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江山又亡了[重生] 完结+番外[古代架空]——BY:琴扶苏

作者:琴扶苏  录入:09-12

  “谢明庭!”谢如琢就没杜若那好脾气了,气势汹汹走进来,“梦里有人帮你写文章是不是?”
  脑后凉气袭来,谢如琢猛一惊醒,手忙脚乱间毛笔在脸上划了道墨迹,回头与周身裹在冰霜里的谢如琢对视一眼,乖乖行礼:“皇叔……”
  杜若似在打量谢如琢,对他温和笑了一下,正要跪下,谢如琢先一步扶住他,回笑道:“先生不必多礼。”
  这头还露着笑,一偏头看见谢明庭,谢如琢立刻失去笑容,但想起前世他逼得太紧反而让侄子更抗拒,叔侄两人前期互看不顺眼,后期裂痕也只能愈深。
  前世死前不愉快的收场还历历在目,谢如琢散去怒气,也扶起了谢明庭,拿出帕子擦干净脸上的墨迹,温声问道:“这么困?”
  谢明庭从小顽劣,听学走神已经被骂习惯了,本以为皇叔也要狠狠骂他一顿,没想到很快就不生气了,还温柔地给他擦脸,他睁着圆圆的杏眼看谢如琢,也不害怕了,噘着嘴道:“早上寅时没过多久就要起床,真的好困……”
  遇有上朝的日子,谢如琢也得寅时起床穿衣洗漱,一场朝会下来,又困又倦,这般一想,他点点头:“嗯,你还小,还是要多睡会,确实早了点。从明天开始,过了卯时再起吧。”
  皇叔不仅没生气,还这般轻易就允他多睡一个时辰,谢明庭嘴角都要咧到耳朵边了,欢呼一声,扑到谢如琢怀里:“皇叔万岁!”
  来了乐州后,谢明庭又把脸吃圆了,还带着点婴儿肥,谢如琢捏了捏他的脸,心想:谢明庭小时候还是很可爱的嘛,这一世如果自己能对他好点,小时候不嫌弃,长大了也不猜疑,三十年后,他们叔侄能否得到一个完满的结局?
  “不过,你书还是要给我好好读。明儿开始,我每日都会问杜卿你的表现如何。”谢如琢又板起脸道,“要是表现不好,我不打你,但你别想吃点心了,之后七天内也别想玩,能去的地方只有你的寝宫和师善阁。听见了没?”见谢明庭瘪起嘴,他有些好笑,“但你若是表现得好,我就每日让人给你做不一样的点心,保证都是你没吃过的。我还可以教你骑马射箭,带你出宫去玩,带你去吃更多好吃的。”
  谢明庭吞咽了下自己的口水,仿佛眼前已经出现了无数比枣泥酥还要好吃的点心,自己还能骑着马出宫恣意游玩……
  不就是背几篇文章,再写几个字吗?
  谢明庭,你可以的。
  “皇叔,我一定会好好用功的。”谢明庭生怕谢如琢会后悔,小鸡啄米般使劲点头,“一定每天都用功。”他突然想起一事,仰头看谢如琢,“皇叔,沈经历说你会教我骑马射箭,可是我听说你也在学啊。”
  从谢明庭嘴里听到沈辞,谢如琢微微皱眉,不明白沈辞为何会这么说,转念一想,又觉得没什么不对,大概是谢明庭在回程时吵着要沈辞教他,沈辞在哄他陛下会亲自教罢了。
  想着想着,他心里还美滋滋的:沈经历可只教我一个人,才不教你这小屁孩。
  丝毫没觉得和一个八岁小孩攀比有多幼稚的谢如琢亲切微笑,道:“沈经历先教我,我再教你,有什么问题吗?”
  谢明庭呆呆地挠后脑勺:“好、好像没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小谢: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
  小沈:害 打一顿就好了
  谢明庭:???我们曾经一起骑过马的情谊呢?
