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现任皇帝拓跋义和凉国的前任大将军朱放,二人相互打量着对方。
一个是用眉目细细察看,一个是用余光深深探究;
一个是爱才惜才的显赫权贵,一个是不干平庸的退役权臣;
一个是披着狼皮的羊,一个是披着羊皮的狼。
现如今,朱放在魏国仅是一介平民,考任制将是他重返政坛的唯一途径。
拓跋义把朱放找来的原因,便是让他进行一次公开、公正、公平的公务员考试。
主角:朱放,拓跋
第一章
"佛说‘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佛说‘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佛说:‘是非天天有......'"
杨思巷深处,有一家小茶馆。茶馆的门半掩着,里面传出比小贩更叨唠的说话声。一阵风卷起尘土,打在门上,引得门轴吱呀吱呀。过路行人对里面的絮叨毫无感触,没人探头向内看一眼,急着赶路。
殊不知,那絮絮叨叨的说话人,正是刚退出凉国历史舞台的前顶尖巨星--四大将军之--朱放。七日前的朱放还是凉国军事委员会委员,是手持高级党票的领导级公务员一名,统领军兵数十万,杀奸斩敌,笑傲沙场,声威显赫。身边妻妾丫鬟多如草原牛和羊,吃的是皇粮,穿的是蚕裳,赚的是军饷。现如今,他衣冠不再华丽,行事越加低调,但外形依旧潇洒,含着笑咪着茶,边用玉米逗着肩上的黑毛橘嘴小鹩哥,边扯着嗓子与曾经的同事--大将军刘易,侃大山。
西平是凉国都城,皇帝住的地方,哪怕外边烽烟四起、江山残破,这边的贵族子弟仍旧不遗余力地大兴土木、冶园造景,说西平是个漂亮地方,毫不为过,而朱放就生在这,长在这。但朱放不同于一般的皇亲贵族、纨绔子弟,他是在外边见过世面、喝过墨水的人,经历过几十场的战役,含泪埋葬过数不清的战士,在冰天雪地的北方裹着兽皮抖过,在炽热灼人的南方扇着扇子晕过,爬过雪山,过过草地,他明白一切都来之不易。
朱放是个将军,而且是个半路出家的将军。朱放小时候的愿望是当个艺术家,他看到字写得好的人特崇拜特爱戴。王羲之,便是他的偶像之一。朱放不好好练武,每日研读经史诗词,还热衷于搞艺术收藏工作。但是,朱家是武官世家,朱放的这种兴趣爱好在这样的家族中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最终,朱放抵不住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只得做出让步,十二岁的朱放在父亲面前发誓,痛改前非。
他的弃艺从戎,让所有人看到了一个天才的崛起。
他敢打敢拼,智勇双全,从基层开始做起,被认可被提升,只用了十八年时间,就奇迹般地登上军事界的巅峰。
朱放有工作能力,更有良好的政治觉悟,表现在他从不与领导抢政绩,坚决服从组织上的任何安排。本着听领导的话、为领导办事、一切为了领导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态度,他很快得到了组织上的初步认可。他协助监督军事财务,处理军营内部人事关系,对外抗敌决不手软,哪里缺人哪有他,顶着枪杆子也要上,东、南、西、北方各外敌听其名号,无不闻风丧胆,多年下来总算太平无事。职位在上升,俸禄在上涨,形势就如近年来的房价走势一路飘红。虽然他战绩显赫,霸占着军事好男儿排行榜NO.2的位置五年不变(男一号是咱们的李荀大将军),却总嚷着那句口号:一切都是皇上栽培得好!
得此仕途平坦之势,朱放潜心从军,几番战场风雨下来,已有小成,本是好事。但所谓世间少不了是是非非,宫中少不了争权夺势,凉国内部的明争暗斗在区区一年中,如印度洋大海啸般突然爆发,霎时山摇地动,洪水泛滥,死伤无数。曾经屹立不到的排行榜男一号李荀大将军,在政治家们的野心和利益驱动下,以战死沙场为名,光荣地退出了政治舞台。朱放的政治感觉何其敏锐,李荀同学怎样被赶下去的他能不明白?于是,在得到噩耗的当天下午,朱放召集了自己所有的私人秘书,只问了一个问题:本将可曾犯过错事?
