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农场TOP1by月寂烟雨

作者:月寂烟雨  录入:02-07

卿孟祝现在对农业可熟了,笑道:“荔枝是减产,不过对应的价格也会提升的,市场调节嘛。”
米垚嘿嘿笑了两声:“这倒是,遭这么一场台风,今年的荔枝王肯定贵。”

第239章 他们的蚯蚓真是钓鱼神器
卿孟祝看过米垚家果园的荔枝之后,对荔枝王挺感兴趣,琢磨着抽个时间去拜访农科所的人,问问果苗的事。
琼蔚市这边的果农一般会选择春季或者秋冬移栽果树,主要为了躲避台风,其次夏季高温不利于果树定植。
卿孟祝他们想种荔枝树,得几个月之后再种,现在还不急。
想到这里,卿孟祝多看了一眼米垚家的荔枝树。
米垚家的荔枝树大多都是“良品+”的品质,剩下的则是“良品”,卿孟祝逛了一圈,暂时还没看到“精品-”这一品级的果树。
可能他们的土壤调理得不太好,化肥使用过量,尤其钾肥多,土壤里的元素有点失衡板结了。
化肥使用不当虽然会影响土壤和水源,但是它能提高荔枝的坐果率,让荔枝长得更大,味道更甜,硬度也更高。
果农辛辛苦苦种植果树,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让人不用化肥也不现实。
因此,卿孟祝只是多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
种植果树需要综合的考量,并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环境随时调整水源肥料的应用,他说出来也没什么用,只会给米垚增添烦恼。
看完荔枝,米垚带着卿孟祝从荔枝林里穿出去,打算走直线去厨房。
从荔枝林出来,他们走到了榴莲林。
卿孟祝一下就看见连片的金枕榴莲树中,有几棵干尧榴莲树。
卿孟祝仰头看着树,问道:“这是你们特地种的吧?”
米垚爽快道:“对,技术员们说,用不同品种的榴莲授粉能够提高榴莲的坐果率,结出来的榴莲甜度更好,果肉含量也更高。后面我们一看,果然是这样,就多种了几棵。”
卿孟祝摸摸榴莲树:“有机会我们也要引进不同的榴莲。”
米垚:“我有认识的果农,要给你们介绍吗?”
卿孟祝笑笑:“麻烦了。”
米垚一口气给卿孟祝推了好几个果农的微信,亲眼看着卿孟祝都加上了,然后才带着他们回到厨房。
卿孟祝还没走近厨房的时候,就闻到了一阵浓郁的香味。
那股独特的肉香味一阵又一阵,将他的馋瘾完全勾起来了,他忍不住握紧了明春晰的手。
明春晰也回握。
米垚的大嗓门响起:“老马,烧鹅好了没有啊?”
厨房里也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好了!你们来得正好,收拾一下就可以吃了。”
米垚这边的人多,除了卿孟祝跟明春晰,他还另外叫了几个人过来。
很快,一桌人就齐聚在厨房,准备吃饭。
桌上除了有鹅有肉,还有酒,是米垚自家酿的地瓜烧。
卿孟祝浅尝了一口,被又苦又烈的酒激得差点没打到哆嗦,明春晰在桌子下面拍了拍他的腿,无声安慰他。
米垚哈哈大笑,说他们这里的酒就是这个样子的,一般人喝不惯,让卿孟祝他们吃烧鹅,还用公筷热心的给他们一人夹了一条烧鹅腿。
卿孟祝夹起烧鹅腿尝了一下,瞬间就被惊艳了。
烧鹅的鹅皮金黄酥脆,非常香,那一点附着在鹅皮底下薄薄的脂肪又给鹅皮提供了完全不一样的香腴,酥脆的外皮和软嫩的鹅脂互相映衬,形成了绝妙的口感。
