在,也挺好的,今天觐见可谓很平和、平静、平淡。
就想要这样的平淡!
“唯。”
既要巡视太学,那自然不同了。
荀彧揖手领命,揽辔登车。
马车自殿台漫道驰下,坐在车上的堂兄端坐目视前方,沉默不语。
荀柔稍一想就明白。
虽说方才没有却让,但毕竟是禁中,禁中乘车算特赐,显然让一向守礼端方的堂兄不自在了。
“黄门侍郎……”荀柔起了个话头,“当年,公达也曾做过,却不知道原来是这样的天子近臣。”
黄门是出入天子起居宫殿,传递消息官吏,荀攸当初显然没有孔桂与天子这么亲近的距离,就坐在天子身侧服侍,那几乎是内官的位置。
“孔君为吏,常侍天子帷幄中。”荀彧委婉道。
……哇!
荀柔惊愣片刻,才明白堂兄的意思。
“……难怪……”难怪兄长之前会联想到他,“咳,难怪此番归京后,数次相见,此子颇不善于我。”
这是将他当情敌了?
荀柔先觉得荒谬,继而发现,这是好事,哈!
不就没他事了啊!
荀彧忍不住看来一眼,眉心一促。
荀柔正乐,顿时发现自己居然高兴得忘行,似乎说漏了嘴。
不过他这会儿心情轻松,拊掌道,“是孔君误会了!难怪,方才两人坐得那样近,原来如此!我可没有龙阳之好!”
最后半句是向堂兄解释的,他当然不想兄长误会。
荀彧愣了一愣,忽而明白,堂弟未经情事,心性单纯,将天子与孔桂之间看得简单,当做男女之间的两情相悦,没联想到自己身上。
如此,他也不必将其中龌龊点破。
“彧自然知道,”他摇摇头,“我们原是一道长大。”
他岂会怀疑过堂弟品德。
荀柔大松了一口气,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如此,长安城中可得知?以后总不能再传我的谣言了吧。”
这时代龙阳之好,虽不算普遍,也不能算不正常吧,终究不是大禁忌,更多是因为董贤污名化。
原本他是对这种颜色谣言无所谓的。
从少年时期,他的绯闻在乡里不少,后来到雒阳,更传言过他和灵帝、刘辩,他一向不当回事,直到他发现刘辩居然是真的!
那一刻心情,他不愿回想,至此之后,再听到谣言,心里难免怪怪的。
但现在刘辩有对象,他就不必再枉担虚名了。
“孔君似前汉孝武帝时韩王孙,性情颇为张扬。”
虽说马车行驶间,不易被人窃听,荀彧还是放低声音。
韩王孙就是韩嫣了?
那岂不就是满城皆知?
荀柔这下完全放心,取下系在伞柄上裹着皮毛隔热的竹筒,取开塞子。
小半天连着说话,又没饮水,喉咙都干得发痒。
虽然裹了一层羊皮隔热,但盛在筒中的水还是凉了,只是比露天放着,稍带余温,他仰头喝了几大口,又让堂兄。
荀彧致谢,接来饮了几口递还。
“郭兄……这半年领导御史台,文若以为如何?”
马车驰过一片宫室,大片房舍都是平房,没有台基,在巍峨的长乐宫、未央宫比较下,显得低矮,只有三台高高矗立,黑衣的文吏匆忙往来期间,抱着竹简或捧着文书。
“郭廷尉精通律令,行事勤谨,半年中并无疏漏之处。”
“那就好……勤谨,莫不是事必有请吧?”荀柔忽而一悟。
郭氏世习律令,东汉立朝数为廷尉,当初是颍川名族,他荀家若不抬出老祖宗荀子,远不能及。
只看当初,郭氏居住于颍川郡治所阳翟城中,学生千数,而荀氏居住在颍阴乡里,门庭清净,足可以见。
廷尉郭鸿,是郭氏宗子,性情却全无傲气,自荀柔认识他起,就是一副沉稳的性子,先入郡府为狱曹,后入雒阳入廷尉,数十年间,稳步向上。
后来,虽说他杀掉董卓一步登天,提拔了这位乡党,但他坐上廷尉这一职也是实至名归。
就是太谨慎了些。
“郭兄亦是为难。”荀彧欠身侧头过来,低声解释,“毕竟御史台责任太重,又易为君主所忌。”
什么君主,不就是怕他荀太尉么?