这错事的范围极其广泛,从上朝站位有否偏移到说话用语是否婉转,从外出有没有避让大官们的小轿子到出门有没有踢到王爷们的狗......最终得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
朱放在心中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告老还乡!
组织上既然能干掉NO.1,自然也能做掉他NO.2,谁让他老哥是李荀老爹手下的克格勃局长。(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情报机构,代指间谍。普京也曾是一名出色的克格勃。)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别以为像朱放这样当军委干部的就非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心,朱放当年拼死拼活混上大将军也不过为了那张高级党票,没想到有党票也不一定保脑袋,那还要以何用?
告老还乡这般的说辞,放在朱放的老子的老子身上,可能还能奏效,放在朱放这种三十出头岁的祖国十佳青年身上就是一个笑话。告老实在年轻了点,皇上那边定是批准不了!
但,朱放毕竟是朱放,三日后,就有了朱大将军晓梦菩萨归依我佛的市井传言。
据说朱大将军做梦那天,时逢正月当空,整个将军府上皓月繁星交相辉映、无比璀璨。待到拂晓将至之时,忽而狂风大作,浮云乱飘,只见乱云飞散后,忽又聚拢成一座世尊佛像,尚未完全升起的朝阳突然一跃而出,红光从世尊身后射向八方,映红整座将军府,望者无不跪地俯身使劲磕头。然,正在此时,一束紫金祥光直射将军歇息之处,惊起翠雀无数,随着雕花房门咯吱一声,一袭身着暗紫薄衫之人从室中轻步移出,此人面露淡笑,周身包裹着金光隐隐,众人见之,皆以为世尊降世,大骇,奔相告知。
当朱大将军为世尊转世有意重归佛门的传言,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全国皆知的秘密后,朱放再次召集私人秘书,拟了一份深情并茂、用词严谨的辞职报告直接送至上级部门等待批复。以下为朱放同志的辞职信。
中书省:
吾本乃相侯之嗣,军之闾左,六艺五经皆是尔尔,实难自宽。幸得吾君发以错爱,荣宠并臻,得将军之位报以吾志,显祖荣宗。且皇恩厚渥,泽吾薪禄甚丰,吾屡念至此,无不感怀君情。思君意,本应抱犬马之力,却于前数日,为紫光笼身,世尊亲点吾神,使吾心志清明,荣得无上觉。世尊复语,放下屠刀,是从西方。吾不敢为天命,且恐君怒,晓以情理,望君恕之,今请辞,实乃情非得以,吾之军职,愿让以贤者,冀能士补阙之。
皇恩浩大,臣至君歉礼,临简已涕零,望得宽恕。
申请人:朱放
某年某月某日
印章(骑年盖月)
朱放的辞职信得到组织上的高度重视,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诏书交于门下省查审,门下省经过严格校对,最后由尚书省负责执行。经过三省高效运作,七日后,朱放收到中书省《关于同意朱放同志辞去大将军之职的批复》。至此,朱放在经历了二十年征场风云后终于重新作回了自由人。
在众人的一片惋惜声中朱放离开了曾经奋斗过的工作岗位。回到府中,他这种大逆不道的辞职行为再次得到老爷子的木头板子和老婆们的眼泪夹击。诸如你这个不孝的小兔崽子、你堕落了、你疯了、相公今后奴家可怎么活啊之类的话不绝于耳,但这些决扑灭不了朱放心中渴望逃离纷争的熊熊烈火。
"佛说‘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佛说‘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佛说:‘是非天天有......'"
"你真的打算当和尚?"刘易打断朱放,虽说这事已是木已成舟,但事到如今瞧见朱放打好的包袱,他却有说不出所然的滋味儿。
朱放看了他一眼,不答反问:"莫非刘将军要指我一方更好的去处?"