  今天又是觉得自己好菜但依然努力码字认真完结的小扶苏~


第27章 师生争执
  今日来师善阁是有要事, 谢如琢把谢明庭重新推回桌前写文章去,眼神示意安静站在一旁的杜若同他到偏殿。
  杜若意识到皇帝有话要说, 提步跟上。
  一进偏殿,谢如琢便回身对着杜若倒身欲拜:“这些年蒙受先生大恩,今日终于得以当面拜谢。”
  杜若用力托住谢如琢,先一步跪了下去,急忙道:“陛下不可。”
  谢如琢伸手去扶,杜若却怕谢如琢又跪他, 不肯起来,说道:“臣几年前只是遇到了一个好学又不能学的学生,为人师者,本当如此,是本分所在。”
  “好,朕不谢了。”谢如琢无奈道, “先生快请起。”
  杜若十八岁中探花, 如今还很年轻, 离他近了总能闻见松墨香气,五品官员人人皆一样的盘领青袍乌角腰带,在他身上却觉要更雅致些, 他像是由一块清润的美玉雕琢而成, 君子如玉一词仿似就是为他而备,眉眼又时常含笑,无人见之不如沐春风。
  “几年前臣就想, 六殿下日后定不是被困在一方院落里的人。”杜若谢了坐, 笑说道,“今日见到陛下,果然如此。”
  谢如琢笑着摇头:“要是当年没有先生, 朕不会走出那方院落,也不会坐在这里。”
  当年在冷宫无人问津的时候,杜若没有把他当作被皇帝抛弃的皇子,而是像老师对学生那样,传道受业解惑。不仅如此,杜若在听说何小满每月用自己的月银买笔墨纸砚后,不动声色地揽了这样活儿,有时还会将一些小点心跟书稿一道递进来。
  冷宫五年,杜若是唯一一个愿意对他们施以援手的人。而他身为孙秉德的学生,最年轻的探花郎,前途大好,本可以不必如此。
  “陛下能在那般境况下心志坚定,勤学苦读,必然是无事不成。”杜若道,“臣自问若身处陛下当年境地,恐做不到陛下那样。所以,陛下之今日是您自己争取来的。”
  谢如琢一笑而过,转而问道:“先生在翰林院七年,本该入六部,朕却让先生来做太子的老师,先生心里可有怨?”
  “陛下说笑了。”杜若摇摇头,“臣的老师或许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但臣并不觉得。入六部是干实事,如今是教导储君,修习学问,其实在臣心里没什么分别。臣求学问道,登科为天子门生,不管身在何处,相比平民百姓,臣能为天下人做的事都已多了许多,那这就是臣心中所愿。臣今日尽心教导太子殿下,来日殿下若能从臣所教的东西里学得一二,臣就觉得今日所做是有意义的。”
  旁人听到孙秉德最得意的学生说出这番话,怕是会觉得这是假清高,在皇帝面前圆滑拍马屁,但谢如琢知道,杜若就是这样一个人,否则也不会做了四年吃力不讨好的事。
  谢如琢淡笑道:“先生和元翁很不一样。”
  “老师授臣学问,但臣要做什么样的人是臣自己决定的。臣敬重吾师,但不会盲从吾师。”杜若眼神坚定,“老师有他想做的事,臣也有自己想做的事。”
  谢如琢意有所指问道:“朕要再次出兵南下之事,先生可有耳闻?”
  “臣知道。”杜若颔首,“老师他们不同意。”
  “那先生怎么看?”谢如琢举杯饮茶,问道。
  杜若并没有因谈话趋向敏感而神情有变,还是眉目温和带笑,道:“陛下登基以来,所做之事皆是为国,未见私心,虽然臣也觉得陛下要在此时出兵有些出人意料,但臣相信陛下是有细致的考量,不会拿数万将士的性命开玩笑。”
  目前这还是谢如琢第一次听到肯定的话语,虽然他早知杜若会这么说,但心头还是浮起暖意,他歪了下头,道:“先生与元翁有多年师生情谊,缘何这般信朕,却不信元翁?”
  杜若坦然与谢如琢对视,道:“老师不知道陛下这些年都做过什么,但臣知道。老师没有看过陛下的文章,但臣看过。老师不解陛下的抱负,但臣理解。凭此三点,臣愿信陛下。”
  谢如琢起身对杜若一揖:“多谢先生信任。此次出兵南下,个中原因复杂,恕我不能说清。但我能保证,这个决定绝不会辜负先生的信任,也不辜负我大虞数万将士。”杜若起身来扶,他一揖到底,“请先生帮我。”
  “陛下言重。”杜若回礼,“臣愿为陛下分忧。”
  翌日休沐,午后难得风寂天青,杜若过了垂花门,见孙秉德正与新入内阁的工部尚书姜学颜在院中品茗。
  他上前见礼:“老师。”又向姜学颜行礼,“姜阁老。”
  这是一座二进宅院,孙秉德好风雅,也从不会在起居上委屈自己,来乐州后便置了这座宅子,近两个月整修,院中池塘已注了清水,养了红鲤,满眼看去,四时花木俱有,春赏梨,夏赏荷,秋赏菊,冬赏梅,再看石桌上这套无瑕的白瓷茶具,里面盛着的是香气四溢的上好毛尖。
  “芳洲来了。”姜学颜识趣起身,“你们师生聊吧,我先回了。”
  孙秉德未多挽留,杜若替他将姜学颜送至门口,再回来时,杯中换了新茶。
  杜若谢坐,说道:“学生以为今日是韩阁老登门,没想到是姜阁老。”
  “玦之早上刚来过。”孙秉德邀他饮茶,“这事也没什么可说的,陛下心太急了,用兵之事怎可如此随意?”
