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by羽春

作者:羽春  录入:07-15

余下七成,一半是人力足够,锅也不够,总有浪费、损耗。
一半则是目前市场没有打开,果商们进货少,而谢星珩也给不出好价钱。
所挣银钱,都是加班加点,一个果子一个果子做出来的。
孟培德抬眸看他一眼,拿起一个果干吃,淡淡点评道:“比蜜饯的甜度差些。”
他开始看拜师贴了,谢星珩不再说,轻手轻脚起身,叫人拿一壶不加茶叶的白水来,再多几个杯盏。
孟培德看帖子时,谢星珩就给他冲制了多样口味的饮品。
孟培德抽空回了他一句:“你别忙了,我早看过你给你同年们写的信了。”
谢星珩:……?
他记得他写了糖制品滞销,求哥哥们帮帮小弟的信。
没人跟他说,这信还能转送到孟培德这里啊。
他想问,又不敢问,坐这里熬时间。
孟培德翻开谢星珩的拜师贴,就有惊叹之感。
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很少见到笔锋朴实锋利的文章。
谢星珩的文采,讲实在话,还算不错,中上游。但在见惯了才华横溢的进士们,也收过状元学生的孟培德面前,就不够看了。
孟培德最是欣赏谢星珩的才干。
这个才干,在真正推行之前,都是空谈。
如果乡试的策问是“对答”,眼前的拜师贴,就是真真正正的答卷。
他记得那时的题目,也记得谢星珩写了哪些东西。
谢星珩也做到了因地制宜,先富带动后富。以家乡丰州县为试点,利用现有条件,将农与商结合,带动百姓们,在现有的主业基础上,开展副业,给家里做贴补。
他还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职业,培养出数十个兽医人才。
另外,他开展的扫盲班、商务培训班,也是孟培德非常赞许的。
商务培训班,是基于“农商”的基础。
如果这里的人才,也能跟兽医们一样,输送到别的地区,那么其他地方的农产品是否也能打开销路?
孟培德放下帖子,跟谢星珩口头探讨这个问题。
谢星珩早有过思考,他说要根据农产品的种类来。
“像粮食、油料这种刚需产品,是不缺销路的。我们如果着力于此,就会抬高谷价。谷贱伤农,谷贵伤民,这之间需要一个平衡。所以各地的支柱产业,在因地制宜之外,也需要保证耕地面积的比例。”
孟培德点头,又问:“如果百姓们知道这个东西挣钱,他们非要种植呢?”
谢星珩有丰州县三年的数据作为支撑,能答上来。
“百姓们会钻空子,再多的规矩,抵不住他们可以请人代卖。比如油料,他们种植了,总能卖出去。麻烦了些,但挣钱不怕麻烦。但更多的百姓是守规矩的,也对粮食有着坚定、不可动摇的必种决心。把这个屏除,可以另设关卡。依然以油料为例,厂区收购油料,数量定额。万斤时是一个价位,两万斤时是另外一个价位。总有人吃亏,卖的低价。”
因实际利润在,百姓们还是会种,但这种“亏本”与不确定性,会让他们的心,回到粮食上。
要致富,就不能单纯种粮食。除非发展成种粮大户。
现在工具都差,也没机器,纯靠人力种地,说白了,就是欺负人。富贵的只能是大地主。
而谢星珩也得认这个规则。地必须有人种,还得保产保量。
但他可以给农户提供别的副业,让他们能有别的营收,缓解家庭压力,再积攒财富,实现脱贫。
肥料推广是一方面,配合家禽家畜的养殖是另一方面。
孟培德看他说什么都井井有条,胸有成竹,还有数据作为支撑,对百姓的民生情况了如指掌,就知道他不是坐在家里,简单做个决定的人,而是真的去了解过民生民情。
他来都来了,还有林庚的介绍信。孟培德不做别的提问,什么“我已被革职”更是废话。
孟培德最后问:“你拜师,想学什么?”
谢星珩不玩虚的:“科举技巧?科举有技巧吗?我想一次中试,以后好施展拳脚。”
孟培德听笑了,把拜师贴撂桌上,又端起茶水。
谢星珩一样样给他介绍,称呼都改了。
进门时叫“孟先生”,奉茶时叫“孟夫子”。
孟培德品完几样小甜水,也有了主意。
“科举一途,没有技巧,但你可以熟能生巧。你再往上,是春试。春试跟乡试离得近,考点大差不离。你策问没问题,书也背熟了,就从经史入手吧。”
他后来又看过谢星珩的卷子,发现谢星珩答卷稀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心里没底,不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但又不能表现出来这点,就只能东拉西扯,顾左右而言他,摆出一副他尽力了的样子。努力写了一坨狗屎。
谢星珩的脑袋开始发疼。
八股文的题海战术……
他的脑汁都得被榨干。
写到最后,词汇量都得见底,还哪能写出好东西?