刘易被问了个瘪,垂下头不再说话,身旁小厮见气氛不好,又上前倒了杯茶。
外边的日头很烈,晒得门口的石阶有些发烫,看门的老黄狗也躲进到了门后,懒散的将脑袋搭在前脚上。只有一匹黑色骏马拉着辆看起来颇为破旧的马车在屋外坚守阵地,这正是朱放为即将远行准备的宝马房车。
"既然你已决意要走,就将这书简一同带上,"刘易取出书信递上,"庐山西麓的清灵寺,甚是幽静,山也是绝好的山,足以栖身。寺中住持同我有过几面之缘,你若去那儿,将这简交予他,也可有些照顾。"
朱放对他笑了笑,摇头拒绝:"从佛之人只是随缘,多谢你的好意。"说罢,举起茶杯道:"刘易,今日就以茶代酒,陪我喝个痛快,算是为我送行!"
刘易举杯扬声道:"朱放,等你何日想通了归来,我们再与曹将军一同去城中最出名的醉仙楼饮壶好酒。"
"好!"
日落前,朱放和刘易喝完他在国都西平的最后一杯下午茶,拎起包袱踏上马车,不再回首望身后,毅然离开西平,告别了风云人生。
****************************************
天边是红云在朝阳里行走,偶有风擦过,压得它们发出若有似无的声音,好似大地深处涌出的低沉叹调。青山巍峨连绵,奇峰高耸,晨间云雾环绕,寡见真容,朦胧的山顶是一只独眼,透过朝雾俯视着苍茫平原。
如此奇山秀景却非是那庐山,更无清灵寺踪影,乃是北方鲜卑拓跋一族的魏国地界。若要问当今魏国国家主席是何人,魏国人民会告诉你,正是咱们仁心仁爱的明仁帝--拓跋义。拓跋义已在位十五年,说到此君踏上星光大道坐稳这个宝座的故事,还真有些曲折。他生在帝王家庭,老爹明武帝拓跋夔有家庭暴力倾向,更严重的是,据查证这老头还涉嫌吸毒(寒食散)。拓跋义的爹看中了拓跋义的儿子,决定立拓跋义为太子,并曰:"子贵母亡。"意思就是,立你做太子,就要杀你老母。明武帝这并不是嗑药后的疯话,他是有历史依据的,拓跋夔当时振振有词道:"汉朝模范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在立太子后杀钩弋夫人,防母强子弱,外戚扰乱朝纲,重蹈吕后做后台老板的局面。本王觉得这办法甚好!作为汉学界教授,本王决定理论联系实际,就先从你和你母亲开始实施这规矩。"(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最后不忘感叹一句,"朕也是为国家好啊!"
拓跋一族经过汉化,别的有没有学好咱不知道,这条"立子杀母"学得倒是精到,之后成为了魏国上下一致公认的宪法条文。
拓跋义一听老爹要杀老母,不禁悲从心生,伏地长啸,号啕大哭,泣不成声。正巧那时拓跋夔毒瘾发作,哪里受得了大分贝噪音,当场甩了袖子将他赶出宫门。拓跋义倒也识相,知道自己得罪了老爸,乖乖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躲起来。
谁知,正在他已做好打算不坐宝座,当个清闲王爷的当口,又出了一桩荒唐事。他那野蛮老弟把正钻在被窝洞里磕药的老爹一刀子给捅了,犯了事的老弟自然也怕皇兄们找他秋后算账,秉着杀一个是杀、杀光了也是杀的原则,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皇子们都干掉,自己做了皇帝也就没人敢来太岁头上动土。偏偏杀到拓跋义的时候,发现这小子简直比圣斗士五小强还要小强,怎么杀也杀不死,阴差阳错下最后竟落到了拓跋义手里。
拓跋义重新回到皇帝宝座前,大义灭亲,秉公办理了老弟惨绝人寰的连环杀人案后,正式登基,时年一十八岁。
做了皇帝的拓跋义确实为国尽心尽力,他将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国家建设的主要课题摆在首要位置,督促各主管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农业化魏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这是稳定的十年,这是发展的十年,在这关键的十年间,魏国国内GDP指数、CPI指数红了又红、翻了又翻。魏国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逐步拉近了与邻国差距。
