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穿越 四)+恶搞——猫小碧

作者:猫小碧  录入:10-25

考虑都作废了,杨慎现在的作用,也只是个启蒙教师。

这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杨慎号称天下第一才子,让他来教这么个小孩实在是对不起他那么大的名声和那么高的才华。

先前朱厚熜没有多想,他原本就对杨慎没什么好印象,借此挫挫他的锐气,让他长点脑子也是不错的。不过今天看他的样

子,倒是有点自暴自弃的意思了,朱厚熜就心软了。对于这个相当自傲于他的才名,而且有些过于无羁的大才子,挫挫锋

芒脾气,是在日后重用他之前的必要步骤,要不然这人的脾气必定坏事。现在看来,却是有些挫得狠了,矫枉过正,让他

开始颓丧起来,那种连自己脸面都不怎么在乎了的样子,看起来还是挺可怜的。

杨慎不是傻子,虽然他在玩弄心机这方面还显得有些不够老到,但是以他的智商,必然已经看出来,朱厚熜让他做太子太

傅,没说今后他就是皇长子的人了,但是看如今皇长子得势的势头,他离得那么近,日后必定是要被予以大任的。这会儿

遭点罪,苦点累点,都是为日后做打算。他是很清楚的,所以先前宝宝折腾他最厉害的那段时间,他也没说过不干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慎本来就不是个多么坚忍不拔的人,估计宝宝也是让他受够了。这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折磨——宝

宝总是揪他的胡子,也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折磨——教导这么一个学生累死人,还有对他尊严上的折损——宝宝当初刚认识

杨慎的时候,心里面可没有尊师重教这个词儿。即便是现在在徐阶的教育下他懂得了要尊重杨慎,可他和杨慎也不是直接

的师生关系——宝宝还不是太子,称呼杨慎,只是一声“杨太傅”罢了,不称师傅或者是先生——于是每每见了面,反倒

还是杨慎给宝宝行礼。而宝宝毕竟还小,任性起来发个火也够杨慎受的了。这对于心高气傲的杨慎来说,绝对算得上是有

辱斯文了。

而杨慎偏偏是倔了脾气,也不知是想扳回一局,还是一直降服不住宝宝,想教好宝宝找回面子,打从最初抱怨过一次却被

朱厚熜不冷不热地推了回来之后,也不再说此间种种难处,只是琢磨了怎么跟宝宝处好——偏生宝宝一点都不买他的帐。

朱厚熜听说,这几日杨慎都是匆匆处理了国子监原本就不多的事务,就立即到这里给宝宝授书讲课了。而宝宝却是一点不

领情,照样不听课,只是玩。杨慎也说不得他,气得不行,却只能庆幸,好歹现在不跟他作对了。

于是朱厚熜觉得,这打磨的也算是够了,万一再折磨杨慎一阵子,把他弄得愤世嫉俗了可就不好了。这会儿看着宝宝的样

子,即便是他就坐在这里,宝宝还敢跟杨慎扮鬼脸,就可见他不在的时候,宝宝是怎么对待这个老师的。朱厚熜还想用杨

慎呢,不想就此废了他。

所以为了珍惜杨慎,还是让他先远离宝宝吧……

拍了拍宝宝的小屁屁,让他老实点站好,朱厚熜这才笑着向杨慎道:“朕先时让杨卿教授载城,实在是因为爱之过甚,只

想让他得到最好的。杨卿是天下最知名的才子,学问也是朕亲眼见过的,实在不凡,这才让杨卿来做这太子太傅。其实过

后朕想过,倒是有些委屈了杨卿了,可是没能让天下人都见识见识杨卿的才华横溢。”