很快,他就见识了到了什么叫“名师教学”。
孟培德安排他在家里住下,从早到晚,师生俩作息一致。
谢星珩睁眼就在看书,饭后就要练字,练完字,就开始作文。
初期的作文,孟培德不做点评,甚至没有思路指点。
他似乎知道词汇量的问题,每一篇作文,所做批注,都是同类词的替换,平替、顶配,都有。
谢星珩逐一记下、背诵。然后日复一日的写作文。
连续七天,都是词汇量积累。谢星珩突然大胆起来,经史题也敢大刀阔斧的写。
写完以后,孟培德依然是词汇量积累,这一次做了格式调整。
因为谢星珩写狂放了,韵脚没注意。
又是七天,谢星珩的词汇量积累了两个本子,格式也自然纠正,随便写都能押上韵脚后,孟培德开始魔鬼训练了。
他忍谢星珩的文章很久了。
也在一段时间的接触里,对谢星珩的心态、性格,有了深刻了解。骂起来毫不客气。
谢星珩最初都写飘了,还当他是个天才大文豪,突然被骂,说他写的都是狗屎,他还委屈上了。
读书人,骂人怎么这么粗俗。
谢星珩心态极好的自我安慰道:还好是骂我写的文章是狗屎。
他学习期间,收到了从津口县转送来的家书。
孟培德看他学习认真,给他放了一天假。
谢星珩可以细细慢慢的看家书,也能有足够时间写回信,还可以出去采购一些嘉源省的特产,让人捎带回老家。
谢星珩卷惯了,再次回归这种生活,适应性很强。
陡然得闲,他的各种负面情绪也随之爆发。
看信时躺平,丧丧的。看江知与说想他,他也笑不出来,心情更差。
夫郎孩子热炕头的人生理想都实现了,突然分开,还以“月”为单位。谁受得了这个委屈。
他往后看,江知与写了点育儿之难。
谢星珩反复看了数次,提笔回信,第一句是:这哪里是育儿之难?分明是为父之难。
然后照常往后写。
他算好了日子,在嘉源省会待到十一月份。
到时会先去津口县,等第一批皮料出坑,走完其他工序,他就圆满完成任务,可以回家了。
顺利的话,能赶上过年,一家团聚。
他拜师成功后,给江知与写了一封报喜信。两人信件有时间差,他又报喜一次,再加了些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间的趣事。
说起来育儿之难,谢星珩也有感慨。
他在现代看过很多高学历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好。
现在又看见了活生生的例子。
大儒孟培德的儿子,就一个考出来了。
小儿子甚至只是秀才。
孟培德回家以后,着力培养孙子。
教谢星珩的时候,他也给小孩启蒙。
孙子辈里,能安静读书的就两个,孟培德也常唉声叹气。
谢星珩在信里给江知与说:“我们已经完成了基础目标,让孩子们遗传了我们的美貌。至于智商,强求不来。总归生得好,咱们攒攒家业就行了。”
他还跟江知与说:“小孩子有叛逆期的,你越是让他做什么,他越是不想做。我们就让他们玩,别人都没玩,就他们玩,他们能开心的玩,那就算了。万一激起叛逆心,一天天的就想学习呢?”
不过这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谢星珩笔锋一转,回到大人身上。
他在信里,忍不住写了许多的畅想。
如果有一种工具,可以让他们相隔千里,只需要简单操作,就能实现即时的信息沟通、听见对方的声音、看见对方的样子。
甚至数百里的距离,不过几个时辰的飞行而已。
收拾好家书,谢星珩晾着笔墨时,后仰在椅背上发呆。
他想着,还是得再努力一点。培养些人才,也让江知与能走出家门。这样子也太苦了一点。
分开半年,跟守活寡有什么区别?
于是他又另起了数封书信。
有给两个爹的,有给舅舅舅爹的,也有给大表哥的——大表哥靠谱。
二表哥……还得培养培养。
他甚至给南北两地的镖局寄信。
希望他们能多多举荐人才,来丰州县发展。
已经在丰州县的,就不要小气,都是一家人,人才是流通的。
跟卖糖时一样,谢星珩面无表情卖惨。
“相思好苦,帮帮孩子吧!给各位爷跪一个!”