所谓温饱思淫欲,国家强了,最容易贪的是地、是钱!五年前,大凉气势尚盛,灭了西蜀,又直逼后秦,后秦皇帝是个儒雅温和的主儿,一看凉军这架势自个儿怎么挡得住,吓得连忙向拓跋义求讨援军。魏国大臣想从这战里捡皮夹子,纷纷游说拓跋义出兵援秦。只有一位臣子劝道:"此非上策。臣观其意,后秦必败。纵凉得后秦,县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关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并暗示拓跋皇帝,你手下虽然精兵不少,但良将难寻,依臣看,这仗还是不打得好!拓跋义听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对其谏言大加赞赏,又赐下不少财物于他。
晚上,拓跋义沾到枕头上把早上的事回过头一想,又后悔了!不对啊,怎么自己就非得这样干等?这几个月、几个年的等下去,地皮、房产涨得还不知道后面要多加几个零。平白损失那么多魏国币,实在划不来,拓跋义觉得这事还是该去碰碰运气。经验告诉他,要致富就要冒风险,十年前的他是个穷人,只会想着法子怎么样把一分钱掰开来花,如今他已经是个有钱人,有一分钱就想要赚另一分钱。
拓跋义最终未听谏言,头脑发热地派下三万军兵备守边界,随时准备攻击凉军。却不想凉军根本就没将他们放在眼里,最后凉军被骚扰烦了,直接摆了个却月阵,以两千七百士兵加上一百张可发尖槊的大弩,大败魏军。三万骑兵被杀掉一万,魏军狼狈逃回,拓跋义后悔不已。
"兵以正合,战以奇胜。此善出奇者,何人也?"拓跋义得这个教训可谓花了大代价,痛定思痛后,他决定先查出那个杀他一万骑兵的主犯。
答曰:"此人朱放也。"
"朕闻战有朱公,百战百胜,是其乎?"难道就是那个百战百胜的朱放将军,拓跋义觉得自己确实有够倒霉。
"正是其也!"复答。
既然碰到这么强有力的对手,战败也就不是那么丢脸的事了,拓跋义自我安慰。
通过这次战役,拓跋义更明确了有效培养顶尖军事人才将是魏国下一个五年计划的重中之重,它将对本国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拓跋义召集了三师二大三公三省,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商讨并制定了《军事员法》,又结合财政部、教育部,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拨下重金招聘人才,开办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转眼五年过去,拓跋义的军事人才梦想却仍未实现。
昨夜,他对星星许了个愿,星星啊星星,赐我一位像朱放那般的高端军事人才吧!
倒不是说拓跋义真的相信星星能显灵,他只是想反正它是免费的,而且也没证据证明它不灵。(选自加菲语录)
第二章
佛说,境无好坏,唯心所造。
清明之心,空灵之性,无论身在何处何地,皆能自在无异。朱放最近很闲,闲到在魏国平城的小饭店里刷盘子。
小朱同学不是去庐山吗,怎么跑北边来了?此事说来话长。
朱放难得独自出远门,自然小心择路,离开西平后便来到庐山。那庐山确实是座好山,其峰锐秀,起伏的山峦间,青雾缭绕,聚天地灵气,显日月精华。朱放进山后,在清涧前停下,洗了把脸,抹去数月来风餐露宿后的疲惫,水中映出的仍是一张令他颇为自豪地俊雅面容。
山中零星有几户人家,民风淳朴,朱放挑了个年轻人,上前询问清灵寺的方位。这年轻人怕是少见朱放这样透着贵气的外乡人,脸一红,答话都带着结巴。清灵寺在庐山这边很有名,年轻人自然认得路,说话虽结巴但是腿脚非常利索,最后他领着朱放来到清灵寺门口。朱放给了他领路的小费,再次弄得他很不好意思,磕了头道了谢,才乐颠颠地跑了回去。
清灵寺住持慧远,得江州刺史之助,十数年前在庐山筹建了清灵寺,集聚沙门上千人,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创佛门净土宗。慧远见到站立于门外的朱放,大惊,连身份证都没查,就将他请入殿内,称其具薄伽梵(世尊)之相,智度不凡。
朱放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居然瞎猫拖到只死老鼠,同住持慧远在那小殿堂里相谈甚欢。慧远在当时也算是个智者,但天才总是孤寂的,平日少有人能与他在同一层次聊上几句,他没料到事隔多年竟能在这寂寞的小山林里又遇到另一个智者。两人从日出说到日落,从五经聊到民生,边聊还要边走,晃到小和尚们看得头晕还在走,直到护寺虎大吼,方才停了口足。慧远道:"君才艺通博,广学善言。君之辩乃如寺前古龙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