尝完鹅皮,底下的鹅肉软嫩鲜香,肥美多汁,口感和味道不输鹅皮。
卿孟祝尝着,眼睛再次亮了起来。
一般的烧鹅,皮会很好吃,肉却难免有点发柴。
米垚他们这只烧鹅完全不会,鹅肉不仅不柴,还有一股难得的鲜甜。
不愧是在果园里吃着草长大的散养鹅,这味道简直绝了。
最重要的是,这烧鹅还热着,吃的时候跟凉了的烧鹅在口感上完全是两码事。
卿孟祝看了明春晰一眼,用眼神示意,好吃多吃。
明春晰笑了笑,尝了一口鹅肉。
米垚一看卿孟祝的表情,就知道他喜欢这烧鹅,热情地说道:“你们多吃一点,蘸着酸梅酱吃或者蘸着肉汁吃也好吃。”
酸梅酱是本地配烧鹅的必备酱,至于肉汁,那则是厨师将烧鹅烤好之后,将烧鹅破开,收集烧鹅肚子里的肉汁。
肉汁浓缩了鹅肉的风味,带着鹅肉鹅脂的香气,再经过厨师的浓缩加工,用来蘸鹅肉也是一绝,颇有一点原汤化原食的奇妙感觉。
卿孟祝两种酱汁都挺喜欢的。
卿孟祝:“你们家的烧鹅真好吃。”
米垚:“是吧?等会儿你们回去的时候带两只回去。”
卿孟祝:“烧鹅就不带了,我们那里也有鹅,到时候我让人过来跟马哥交流一下烧鹅的技法,行不?”
老马在旁边答应下来:“这有什么不行的?我们本地人人都会。你让人过来就是了,到时候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卿孟祝朝老马笑道:“马哥你真敞亮!”
卿孟祝跟明春晰吃完饭,米垚亲自送他们到果园外面,问他们:“你们什么时候回藤城?”
卿孟祝:“后天,明天我们得再清一下果园。”
米垚:“那祝你们一路平安,你们要是有什么需要,随时叫我,我常年在这里,保证随叫随到。”
卿孟祝笑着道谢:“我记下了。你们果园要是后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找我。电话打不通,给我留个言就行,我看到了会回。”
米垚高兴道:“好!有空我们也可以交流一下消息。”
卿孟祝以为起码要隔一段时间才能看见米垚。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刚刚起床,就看到了提着鸡枞过来的米垚。
米垚提着一大袋鸡枞:“孟祝,春晰,尝尝我们的荔枝菌。”
荔枝菌就是鸡枞的一种,卿孟祝看着那些还没开伞的鸡枞,有点意外:“好新鲜,你们在哪采的?就在果园里吗?”
米垚:“对!每次台风过后,荔枝林里都特别容易长荔枝菌,技术员说因为台风过后湿度大,就容易长菌子。我昨天估计有,半夜爬起来一看,林子里果然有好多荔枝菌,我就给你们采过来了。”
卿孟祝伸手碰了一下饱满厚实的鸡枞:“那看来你们荔枝林还挺多白蚁的。”
米垚:“我们每年都砍那么多树,免不了的嘛,反正养护得勤一点,白蚁也没什么影响,反而每年都有荔枝菌吃,不亏。”
米垚亲自将荔枝菌提过来,卿孟祝不好拒绝,就收下了。
卿孟祝留对方吃早餐,米垚没答应。
米垚说道:“我跟朋友约好了,等会儿出海钓鱼,我得赶紧去了。”
卿孟祝看了一眼外面阴沉沉的天空,意外:“现在吗?现在出海会不会有风险?”
米垚:“没事,看过天气预报了,也打电话去问了,现在风已经停了,可以出海。”
卿孟祝没想到他也是个钓鱼佬:“看来米哥你们很爱钓鱼啊。”
米垚:“哈哈,那其实也没有,主要好不容易扛过台风,得好好吃一顿。加上台风过了,正是适合钓鱼的时候,现在不去钓,过几天就没那么好钓了。”
卿孟祝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说法,不由问道:“为什么台风过了就好钓鱼了?”
