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贵的皇帝陛下看着紧闭的大门,摸了摸鼻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嗯,除了某人生气时的院子。
日子流水般过去,萧绍未曾插手戚晏的职务,他全凭自己,从翰林院调到工部,前往江南治理水患,又从工部调到户部,清理查算了历年的银钱,最后从工部调到了刑部,着手为当年受太子牵连无辜枉死的官员翻案。
案件连篇累牍,戚晏昼夜不歇,到最后,眼下都升起了乌青,好不容易养出的肉又消瘦下去。
萧绍看着心疼,但由着他去做,不劝他什么,只是在深夜点灯,默默吩咐下人煨好热汤,他先行去睡,等半夜小探花回来,便长臂一揽,将他扣在怀里。
等所有证据齐全,账务完整,那桩轰动朝野的白银案,终于得以重审。
那一日,三司同审,流水的卷宗被板书案,错误的记录被焚烧殆尽,换为崭新的供词。
戚琛不再是罪臣,他的孩子也不是罪臣之后,他们是名正言顺的寒门清流,是后世盖棺定论的忠孝纯臣。
青史之上,不会再有他们的骂名。
世间了解那天,戚晏异常的高兴,他去父亲的墓前祭拜,在上头摆了好多同兴堂的点心,絮絮叨叨说了许多,然后喝了点酒,便不太清醒了。
比如,拉着萧绍,非要给父亲介绍,说这是大乾的皇帝,他的儿媳妇。
……也不怕老人家泉下有知,再吓死一次。
萧绍叹气,纠正道:“是你的夫君,要算也是老人家的女婿。”
戚晏完全听不懂。
萧绍不和醉猫计较,只将人带回家,想吩咐人炖醒酒汤,可戚晏酒疯没过,不顾萧绍的反对和熬了好几天的疲乏劳累的身体,非要扯萧绍的衣带。
醉鬼的力气大的要命,萧绍居然按不住,一个不查,就被扯散了衣带,戚晏步履踉跄,全无章法,萧绍怕伤着他不敢用力,被横推到了床上,旋即,一颗毛茸茸的脑袋偎上来,在他的肩头乱乱蹭嗅。
戚晏说他不会喝酒,一喝就醉,还酒品不好乱说话,居然是真的。
小探花鸦羽似的长发蹭的毛躁,萧绍扶着他,高高挑起一边眉毛:“不是,小探花,你和我说实话,你喜欢我到底是真的喜欢我,还只是喜欢我的味道,因为我的味道能让你不做噩梦啊?”
虽然戚晏说觊觎他,但萧绍事后复盘,总觉着戚晏觊觎的不是他,是他衣服上的味道。
醉鬼已然听不懂人话了,他什么准备都不做,对准了就要上来,把萧绍吓的够呛,他连忙一拦,焦头烂额:“等等等等,我们先等等!”
等他好容易引着小探花做好了准备,戚晏跨上来,而后就……不动了。
他只是单纯的含着,一点其他动作都没有,蹭着萧绍,一副困倦要睡觉的样子。
萧绍头顶暴起青筋:“戚晏!”
再好的修养,这时候也忍不住了。
而戚晏显然读不懂他的愤怒,只是又蹭了蹭,小声嘀咕:“喜欢你。”
萧绍正要大刀阔斧,心道“是你先招上来的,我还不能动了吗?”,却被这话说的一愣,于是摇了摇昏昏欲睡的戚晏:“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戚晏浑身瘫软,像个木偶似的,给他摇的上下起伏,就是不说话。
萧绍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问也不是,不问也不是,便更用力的摇:“说话啊,小探花,朕命令你,说话!”
戚晏艰难地睁开眼,嘀嘀咕咕:“你是个好人。”
萧绍:“?”
他们维持着古怪的姿势,萧绍在不上不下的刺激中憋着气儿,却猝不及防成了“好人”,他真的出离的愤怒了:“什么玩意?给朕说清楚。”
如果戚晏这回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就别怪他大刀阔斧,稳健有力了。
“如果……如果不是你……我今天就,就找不到墓地了。”
萧绍:“?”