荀柔唇角一抽,却也说不出他决不会多想……毕竟那可是监察全国消息的机关:特务头子。
他也是有用完过后,将郭鸿升个虚职,光荣养老的想法,这也算善终了,可,堂兄似乎不赞同?
荀柔一时沉默,阿兄猜到他的想法了么。
“我与大兄商议过,俱以为景文当出州郡。”
马车驰出皇宫后,荀彧忽又道。
荀柔立即转过头。
“含光,族中其余子弟,你用之,皆使守边隘、历州县,有功绩方拔擢,示众以公心,故虽族中出仕者众,却使上下心服,可景文直入中枢,年少位居高品,却功绩不显,实在显得过于偏爱了。”
“文若此话,大有深意。”荀柔声音不由自主一沉,“莫非朝中又有什么言语!”
荀颢在廷尉五六年中,处置多少大案,怎么算没有功绩,这是有人没事找事?
荀彧望着堂弟冷下来的神情,声音越发柔软,“阿弟为政一向用心公平,并以官吏当知百姓疾苦,劝士子入乡县为吏,若使景文独出于众,非是爱之,实是害之。”
荀柔莫名一悚,想到三国志荀彧传那句有名的“君子爱之以德,不宜如此。”
心思俱是一醒。
守廷尉府……并非他为小侄考虑,只是出于政治考量,而且还拔苗助长。
堂兄这番劝导,或许也为荀颢考虑,更多……却是挽救他。
他的政治信誉,他在朝堂的名声,以及他岌岌可危的人品。
因为郭鸿显得敦厚朴实,他竟想将欺负老实人。
我将人……当做工具吗?活生生的人?
荀柔扪心自问,心里实在滋味难明。
“如此……就让景文去凉州。”
羌、氐两族新立县,必会和各方产生矛盾,荀颢去凉州,正可以处理这件事,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也未将来安置收复少数民族打下基础。
至于荀颢一走,廷尉自然就只能还是郭鸿。
荀彧轻舒一口气,微微一笑,“如此甚好。”
“我非爱景文,然兄与仲豫兄却爱我。”荀柔低头,牵住堂兄垂袖。
发号施令时间久了,果然容易落进刚愎自用的大坑,可如是待人,人又将如何看他?
也就是他哥,细心耐心,坚持打捞。
荀彧抬眸,已然是主宰九州生民的太尉,阿弟却还会露出少时依恋之态,所以无论如何谣言,他一直相信,阿善心性质纯如初,并未改变。
“天下之事繁杂万端,含光总揽于一身,一时未察,我责当拾阙补遗。”他温声道“况兄弟之亲,原当如此。”
“嗯,”荀柔笔画着荀彧袖上经纬,“明岁东征,公达也留长安,征伐劳苦,自回来,他一直在家休息,必是劳累了。”
这回出征,一路上荀攸都在照顾他,军务、政务都帮他担了许多。
然而,年过四旬的荀攸,都能自称老夫了。
况且,郭廷尉既然不帮忙,堂兄未免太辛苦。
想想从年初的政变到后来出征,还有他不能理事的好几个月,稳定朝堂、安抚百姓、调度粮草、处理蝗灾、招募兵勇、号令百官,随着朝廷控制范围的扩张,事情是越来越多,即使有尚书台有六部尚书协助,但关键皆决于一人,称日理万机,绝非虚言。
荀彧点了点头,这次却无言语,尚书台虽掌官吏,他却一直谨慎,凡涉州郡及九卿,都只出建议,荀攸这个御史中丞,自然也属此列。
推书 20234-10-20 :穿成秘境后我用游》:[无CP向] 《穿成秘境后我用游戏改造修真界》作者:故寻【完结】晋江VIP2024-09-29完结总书评数:2947 当前被收藏数:14690 营养液数:6073 文章积分:133,603,352文案:陆垣穿成了一只秘境。秘境——未知神秘生命体,以灵力为食,但无法自主固化灵力,故常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