米垚:“台风刮得厉害,海水也晃荡嘛,有些深海的鱼怕台风,就会躲到近海,那样我们出去钓就容易钓了。”
说到这里,米垚邀请:“孟祝,你们要不要也去钓一下?我们知道一个驼背鲈的钓点,就是老鼠斑,这种鱼可好吃了,平时有钱都买不到。”
卿孟祝刚过来果园的时候还想出去好好玩一玩,后面事情一多,他就给忘了,现在听了还真有点心动。
他跟明春晰对视,海钓哎,看起来跟浮潜一样有趣,还是本地人的宝藏钓点,说不定真能钓到一些特色的鱼。
明春晰点点头,表示推迟一天回去也没事,今天先出去玩,明天再忙果园的事情。
卿孟祝对米垚说道:“米哥,你们什么时候集合?我们要先去买两根鱼竿。”
米垚:“不用买,我问一问,给你们挪两根出来就行。我们这些经常钓鱼的,鱼竿都多得很。”
卿孟祝有点兴奋:“谢了。那饵料什么的有讲究吗?要不我挖一点蚯蚓过去,大家一起用?”
米垚:“不用蚯蚓,我们都用商品饵,你们两个人过来就行。”
卿孟祝想了想:“还是挖一点蚯蚓吧,我家的蚯蚓很好用的,大家用了都说不错。”
米垚以为他不好意思光用别人的东西,想带一点东西过去,便答应了:“那你们快一点,我们七点左右就要出海了。”
卿孟祝:“好,我们现在去挖。”
米垚:“我也要回家里拿一点东西,我把集合地址发给你们,我们在码头上见吧?”
卿孟祝:“没问题,我们会准时到的。”
米垚走后,卿孟祝拉着明春晰去挖蚯蚓。
他们从藤城拿了不少蚯蚓过来,现在蚯蚓躲在黑麦草的草地底下,一挖一个准。
两人一起动手,十多分钟就挖了小半桶——下过雨,蚯蚓喜欢到地表活动,挖起来比平时容易一些。
卿孟祝看了一下桶里的蚯蚓,感觉差不多了。
米垚他们说主要用商品饵,到时候应该没什么人会用他们的蚯蚓,而这些已经足够他们两个新手用了。
卿孟祝怕耽误时间,让别人多等,便跟明春晰直接开车去码头。
他们到码头的时候,米垚还没来,只有两三个朋友在那里。
大家都认识卿孟祝,看到他跟明春晰,热情地过来跟他们打招呼。
大家寒暄了几句,有人看他们带来的蚯蚓,满眼赞赏地说道:“你们这蚯蚓真好,又红又有活力。”
卿孟祝:“我们钓鱼就爱用这种饵,不知道钓海鱼的效果怎么样?”
那人:“肯定也很不错,我以前用红虫,钓鱼的效果就很不错,红虫还没有你家的蚯蚓好。”
卿孟祝笑:“那等会一起用啊。”
很快,人来齐了,大家开船出海。
刮过台风之后,海面果然平静了下来,甚至比平时更平静一点。
天空也很漂亮,虽然有点灰蒙蒙的,但奇异地有种灰色绸缎的质感,要比平时更透亮。
卿孟祝跟明春晰站在船舷边看大海的景色,两人挨得极近,两只戴着同款戒指的手并排放在一起,大家都看到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露出奇怪的神色。
这里面固然有时代更加包容的因素,也因为他们自己本身的能力很强,没有人愿意得罪他们。
船老大直接将船开到钓点,有人吆喝着,让大家沿着船舷两边开始钓鱼。
卿孟祝跟明春晰分别领取了一根鱼竿,找了个位置开钓。
米垚站在他们的一边,那个夸他们尤劲松站在另一边,两人都很给面子地用他们家的蚯蚓钓鱼。
卿孟祝才把鱼钩甩到海里几分钟,就上鱼了。
他自己慢了一拍,没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边上的尤劲松急了:“哎,上鱼了,快收线。”
卿孟祝:“好。”
卿孟祝收线,很顺利地将一条红友鱼拉到了船舷边上。
尤劲松兴奋地拿渔网将他的鱼捞起来:“红友鱼,两斤左右,孟祝你这一上鱼就是大货啊。”
大家过来看:“这就是新手保护期的威力吗?”
