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玉山无可奈何,看了看窗外的天,眼见着是要黑了。
他来这儿是给钟离四找些管小毛病的偏方——这方面的事儿,求医问药不一定有用,钟离四又不是身子上的毛病,床上没兴致,那病根在心上。去医馆不如来青楼,这地方最知道怎么替男人提兴。
哪晓得半路来了个程咬金,毛病治好了不肯走,吃饱还要睡足,偏偏阮玉山拿他没办法。
阮玉山可不想在这种地方过夜。
他负在后背的手一下接一下漫不经心地打着响指,乜斜着床上那一窝找不着人的被子若有所思,忽然走过去,干脆就着被褥把钟离四往床里一裹,裹成个长条花卷,抗在肩上就往门外走。
“赖皮蛇。”阮玉山单手开了门,迈步出去,又隔着厚厚的被褥往钟离四屁股上狠狠拍了一下,“赖皮蛇!”
钟离四睡得迷糊,从卷成卷儿的被子里探出头来往外看了一眼,瞧见自己挂在阮玉山身上,又把头缩回去接着睡了。
顺便还把被子裹紧了些,免得待会儿风大,把他吹醒。
要不是条件不允许,他甚至想翻个身仰面朝天地继续睡。
外头招徕客人的老板一见阮玉山下来了,想着这位大主顾今儿来了一天,一口肉没吃着,光关起门来跟不速之客对峙了,完了二话不说就要走,生怕自己没招待好,赶忙上前招呼道:“老爷这就走了?”
“走了。”阮玉山从怀中取出两片金叶子,往老板头上一飞,正好飞到人家发髻上插着,又转头似笑非笑道,“招待得不错。”
老板原本有些惴惴,听阮玉山这话,又摸摸自己发髻边上两片沉甸甸的金叶子,当即心里石头落了地,先是示意后院口的小厮去给阮玉山把马牵来,再做出热心肠的模样指着楼上解释道:“那当时冲进厢房的客人,不是我们不想拦,是他说您有邀约!底下人做事马虎,我那会儿又不在,不然我指定先来问过您的意思再放人……”
“无碍。家里弟弟不懂事,来找我胡闹,已经打过了。”阮玉山把架在自己肩上的一床被子颠了颠,又扶了扶,仿佛很怕这东西滚下来,“回去接着打。”
被子里搭出一只白瓷似的滑溜溜的细长胳膊。
阮玉山眉毛一跳,忙不迭给塞回去,生怕外头风大给手吹凉了。
老板面色微变,明白里头是裹着个人,又联想阮玉山方才的话,只当这人是在自己店里被打死了,阮玉山这是要给收拾出去毁尸灭迹。当即惊出一身冷汗,是半点也不想再留阮玉山,利利索索地给人送出门,直等到阮玉山的马在大雪中绝尘离开,才松了口气。
现下正是傍晚,外头雪没停过,天灰蒙蒙的,山上一片呆白。
阮玉山的马驰骋在山间积雪中,像一粒快速冲刺在丛林里的飞沙走石,行过之处只留下两行交错的马蹄印子,那两行痕迹留不了多久,很快又被大雪填埋。
林烟才吃毕了饭,听下头人说今儿别院不知怎么回事,没一个人给那罗迦喂食,饿得那罗迦闯出别院满山跑,见到个人就追,只为了给自己求口吃的。
这东西虽然不伤人,但到底是半人高的凶兽,长得就其貌不扬,又饿很了,伸出舌头都有人的巴掌长,谁见了不躲?