戚晏断断续续:“……我父亲……只有你愿意……给他收尸。”
然后,他双手一摊,死死抱住萧绍,不在动作了。
萧绍却皱起眉头,细细思考起来。
他好像知道,戚晏在说什么了。
白银案砍头那日,菜市口堵满了人,小探花跪在他父亲身后,看侩子手手起刀落。
头颅从刑台上滚下,呼噜噜滚落于地,戚琛眼白死睁着望向天空,就像是在说,他有冤屈,他不瞑目。
尸体该由家人临走下葬,可戚家全家下狱,已然没有能收尸的亲人了,于是该用一卷席子裹了,丢到城郊去。
萧绍恰好路过。
他那时只是个找猫逗狗的纨绔,他不了解白银案的始末,不明晰其中利益牵扯和弯弯绕绕,只是天生不太爱看这些,便叹气:“人死如灯灭,这样也不好看,用个棺材敛了,下葬吧。”
皇子发话,京城城郊,便有了座孤坟。
萧绍:“所以你那个时候,就对我有好感吗?”
戚晏:“不,不是……更早。”
萧绍坐起来:“更早?”
戚晏:“……从你在歌楼上……调,调笑我的时候。”
皇子白龙鱼服,手持折扇,言笑晏晏,当真贵不可言。
萧绍哑然。
细细想来,其实他喜欢小探花,也是从那一眼开始的。
少年人春风得意,顾盼神飞,鬓边簪上春花,从长安大街打马而过,何等的风流快意。
兜兜转转,原来在那么早,缘分已定。
京城的桃花开了又谢,昭元十二年春末,戚晏入了内阁。
开春过后,事务越发繁忙,江南塞北的折子递到京城,还有去年叠加的政务,萧绍忙的脚不沾地,一直到今年最后一场花期,他才有空约小探花出去踏青。
时至四月,天气转暖,城中桃花已谢,北郊山寺的花却开得正浓。
这日休沐,一顶小轿从南门绕出,载着君王和阁相,往北郊福佑寺去了。
萧绍掀开车帘:“这寺庙是我祖父所造,用来祈求京城福佑安宁的,早年间香火鼎盛,每逢月初十五,往来香客络绎不绝,可后来不知怎么的,成了幽囚罪人的住所,废妃、废太子,都被送来此处静养,久而久之,便衰败了。”
废太子萧易也被关在此处,萧绍登基忙的要死,便没抽出手料理他,只将他幽囚此处,等之后再处理。
要说福佑寺虽然偏僻,可吃穿却也不缺,但萧绍没想到,废太子一朝从顶峰跌落,他骄奢淫逸惯了,哪里受的了这个落差,在寺中呆了不久,便疯疯傻傻,痴呆起来,某日失足落入井中,被僧人发现时,已经死了。
戚晏眺望山间的寺庙,明黄琉璃塔藏在苍松翠竹间,只露出小小的塔尖。
他转头看萧绍:“好端端的,来这里做什么?”
废太子已死,往日风流云散,他早将这些放下了。
萧绍含混:“倒也没什么,只是如今你梦魇稍安,我却魇上了,想着来寺庙拜拜。”
前世,同样是今年,戚晏死在了福佑寺中。
许是他年纪大了,总是梦见以前的事情,梦里的戚督主形销骨立,早春三月,棉絮薄得和纸板似的,他蜷在床上,抬起眸子看萧绍,呢喃叹息:“……若是要选,便选我吧。”
萧绍梦中惊醒,将小探花扒拉进怀里,上上下下搂了个遍,怀里躯体温热,骨架上养出了些肉,戚晏迷迷糊糊清醒过来,揽上萧绍:“陛下?”
