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来不及了。于是朱厚熜很郁闷,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了吗?
记得上辈子看过,有谁是很善于打击日寇的……朱厚熜托着下巴想着,好像是……戚继光就是很有名的抗击倭寇的将领!
只是他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呢……朱厚熜立即转身,问身后站着的黄锦:“你可曾听说过有个将军,叫做戚继光的?”
如果戚继光已经出现在这个时代,那么他那样的人,肯定是很知名的人物,黄锦或许会知道。就算他不是明朝人,而是更
早的人,黄锦这个原装的明代人肯定也知道,朱厚熜是历史白痴,这些年也没有刻意的去学习明朝之前的历史,所以知道
的或许还没有黄锦多。
黄锦立即躬身回答:“皇上,奴婢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个将军。皇上看,是不是让兵部毛尚书(呃……这个是毛伯温,不是
毛澄……汗……貌似熜熜身边姓毛的大臣特别多?)进宫一趟,问问他或许便可得知也说不准呢。”
那看来是没有了……朱厚熜叹了口气:“罢了……朕不过随口一问罢了。既是你也没听说过这么个人……”
那想必就是还没有出现呢……
朱厚熜觉得自己真是命不好,穿越到了古代的中国,但是历史上的名人他没有一个有缘得见的——严嵩不算,这样的人见
了也不是什么光荣荣幸的事情……
黄锦跟朱厚熜相处了这么多年,可以说是比他肚子里的蛔虫还要了解他的心思,所以很容易就能猜出来朱厚熜刚才在想什
么,又是为了什么询问某个将军的名字,所以他向前凑了凑。另一方面,朱厚熜对黄锦也是了解甚深的,自然知道他的这
个肢体语言是什么意思,便说:“说吧,你又有什么话?”
“皇上可是寻思哪位将军可以派往福建平倭寇?”黄锦讨喜的笑着。
朱厚熜点点头。
黄锦继续说道:“皇上平素忙,不似奴婢们闲话多,是以许是不知晓的,平常宫里都说,兵部毛尚书是个武功高手呢,据
说当初他考科举的时候,初时还是考的武举呢。”
“是么?”朱厚熜一下子就来了兴致。考武举的,除了陆炳他可就没见过其他人了。
“这虽说是传言,前些日子西厂那边却查了查,毛尚书先时确是考过武举的,只是因年少,没中,便又考了文举,却是中
了二甲第十九名呢。”黄锦凑近朱厚熜耳边,“如今毛尚书也不过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皇上若心忧倭寇侵边,何不
……?”
“他若真的有才,真像你说的那般,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朱厚熜低声道,“只怕……他为官多久了?历任过什么官职
?品性如何?”
黄锦稍稍回想一下,便道:“毛尚书少年有为,为官也有十来年了。先时在翰林院任庶吉士,之后去往宁夏河南任过巡抚
,有些剿匪的功绩。随后便调任回京,在兵部任事。皇上即位前不久,才因前任兵部尚书乞病退,以右侍郎之职践尚书权
。皇上身践大宝之后,大赦天下,毛尚书便是那时升任了尚书职。”
“这么说……他还算是有些剿匪的经验……”朱厚熜沉吟道,“只是,宁夏河南的民匪,毕竟还是良民被逼无奈,才为祸
乡里。日寇与他们,是不同的……”
“皇上所忧,奴婢们也知晓,只是心里着急,也没有什么好法子不是?不如先宣召毛尚书入宫觐见,皇上慧眼,自然到时
便有所决断。”黄锦如今是西厂东厂和宫中的联系人,也算是掌管了半个太监谍报机构。他素来聪明知趣,现在也算是朱
厚熜的临时参谋和资料库了。
朱厚熜点点头,现在除了这样,暂时还真是没有别的办法了。京官总还是让朱厚熜放心一些的,各方面素质总要比那些地
方上不知道是什么来路资历的偏将副将们好一些。