是以闹了半天,那罗迦没求到饭,反吓得洞府里的一众下人们不敢出门,山上几乎乱成一锅粥了。
有几个胆大的想跑去找钟离善夜,路上碰到林烟,跟见了如来佛似的求爹爹告奶奶让林烟哥哥想想办法。
林烟倒是不怕那罗迦的。
要说刚上山那几天,才见了那罗迦他倒也怕,因那罗迦长得像狼,甚至比狼更凶恶几分,而林烟自来就怕狼。
阮玉山也了解,因此刚开始,只要那罗迦靠近林烟三丈以内,就会被阮玉山的眼神呵退。
但耐不住那罗迦到了阮玉山跟前就表现得十分温和,一被呵退,它便原地坐下,对着林烟眯眼咧嘴吐舌头,活脱脱一副傻笑样儿。
林烟又必须住在别院跟随阮玉山左右,见多了,心里渐渐卸下防备。
加之钟离四对他又很亲和,没多久林烟便发现那罗迦不像狼,更神似狗了。
钟离四对谁有好脸色,那罗迦就对谁有好脸色。
林烟不怕那罗迦了,那罗迦一见着他就翘着尾巴围着他转。
再没多久,他就能跟阮铃一块儿和那罗迦在院子里丢雪球玩了。
这会儿那罗迦在外头到处乱跑,林烟得了消息,二话不说先是去厨房拿了三只鸡,又抓了十几斤牛肉并一个半条人腿长的生猪腿,放到背篓里,背着出去,在众人的希冀之下领着那罗迦回到别院去了。
那罗迦也有自己的窝。就在假山旁边。
先前阮玉山闲来无事,拿给钟离四做摇椅剩下的木头给那罗迦搭了个舒舒服服的木房子,只要那罗迦不去隔壁院子陪阮铃,就会往这儿钻。
眼下它饿极,半个屁股坐在窝里,望着林烟的背篓口水流了一地。
那背篓都还没完全放到地上,那罗迦就跳起来钻进去,再一仰脑袋,硬生生把背篓盖在了自己头上。
即便如此,也不妨碍它胃口大开,打着圈地在院子里乱转,任由背篓套住脑袋,只管张嘴吃。
林烟正要给它把背篓取下来,就听不远处阮玉山的声音:“林烟!”
这一声音量不大,却饱含威严。
给林烟吓一大跳。
他抬起头,左右看看,只见阮玉山从二门院子里的厢房出来,轻手轻脚关上门,再回过头靠在门边,抱着胳膊皮笑肉不笑地看他:“过来。”
林烟瞧着阮玉山脸色不对劲。
他左思右想,没想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脚倒是先挪过去,临走时还不忘把那罗迦脑袋上套着的背篓取下来。
走到阮玉山跟前,站在台阶下,林烟试试探探:“老爷……”
阮玉山往后边屋子里看了一眼,先走下去,再慢慢悠悠背着手往三进院子的卧房走。
平日他和钟离四便是睡在最里边的院子,今儿才把人从青楼里扛回来,浑身没来得及梳洗,便先在二门院子将就将就,等钟离四睡醒再说。
林烟跟在阮玉山后头,心情谈不上惴惴不安——因着阮玉山的神色分明不是真动了怒,他也便不胆战心惊,只是好奇,自己又犯了什么不大不小的错给阮玉山拿住。
他心里正做许多猜想,便听阮玉山问:“我去青楼,你通风报信?”
林烟心里咯噔一下,这才知道为何钟离四也不在院子里——阮铃早上说去解手,竟是告状去了!
那罗迦没饭吃,是主子捉奸去了!
“世子也真是的……”林烟反应过来,没顾着第一时间跟阮玉山解释,先低头嘀嘀咕咕抱怨了再说,“就没考虑考虑我么……”
阮玉山朝后侧脸:“嗯?”