卿孟祝:“我没钓过海鱼,不过之前钓过河鱼。”
尤劲松:“那也是新手。”
尤劲松话音未落,他自己的鱼竿一动,明显上鱼了。
他立马顾不上聊天,连忙收杆去了。
尤劲松很快钓上一条海鲈,紧接着,米垚钓了一条小的石九公上来。
大家看他们这边接连上鱼,也连忙回到各自的鱼竿前,耐心等待鱼儿上钩。
今天钓到第一条老鼠斑的是明春晰,他钓到的这条鱼不大,也就一斤多。
不过能钓到老鼠斑,就属于运气爆棚,大家都跑过来看。
很快大家就发现了。
“你们这接连上鱼,是不是鱼饵的缘故?”
“给我也来一点,我看你们这蚯蚓好,又红又活泼,味道好像也挺大。”
“我也要一点,今天的鱼饵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不符合深海鱼的胃口。”
“你们要,那我也换好了。”
于是大家统一换上了卿孟祝家的蚯蚓,又到各自的钓点钓鱼去了。
不知道是运气的问题,还是卿孟祝家的蚯蚓真的很好。
换了鱼饵之后,大家钓鱼的速度明显加快。
这帮老钓友都惊了:“我们以前也不是没用过蚯蚓,还是第一次用到这么好用的蚯蚓,你们家的蚯蚓泡了什么东西?或者在什么地方挖起来的?”
卿孟祝:“没有泡什么东西,挖的地方也就是果园的草底下。要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我们这蚯蚓属于新品种,去年才命名的。”
大家恍然大悟:
“我就说你们这蚯蚓怎么格外不一样?原来真的是新品种。”
“大小也合适,看起来特别适合用来钓鱼。”
“孟祝,等会回去的时候我能去你家挖一点蚯蚓不?”
“我也想要,我不多挖,我就养一点用来钓鱼。”
卿孟祝答应:“行啊,等回去的时候,我就给你们挖。其实你们不去我家果园挖也行,我们网店有专门的商品蚯蚓。”
别说跟卿孟祝不太熟的人,连米垚都不知道他家还有商品蚯蚓:“大家买了蚯蚓,都是用来钓鱼的吗?”
卿孟祝:“做什么的都有,钓鱼的、做实验的、调节土壤生态的、还有用来堆肥的,用来做什么纯看个人。”
米垚:“那等会儿我去看看。”
其他人也纷纷响应,表示要去他家的网店看看。
可能因为用了蚯蚓,也可能今天有新人,带来了好运。
等中午的时候,大家普遍钓到了七八条鱼。
下午还没那么快回去,中午大家就在船上吃。
刚好有钓到的新鲜鱼,大家就在船上现杀现煮。
清蒸的、红烧的、酱油水的,卿孟祝吃过的鱼也算多,然而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多原生态的鱼。
新鲜的野生海鱼极为鲜甜滑嫩,用筷子一挑,雪白的鱼肉就融化在舌尖上,带来极致的味觉体验。
好吃又好玩,卿孟祝吃得眼睛都眯起来了,肉眼可见地开心。
卿孟祝跟明春晰坐在一边吃饭,小声说道:“我下次还要来。”
明春晰:“下次我们可以租一条船,两人单独出来。”
卿孟祝:“挑个天气没那么热的好日子,我们出来看海吹风钓鱼,要是烦了,就让船在在海上飘会。”
明春晰:“我备注下来,下次来琼蔚市的时候可以试试。”
今天出来海钓主要是休闲式海钓,吃完饭他们还休息了一会儿,然后继续钓鱼。
卿孟祝跟明春晰都是新手,运气很不错,钓到的鱼也很多。
不过最多的是米垚他们中间的一个钓鱼佬,精湛的技术配上十分有活力的蚯蚓,从下午开始就一直上鱼,最后带来的鱼护都装不下了,还得现借了一个。
等回去的时候,卿孟祝跟明春晰要跟大家AA船费,那个钓鱼大佬说什么也不要他们的钱,还说下次他们来琼蔚的时候,欢迎他们一起出去钓鱼。
卿孟祝拗不过对方,只好答应了。
今天收获那么多,卿孟祝跟明春晰也没什么卖鱼的想法,而是将所有的鱼带回果园,跟大家一起煮了吃了。
早上的鸡枞也还在,用鸡汤蒸了,晚上大家一起吃。
今天的晚饭实在称得上山珍海味,卿孟祝这种低调的人都忍不住拍了照片发了朋友圈。
赵和曦在刷到他们朋友圈的第一时间发出了土拨鼠的尖叫。
赵和曦直接打电话给卿孟祝:“你们今天出去钓鱼了,还钓到了这么多的鱼?!”
