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真是把他放在心上,他要努力为陛下尽忠尽力!
一个个被点名关心的官员满脸感动不已,激动得仿佛下一刻就能为谢文彦去死的模样。
不过就是三言两语的关心而已,这就忽悠瘸了?
朝中老臣:……
何至于此。
谢文彦:朕的魅力,你们这群老东西不懂!
一场献礼下来,谢文彦亲切的态度俘获了不少年轻官员,以及被打压官员的忠心,士为知己者死,便是如此。
隐藏在其中世族的人,心中暗道不好。
谢厮这混账玩意实在太会笼络人了,照这般继续发展下去,日后朝堂就真正成对方的一言堂了。
而更让他们叫不好的还在后面。
就在宴会气氛融洽之时,谢二郎站出来。
表示谢家研究出了让红薯达到亩产5000斤以上的种植方法,以及亩产3000-5000斤的新高产粮种土豆。
不等谢文彦开口,朝中那些大臣就先震惊地站起来。
“多,多少?!”
虽说如今民间已经有红薯这等高产农作物了,但由于种子驯化程度,种植技术落后,亩产远没有后世那么高,最高也不过3000斤左右。
其余稻谷主食更惨,亩产能有两三百就很不错了。
因此目前,各国百姓的生活,都只能说饿不死,想吃饱仍旧不容易。
高产粮食非要重要。
所以,听到谢二郎的话,众人才如此震惊激动?
“陛下,草民所言皆属实,如今正是新一批粮种收获时间,陛下可携百官摆架桐树村,亲自查验。”
谢二郎拱手掷地有声道。
此事他们谢氏一族可是暗中足足准备了五年。
有此功绩,日后再没人敢随便嘲笑他们谢家的富贵是靠裙带关系,也再没有人敢质疑五弟流落民间,登基得位不正。
“好好好,今日大喜,各位爱卿便随朕亲眼去看看这亩产数千斤的粮种,是何等模样吧。”
谢文彦朗笑,大手一挥,让百官随行。
这种扬名机会,当然要高调进行,让所有人都知道,他这个皇帝乃是上苍都庇佑的实至名归。
作者有话要说:
老天爷(叉腰生气):tui~要不是我亲儿子不争气,哪能轮到你这个坏东西。
谢文彦(特别孝顺):拜见干爹,干爹好!
老天爷:……行吧,毕竟都叫爹了。
第170章 高产粮种
这些年为了登基,谢文彦除去在朝堂和边疆做手脚外,也让谢家带着族人们,在私下做了不少准备。
高产粮食如此收买民心的好东西,他怎么会放过?
之所以让谢二郎负责此事,是因为二堂兄既不是读书的料子,也不是武将人才,性格敦厚老实,想提携对方都没有机会。
对方唯一擅长的技能就是种田,而研究高产粮种,也的确需要耐得住寂寞和脏苦的人。
没想到二堂兄在农业上还真有些天赋,根据穿越堂兄提供的先进种植技术,以及优秀粮种,成功种植出适合在楚国土地存活,并且产量巨大的粮种。
因为有扬名目的。
谢文彦携朝臣出宫的动静闹得很大,引起了不少百姓注意。
由于没有封口,谢家进献高产粮种的消息成功被百姓们知道,大家当然也是震惊又激动。
“真的假的,红薯亩产能有5000斤?”
“不止红薯,听说谢家还进献了一种新的粮食,叫土豆,亩产也有3000-5000斤呢!”
“听说陛下现在出宫,就是去亲眼验证的,走走走,咱们也跟上去,远远瞧一眼也是好的……”
百姓们一边说一边跟在队伍后面,也想要亲眼围观。
谢文彦没有让禁军阻止,于是众人到达桐树村的时候,队伍可谓浩浩荡荡。
谢氏一族见到这么多人出现,差点没吓腿软。
虽然早知道今日陛下和朝臣会亲临,但他们以为就几百人而已,现在这场面怕是有上万人了吧!
不过,谢氏这些日子因为出了谢文彦这么个养子皇帝,经常被人巴结,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了。
所以很快,谢氏族长和族老们就镇定下来,赶忙上前跪拜。
“草民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族长爷爷不必客气,快些起来,多日未见,不知族长和族老爷爷们近日身子可安好?”