“不是我!”林烟跑上去,愤愤解释,“我只是告诉了云岫——不,不是告诉,我以为他也知道您要去……那儿的事,便去问他,哪晓得被旁边的世子听见,叫他找借口溜进宅子去四公子那儿告了状。”
阮玉山听了来龙去脉,倒是跟自己心里想的大差不差——林烟虽跳脱,却很听话,关乎他行动的事,不得命令的情况下不会随便与人议论;云岫更是个闷葫芦,什么消息到了他那都传不出去;唯一能去钟离四那儿传信的,不是老爷子就是阮铃。
府里的人除了林烟以外没人对他下山一事知情,老爷子一上午没见过林烟,也没见过阮玉山,对于他外出的事,钟离善夜不可能知晓。
那么便只有阮铃了。
只是他之前暂时没想明白阮铃是怎么得了信儿去告状的,这会子一问方知,原来是林烟质问云岫时走漏了风声。
阮玉山走到门口,把这事按下不提,推门进了屋子,从房中拿出一把伞,和一个古朴的木盒。
接着他回到林烟跟前,又从自己身上掏出一封信:“云岫还没出门半日,就打发人送了封信回山上,要你一个人的时候,下雪记得打伞——多大的人了?这点小事还要他专程写信来叮嘱?长不大了?”
说完就把伞递过去:“拿着,下次别忘。”
林烟为没为走漏消息一事挨骂,反倒为着云岫一封信挨了数落,不情不愿地“哦”了一声,接过伞,暗自决定一回去就把这伞丢屋子里坚决不打。
随后又见阮玉山把那个朴素的木盒递过来。
“云岫有事前往州西骑虎营,你也别闲着。”阮玉山说,“把这东西带回阮府,亲自交到老太太手上,就说我死了。”
林烟仍旧是闷闷不乐地接过再“哦”一声,“哦”到一半,阮玉山的话在他脑子里才过了一圈。
“啊?!”他猛地抬头。
阮玉山见他听进去了,才面不改色接着说:“告诉老太太,我死在幽北。临死前替她取了老太爷的骨珠,交到你手上,自己没逃出山崩,只让你骑着我的马回去了。”
林烟迟疑地望着阮玉山递来的盒子,出于本能和服从,他还是立马接了,拿到手却皱起眉:“可是……”
他抿了抿嘴,清楚阮玉山做事都有自己的打算,没告诉他的部分,他也不该问。
可生死关天,这事儿告知老太太,便等同于昭告整个阮府,林烟实在不明白为何阮玉山要对满府邸上下撒如此大的谎,还是没忍住道:“老爷为什么这么做?”
阮玉山像是料到他有这一问,伸出手擦了擦木盒上飘下的雪花:“接下来我说的每个字,你都记清楚。”
“山崩的时候,你跟我一起待在矿洞,见到了老太爷遗留在洞中的元神。”他的手放在盒子上,平稳地、缓慢地说着,“老太爷领我二人去取他残骸中的骨珠时,对我下了遗命,要我带着他的骨珠回去,完成他生前还没来得及实施的计划。”
林烟问:“什么计划?”
“烧毁鬼头林,免除阮氏每年的人头祭祀。”阮玉山收回手,“我当着他的面发誓,一定把话带到,并且会完成他的遗命。但不成想,动了骨珠,就触碰了山中阵法,引起了山崩。临危关头,我将你推出洞内,要你带着骨珠和遗命回到阮府,请老太太替太爷完成当年未竟之事。”
他每说一个字,林烟的嘴就张圆一分。
张到最后,林烟语无伦次:“我……”
“至于你。”阮玉山一巴掌拍到他肩膀上,“你回了阮府,替我把重关带来,就说要拿它回到矿山下,给我陪葬。”
重关便是阮玉山的那把红缨枪。
林烟站在台阶下,一手握着伞,一手捧着木盒,脑中思绪混乱许久,望着阮玉山瞠目结舌。
阮玉山就这样耐心等着林烟缓过神来。
他知道林烟一定有话要问的。
与其等林烟走到半路又跑回来拿些不清不楚的话问他,不如就现在帮林烟把思绪理清楚。
果不其然,林烟木了半晌,犹犹豫豫地开口:“他们会信吗?”
阮玉山微扬下巴:“老太爷的骨珠在你手里,谁敢不信?”
林烟闷头沉思半晌,又问:“您不写点手信给我带回去?”
阮玉山反问:“我一个死在山崩里的人,哪来的空给你写手信?”