卿孟祝:“是啊,果园里的蚯蚓比较给力,钓鱼的效果比较好。”
赵和曦要哭晕在厕所了:“这种好事,你们怎么没叫上我?”
卿孟祝:“你这不是不在嘛,下次一定叫你。”
赵和曦顿了一下:“我开录音了,你把这句话再说一遍,我要录下来。”
卿孟祝:“……行吧。”
卿孟祝又重复了一遍,而后说道:“我们后天就回去了,你有没有要带的东西?”
赵和曦:“给我带半桶蚯蚓回来?”
卿孟祝:“这里的蚯蚓不就从藤城带的吗?还要再带回去啊?”
赵和曦:“说不定分开来长,两边的蚯蚓已经不一样了呢?我在藤城用蚯蚓钓鱼,效果就没这么好。”
卿孟祝吐槽:“你怀疑蚯蚓都不怀疑你的技术?”
赵和曦:“我钓鱼的技术有什么好怀疑的?再说,不是你说的吗?我们要科学严谨,要排除干扰项。”
卿孟祝被他念得头疼:“知道了,回去的时候给你带。”

第240章 隔壁市有个打八折的油葵农场
海钓完后,卿孟祝带着对海钓的美好回忆,拉着明春晰回了藤城。
到了六月中,藤城越来越热,雨水也增多。
卿孟祝带着人管理农田,雨水倒没对他们农田造成什么影响。
他发现,可能是这两年的水土保持得好,现在下完雨,村里的河流还是会涨水,却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浑浊了。
也不会一下雨,河水就裹着各种破衣服、塑料袋、农药瓶子等冲下来。
村里切切实实地变好了。
卿孟祝欣慰地想。
这天,下过雨之后,卿孟祝先穿着雨鞋,骑着摩托车上山看牛群和榛鸡群的情况。
牛棚和榛鸡棚都很大,小动物们也机灵,下雨了知道及时躲进屋里躲雨。
卿孟祝看了一下,没发现什么问题。
都是下雨,夏季下雨比其他季节好的一点就是下完雨之后也不冷,小动物们很少会因为寒冷而感冒。
巡视完山上,确定榛鸡和牛都没问题,卿孟祝顺便上山顶看了一下他们的“极品-”母竹,看过之后还摘了一些泡茶用的竹叶。
母竹跟之前的差不多,最近的品质没再提升,可能到了极限了。
卿孟祝看了一下,周边的篱笆和监控都没什么问题,他就下山了。
雨后的天气比较凉爽,大家在抓紧时间干活,排水的、培土的、除草的,一组组人分得很清楚,都按工作计划劳作着。
卿孟祝看公司的田没什么问题,就去他家的田里。
现在番茄和辣椒都结果了,水稻也正分蘖,一切都欣欣向荣。
他转了一圈,掘开田埂,把田里多余的水排出来。
其他田里都没什么问题,稻田里的水往外排的时候,他看到了小鱼银白的肚皮和黑压压的脊背。
今年为了方便管理,他们已经不在稻田里养东西了,没想到稻田里居然还有这么多小鱼小虾。
卿孟祝看了一会儿,有点眼馋,干脆去公司那边借了个畚箕过来,放在排水口。
畚箕是竹编的,缝隙比较多,水流能顺利地从畚箕的缝隙中流出去,小鱼小虾却会留下来。
卿孟祝只用畚箕拦了一会,就拦截到了一捧小杂鱼和小虾米。
工作完了,正在休息的员工们抽着烟过来看。
“哎,这小鱼小虾真多,都赶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了。”
“还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正读小学,那时候穷,也没什么吃的,我老在中午鱼虾热得翻肚皮的时候过来捉鱼,往锅里一贴,加点剁椒,就是一顿。”
“你别说,我当时也差不多,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就跟朋友出来捉鱼虾吃,吃不完的还拿去集市上卖,卖完刚好买几根冰棍。“
卿孟祝去池塘摘了张莲叶过来,把小鱼小虾转移到莲叶上,顺便把那些还能长大的小鱼扔回沟渠里:“那时候的鱼这么多吗??”