萧绍:“……没事。”
倘若只梦一次,那是凑巧,可他近日来夜夜惊觉,梦里都是戚晏那副模样,瞧得他神思不属,便想着来福佑寺看一看,拜拜这诸天神佛。
寺庙年久失修,又没什么香客,除了零星的修士,便无人看守,青苔爬了满地,霉斑将白墙腐蚀大半,连殿中神佛也满身铜锈。
萧绍跨入主殿,菩萨低眉垂目,满面慈悲,他从李德全手里接过香,恭恭敬敬上了三柱,撩袍拜了。
戚晏不明就里,京城那么多寺庙,哪个不比福佑寺香火鼎盛,偏偏要颠簸上几十里山路来这里?
但萧绍跪了,他便也撩袍跪了。
萧绍上完香磕了头,又放了一排贡果,嘴里还嘀嘀咕咕,念着有得没得,不知在说些什么。
声音太小,听不清楚,戚晏便问:“陛下在求什么?”
如今天下四海升平,江南的水患平了,塞北的烽烟熄了,后世若有人谈及昭元,必将称上一句太平盛世,萧绍又有何所求?
萧绍双手合十,神神叨叨道:“不可说,不可说。”
——倘若真有诸天神佛,前世那个苦头吃尽的小探花,也该得些善待。
萧绍好好念完了祈求词,他们在大殿拜过,又同游起寺庙。
这福佑寺没有香火,满院的桃花无人修剪,个个长得无拘无束,枝叶横斜,醉酒似的歪东倒西,虽然比不上皇家寺庙恢弘,但野趣横生,别有一番意趣。
萧绍从枝头摘了朵新鲜的,别在戚晏耳后,
戚晏先是一愣,抬手挡了下,却没躲,无奈道:“陛下,我不是少年了。”
三十多岁的年纪,还簪花,像什么样子?
萧绍替他理好鬓发:“白首簪花君莫笑,再过十年二十年,也好看。”
他道不是说笑,入阁之后,戚晏褪去了少年人的稚气,更多了几分文人风骨,或许是有萧绍撑腰,他无须结党钻营,只需学他父亲,做个清流纯臣,他的脚步从塞北走到江南,岁月除了在他脸上平添稳重,什么也没改变,如一壶越品越醇的好酒,此时年纪正好,余味正甘。
萧绍看着他,已经完全无法和前世的九千岁联系起来,不由微怔,心道:“前世那个若能好好养着,也该是会养成这个样子的吧。”
是他兄长识人不明,将珍珠当鱼目,耽误了这么些时光。
两人屏退下人,在山寺中闲逛起来。
昨夜下了小雨,寺内清幽,不知怎么着,他们便绕到了后院僧人的居所,这里只留下了些老和尚,大半的院落已然荒芜凋敝,萧绍绕过某处爬满青苔的角门,不由顿住了脚步。
他认得这院子。
院角种了梅花,此时已谢了,屋内没点灯,昏暗一片,只能看见一张矮床,一方小桌,桌上的茶壶落满灰层,床上的被褥长满霉斑,早春的风一吹,潮气从脚心往上涌,冷寂又寒凉。
当时,戚晏便是该缩在这被子里,长发从榻上落下来,委了一地。
他那时,该多冷?
萧绍心头一跳,便抬手握住了戚晏的指尖,拢在掌心搓弄几下,戚晏便回头看他:“陛下?”
萧绍:“戚晏,你冷吗?”
戚晏:“啊?”
萧绍:“你冷吗?”
戚晏迟疑:“不冷啊?”
可下一秒,温热的大氅已然罩了下来。
接着,他被人拉进了怀里。
萧绍整个抱上来,下巴靠着他的肩胛,手揽着他的肩膀,蹭了又蹭。
戚晏回抱住他:“陛下?”
自打进了福佑寺,萧绍情绪就不对,戚晏思来想去,只能归结为:“陛下要是难受,就去给哥哥上柱香吧,到底是同气连枝的兄长,血浓于水,我不介意这些。”
萧绍正抱着他,感受着脖颈相贴处的心跳脉搏,一下一下,沉稳有力,这才松了口气——他怀里这个养的好好的,不是前世行将就木气若游丝的九千岁,刚要放开,便听戚晏提到萧易。
萧绍:“?”