谢文彦温和将人扶起关怀。
眉眼都是许久未见的高兴,亲切的态度昭显他对有养育之恩的谢氏青睐,也向百姓展现出他的亲民。
被关心的族长和族老们,笑得牙花子都快出来了。
“好的好的,有陛下福气庇佑,我们这些老头子都硬朗得很……”
“是呀是呀,大家都好着呢,陛下紧赶着来,渴不渴?婶娘准备了拿手的桂花醪糟汤,陛下还记得不,你以前最爱婶娘家里这口……”
站在后面的大娘婶子们,也扭着衣服紧张又激动插话。
说实话,谢文彦成为皇帝,他们虽然高兴,但也有些惶恐。
如今对方这般亲切态度,还不见外的继续喊他们这些老头子爷爷,可见心里对谢氏并未表面恩情,是放在心里的。
谢文彦亲切陪着谢氏众人唠嗑几句,才在朝臣的提醒催促下,把话题转到今日的正经事上。
在所有人万众瞩目的见证下。
谢文彦象征意义的挖了几锄头,就和朝臣们站在田埂边,观看村民收红薯。
因为干活的人多,大半个时辰红薯和土豆,就挖好称重了。
负责的官员激动报数。
“陛下,目前挖了三十亩地,红薯平均一亩地收成5000多斤,土豆平均一亩地4000多斤!”
最终结果出来,现场一片激动哗然声。
聪明的官员当即跪下高呼,“陛下圣明,天赐良种,佑吾大楚!”
“陛下圣明,天赐良种,佑吾大楚!”
“陛下圣明,天赐良种,佑吾大楚!”
后面跟着百姓们也纷纷跟着跪下高喊,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所有人都激动得满脸通红,亢奋不已。
底层百姓求的不过就是吃饱穿暖二字。
有如此高产的粮食,日后即便收成不好,他们也不会轻易饿死。
“好好好,有些高产粮种,朕大楚百姓,终于不用饿肚子了……”
谢文彦红着眼眶,喜极而泣。
任谁看了都觉得他是一个爱名如子的好皇帝。
反正现场的百姓们,看到皇帝竟然为自己这些底层贱民哭泣,是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民心在这一刻无比高涨。
隐藏的世族官员:……
不是,他就流几滴猫尿而已,你们感动个屁啊!
高产粮种功劳巨大,这回谢文彦再对谢家进行封赏,就没有朝臣再不识相地跳出来阻止了。
第二天。
谢文彦就在早朝上,宣布封谢二郎为永安侯,并进入司农司任职,替朝廷继续研究高产粮种。
谢氏因为只是帮忙试验种植,功劳有限,爵位肯定不可能。
但给谢氏的族长和族老们,封几个能够提高身份,但没什么实权,无伤大雅的乡绅称号,以及赏赐金银珠宝还是没问题。
除此之外,还任命了几个有手腕,品行也不错的寒门官员,负责高产粮种推广之事。
处理完后,谢文彦才目光凌厉又严肃道。
“朕是过来人,朝中的事情朕心里都清楚,有些事情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但有些事情,朕眼里绝容不得沙子。”
“其余朕也不多说了,只希望各位爱卿记住,以民为本四个字。”
“百姓是朕的底线,尔等可明白?”
水至清则无鱼,他不介意朝中官员有瑕疵,但必须有底线。
“陛下圣明,臣等谨记,定不负陛下所托。”
众臣赶忙跪下表忠心。
没办法,当今皇帝是个强势的,他们这些臣子压不过,只能老实听话了。
只有世族还是不甘心,心里憋屈不已。
谢文彦看着匍匐在地的众人,心里就舒坦得不行了。
总有一天,他会让所有人都对他,再生不出反抗念头。
他谢文彦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下朝后。
谢文彦心情倍棒儿回到后宫。
乔玉景正拿着穿越堂兄贡献的“奶瓶”哄着俩孩子喂奶。
虽说可以直接让奶娘喂养,不需要这么麻烦,但乔玉景不想日后奶娘和孩子的感情,比自己这个亲爹还好,所以打算多花些精力自己照顾。
反正有那么多宫女宫侍伺候,脏活累活都有人做,他其实也不会太累。
谢文彦对此当然没意见。
他又不忌惮夫郎母族,自然没必要像历代皇帝那般,隔离皇子与母妃之间的感情,夫郎喜欢怎样就怎样。
“夫郎,我回来了,俩宝今日表现如何,有没有闹你?”
谢文彦大步流星进殿,声音迫不及待。
俩宝胎里养得好,身体健康无比,生下来后能吃能睡,不过月余就养得那叫一个白白胖胖,可爱得不行。
“啊啊啊~”
俩宝喝过灵泉水,聪明得很,听到熟悉的父亲声音,立马激动回应。
乔玉景在旁边笑,“这俩皮猴子有没有闹,夫君还猜不到啊?早上醒来瞧不见你,一直找呢,刚喂了奶才消停,老小足足喝了两瓶奶呢!”