“可您就这么死了……老太太她……”
“你就带回去吧。”见林烟始终愁眉不展,阮玉山宽慰道:“带到老太太面前,她会明白的。”
林烟问无可问,眉头皱成一个八字:“还不如让我送世子去骑虎营……”
这活儿可比假传家书简单多了。
阮玉山哂笑,一听就听出他在想什么:“云岫跟那小子打交道,可比你的活儿难多了。”
林烟抬头,不解道:“什么?”
“没什么。”阮玉山拍拍他,“走吧!去牵我的马,即刻启程。”
钟离四睡了个满饱。
半梦半醒间他感觉到有人翻身上床睡到了自己旁边,因第一时刻嗅到了阮玉山的气味,便没有任何提防,正要翻个身去往阮玉山怀里钻,偶然睁开眼,瞥见阮玉山工工整整戴着面具靠坐在床上,手中拿着一张泛黄的麻纸。
钟离四险些以为自己没睡醒:“你在家里戴着面具做什么?”
阮玉山面具下的一双丹凤眼凉悠悠地朝他一扫:“哟,这回看得见面具了?”
钟离四感到莫名其妙。
——他以前也没机会见嘛!
阮玉山仿佛听得见他心中所想,又冷冷瞅他一眼:“哼。”
钟离四:“……”
他揉揉眼睛坐起来:“你在看什么?”
阮玉山见他转移话题,扭头到他眼前,顶着个银光闪闪的面具直勾勾望着他。
钟离四当看不见,低头去抓他手里的纸:“给我瞧瞧。”
阮玉山把纸藏在身后,戴着面具抵住钟离四的额头,脑袋一偏,就差把自己顶着面具的这张脸杵到他眼睛里。
钟离四面无表情地淡淡道:“你戴面具真好看。”
阮玉山终于退开了。
再不屑地把后背的麻纸塞到钟离四手中。
钟离四展开麻纸一瞧,上边是张通缉令。
“了慧?”钟离四又把背面翻过来看了看,发现背面没字,又翻回来,“这是谁通缉的?”
阮玉山指了指通缉令下方的印章:“大渝崇州府。”
“大渝的通缉令,怎么会发到祁国来?”
“想必是打通了些关系。崇州府自来人脉发达,与南边天子也一向交好,搞点特赦来咱们大祁发布通缉令也让不难。”阮玉山道,“我更好奇,了慧这小子,怎么就得罪了大渝崇州的樊氏。”
钟离四对此没有发表看法,只是不知想到了什么,又问:“齐且柔——不,纪慈的身份,你后边可有查到?”
说起这个阮玉山就沉下脸色,取了银面具扔到一边:“还没。这件事很奇怪。”
按照纪慈往日在燕辞洲的行事作风,不说别的,就凭当年敢在河道劫他的军火,就足以看出此人虽说不上聪明,却是雷霆手段,且正是因此,他更能瞧出纪慈是个目中无人的性子,那么按理,他身后的背景便绝不浅薄。
不是某国王公贵族,也该是江湖上的世家掌门。
可纪慈都死了那么久了,阮玉山还没打听到哪个世家找他这个一指天墟的易三老板寻仇的消息,甚至他分布在各国的眼线也说,没打听到哪府仕宦在搜寻易三老爷的信息。
就连通缉了慧的动静都比通缉他的要大。
仿佛自打阮玉山和钟离四离开燕辞洲后的两天,那上岛的一大批人马寻仇不得,便就此作罢了。
他还没见过什么高门大户能这么忍气吞声。
思及此,阮玉山眸光一紧。
“怎么了?”钟离四问,“你想到什么了?”
“云岫上山那晚同我汇报了燕辞洲后面几天大致的消息,说没找到纪慈的尸首。”阮玉山问,“你确定他死了?”
钟离四认为他这问题问得很不合理:“我在饕餮谷,见过最多的就是同族的尸体。”
一个人死没死,他还会认不出来?