他顿时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谁要祭拜他?”
去他妈的血浓于水。
萧易生性多疑,最喜玩弄权术,前世几次将萧绍逼入绝路,若非如此,萧绍也不会篡位,他们说是兄弟,实则寇仇。
且萧易还不仁不义,将江山社稷霍霍的一团乱麻不说,还将治水的银钱改来修园子,以至江河泛滥,累计数百万民众,又克扣边军军饷,导致塞北哗变,蛮族长驱直入,几乎打到皇城之下,若不是这么多破事,萧绍也不必夙兴夜寐,批折子批的累死。
前世头晕眼花,心肺骤停的瞬间,萧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激情辱骂亲哥:“**玩意儿,九泉之下别他妈让我遇见你,否则把你皮扒了。”
不过如果真有九泉,萧易已经被他爹他爷爷揍死了。
建宁帝虽不说多清正,也还算是个中兴之主,养出这么个倒霉玩意,也不知道能不能咽下这口气。
这种情况,要他祭奠萧易?
萧绍哼了一声,抬腿就往前走,戚晏要跟,却没跟上,自己也披了外衣,萧绍的再一覆,便过分臃肿,连行动都困难了。
两层大衣克在身上,远看和个圆锥似的,戚晏自觉像棵被大雪压着的松树,立都要立不住了,他艰难将大氅披回萧绍身上,阻止萧绍披回来的动作:“我不冷,真的,你摸摸?”
说着,他主动将自己递了上去。
萧绍捏捏他的指尖,又捏捏他的脸,最后手指顺着脖颈一摸,滑进了领子里,戚晏觉着痒,打了个哆嗦,将萧绍的手弄出来,站到一边去了。
他指着出口:“陛下,这处逛得差不多了,前头的花开得更好,走吧?”
萧绍便倒:“走吧。”
他迈出院落,最后看了眼角门,将满室破败映入眼瞳。
戚晏:“您在看什么?”
萧绍拉住他:“没什么。”
戚晏说的不错,满山遍野的桃花,还是前头开得更好。
他们回到京城,已然过了黄昏。
京城大街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到处是来往的商旅,热闹非凡。
萧绍在戚晏的建议下开了贸易,还派遣使者下西洋,出西域,两条商道接连贯通,大乾的瓷器丝绸远渡重洋,而西域的土豆,胡椒,番茄也相继传入,里头的某些作物耐湿耐旱,量大管饱,如今已全面铺开,极大的缓解了粮食问题,金银浪花般涌来,如今的大乾丰饶富庶,京城已然成了商贾贸易的集中地。
萧绍不喜重刑,半废除了东厂,不打压文字,不禁止交流,朝野上下风气空前开放,讲究兼容并包,正是一等一的盛世景象。
他们的车马悠悠行过,两侧的烛火灯笼,夜市小摊早早热闹了起来。
路过某处,萧绍忽然道:“停。”
他率先从车上跳下来:“走,小探花,带你上去看看。”
戚晏抬眸,这是处极高的楼阁,足有六七层高,朱甍碧瓦,翘角飞檐,里头隐隐有丝竹管弦声。
萧绍:“认不出来吧?这是歌楼。”
他们当年初见的地方。
萧绍整改了京城的阁楼胡同,允许饮酒,允许歌舞,别得却是不许了,他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监察舞乐,如今由戚娘子在管。
戚晏的姐姐同样才华横溢,不输男子,困在阁楼绣花,可惜了。
这是第一步,倘若戚娘子做的不错,可以服众,萧绍也会持续扩充,选取更多有才学的女子入仕。
戚晏抬头看那小楼,略略惊异:“修得这么高了。”
由于商贾往来增多,要招待胡商和西洋人,歌楼也扩充了些,从三层小楼变为七层,俏生生立在大街中央,像个小塔似的。
他蹙起眉头:“倘若你现在在楼上往下看,便看不见我了,我也看不见你了。”
更听不见那两声调笑。
萧绍便大笑:“也是,好在遇见的早。”
他拉住戚晏:“登楼看看?”
