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清嗓子,用拂尘柄指着悬挂起来的中国地图,道:“诸位爱卿,人皆道西北荒凉,无甚出产,可弃之,实则不然!”
******
朱厚熜上辈子是地理学科出身,又是师范专业,讲解一下国家主要矿区分布和各地的风土人情特产什么的还是不成问题的
。再加上上辈子他准备考公务员的时候对于行政分析也是准备了不少,说起来国家安全形势和主权独立完整也是头头是道
。
当然,政治方面的知识他都尽量的归功于当年王守仁和赵审的教育还有朱祐杬的教导,至于书籍什么的,他自认看的书少
,要是说是从书上看来的,还真骗不过眼前博学多才的这几位。
他所说的关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内容,像是夏言这样的年轻一些的,还会有一些启迪,但是杨廷和这种上了年纪的老狐
狸,有些事情他在心里自然有数。当然,像王守仁这样的人物,就算是他心里惊讶,朱厚熜这种段数的也看不出来。
倒是朱厚熜的地图,引起了浓厚的兴趣。王守仁还好,脸上不显,只是眼睛一直看着那副地图;方绪却是着相了,只是碍
于现在正讲课的是皇帝,不敢插话,也不敢有什么多余的动作,否则大约现在已经是抓耳挠腮坐不住了。
这也是很正常的,朱厚熜对于自己绘制地图的功底还是有信心的。上辈子上学的时候,教授们总是唠叨着要学会画地图。
不论是世界地图还是中国地图,地形图或者是政区图,总得能画个大概,才算是学地理的人。当年的苏沉照算是个很乖的
学生,倒也是专心的学习了怎么画地图。基本的投影方法,比例尺还有大致的地形地势也都记得,现在画这么一张简简单
单的中国政区图,自然是难不倒朱厚熜的。他画出了大概,再让工匠们划分出现在的各省区分异,填色,一幅标准正规的
中国地图也就完成了。
这种技术,现在这个时代,朱厚熜可以很自信的说,只有他一个人掌握着。就算是发明了各种后世公用的投影方法的西方
人,现在他们也都还在摸索着地球到底是圆的还是平的呢。距离大航海时代还有一段时间,地理大发现的时期还没有到来
。
这么说,或许我们可以借助这个优势发现和开发美洲?朱厚熜突发奇想,手里作为教鞭使用的拂尘杆垂了下来,斜斜的从
地图上划过。
那以后可就没有美国这个国家了……那不也就没有类似“英美合伙欺负人”的事情了吗?朱厚熜的眼睛一亮。
如果没有美国,那日后就少了很多人跟中国作对了!支持藏独的没有了,老是叫嚣着要制裁中国的没有了,扶持法×功整
天让中国恶心的也没有了……
这么想想,要是没有了美国,这个世界还真是美好啊……
只是,就算是没有美国,也会有其他的势力来做这些事情吧?本质上,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会有种种的不愉快,不都是因为
自身的原因吗?