“更何况,以纪慈的性子,就算真的没死,还不会找你我寻仇?”钟离四反问。
“这我倒也明白。”阮玉山的手摸索在那张卷边的通缉令上,“可是……”
他总觉得还有哪里不对。
钟离四同他相对沉默了片刻,忽问:“云岫可有告诉你,当初我们离开燕辞洲以后,上岛寻仇的那一伙人,做什么打扮?”
“打扮倒是普通祁国人打扮。”阮玉山想了想,“只是提了一嘴,说他们带着渝国口音。”
钟离四:“渝国?”
阮玉山往了慧的通缉令上瞧了一眼:“你认为不是巧合?”
钟离四不置可否,只接着问:“云岫可曾说过这通缉令是几时开始发放张贴的?”
阮玉山道:“约莫在我们抵达洞府的七日后。”
钟离四又让他算算:“从燕辞洲离开到渝国,再从渝国到祁国,期间要多久?”
“渝国和大祁比邻而居,如此一来一去,脚程快些的话,大概是十天左右。”
阮玉山说完,目光微凛,意识到了不对。
刚好和发布通缉令的时间吻合!
“也就是说,发布通缉令的人,很有可能是跟我们前后脚离开了燕辞洲,前往渝国,在渝国制造了了慧的通缉令,再拿到大祈发布张贴。”阮玉山分析道。
钟离四又问:“燕辞洲到渝国,要多久?”
“一去一回两日脚程。”阮玉山盘算完,和钟离四对视了一瞬。
——通过时间推算,前往大祈和前往燕辞洲后续寻仇的人马是几乎是同时从大渝出发的。
若说来燕辞洲替纪慈找易三老爷麻烦的人和通缉了慧的人都来自大渝,这可能是巧合,然而倒推时间后,这两拨人的轨迹很有可能交汇重叠的话,还是不是巧合便值得深思了。
钟离四终于开口:“你说……纪慈会不会就出自大渝樊氏?”
“不是没可能。”阮玉山盯着钟离四手里的通缉令,“但就算他没死,从燕辞洲出来,不搜查我,反而去通缉一个了慧做什么?”
钟离四把手上的通缉令反反复复地看。
从内容而言没什么问题,跟他过去在无数个话本上看到的那些通缉令一样,无非是先叙述了慧的年纪样貌出生地,再在字里行间找个寻衅滋事又或是别的作奸犯科的理由,写了慧犯下重罪,于某某时候逃窜出大渝,若有目击之人,拿着通缉令到某某处指认领钱。
可再多看一会儿,他的眉头就皱起来了。
这通缉令上的笔风,隐约有些眼熟。
他并非善忘之人,甚至可以说对文字言语过目不忘,很少存在看一个人的笔风眼熟却想不起是谁的情况。
这几个月来他看的民间话本不少,诗词本子更不少,还有一些经书传记,总之他不挑,什么东西只要看得懂都会看。
这些书虽都是印刷成册,但著书人的初始笔迹大多不同,各有各的风采,钟离四在脑海里将通缉令上的笔迹同记忆中所看过的书册一一比对,却是一个也对不上。
他将此事暗暗记下,只等着日后何时想起来了再做求证。
又同阮玉山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了慧兴许没有招惹纪慈。”
阮玉山:“哦?”
“是别的人要找了慧。”
钟离四知道了慧,在被阮玉山从饕餮谷抓走的第一天,便在偷偷吃包子的间隙偷听了阮玉山和林烟的谈话,其中二人便有说起过了慧。
他解释道:“纪慈睚眦必报,如果还活着,出了燕辞洲第一件事便是找你我寻仇,这一点吗,从两日后便有大渝的人上岛也能看出来。只是我们走得干净,没被他找到,他又一时半会查不出你的身份。”
钟离四说到这里,反问阮玉山:“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做?”
阮玉山说:“自然是搜刮我在燕辞洲留下的一切蛛丝马迹,寻找能辨别我身份的人。”
钟离四道:“想必他已经找到了。”
阮玉山挑眉:“你是说了慧?”