毛伯温虽说是兵部尚书,但是兵部平常事情少,他和朱厚熜接触不多,上朝的时候也没有见他说过什么,汇报过什么,就
只有年关的时候,和鞑靼有一次交火,明军在蓟州打败了鞑靼,毛伯温汇报过一下。这还是因为蓟州离京城太近,这次又
是个不小的胜仗,他才写了奏折汇报的。所以虽然同样是尚书职位,朱厚熜对他,远远没有对毛澄他们那么熟悉。连刑部
任职的蒋冕也都在朱厚熜面前混了个脸熟,毛伯温却是比较陌生的。
朱厚熜对毛伯温不了解,也不清楚他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能耐。就算是权当他很有能耐,在宁夏河南的剿匪也都是实打实的
功劳,只是,毛伯温如果到了福建,那就是空降兵。当地的武装力量能不能听他指挥还要另说呢……他有过在宁夏和河南
剿匪的经验,但是当时他是地方官,指挥地方军当然是理所应当的,那些兵们也不会不听他的。可现在毛伯温去福建,可
就是真正的人生地不熟了……
所以就算他当年剿匪的经历再怎么辉煌,也不能说明他就一定适合去对付日寇。朱厚熜只能给他不到一千人的亲兵,让他
带去福建,主要的战斗力量,还是当地的军队啊……
算了,还是先见一见,看看他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再看看,到底他有没有那个胆气能耐。朱厚熜不想要匹夫之勇的
人,也不想要畏畏缩缩的,也不想要满嘴豪言壮语,却没有真材实料,见到了凶悍的日寇就吓得忘记了自己的豪言壮语的
家伙。
“那你去传旨吧,让毛尚书入宫一趟。”朱厚熜向着黄锦吩咐道,“对了,让王先生来一趟,朕还有事问他——嗯,让杨
阁老和夏尚书也过来一趟。”
毛伯温看起来的确不像是个普通的文人,虽说不是五大三粗的,但是看起来也是很健壮的,比起身材高挑却瘦削的夏言整
个多出一圈,就更不用说和瘦小的王守仁进行对比了。
他的气质也有些朱厚熜上辈子见到的军人的感觉,整体上让人觉得很爽朗。以前没有注意过他,或许是这个人很会藏拙吧
?朱厚熜看着坐在自己对面,有些局促的毛伯温暗暗地想着。这个人倒是年纪轻轻就很会韬光养晦,想必会是个长命的人
。
只是,朱厚熜并不是很喜欢这种人。如果现在处于同样的立场,让他自己选择的话,他当然也会愿意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毕竟前几年的时候,皇帝昏庸,喜欢胡闹,而现在这两年朝廷正是在更新换代的时候,低调做人的确能够让自己更好过
。但是,现在站在皇帝的立场上,朱厚熜可是一点都不喜欢这样会做人的臣子。
大臣们都韬晦了,朝廷上也就没有做事的人了。独善其身,明哲保身,不顾及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会怎么样,朱厚熜不欣
赏这样的人。虽说他自己也不见得就能够做到,而且他也很清楚人性自私,总是会下意识的先为自己考虑,但是朱厚熜还
是更期待着能够殒身报国,舍己为人的人,他更赞赏墨家的风格。
毛伯温或许并不至于到杨朱的境界,但是他距离墨家还是很遥远的。就算是这次倭寇大肆侵犯福建沿海,也没有见他说什
么。所以现在朱厚熜忽然觉得,就算他真的有能耐,能够消灭掉倭寇,他也不见得会愿意去。勉强一个不情不愿的人做什
么事,既是不人道的,也是没有什么成效的。就算他去了,很有可能也是很压抑的在工作,效果估计是要打折扣了。
所以朱厚熜忧虑起来:如果这个毛伯温真的满心不情愿,不想去打倭寇怎么办?如果他真的是朱厚熜感觉的那种,很善于
隐藏自己,满足于待在现在这个尚书位上而不愿意冒险去拼搏一回,那该怎么办?要是勉强他去,就算毛伯温最终去了,
朱厚熜还不放心呢。
于是朱厚熜看了看垂着头静坐着的毛伯温,试探的开口问道:“朕闻说,卿原是文武双全,怪道是兵部尚书呢。今日朕才
听宫中内侍言道,卿原先在地方上任巡抚使,平叛剿匪,功绩赫赫呀,朕却直至今日才发觉,我朝居然有这么一个人才!