“这孩子怎么这么能吃?太医瞧过了吗?”
谢文彦高兴又担心。
孩子能吃是福,可太过能吃就让人害怕了。
别说老小还是一个哥儿,胃口竟然是老大的两倍,太吓人了。
乔玉景回道,“太医说,岁岁就是单纯胃口大,身体没问题。这些天我仔细观察,岁岁的力气,好像也比寻常孩子大很多。”
说着,语气有些担忧。
男孩力气大是好事,但哥儿力气大,在时下环境就有些不太妙了。
尤其是小儿子还特别能吃,将来若是长成个五大三粗的样子,即便是尊贵的皇室哥儿,亲事怕也要波折。
谢文彦:……
他小哥儿五官这么精致漂亮,一看就是美人胚子,还有灵泉水可以美颜,将来应该不至于长残吧?
不过,就算长残也没关系,他这个父亲兜底便是!
谢文彦心疼地把自己小哥儿抱起来,“没事儿,力气大是好事,这样才不会在咱们看不见的时候被欺负。”
“有我在,谁敢说咱们岁岁半分不好,就送他去苦寒之地改造。”
“至于日后亲事的问题,你让咱岁岁和郭明熙那家伙多学学,嫁不出去那就娶,公君府后院养上几十个俊俏郎君,真心不真心无所谓,只要把咱岁岁伺候高兴就成。”
乔玉景闻言觉得有道理,“那我以后好好教教他。”
世间像夫君这般的好男人太少了,他家小哥儿还是花心些好。
毕竟他和他娘都有恋爱脑,不得不提前防范,以免将来小哥儿为了一个男人要死要活,就惨了。
夫夫俩越想越觉得好,就此决定日后的孩子教育问题。
逗了会儿孩子,等俩宝犯困放进摇篮。
谢文彦和乔玉景才品着茶点,商量其它正事。
谢文彦道,“夫郎,如今我皇位基本已经稳固下来,要紧的事情都办完了,接下来,我打算给我上辈子那些义父翻案,但后续的安排还没想好,你可有什么建议吗?”
他的确不是个好东西,心黑手狠的事情没少干。
但他这个人向来有仇必报,有恩必还。
前世在边疆流放期间,他答应过这些教他技艺的义父,替他们养老送终。
可惜当时环境太糟糕,他除了帮人收尸外挖坟外,根本没什么好东西孝敬人家,算是白学了人家一身本领。
如今他有机会,自是不能忘掉这份恩情。
对于前世有恩情的义父们,谢文彦是想将人荣养起来的。
毕竟这些义父被流放多年,身子骨都不好,他实在不太好意思压榨。
可问题是,无亲无故的他不仅帮这些人翻案,还好吃好喝养着,不知真相的人,谁会相信他没有用意?
要知道无事献殷非奸即盗,义父们肯定也会惶恐。
所以,翻案的安排和理由需要慎重考虑。
乔玉景道,“不如都送去官学教书吧。这些人的能力和人品,夫君最是清楚,官学那边还需要教书先生,送过去正好。”
“如此,夫君荣养这些义父,别人也只会觉得是你惜才缺才。”
谢文彦点头,“官学教书倒是个好去处,我那些义父们都是能力上佳,但不太会做人,脾气又臭又硬,被流放全是得罪人被报复的,如此顽固脾气教书确实正正好。”
乔玉景思索补充,“提出翻案的人选要好生斟酌一下,夫君可想好用谁了?”
“这个简单,御史台许大人的夫人,是我其中一个义父的表妹,许大人敬重妻子,为人又忠心耿直,见我这个陛下励精图治,知人善任,一时冲动为落魄的妻兄奔走,也是合情合理。”
谢文彦微笑道,“此事就麻烦夫郎安排人,去许夫人身边提点了。”
他如今身份不同,一言一举都难免被人猜测无数用意,这些事情还是悄悄进行为好,否则恐生枝节。
“知道了,夫君放心。”
乔玉景点头,满心满眼都是他。
谢文彦爱怜亲了亲面前的人,想起什么道。
“对了,那个曲素雪夫郎不必放在心上,她在宫里小住这几日,不管她做什么,夫郎都莫要搭理阻止便是,我这边自会应对。”
“免得留下什么把柄,曲太后虽然蠢,但她身边的嬷嬷却有几分本事,对方占着长辈大义,硬碰硬你总是容易吃亏。”
“我明白了,只是夫君对曲家小姐真的一点心动都没有吗?她容貌才情在京中也是卓卓者,如今还是花儿一般的年龄……”
乔玉景既开心爱人关心,又难免忍不住吃醋。
没有谁会看见自己心上人身边出现情敌,而不产生危机感的,除非心中没有爱,否则定会不安,这是正常的占有欲,再理智的人也不例外。
谢文彦忍不住笑他,“夫郎真是越发爱使小性子了,我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她再美再优秀又如何?不过红颜枯骨罢了。”
“我已经有了夫郎,夫郎在我心中就是最好的,便是天上仙郎也比不上,夫郎要对自己有信心……”
虽然明知是甜言蜜语,但乔玉景就是听得很开心。
瞬间高高兴兴靠到爱人怀里,笑得像偷吃了蜜的狐狸,“真的吗?我在夫君心中这般好?那好吧,我相信夫君!”