说到底还是国家不够强大,不能够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在国际社会上说了不算呀……
上辈子苏沉照有印象的美国的三代总统,克林顿对于中国的态度是无视加鄙视,小布什则是抵制中国论的坚定赞同者,到
了奥巴马,已经开始准备向中国示好了。
有人说因为奥巴马本人是黑人,跟中国一样是弱势群体,同病相怜。苏沉照觉得那是说笑话罢了。本质原因,还不是因为
中国发展起来了,不能像以前那样小瞧了。
所以说,要想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自己;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自强就不要谈什么自尊。要想在国际社会上占
据一席之地,要想说话掷地有声,要想不被别人轻视欺侮,最终还是要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消灭美国什么的,哄哄自己
而已。
于是朱厚熜暗自笑了笑,摇了摇头。
抢先进行全球航海发现也不是不能够,就算是现在抢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又怎么样?如果这个国家还是那样发展下去,如果
她不自强,如果她的未来不能够改变,还是要被落后的文明的统治,先进的文化泯灭掉,那么还是免不了将来她会被欺侮
。
所以现在提什么都是空的,只有增强国力,才是真的。
朱厚熜看了看他的臣子们,问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其他人都没有说话,只有方绪很激动的说了几句什么。当然,朱厚熜没有听懂。
于是全知全能的王守仁做了翻译:“方绪说,皇上英明圣见,所言无虚。他家乡临近大同,与鞑靼部相接,凡是他所知鞑
靼物产,都与皇上所讲相应。”
朱厚熜笑道:“朕也是查阅了许多书籍,才知晓的,纸上谈兵罢了。”
然后方绪又说了什么,王守仁自动翻译:“只是,不知道皇上的地图是何人所绘?此图精妙翔实,若是那人能绘制行军图
,真是西北将士之福。”
“这地图……”朱厚熜看了一眼身后挂着的地图,“原是朕画的,旁的人或是也不会这种画法。若是朕把画法交给宫廷画
师,让他们随军去画,方卿看怎么样?”
方绪点头,兴高采烈的吱哩哇啦了一阵,王守仁说:“皇上仁慈,如此一来西北可定。边关少几多战火,百姓也得安生,
天下人都会感念皇上圣德的。”
第五十二章:外交政策
朱厚熜汗。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殿试的时候考官有毛澄、杨廷和、王守仁、赵审、夏言五个人,却只有王守仁极力推荐
方绪,对他赏识的不行,原来是只有王守仁才能听懂方绪说的是什么啊……之前朱厚熜觉得,方绪在京城时间长了,可能
彼此都互相适应了,也就能听懂他说什么了,可是现在看来,只要这个人一激动,他说的话还是让人云里雾里啊……
不过他倒是真的挺关心西北局势的,连在宫里看见皇帝的一张地图都能想着让那个画图的人去画军用地图。
可是,能明白这地图的好处,他倒也是很有眼光嘛!朱厚熜颇为自得的想着。
可能是因为方绪的家乡在山西西北,临近大同,就在宣大一线上,所以在战火中长大的他是很关心西北战争局势的。所以
朱厚熜忽然觉得,或许让方绪去兵部更恰当一些。
但是现在他在刑部干的也是很不错的,看来这个人也能被培养成一个全面型的人才呢,怪不得王守仁看好他。
于是朱厚熜和蔼可亲的对方绪说道:“方卿能时时心系边关百姓,西北战局,确是不错。只是,方卿的官话,可得好好学
学了。朕瞧你是能听得懂的,可为什么说不好呢?”
方绪的脸红红的,那两块儿类似高原红的脸蛋儿显得很可爱,他垂下头,一个字一个字说,朱厚熜还是能听个大概的,是
说他用心学了,只是一急就忘了,说的不标准。
说的不标准,也只能慢慢锻炼了,急也是急不来的。朱厚熜安抚地朝他笑了一下,便接着刚才的话茬说下去:“方才朕说
了西北各地的意义所在,朕是万万不会放弃边界各地的。还有这里,”朱厚熜指向地图下方碧蓝的海水颜色之中的台湾岛
和海南岛,还有用边界线围起来的南海,“这都是我朝疆域,朕有生之日便不能见其沦落他人之手!