“多,河里、沟渠里、泥土里,要不是后来用农药化肥用得太厉害,估计鱼虾能一直这么多。”
“鱼虾这东西最好养活了,生得也快,一条鱼就能生几千几万条。”
卿孟祝看大家感兴趣,让大家也去摘莲叶过来,给他们分小杂鱼。
这些小杂鱼的个头比较小,要是正儿八经地吃,天天吃肯定受不了,偶尔吃一顿新鲜的,就感觉很不错了。
卿孟祝打算等会儿带回去,去掉脑袋和内脏,用热油炸了,然后加青蒜、辣椒,炒一盘出来当下饭菜。
卿孟祝拿畚箕接了一会小鱼小虾,就让大家自己接去了。
时间有点晚,他得准备回去做午饭。
卿孟祝慢悠悠地回到家的时候,刚好看赵和曦走过来,手里还提着一个袋子。
赵和曦先开口:“刚刚看微信群,你们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还抓到了好多小鱼小虾?”
卿孟祝:“下雨后涨水,我干脆拿畚箕接了一些,你又从哪里过来?”
赵和曦:“就泾南镇,我们之前不是在那里买桑树吗?后来我们的桑葚出名了,好多人也种桑葚。”
赵和曦跟在卿孟祝后面,继续说道:“桑树多,桑叶也多,有一些人就将养蚕这活捡起来了。这个是今年的春蚕产的蚕丝,织成绸布,做成了衣服。我按你们的尺码拿了两套过来,等会你们看看。”
卿孟祝走到厨房放下鱼,洗干净手走出来:“你给我们带绸衣,公司想涉及这方面的业务?”
赵和曦:“还没那么快,你们要是觉得行,我就安排人调研,看能不能再做一个子网站出来,专门卖优选的农产品,挣点钱的同时也带动一下乡镇的发展。”
卿孟祝:“我看看。”
卿孟祝仔细看了一下,绸衣的质量很好,轻薄透气又细密,在市面上绝对算得上是优质品。
这样的质量,确实可以考虑合作。
卿孟祝说道:“那就做罢,到时候记得做一下品牌隔离,跟我们的主品牌不要联系得太紧密。”
赵和曦:“我知道。”
卿孟祝好几天没见赵和曦了,看他过来了,便留他在家里吃饭。
今天的小杂鱼有“良品+”的品质,对于野生鱼来说还不错,应该会比较好吃。
正好吃完饭,他们还能泡个竹叶茶,一起喝个茶。
吃完饭,大家惬意地坐在屋檐下喝茶的时候,赵和曦忍不住感叹了一声:“舒坦!可惜了,明天我又要出差。”
卿孟祝回忆了一下工作计划:“明天去叶尔钦格勒看番茄和辣椒?”
赵和曦:“对,现在番茄和辣椒成熟得越来越多了,我要联系工厂做番茄酱。”
卿孟祝点头:“你先去,等过两天我也去,我去看看水稻。”
他们种了一整个农场的水稻,现在水稻进入了分蘖盛期,卿孟祝得亲眼去看看。
推书 20234-02-06 : 说好的离婚呢?b》:[近代现代] 《说好的离婚呢?》作者:不吃姜的胖子【完结+番外】晋江VIP2025-02-03完结总书评数:612 当前被收藏数:2989 营养液数:788 文章积分:135,308,016  文案:  1.宋遥是个小有名气的游戏主播,拥有一口少年音,打游戏粗暴蛮横,还喜欢噼里啪啦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