”
第四十二章:调兵遣将
毛伯温忙回道:“皇上盛赞,羞煞臣了。些许微名小功,臣还不敢在皇上面前提起。只待日后,为我皇建功立业。”
“好!果真是豪气万丈!”朱厚熜笑着赞道,“如今我朝与鞑靼瓦剌,还有女真各部,时有冲突,此为朕之大患。只不知
,卿视之何如?”
“鞑靼瓦剌,皆为先前后元旧部,是蒙古部族;女真却不与他们相同,自成一部。此两者,也多有隔阂,只是女真弱而鞑
靼强,是以女真时而臣服鞑靼,时而归顺我朝,却是祸患。臣以为,可扶持女真,对抗鞑靼。此一来可令其内斗以耗己身
,免我大明边患,二来,女真势弱,控于我指掌间,日后若有不臣之心,也好除而快之。”毛伯温开始时还是小心翼翼的
说着,说到痛快处,忍不住有了一些喜色,看来也不是那种很善于伪装自己的人。
他这样的表现让朱厚熜对他的感觉忽然之间好了许多,所以朱厚熜的笑容里多了几分真心:“卿果真不负朕的期待!说的
不错。只是……现下,卿以为,福建之事,该当如何处置?”
福建的事情,说的自然是倭寇的事情,毛伯温身为兵部尚书,不可能不知道。于是在朱厚熜带着些许期待的目光中,他有
些踌躇的开口道:“皇上可是说的是流窜的倭寇的事情?这……臣却不曾多想……先皇在时,倭寇也常常现于福建,有时
深入江浙,也是时常得见的……只是彼时,朝廷是从来不过问的……是以,臣……”
原来这是从上到下的惯例了?朱厚熜挑挑眉毛,开始对早就死得凉透了的正德堂兄磨牙。他这一辈子,还真是没干过一件
好事啊……死了死了,还留下这么一个传统……
但是抱怨死人也是根本没有一点用的,朱厚熜磨完了牙,也只能再次开口道:“福建也是我朝疆域,福建之民亦是我大明
子民,更毋论江浙。南方本富庶地,却遭倭寇横行,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朕不忍见。如今对于倭寇如何处置,朕是一筹
莫展,然卿于军务颇有所得,方才论及鞑靼瓦剌之事,卿亦说得头头是道,平寇之事,还望毛卿教朕!”