写好信件,谢星珩养养神,出门逛街。
他到了街上,才想起来当地的“迷信”之举,记在心里,决定回去问问孟夫子。
现在就买礼物。嘉源省本地产锦缎,独有的绣样也十分精巧,都是精品,价贵。
谢星珩记得,他老婆还有很多漂亮衣服不能穿。
他看着这些漂亮布料,眼珠一转,找了个中转站。
他送到昌和府的王府。加急给林庚写一封信,让他随便找个理由,“赏赐”给江家。
这样子,江知与就能穿上了!
好主意!
谢星珩一挥手,各色花样的锦缎都买了一匹。
看着漂亮的帕子、汗巾,还有他在丰州和京城都没有见过的绣鞋,他也买了。
他身上的银钱很是富足。因为津口县的果干、果酱之法,让他们的计划远超预期。来读书时,林庚给他发了“奖金”。
很丰厚,足足两千两。
这种老板,谢星珩很满意。
家书一封,回信一盒,附带一车的土仪。
因东西要寄到王府,谢星珩扣扣搜搜,叫人半路补货,拿些果干果酱跟蜂蜜带上。
再回孟家,他不去销假,尽情享受这一日的假期,跟孟培德闲聊,说起拜水神的风俗。
孟培德说到这个,也是无奈。
“水患面前,人力渺小,朝廷都拿水患没法子,百姓能做什么?不过拜水神的风气,是故意引导的。也是生意。”
是生意。
拿捏人心。
没发水患,是水神保佑。
发了水患,是心不诚。
谢星珩皱眉,过了会儿舒展开来。
信仰能给人力量,花钱买个心安罢了。
不过分,可以放一放。过分的话,现任皇帝忍不了有神权挑衅皇权,也轮不到他操闲心。

起初,他们认为这只是某一个老板的巧思。
但他们走县过府,甚至跨省,有的人还去了京城,都看见了“糖果屋”。
游商们是各处走动,拿货卸货,倒手挣钱,相当于“城市货郎”。
他们看见第二家糖铺时,还以为自己做梦了。等到看见第三家、第四家,心里的惊讶,就被浓浓的好奇取代。
究竟哪个大商户,还是某个大人物,能把糖铺开到这么远、这么多?
运货都难啊!
巧事一件,他们好奇的时候,还赶上了糖厂的分厂在招工。
糖厂!招工!!
两个词,都是熟悉的词汇。
可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让人懵逼。
懵逼的同时,还热血沸腾,很多人都跟着宣传的人走了一段路,才记起来自己手里还有活没干完。
新的分厂,开在了两地。
一地是徐诚主理,开在嘉源省省城的。另一处是江知与开往东部城市的。
糖铺是加盟商,糖厂就是他们自己的。
头一次把生意做到外地,两人兴奋又忐忑。
就近招工,也是一种尝试。
他们带不来那么多的熟人。
这样会有泄密风险,让制糖的方式被外人知道。可能会有别的商人挖掘机密,重金买通工人,然后也开糖厂。
江知与跟徐诚,已经定下了核心目标。他们是为了让糖铺“全国开花”,他们要当“糖王”。
以让利而言,不会再有别的厂家,能跟他们相比。
再低就亏本了。
或许会有少数商人会打价格战,总归不会多。他们能在其他方面补足。
而加盟商的形式,相当于有铺面就能直入。
对于大多数商人来说,做生意就是挣钱,除非自家要做老字号,其他情况下,店铺名字可以将就。
做加盟商能让他们直接挣钱。不用建厂房、不用招工培训、不用操心保存与运输,他们只需要最后一步,开店售卖。
这样的利益对比之下,高价买配方,再去费时费钱又费力的搞事情,性价比就非常低。
糖厂初次对外招工时,懂行的商人,和不懂行的百姓,都有这个疑惑。
“这家的老板,不怕别人学会制糖吗?”
招工的管事,给他们解答。
“我们东家不怕别人模仿,我们有更好的合作方式。有意了解的商人们,可以到厂里详谈。现在我们开始招工!”