“只是,这些地方,现在地方势力割据,各司其主。南方岛屿又为蒲裔(就是葡萄牙人)所占,再向南,安南等各国又沿
途阻扰。是以,如今朕还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将本属于我朝的疆土重新收归名下。”
他这么说,下面臣子们也都各自点头。不论心里到底有没有认同朱厚熜的想法,到底是不是觉得为了维持主权领土的完整
,而将现在这些还是不毛之地的地方费大力气收回来是有必要的,他们也都一副心有戚戚焉的样子。
朱厚熜不在乎他们到底认同不认同,只要愿意替他干活就行了。朱厚熜道:“日后这些事情,还都要倚仗诸位爱卿啊。”
众人皆称是,于是朱厚熜的教育工作正式圆满地画下了句号。朱厚熜坐下来,拿起茶杯灌了一口,润润刚才说话说多了的
嗓子,然后接着道:“西北边疆,朕倒是有想法的。当年宣德帝开互市,倒是个好法子。”
宣德皇帝是个不一般的人,虽然声名不显,起码来自后世的朱厚熜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知道历史上貌似的确有这
么个年号还是因为著名的文物宣德炉。但是在这个时代,宣德帝的形象还是一个很难得的明君形象。
他在位时间不长,只有十年左右,但是巩固了大明的政局和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基础。特别是他开创了互市,算是让边关安
宁了好几年。可惜他死得早,他的儿子英宗,正是土木堡之变的男主角,白白葬送了他老爹多年的心血基业。
朱厚熜不喜欢打仗,因为打仗费钱还死人。他比较喜欢用和平的方式,兵不血刃的征服别人,比如经济战就是很好的方式
。当然,他本人当然没有打经济战的本事,他对于经济的了解也就是比这个时代的人多那么一点点纸上谈兵的内容而已,
但是他的重重重……爷爷,宣德皇帝,是一个非常聪明且强悍的人,他创造了互市,正是经济战的基础。
如果能够通过互市控制了蒙古各部族和以后会成为心腹大患的女真的经济,那么这些一直以来为患边疆的剽悍军队,也就
是被掌握在手心里了。
当然,互市能够正常进行,经济战贸易战能够奏效的基础,还是军事力量的壮大。否则也就只是白白的往鞑靼手上送礼罢
了,根本起不到互市的目的。那仍旧会是一种变相意义上的抢劫,对于互市的双方来说没有公平可言。
所以,本质上来说,还是需要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然后兵临边界,逼着鞑靼和大明做生意,将自己的经济命脉交到大明
的手里。
“朕方才虽说了北疆各地并不像诸位所想,没有什么物产和价值,但是如今,大明富饶,北疆贫瘠,也是事实。鞑靼所处
草原,本就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便是开荒耕地,也是土地单薄贫瘠,所产有限。再者,蒙古各部惯于逐水草而居,游牧
民族不善农耕,还是要依靠内地粮食供应。若是互市能成行,此后鞑靼各部的粮道便是握在我大明手中了,到时还不是臂
指所向披靡。也能就此将北疆收回了。”
朱厚熜说着,淡淡一笑:“只是,先前先帝时也曾重开互市,却是惨淡,这便是因为,大明军事弱小,而鞑靼瓦剌强盛。
”
看着臣子们有些吃惊的样子,朱厚熜道:“朕已然是整个国家的主人,也不讳言。大明军事积弱,已不是一日两日了。朕
不是讳疾忌医之人,也不忌讳说说自家的不是。只是,既说了出来,诸卿更得上心,我们君臣一心,将军事搞上来才好。
“若是能有一支劲旅驻守边疆,先开战打几次,将鞑靼打得怕了,然后重开互市,把控住了北疆的粮草丝绵等物,便是为
了日常所需,后元各部也得对我大明俯首帖耳。
“时日久了,双方的仇雠也就逐日而淡薄,终有一日,能将蒙族化为我族。再者,朕还有与鞑靼通婚的意向,不知诸卿以
为如何?”