“那这么说你之前不信我?为夫这些年的真情到底是错付了……”
谢文彦假装伤心。
乔玉景赶紧搂住他脖子哄,“没有不信夫君,是因为太爱夫君了,所以才忐忑,夫君不要生气好不好~”
“好吧,那为夫也原谅你了。”
谢文彦笑着在他脸颊亲一口。
然后才解释道,“曲素雪此人既聪明又有野心,如果用得好有奇效,这样的女子哥儿太难找了,我打算看看她是不是真的聪明。”
“倘若真聪明,咱们手中就能多一个像封夫人、郭明熙这般的底牌;若是假聪明,她也可以成为我手中一颗好用的棋子。”
谢文彦敲着桌子沉吟道。
乔玉景猜测,“夫君的意思是……”
“周云庆这颗棋子的作用已经差不多,世族那边,是时候再送一个人过去搅风搅雨了。”
谢文彦笑了笑。
这些人不是喜欢盯着他的后宫搞事情么,那他当然要以牙还牙,也送对方一条美人蛇回去才是。
曲素雪的事情暂不多说。
如今给边疆前世那些义父翻案最为紧要。
夫夫相处多年,两人默契早就不用多说,谢文彦把事情交给乔玉景后就没有多插手,乔玉景回头两天就把事情办好了。
许夫人在无意中听到府中两个小丫鬟闲聊,谈起许久未见的家中父母兄弟时,也想起了自己流放边疆多年的娘家表哥。
她们表兄妹青梅竹马长大,双方没有发展出男女之情,但却有实实在在的兄妹情。
当初表哥之所以被流放,其中也有一点她的原因。
如今自己在京城好吃好喝享受富贵,表哥却在边疆艰难熬日子,许夫人心中顿时涌起强烈的愧疚感。
许大人回家看到妻子愁眉不展,追问缘由时。
许夫人情绪起伏就没忍不住把心里话说了出来,擦着眼泪道。
“相公,妾身没什么,妾身就是今日突发而感,想起在苦寒之地流放的表哥了。表哥从小就待妾身好,当初之所以流放,也有妾身与别家夫人口角,表哥为帮妾身撑腰,才说话不谨慎得罪了人被报复……”
“这些年咱们虽说时常派人送东西,但京城与边疆相隔甚远,也不知表哥现在到底如何?妾身想着,心里就难受,都是妾身害了表哥。”
许大人敬重妻子,闻言安慰,“不怪夫人,当初夫人不过是个引子,归根究底还是朝政相争,咱们安排在边疆照顾表兄弟的人没传来什么坏消息,就证明表兄弟生活应当还是不错的。”
“再不错,那也是苦寒之地啊。相公,表哥当初是冤枉的,这么多年过去,那陷害表哥的官员也已落败,不知可否替表哥翻案?”