数个训练有素的伙计,立马搬桌子出来,跟百姓们笑呵呵的示范排队。
他们态度好,又说这样能快点完成招工。上头喊话的管事,还一项项说着当福利待遇。
工钱高,福利又好,年节有奖金,更有厂区专属福利“糖包”。
福利是谢星珩后期升级改版过的,同步到了所有厂区。
参考国企来,给他们把日用品包圆了。
在丰州县执行的时候,半分压力也无。因为有逛小集存在,拿货价低,还能清存货。
江家本身就有油盐,大头都解决了,余下的小玩意儿算得了什么?
到了外地,这部分的成本会更高一些。不过初期的员工数量有限,在承担范围内。
福利待遇的公开,让招工现场变得激烈起来。
原来配合着排队的百姓们,都争抢着往前面挤。
管事的敲铜锣,大声道:“插队者永不录用!新厂开业,招工人数有限,但我们厂子订单多,开业一年已有三家厂子!以后还会继续招工,大家理性对待,原本有活计的,不要急着来,免得两头落空!”
现在招工的地方很少,都是做苦力活的。一份好工作难找。
别因为这里的福利,一时上头跑来挤着抢,又恰好被自家老板看见。新工作没着落,老饭碗也丢了。
这一番话,让百姓们都忍不住笑。
人群中还有喊人名的,说某某人,在某某地干活,现在跑来糖厂招工,要告诉他老板。
就近招工,来的都是附近街坊的人,互相都眼熟,多看两眼,能有好些熟人。
喊一圈话,人少一半。
原先想进厂看看糖厂是怎么个合作法,让他们连配方泄露都不怕的商人们,被福利惊到,一个个排排站在厂区门口,看着眼前的招工热况,都摇摇头,又有了在做梦的错觉。
世上哪有肯招外人、还给外人这么好的待遇的老板?
没等一会儿,厂里有管事出来,说是“招商代表”,领着商人们看厂区的环境。
厂区又进行过调整,根据丰州县糖厂的情况,调整得更加符合生产需求。仓库跟作坊都扩大,从建设之初,就做好了隔离。
外地选址,他们也以传扬名声为主,设立在了靠近城镇的郊区。
这样既不扰民,又方便被人知晓。
商人们,尤其是游商们,哪里见过这样子的作坊?听说是叫“厂”。他们连连点头,的确很敞亮。
厂区内外环境都看,现在还没开工,但大小作坊内部的设备、工具,都一览无余。
有的商人老实些,眼睛都不敢盯着看。
糖厂的招商代表还很客气,跟他们说:“没关系,看就看了,我们能带你们进来,就不怕你们学了去。”
这也是策略之一。既然有泄密风险,他们又不怕泄密,那就坦荡、大方些,显得有底气。
有的商人急躁,这就开始问:“你们糖厂的合作方式是什么?真的不怕我们学?”
招商代表目光四移,看大家伙都很着急,就请他们去会议室详谈,将厂区参观暂停。详谈后,感兴趣的话,再继续逛逛厂区。
合作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当加盟商。
加盟商模式也很简单,只需要有一间挂牌“糖果屋”的糖铺,就能直接以出厂价拿货。
招商代表声音充满诱惑:“出厂价会比你们自己生产贵个几文钱,但你们不用去收购原料,不用为了原料的多少发愁,也不用操心原料价格的起伏。更不用忧心原料、半成品、成品的保存。招工不用管,不用建设厂区,更不用你们费心经营。我们有定期的销售活动,帮助加盟商们快速打开销路,在当地扩开名声,让百姓们知道,买糖就要选择糖果屋!”
本地来看热闹的商人们还没回过味儿,这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概念。
他们一方面怕理解有误差,另一方面,也心怀谨慎,怕被糖厂的声势骗到,大把的银子打水漂——加盟是不要钱,可进货要啊!
游商们则灵光一闪,即刻将多个同名糖铺的疑惑解开。
加盟商!那些都是加盟商的店铺!
就说不可能。
不可能有那么富有的老板,各处开糖铺。
供货链拉长,成本翻倍,有的铺面开了不如不开。
原来是有加盟商!
他们对糖厂老板在外地开设分厂也有了理解。
因为要给加盟商供货,开一间厂子,一次性投入大,后面每一次运输都在省钱。
而且,加盟商会增加,厂子还能给别的供货商供货,亏不了!
游商们脑筋急转,立刻算了一笔账。
只需要有一间铺面,再做个牌匾挂上,就能以出厂价拿货,转手就能生钱,确实比费尽心机拿配方,然后再苦哈哈的开厂划算。
唯一不好的一点是,他们不知道糖厂能开到几时。
但这不是他们考虑的事。
做游商的,手里资金相对少一些。
他们不敢带那么多钱在身上,万一被抢了,这辈子都白干了。
而且,真的有大财,他们何苦在外头奔波?不如回家开个铺子养老去。
现在,他们可以回家开个养老铺子了!