  孙秉德穿的是深青色忠静衣,交领大袖,为品官燕服,三品以上饰云纹,孙秉德又是文官之中唯一一个赠官从一品太子太傅的,衣上前后缀仙鹤补,素带束腰。
  他很瘦,拈着茶杯的手骨节分明,眼下常年都有两团淡青,像一个清苦的苦行僧。
  不管朝中如何看待这位首辅,杜若也清楚,孙秉德坐着这个位置并不轻松,几乎日日过子时才休,寅时又要起,朝中大小事皆要问上一两句。皇帝可以偷懒,把不想处理的琐事推给内阁,他却无人可推。
  杜若在心里长叹口气,问:“老师如此反对,只是因为此时用兵不妥?”
  孙秉德搁下茶盏,鹤眼不易察觉地眯了一下,他打量人时眼神如有实质,要把对方心里所想悉数看穿,说道:“芳洲,你跟在我身边多年,还有什么是你不明白的吗?”
  “学生明白。”杜若知道自己什么都瞒不过孙秉德,也不再想着去试探,“老师怕陛下扶持军方,压制文官。内阁与诸位大人不是不同意陛下用兵,只是不能次次都随陛下心意。每次都由陛下决定什么时候出兵,用什么人,怎么改建三大营,陛下就会有自己的军方势力,会有一批他信得过的武将,到时朝堂之上,就不会再有这么多文官的位置。”
  孙秉德泼掉杯底的茶沫子,道:“陛下去师善阁见你了。”
  话中语气没有疑问,杜若只能点头:“是。”
  “陛下让你来劝我?”孙秉德笑了一下,“我竟没想到,芳洲何时如此得陛下信任。”
  杜若给冷宫的六皇子递东西一直做得隐秘,连孙秉德都没说过,他的老师与他不同,不会把六皇子当作一个好学的学生,他那时怕多一个人知道,谢如琢便多一份麻烦,故而当初去太医院请了孙秉德认识的太医,事后都送了丰厚的银子当封口费。
  如今看来,这事是瞒不下去了,孙秉德心里已有了答案,他今天不说,明天孙秉德也会去查。他一五一十道:“学生几年前在教两位皇子读书时,无意间认识了现在的督主,得知当时的六殿下在冷宫依然在勤学苦读,便每日让督主转交些讲学的书稿,六殿下第二日又会把写的策论与一些疑问递出来。学生怕惹麻烦,一直没声张,不是有意隐瞒老师。”
  孙秉德笑意未褪,道:“原来我的学生早就与陛下有了师生之谊,我却到现在才知道,一时不知该作何想。”
  杜若的指节握到泛白,却依然稳稳坐着,说道:“如老师所说,学生跟了您这么多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师应该都明白。”
  一阵风过,一片枯叶被吹到了石桌上,孙秉德拾起看了看,又松手扔到地上,他当然明白自己最满意的学生心里所想,这是一个学过也见过阴谋诡计,聪颖通透,却始终心如璞玉的人,世上唯有清风明月能与之相称。
  有时孙秉德自己也会不敢相信,他居然还能教出这样一个学生来。
  孙秉德看着他,道:“所以你这次要站在陛下那边。还是说,从一开始,你就早已站在了陛下那边?”
  杜若似觉有些荒谬,道:“其实学生一直不明白,老师为何非要将自己,将所有文官,从一开始就那般确定地放在了与陛下立场相对的位置,定要如此吗?”
  “文彦博言,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于是你以为我们这些士大夫与帝王当真是同舟共济,共治天下的?”孙秉德又往杯中添了水,茶味已淡了许多,“我们寒窗苦读,登天子堂,一开始谁不想着要一心为民,要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只是你入了朝堂才明白,这些道理都是最无用的。我们入了此地,己非己身,都顶着文官这个名字。”
  “陛下信我们吗?”他的神情如这许多年来给学生讲学时那样肃正,续道,“是信的。因为帝王确实需要我们共治天下,而不能去指望愚昧无知的百姓。但长久以来,正因太过信我们,才会渐生猜忌与疑窦,也会感到害怕,意识到我们的力量是多么庞大,可以制衡本该随心所欲的皇权,可以左右国之重事。于是帝王培养手握重兵的武将,设锦衣卫在百官之间无孔不入。这样还是不够,帝王又信宦官,给司礼监批红权,让大珰提督东厂。”
  “最后,朝堂上不再只有文官可以左右政事。于是轮到文官对帝王渐渐失去最初一腔热血入朝堂时的信任,对皇权感到害怕。因而,文官虽然党争不歇,但面对帝王,文官又始终是一心的。那就是——从一开始就不能信任帝王,就要站在对立的位置,让帝王怕我们,我们才能不怕帝王,才能做我们想做的事。”
推书 20234-09-12 :忠臣被迫娶了奸佞》:简介:(入库时间2021-09-12) 晋江VIP2021-09-10完结总书评数:568 当前被收藏数:4808平津侯萧九秦年少恣意,一朝父兄战死,十五岁挂帅出征,五年征战,北狄称臣。 当朝御史柏砚爹娘早逝,被伯父收养,寄人篱下,受尽白眼磋磨,挖过野菜喝过冷粥。一朝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