毛伯温顿时惊慌摆手,站起来就要跪下:“皇上言重了!臣愧不敢当!”好半天才算是重新平静下来,他想了一想,慢慢
地道:“倭寇一事,也不是无计可施。只是,臣以为,此事当计长远。我大明将士众多,良谋能人民间亦有之,便是自地
方调兵,一时间打退了倭寇自然也是不难的。只是……倭寇本非我大明疆域之民,海上自有其国,今日打退,明日逃窜,
后日便又来了。如此反反复复,民生疲敝,各地守军亦是疲惫不堪。有俗语道,只有千日做贼,更无千日防贼,说的便是
这个道理了。长此以往,苦于骚扰,总有懈怠的一日。
“况且,便是我大明将士众多,也没有时刻守着当地民众的道理。只怕那些倭寇,心存怨恨,待等将士们一退,便重又杀
了回来,岂不是令百姓更加受害?”毛伯温说着,轻声叹息道,“前朝时,有一位福建千户,名唤俞兴,曾组义军,击退
倭寇。只是他们杀不尽那些倭寇,终是令倭寇愤恨,去而复返,泄愤于民。最终福建地方无法可施,只得将俞兴一众交由
倭寇处置……说来民声颇为怨愤,只是,若不能如此,更多添杀戮罢了……彼时臣尚年少,亦颇为忿忿,只是现在想来,
地方上若不是无计可施,也不至……”
说到这里,毛伯温猛地停住,似乎感觉自己有些失言。朱厚熜也震惊了,原来那些地方政府,有时候会将抗击敌人的英雄
人物交给敌人处置,或者还会有着这方面的考虑……
前世的时候,朱厚熜也听说过很多例子,外敌来袭,当地政府不能保护好百姓,就有英雄出现,领导人民抗击敌人,但是
在敌人被击退之后,政府却又将英雄交给敌人处置。那时候真是气愤不已,觉得那些做出背叛了英雄的事情的政府和官儿
们,真是贪生怕死,可恨之至,但是现在听毛伯温这么一说,似乎,还有更多的深意……
这时毛伯温已经稍稍有些局促地将话圆了回来:“是以,臣以为,除恶务尽。若要彻除倭寇祸患,必得直捣黄龙!加之,
倭寇为患,并不只是这些倭人为害。臣闻之,倭寇中或间有西洋人,这些人火器精良,却是难以应付。此外,倭寇的首领
之中,有些是流窜在外的大明子民,这些人知晓福建江浙各地情况,引领倭寇劫掠……”
汉奸!朱厚熜眯起了眼睛。要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样的人最可耻,那毫无疑问就是汉奸!朱厚熜一向认为,不论有着什么
样的理由,不论国家多么对不起你,如果你背叛了自己的祖国,那就是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良心。你可以怨恨这个国家有
着种种不足,也可以怨恨这个政府有着种种弊端,但是你不能背弃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根源。就好像在家里和父母吵架,
一时之间也会愤恨不已,甚至离开家,和家人断绝音讯关系。但是,只要还是有着最基本的良知,有着一丝感恩之心的人
,就不会背叛养育了自己的家,背叛曾经给予自己爱的亲人。
而现在,在这个大明朝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的时代,就有人开始为了私欲或者是仇恨或者是生存等种种原因,背
叛了祖国,投靠了外敌,并且——引狼入室了吗?
这些人,或者不能说是纯粹的汉奸。因为毛伯温说,他们之中有一些还是倭寇的首领,也就是说,是他们领导倭寇,而不
是像后世的汉奸那样,是给倭寇做狗腿子的。
不过这样就更可恨了……带着一群外国雇佣兵来抢劫自己的同胞吗?真是可耻……估计也就是这个时候,日本人知道了中
国的富庶,也知道了中国的封建政府是软弱可欺的,或许就是从这个时候流传下来的,对于中国的印象,才导致了日后的
侵华战争……
所以,现在一定要除掉这些毒瘤了!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从源头上掐断它!
朱厚熜在心里想着事情的时候,毛伯温做出了总结:“……臣以为,当先将倭寇各首领诱杀,之后,倭寇便是一盘散沙,
没有了向导指挥,届时我军可将之逐一绞杀,也方便行事。”
中间听漏了一段,朱厚熜倒也不着急,他自己也有了想法。既然现在知道这些倭寇的首领里有中国人,就先解决这些背叛
者吧。想必他们做汉奸,为的也不过是一个利字。利益总是最能够驱动人的,不论古今中外。那么,就给他们利!
“卿所言甚是,只是,朕有一言,卿姑且听之。”朱厚熜微微眯着眼睛笑道,“既是倭寇首领有些是大明子民,那便可依
卿所言,诱之归国。钱或是权,总有能令他们上钩的,若不然……祖坟所在,可也是好把柄?入了国门,自然便是在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