好话一出口,特别是皇帝亲口说出来的褒奖,杨慎的神色瞬间好看多了。连声说不敢当,不过朱厚熜看他的眼神,还是很

自傲的样子。

为此笑了笑,朱厚熜继续道:“只是现在看来,这可不仅仅是些许委屈了。载城年纪还小,原本读书也不过是简单识得几

个字罢了。杨卿如此大才,却来教蒙童识字,这可真是大大的折杀。却是朕的不是了,只想着为载城好,却没想到杨卿。

杨慎当然要否定,只说些“皇长子天赋英才,臣得以教导实在是三生有幸”之类的话,表示自己一点都不觉得委屈。只是

嘴上这样说,杨慎的表情却一点都不像是荣幸的样子,反而有种“终于见到党组织”的激动——很显然朱厚熜实在是说出

了他的心声。

朱厚熜忍住了要笑的冲动,这个杨慎,先前怎么没发现是个这么可爱的人?他那双眼睛里只差没有闪动着感动的泪花了。

咳了两声,朱厚熜这次接着说:“是以朕想过了,载城这里,现下还读不了什么高深经卷,先把字认全了吧,杨卿就不必

耗费时间给这孩子启蒙了,朕回来找个举子来做载城蒙师罢了。杨卿也不必担心,朕不是就此闲置了杨卿这个大才,自然

是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交给杨卿办。”

说起来这件大事,自然不是朱厚熜随口忽悠杨慎的。虽然的确是他刚刚才想起来这么一件事,可是就是这么灵机一动,也

着实是件大事。

这件事就是修订字典。

古代中国自然也是有字典的,不说尔雅或者是说文解字,就说康熙字典,那就够有名的了。不过大明朝到现在,还真没有

统一的字典。

中文是多么浩大恢弘的语言文字,这恐怕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体会到。任凭你是多么博学的中文大家或者是国学大师,也

没人敢说,他就完全吃透了中文。实在是这种语言,有着太多的内涵的意义,光是字,就足够一个人研究一生。

这对于中华民族自然是值得骄傲的,不过用的时候,也的确是麻烦的。起码朱厚熜自己,直到现在他都不时会在批阅奏折

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是含义不明的词汇。虽然上辈子他的确是被人称为“距离文盲只有一步之遥”的标准理科生

,但是这辈子经过十几年的古典文学教育,要是他说自己没文化,赵审就得第一个出来反对。朱厚熜自觉读的书也不算少

了,见识也不算窄了,可是还是有层出不穷的新字新词——不,或者应该说是不常用的字和词,让他搞不懂意思。更别提

有些字和词还有衍生的意义,那就更让人头痛了。

一次两次还不算什么,时间长了,经常向徐阶询问某个字怎么念,又是什么意思,然后接受他的鄙视和嘲笑,朱厚熜也觉

得脸上挂不住。而要是这个字偏巧连徐阶都不认识,那就是两个人互相嘲笑互相鄙视然后一起丢脸。

于是朱厚熜实在是觉得,应该有一本字典了。这样的话,即便是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也可以自己查字典而不是问别人。

不仅仅是他觉得作为皇帝连字都不认识丢人,更关键的是,考虑到有些人不比他,随时都有人可以问,有些人是没得问的

。那么他们怎么办?或者只能按照上下文猜测一下这个字的意思,读音的话,也只能按照经验判断,从字的一部分推测这

个字的读音了。

要是这人聪明,那可能还好一点,能猜个差不离;要是这人智商欠点儿,那就说不定了。

意思还好说,反正总错不到太远去,读音那就麻烦了。朱厚熜觉得,后世的很多字都有不同的读音,恐怕就是当年古人不

认识这个字,硬是又造出来了一个读音。

远的就不说了,近的也有例子。朝廷中有些大臣,五六十了念某个字的时候发音还不标准,就是小时候读音不正确,一直

到老了都纠正不过来。

这么看来这个字典更加必要了,或者还可以作为义务教育的教材来使用。先把常用字及其含义学会了,一般的读书读邸报

也没什么问题了。

朱厚熜所说的,想让杨慎办的大事,也就是这么一件事了。修订一本字典,这可是需要一个学问过关的人来办,朝中除了

杨慎,也没别的合格的人了。

而且这说起来是修书,多好的一件差事,简直就是光荣无限。朱厚熜记得,明清年间修书,除了康熙字典和永乐年间的永

乐大典之外,也就是四库全书了,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事件。现在要是能修成这本字典,将来杨慎那必然是青史留名,

朱厚熜不相信他会不动心。

杨慎果然心动,不止是心动,朱厚熜刚说完属意他修一本字典,话还没落地,他的兴奋和激动都带到脸上了,简直是要手

舞足蹈。要不是这会儿他还记得面前的是皇帝,只怕立时就要抓着朱厚熜的手跳起舞来。

端起茶杯,润了润唇,朱厚熜耐心等他兴奋完了,这才问:“杨卿可愿意啊?”