“不。”钟离四摇头,“了慧虽与你相识,可纪慈如若清楚此事,也不必找了慧,直接去红州找你报仇便是了。”
阮玉山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纪慈身边已经出现了清楚我身份的人,但对方答应帮他指认我的条件,是要他先找到了慧?”
要找了慧的人不是纪慈,而是纪慈身边能追查阮玉山的帮手。
钟离四点头:“只有纪慈先帮对方找到了了慧,那个人才会告知他你的真实身份——这是他们达成交易的条件。”
“并且对方手上一定有让他信服的证据,足以让纪慈答应帮忙寻找了慧?”阮玉山接话道。
钟离四问:“你和了慧的共友中,可有什么人符合我们的推测?”
阮玉山笑了笑:“有倒是有一个。”
“谁?”
“云真。”阮玉山笑得有些无奈了,“了慧的师兄——不过据席莲生所说,已经死在了目连村。”
钟离四愣了愣,随即也把脊背床头一靠,低头看着床上通缉令道:“你觉得,席莲生的话有几分能信?”
“五分,或是一分。”阮玉山道,“也许云真是真的死了,但不是他所说的死法;也许云真死了,并且是他所说的死法,但不一定是他所说的那般因果与过程;也有可能,云真压根没死。总之席莲生的话,可以完全不信,可以信一部分,就是不能全信。当初我放他离开,便是想看他作何变动,哪知打发出去的眼线给跟丢了。”
钟离四扭头看着他:“跟丢了?”
“进了客栈,没开门没开窗没开暗道,凭空消失。”阮玉山哂道,“我都在想,他是不是变成了一缕烟,或是化作了一堵墙,在我的人破门而入时,静静地守在屋子里冷眼旁观。”
钟离四面沉如水,片刻后,抓起放在二人被子上的通缉令来来回回地低头仔细查看。
终于,在通缉令上找到“复州南和县生人”这句话,又把这句放到眼前,对着那个“生”字反反复复地看,最终道:“这通缉令是席莲生写的。”
他见过席莲生的字。
有且仅有一次,便是当初与席莲生在目连村的学堂互相交换彼此的名字时。
那时他写下“九十四”三个字后,还告诉席莲生,他以后会有自己的正式的名字。
如今名字有了,他也凭此认出了席莲生的笔迹。
难怪方才总觉得这字的笔风眼熟却想不起来,从初识到现在,钟离四只见过对方写过“席莲生”三个字,若非这通缉令中有个“生”字与其姓名重合,还真就能让钟离四自此苦思不得其解。
阮玉山凝重了神色:“你确定?”
钟离四说:“我不会认错。”
“那就奇了怪了。”阮玉山慢慢往后靠,双手交叠在一起,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点着手背,瞅着床顶帷幔琢磨,“席莲生找了慧小和尚做什么……”
钟离四瞅瞅他的动作,微微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先学着阮玉山的姿态仰头靠在床栏上,交叠着手,慢悠悠道:“还真是奇了怪了。”
阮玉山挑眉,偏头看他:“你在奇怪什么?”
钟离四翘着嘴角:“你不担心席莲生告诉纪慈你的身份,反而在这儿奇怪他找了慧做什么。真是自己的稀饭都吹不冷,倒先去吹人家的汤圆了。”
阮玉山盯着他侧脸看了会儿,忽然一笑,问:“你担心我?”
钟离四斜着眼珠子,眼角微微一眯,半冷不热地凝视着他,半晌,一掀开被子下床,边走边轻飘飘地说:“我担心你?我跟你又不熟。既不是莫逆之交的兄弟,也不是同床共枕的夫妻,更不是生死相随的亲人,我担心你做什么?我真是没事找事!”
越说,语气就越冷越凌厉,朝外走得愈发地快了。
阮玉山笑吟吟看他发脾气,明白钟离四是气他连这种问题也要问个不停,偏偏他就爱这么招惹人,还要死皮赖脸地问:“做什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