拿的是糖制品,不是别的什么没人要的玩意儿。
他们沿路就能卖一些!
他们路上卖了,又有谁知道?大不了提前说这是糖果屋的糖!
几个相熟的游商凑一处交头接耳,他们把事情简化,不谈什么长远合作,也不说什么加盟。
他们以熟悉的生意来理解。答应一个无关紧要的条件,就能拿超低价格的糖,倒手就是将近两倍的利润。
这生意,他们做了!
他们一腔热情,还被招商管事泼了冷水。
为了保证加盟商的利益,他们限定了单个地区里的加盟商数量。
有的商人老家,已经有了糖果屋。
他们听着都傻眼了。
竟然都发展到他们老家了吗!
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无痛登记上,这些商人都要急哭了。
“隔壁县呢?隔壁县有加盟商吗?”
一听没有,他当即拍板定下。
成不成的,先拿一批糖再说。
招商管事在他们按手印之前,跟他们说:“你们现在拿货,三个月内,就要有店铺招牌挂上。延迟拿货,四个月内就要挂招牌。过期作废。”
这个时限,足够他们回家安置,都同意了。
这头行云流水的操作,看得本地商人齐齐傻眼。
都是托儿吧!
拙劣的演技!
可是真的好划算。
有的商人家里还有多余铺面,他们悄悄举手,想要加盟一下,试试看。
结果被告知:“不好意思啊,当地已经有加盟商了。”
就近给熟人便利。
嘉源省省城的加盟商,是孟培德家。
东部城市的加盟商,是顾慎行介绍的,是他叔叔的学生家。
当地商人们:???
想加不能加,应该不是托儿吧?
他们此时此刻,也有了询问隔壁县城的冲动。
有人克制住了,有人没忍住——做生意,就得有魄力。
这里结束,当地商人都没心情看厂区,只有游商们还有闲心逛,继续了解集卡活动和花样糖果,也参加了试吃会,给他们了解各样糖果的口味,以供挑选想要售卖的糖果类型。
而当地商人们,离开糖厂以后,就去打听消息。
这一打听,他们才知道外地有很多家糖果屋。老板不是进士就是举人,糖厂的老板不敢骗人!
尤其是嘉源省,糖果屋的老板,是孟家。
他们都听晕了。
这糖厂什么来头啊。
孟大儒都来卖糖了……
孟培德名声好,在当地号召力极强。他照顾学生家里生意,也是支持学生搞事业。有人来家里问,他这个脾性,都夸了几句。
以嘉源省辐射,周边县城立即“开花”,捅了糖果的窝。
这一次加盟的商人数量,让三家糖厂都爆单。险些出现供货危机。
游商们回乡路上,再跟人聊天说话,一并把糖果屋的名声带到更远。
有人问:“这糖厂的老板这么会做生意,是哪家老爷啊?”
游商们面露古怪,他们说:“嗯,好像是两个夫郎合伙开办的厂子,现在才一年多……”
一年多,就把生意做到了这地步,着实厉害。
此时此刻,正好在嘉源省的谢星珩,看着这红火场面很是欣慰。
他找机会,跟徐诚碰面,告诉他:“名声这东西,一半舆论一半造势。你要趁势为之。”
“糖王”不是凭空而生的称号,得有人先取名。
徐诚不好意思夸自己。
谢星珩直接道:“你夸什么?你找你家那位啊,让他夸你。”
相应的,他也要去夸夸老婆了。
徐诚懂了。
以丰州县为起点的糖厂,在嘉源省实现了超量发展,以此为圆心,正式扬名出圈。
糖王诞生了!

他敢定价,百姓们还喏喏不敢听。
黎文君不懂生意,但知成本,知道这个定价,才会让百姓们真正挣到钱。否则一点承担风险的能力都没有。
推书 20234-07-15 :穿进玛丽苏文里,》:[穿越重生] 《穿进玛丽苏文里,和霸总表叔HE了》作者:应律【完结+番外】晋江VIP2021-11-24完结总书评数:904 当前被收藏数:5815 营养液数:774 文章积分:67,461,040文案:俞觉穿成一本狗血玛丽苏文里同名同姓的炮灰原书里炮灰作为霸总男主的情敌,明明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