“臣万死不辞!怎么会不愿!”杨慎立即回答,说得干脆利落。

还万死不辞……朱厚熜嘴角抽了抽,他还以为这是要让他上战场?不过像杨慎这样有热情是好的,朱厚熜当然不会打击他

的激情,于是一副欣慰的样子,叹道:“有杨卿在,朕便不担心了!如此,杨卿便可回去准备,明日里就不用到这里来了

。这段日子着实辛苦杨卿了,杨卿可先稍作休整,日后修纂字典一事可是要辛苦杨卿了。”

杨慎用比跳起来还快的速度起身,一揖到地,大声道:“不辛苦!为皇上分劳,这是臣分内事也!能得皇上如此重用,臣

铭感五内!”

修这本字典,朱厚熜后来想了想,要是完全按照他的标准来修,就不仅仅是一本字典了。那是字典加上词典再加上辞海还

要囊括一本成语词典。朱厚熜把杨慎调回了翰林院,说调回也不是很恰当,原本他就还在翰林院挂着职,只是这回有了活

儿干,他也算是有个实职了。手下召集了一大批几百人的修书团队,不知道哪个犄角里的所谓宿儒都被他抠出来了;又找

了一批文书员,专门抄写用的,一帮子人对着一大堆纸张书籍,日夜奋斗。

不过杨慎精神头很足,信心也是十足的,一点都不觉得辛苦,朱厚熜也就放开了手,把这件事交给他去鼓捣了。反正现在

朱厚熜只是做一个大方向的指示,杨慎自己很同意朱厚熜的想法,甚至还有所补充。他自己都不嫌多,朱厚熜反正是自己

不用出力,当然也不会说什么,怕累着了杨慎和他的一帮子。朱厚熜等于是做了甩手掌柜,乐得看杨慎忙活。

对于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把能够修一本传世的书籍,那是无上的荣耀。比起来做首辅,修书说起来反倒让人脸上更

加有光彩。杨廷和一时间都荣光满面与有荣焉的样子,杨慎就更加满意皇帝给他安排的这个活儿了,每天都是精神焕发地

跑去翰林院上班——据西厂的报告,杨慎同学现在每天上班的时间是他工作以来最早的,七点不到他就跑去上工了,搞得

他的一帮子下属为了不能比上司更晚上班,每日里必须早早报到。

而杨慎最近的工作时间也比规定的长了不少,天都黑了他还挑灯奋战着呢。这样的行为让整个翰林院修书团队都跟着加班

加点,工作效率暂且不说,单只是那时间堆出来的效果就足以一看了——前几天杨慎才来汇报过工作进程,专业名词朱厚

熜也听不太懂,只是知道,现在才开始一个多月,笔画什么的就弄得差不多了。

杨慎很得意的说,这个是最基础的,也最麻烦,要是这个能整清楚了,以后就好办多了。言语间不乏对自己如此快的速度

的夸耀。

说到这件事朱厚熜也只能嗯嗯啊啊几句,点头的样子装得很是那么一回事,其实是瞎子听天书。徐阶倒是知道个大概,叹

了一句,杨慎果然是好本事好才华。朱厚熜郁闷了,这徐阶摆明了是说话说一半,就是不跟他解释一下,让他也弄清楚,

进程到底怎么样。

转眼间就又到了年关,朱厚熜是没时间感叹时间飞逝了,他今年着实给自己找了些事情做,不管是学舍还是修书,年关的

总结都要他亲自去看的。更别提那一堆没有任何意义却必须挨个儿批复的问安折子了,一堆堆山一样的放在面前。

第一百一十一章:再起争端

转眼间又是新年,朱厚熜也颇有些唏嘘之意。想起上一年的这个时候,他还在跟徐阶你来我往地过招,而这会儿两个人不

说已经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起码这种远远超出正当上下属关系的亲密,就连蒋太后都不多说的默认了。