两人不听曲也不看歌舞,径直登楼,不多时,便爬到了最顶层,萧绍推开门,浩浩夜风扑面而来,他们倚靠栏杆,俯瞰整个京城。
最远处是蜿蜒而过的大河,稍静是沉默矗立的皇宫,文渊阁的灯火未灭,恰能看得分明。
再往近处,则是城中万家灯火,如星子一般。
萧绍:“小阁老,其他阁老可都在批奏章呢,就你出来玩了。”
他取了壶酒,姿态放松地横在栏杆上:“等你回去,他们会不会骂你啊?”
戚晏本来也该批奏章,他是被萧绍强拉来的,萧绍如今倒打一耙,他不由咬牙哼了一声。
萧绍:“诶,你和我出来玩,用的什么理由。”
戚晏不说话。
萧绍便去拽他:“小闷葫芦,告诉我嘛,用的什么理由?”
喝了两口酒,君王已然微醺了,抓着栏杆东倒西歪,眼看就要栽了,戚晏连忙扶住他,闷声:“肚子疼。”
说着,他声音更闷:“也不是理由。”
昨日闹的狠了,确实肚子疼。
萧绍放肆大笑。
等笑意减收,他将酒壶倒的半空,往栏杆上一斜,皇城无数的灯火映入眼瞳,萧绍忽然道:“平章,喜不喜欢?”
戚晏正抓着萧绍的衣带,生怕掉下去,闻言额头青筋暴跳:“喜欢什么?”
萧绍:“这天下啊。”
他回头:“你说你当年和父亲登山,在山头俯视京城,也看见了皇城和文渊阁,那时候的京城,该不是这样的吧?”
戚晏一愣,旋即道:“不是。”
那时百业凋敝,河东江南连年水患,百姓遭了难,变成流民,在皇城脚底下扎堆,个个瘦骨嶙峋,且灯油昂贵,这城里半数民众灯也点不起,从山上往下看,远不是如今模样。
萧绍半醉,自栏杆上伸手欲邀明月,月光落在杯盏,长风吹动他的袖摆襟袍。
萧绍道:“我还记得和你在上书房读书,那时我还不喜欢你,宋老头千方百计把我调开,为了给你加冠,还给你取了字,叫平章。”
他拍拍戚晏的肩膀:“那时,你还说永远用不到这个名字,可现在,戚阁老名扬四海,天下谁人不识君啊。”
……天下谁人不识君?
戚晏一顿,随着他的动作向外看去,皇城内外,宫门上下,大河涛涛,灯火点点,尽入眼瞳。
他怔然良久,忽而轻声道:“是啊。”
君王做朝论道,垂拱而平章,谁能想到真有一天,他能与君王一起,共同见证海晏河清,天下昭明呢。
戚晏与萧绍的名字,必将并肩而立,后世人提到萧绍,绕不开平章,提到平章,也绕不开萧绍。
江山此夜,长风浩荡。
——青史之上,该同留你我。
萧绍去福佑寺拜过,梦魇稍安。
这日清晨,他照常醒来,昏昏乎乎想搂旁边的小探花,却听见旁边有人拖长音调:“陛下,该早起了。”
萧绍转头,对上张苍老的面容,是李德全。
萧绍:“?”
他掀开被子:“戚晏呢?”
抛下他自个上朝去了?
李德全一愣:“您说前朝的那位督主?他如今该在福佑寺吧。”
萧绍动作一顿:“福佑寺?”
李德全:“是了,自打您上位,他便自请去了福佑寺,从未出来过。”
萧绍:“今儿是什么年头?”
“这?”李德全一愣,笑道:“您睡糊涂了吗?如今是昭元六年。”
昭元六年?!
怎么会是昭元六年?!