“上次我回娘家,父亲又老了几分,姑母和表哥是父亲的心结,若是此生再见不到姑母和表哥他们一面,怕是将来走了也不安心,呜呜……”
许夫人说着再也忍不住呜呜哭出声。
许大人怜惜发愁,“此事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表舅哥除了脾气臭点,人确实不错,夫人难得求他一点事情,若是拒绝,该伤夫人心了。
如今的陛下励精图治,眼里容不得沙子,当初陷害表舅哥的官员也倒台,替表舅哥翻案,倒也不是没机会。
几天之后。
禁不住妻子哭泣请求的许大人,就在朝堂上提出了重审旧案的主意。
“陛下,当年党争严重,牵涉的无辜官员甚多,如今朝廷正是需要大量实干官员办事之期,即便今年科考能够录取不少学子,但还需要时日培养才能任职,不如重审旧案,召回曾经那些经验丰富的罪臣,重新启用……”
巴拉巴拉一堆理由,反正主要目的就是重审旧案。
其余朝臣闻言,亲戚有被冤枉流放的也有些心动,当然也有不赞同的,毕竟不是每个被冤枉流放官员的仇敌,都像许夫人表哥这般幸运倒台了。
“陛下,臣觉得许大人此言有理。
“陛下,臣觉得此事不可……”
朝臣们又在金銮殿上吵起来。
不过大家吵也没用,谢文彦早有决断,等众人吵得差不多时,就开口。
“重审旧案可以,但重新启用就算了,正好官学那边还缺人,审查结束就送官学那边教书吧。”
只要不重回朝堂分蛋糕,那些反对的官员就没那么抗拒。
而想帮亲戚翻案的官员,主要目标也是为了捞人。
因此,谢文彦做出决断后,众人就偃旗息鼓了。
“既然各位爱卿没意见,那此事便交由刑部和大理寺办。好了,继续说恩科的事情……”
谢文彦随意摆手,一副并不怎么把翻案之事放在心上的模样。
好似这就是个不足轻重的小插曲。
但等下朝后。
封祁瑞就悄悄收到了一张名单。
虽然不知谢文彦为什么关注重视这些流放边疆多年的罪臣,可认识这么多年,谢文彦做事情都有其用意,并且很少出错。
想不明白的封祁瑞也就懒得想了。
反正听谢兄的话,有肉吃就行!
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意思就是真理。
别说只是给真的受冤官员翻案,就算是真的罪大恶极之人,皇帝要是想把人弄出来,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所以,有谢文彦的暗中示意。
也没什么人在乎几个就算翻案成功,也只能去官学教书,再回不了朝堂的小人物,翻案之事进行得无比顺利迅速。
不过短短半个月时间,刑部和大理寺就办完了。
然后官差快马加鞭去传圣旨。
采石场。
因为过去几年谢文彦带兵,把草原部落打得落花流水,战绩实在斐然,今年楚国其余与诸国交接的边境,瞬间安静了很多。
所以今年的流放罪犯们,便不用再上战场当炮灰,而是全部呆在采石场干苦力,累是累了点,但好歹又保住了一年命。
临近中午,干完活的犯人们领了各自的窝头和稀粥正吃饭。
杜仲期和自己几个老友聚在一起。
几人一边吃一边叹气。
杜仲期忧愁道,“诶,老李,老陈,前儿个东边窝棚那个何老头死了,你们知道吗?”
“咋能不知道?听说死得老惨了,不知哪个丧良心发现何老头藏了20两的棺材板,偷了他银子不说,还把人给砸死扔粪坑里了,真是黑心肝。”
老李唏嘘不已。
老陈点头,“可不是,偷银子把人打死还不行,还非得扔粪坑折辱,什么仇什么怨啊,要知道何老头人缘挺好的,也不谁这么黑了心肝。”
“说到底,就是欺负何老头家里人都死光了,剩下一个孤寡老头好欺负……”
杜仲期叹气,语气中是深深忧虑。
这苦寒流放之地就是个吃人的地儿,有家人相互帮衬的还好,孤身一个人就是被欺负的命。
何老头生前人缘那么好,孤寡之时都落得如此下场。
他与几位老友性格不好,人缘差得要死,儿女不是死在当初流放的路上,就是不孝顺靠不住,将来也是孤寡的命,不知会落得什么结局。
想到此。
几人看着对方,就不免叹气。
他们倒不是怕死,就是害怕以后死得不体面,连个挖坟的人都没有。
杜仲期看向老李道,“老李,咱们那几个不孝子是靠不住了,你儿子虽然也不待见你,但多少还有一点孝心,你要不跟你儿子认个错,缓解下父子关系,将来好歹也有收尸之人不是?”
要是可以,老李的儿子也帮他们收个尸就更好了。
当初他们获罪抄家流放后,家里有些人的真面目就露了出来,好些妾室夫人夫郎,都带着自己儿女分家单过,不管他们了。
孝顺留在身边的,则不是早死,就是在流放路上为了他们受苦,导致身体不好,将来多半会死在他们前头。
而老李则不同,他的妻儿抛弃他,并不是嫌弃他。
是因为老李脾气是他们之中最臭最硬的,妻儿受不了才远离他的。
这么臭脾气的老李哪能轻易低头,当即就不高兴道。
“不去,老子死也不会去认那个不孝子!当初流放的时候,兔崽子才几岁?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就非说老子顽固迂腐,不懂时事得罪人,才害他娘吃苦。”
“老子是对不起他们母子,但老子绝对不承认老子顽固迂腐,老子明明就是直言不讳,应当载入史册的忠君死谏之臣,当初都是小人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