而现在,两个人在一起颇有种老夫老妻的感觉,默契十足不说,相互吐起来槽也是一搭一档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进展着实也不慢了,特别是每每朱厚熜想起当年徐阶追他的时候那种小意逢迎温柔体贴,再对比如今的——呃,摸着良

心说,现在徐阶对他也不坏,可是那种理直气壮的“你归我管”的感觉,让朱厚熜觉着,自己实在应该多晾他一阵子。

看看手里的又一份满篇堆砌不知其主题思想何在的折子,朱厚熜只想拿笔在上面狠狠地画个大叉子。这些人从来都不知道

什么叫做言之有物,也不知道什么叫过犹不及!春节不错,是人都想听点好听话,不过也要考虑到皇帝需要连续批阅一百

来份的奏折的视觉疲劳啊。

千篇一律的祝词,这还是披着年终总结外皮的折子呢。朱厚熜把手里的折子合上,这是一份来自地方检察院的年终总结外

加请安报告,报喜不报忧是历来的规矩。

不过文章重在教化,文采过于奢华反而不堪大用。朱厚熜摇了摇头,这帮子朝臣在他活着的时候估计是改不了了。或许是

因为这些臣子们都想借机在皇帝面前秀一下自己的文学水平,这才让每一次的奏折都字斟句酌?

朱厚熜对于这些已经完全的失去了兴趣,只是这会儿没有一个徐阶跑来替他批折子。因为徐阶不得不在正月里跑去远隔千

里之外的边疆。

说是不得不,那就是因为有着必须的理由。徐阶这回去西北边防,就是有着必须他去的理由,否则他才不会心甘情愿的冒

着风雪到大西北去贡献他的青春热情,特别是在朱厚熜如此需要他(帮忙批奏折)的时候。

西北这次出的事,不算大但是不好好处理,说不定就要酿成大祸。杨一清在折子里写得追悔莫及,好像下一刻他就要自杀

谢罪,只是碍于现在没人能接替他的工作这才苟延残喘。

朱厚熜在得知了全部的情形之后倒不是很埋怨杨一清,只是这位老臣的确也有处理的不妥当的地方。再加上现在的局势,

必须有一个熟悉西北形势并且没有介入前阵子的动乱的人去收拾乱摊子。那么这个人,必然就是徐阶了。

这事儿要说起来也不算是什么大事,互市当中的普通纠纷。买卖双方对于价钱问题不能达成一致,争吵两句甚至是动手,

其实都算是常见的了。

只是这回这个买方就有点强买的意思了。他仗着互市的地点是在大明的军事重镇宣府,鞑靼人不敢有什么轻举妄动,自己

一方又是人多势众,没等卖主同意,直接上手就抢,丢下了他认为合适的钱之后扬长而去。

若是宣府本地人,必然不敢如此嚣张。双方战斗多年,大家彼此都知道彼此的不好惹之处,哪怕这里是自己的主场,宣府

人民也都很规矩地遵守互市的制度,能让一分利就绝对不占三厘的便宜——实在是老百姓们对于鞑靼人的凶狠还记忆犹新

这买方却是内地去往宣府收购皮货的商户,因为背后还有着洛阳福王这棵大树撑腰,这次的行程也是有着为王府采购皮货

这个上好的借口的,说起话来十分的气粗。面对几年前被大明打得屁滚尿流的鞑靼,一直在内地的买方主管觉得,以他们

的身份,还有现今双方的关系形势,他怎么要求都不为过,现在只是让这几个鞑靼人给他个六折,已经是很厚道的了。

卖方也觉得不服气,皮货本来就是珍贵的东西,一张漂亮的狐狸皮子,卖到十两银子都算不得贵。他们生长在草原上,民

推书 20234-12-16 :盗墓之蛊墓杂记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