萧绍从床上下来,匆匆拉过衣服:“今日罢朝,找辆马车,我去福佑寺。”
昨夜下了大雪,地上厚厚堆了一层,冷得厉害,萧绍匆匆迈入寺内,推开角门,又绕过开满梅花的院墙,在院门口停下了脚步。
他看见了小探花……不,九千岁。
戚督主蜷在被子里,呼吸也变得微弱,见着萧绍,他掀起眼皮,又很快垂了下去。
竟是无所谓了。
人之将死,折磨也好,泄愤也罢,都无所谓了。
萧绍迈入房间,屋内没有点炭火,冷得可怕,他在床边坐下,指尖触碰到床上的被子,手便顿住了。
这么薄的被子,盖与不盖有什么两样?
戚晏轻声笑了,声音闷在嗓子里,变为压抑不住的咳嗽,他勾起唇角,狭长的眼瞧着萧绍:“陛下来这里,是想看奴才怎么死的吗?”
萧绍嘴唇动了动:“不是。”
他抿着唇,将大氅脱下来,连着人一同裹了,而后抄过膝弯,将他抱了起来。
戚晏一愣,又笑:“陛下想将我往哪儿丢?”
雪地,湖里,炭火,还是其他什么地方?
但是萧绍稳稳的抱着他,将他带上了马车,马车里暖融融的,他被安然放置在垫子上,萧绍取过手炉,撩开被子一角,塞了进去。
热源贴住冰凉的身体,戚晏一愣,伸手抱住了。
总归是要死,死前活得松快些也好。
他不明白萧绍想做什么,但不会是什么好事,戚晏闭上眼,连思考的精力都没有了。
可随后,他便被抱进了殿中。
这是皇帝萧绍的寝殿,殿内炭火不歇,温暖的如同春日,被子里也早放好了暖壶,熏的热烘烘的,萧绍将他从大氅里剥出来,塞到了床上,又细细将几床被子掖好了。
接着,太医院里最德高望重的老大夫坐在了床前,为他把脉。
诊治过后,大夫与君王步入外间,小声交谈起来,戚晏懒得听,无非是油尽灯枯,行将就木,没什么治疗的必要了,可萧绍将声音压的很低,像是怕惊扰了他,与大夫细细说了许多,才将人送出去。
而后,汤药便被送了上来,君王执着勺子抵在他唇边,哄道:“喝一口。”
戚晏闭目不语,事到如今,多活一日便是多受一日罪,他只求速死。
他等着君王耐心耗尽,撬开他的唇将药灌进来,或是其他什么法子,可那勺子耐心得停在唇边停了很久,接着,传来了君王浅浅的叹息。
萧绍道:“喝一口吧,对身体好。”
居然是商讨的口气。
戚晏掀开眼帘看他,却见萧绍将碗拿到唇边,自个喝了口。
戚晏眉心一跳,是药三分毒,况且他如今的身体下的都是猛药,萧绍怎么能喝?可没等他询问,萧绍便俯下身,凑到了他唇边。
戚晏瞳孔放大,这一世活到现在,还从未有人吻过他,况且萧绍的吻里珍视的意味太重,仿佛他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于是力道一泄,唇齿便松了。
药液就这么渡了进来。
这药又苦又涩,戚晏仓促咽下,便扶着床沿开始咳嗽,萧绍拍了拍他的后背顺气,又将一物抵了上来。
……同兴堂的桂花糕。
这是戚晏少年时最爱的糕点,那时家里清贫,买不起,后来世事浮云变幻,他成了九千岁,可以买下所有的糕点,却再没尝过了。
但现在,糕点又递到了唇边。
萧绍掰碎了,手中只有一小块:“苦吗?压一压?”
戚晏垂下眸子,将点心含了进去。
桂花的香气充盈唇间,很甜。
这一口咽下,萧绍又将药碗推了过来:“你自己喝,还是我喂?”
要是其他人说“喂”,大概是撬开喉管灌进来,但萧绍说的“喂”,是指先前的吻。
戚晏迟疑片刻,执住了勺子。
灌进来倒还好,但吻……太奇怪了。
身体传来陌生的酥软,像是骨头被人抽去了。
他听话的将药饮尽了,又被喂了块桂花糕,萧绍拉好被子:“御膳房煨着粥,想喝什么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