朱厚熜说完,有些期待的看向王守仁。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谁最能够接受他的各种奇思妙想和不切实际的幻想的话,那个
人必然就是王守仁了。
其实朱厚熜还想说,不如和亲,也是好办法。但是这样的说法,只要说出口,就一定会招来臣子们的痛骂,还是缓缓再提
吧。
虽然后世很多人不屑于和亲政策,但是朱厚熜不得不说,有时候和亲真的很有用。特别是当和亲不是建立在战败的基础上
,而是占据优势的一方,主动向弱势的一方提出和亲,最能够收服一个原本处于敌对的势力。
比如清朝。贯穿整个清朝,和亲都一直在进行。并不是清朝的力量比蒙古各族弱小,事实上当年征服了整个中国,灭掉了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的八旗军队,其力量绝对是要比日渐衰弱的蒙古成吉思汗后裔要强大的。就连朱厚熜这样对于历史只有
一知半解的人也知道,皇太极不是还灭掉了当时蒙古力量最强盛的林丹汗。
所以说,要是真的打起来,清朝是绝对不会怕了蒙古的。但是清朝还是选择了和亲政策,这样不是因为他们怕打仗,而是
因为,和亲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换来边疆最长久的平静。
康熙帝这样的千古一帝都嫁了好几个女儿到蒙古去,他的孙女们,除了少数的几个,更是都远嫁到了草原上。虽然他也有
几次远征的经历,但是比起来整个蒙古,葛尔丹和策旺阿拉布坦这样的蒙古头目,还只是一部分而已。比起来明朝现在的
北疆边患问题,所有的蒙古部族都和明朝过不去,三天一小抢五天一大抢,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虽然基于政治立场考虑而产生的婚姻,彼此之间姻亲的关系是很淡薄的。但是,那样毕竟也有个面子上的亲戚关系,总得
过得去才行,不算是敌对了。
在互市之上加上通婚和和亲,慢慢地两个民族之间也就不分彼此了,时间长了,先辈们的仇怨也都忘记了,还会有什么战
端?
王守仁很显然接收到了朱厚熜期待的眼神,在片刻的沉默和考虑之后,他摸了摸稀疏的胡子,点头道:“皇上所言不错,
的确是个法子。只是皇上可曾想过,民间可有人愿意将女儿嫁往北疆?若是西北边民,本就与鞑靼有隙,臣恐怕反倒适得
其反,更添仇怨;若是从南方内地征调民女,又有哪家父母愿意将女儿送往苦寒北界?”
“宫中几多秀女……”朱厚熜立即接口道,他早就想把宫里白白养活着的这些人送出去了,现在总算是有她们能排上用场
的地方了。
“万万不可!”朱厚熜才说了几个字,王守仁和杨廷和便异口同声的打断了他的话。
看了杨廷和一眼,王守仁闭上嘴垂下头,让年长位尊者先说。杨廷和也不客气,向着朱厚熜拱手为礼便道:“皇上,先时
选秀,择出优者,是为了充塞宫掖,侍奉君圣,不是为了和亲蒙古!若是皇上令秀女远嫁北疆,未免寒了百姓的心!再者
,便是女子,也是皇上的子民,皇上怎忍心见这些弱女子落入鞑靼虎狼之口!”
他这么说着,朱厚熜便见下面赵审、夏言都在点头,方绪更是一副赞同的模样,就连一直假装自己是活动布景,打从进来
了就一个字都没有说过的韩晥,也不禁流露出了对于杨廷和的说法的支持。
杨廷和接着道:“皇上本心是好的,不愿西北百姓遭受劫掠之苦。只是皇上也要思虑,西北百姓确是我大明子民。皇上不
忍见他们远离家乡,为鞑靼奴婢;然而那些弱质女子,远嫁蒙古,便与奴婢有几何差异?此一来,以一人换一人,却又令
皇上落下恶名,得不偿失!”
他的说法,朱厚熜倒是没有多想过。朱厚熜觉得,如果打服帖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控制,蒙古和大明之间的关系就
应该有所改善了。到时候在通婚和亲,那么事情不就是水到渠成了吗?现在杨廷和的说法却是,蒙古劫掠惯了,就算是和
亲,也和被抢过去的没有什么差别,不但会落下不好的名声,也没有什么效果。这倒是朱厚熜从来没有想过的。
这时王守仁也道:“杨阁老所言甚是。皇上许是不知,但是臣是知晓的。选秀之时,百姓皆是欢欣鼓舞,令自家好女远赴